03.05 南方人听东北人说话是什么感觉?

王若云


我是哈尔滨人,哈尔滨话是非常接近普通话的一种方言,稍加规范就是普通话。由于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旅游,尤其是去南方旅游。毕竟,最美的景色,大多数都在南方。

接下来,我就用我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南方人对东北话的感觉。

第一种,接受。大多数人对东北话的感觉是接受,因为很容易听懂。记得十几、二十年前去宏村旅游,因为那时外地的东北人还没有这么多。所以,东北口音不像现在这样,谁都可以马上辨识出来。验票时,保安问我,是北京人吗?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在他看来,我的普通话很标准,和北京人差不多。其实,哈尔滨话比北京话要标准得多。后来,这种情况发生过多次。只是近些年来,由于东北人走出去的太多了,已经成为继四川、山东以后,在全国分布第三广的人群了,东北人无处不在。东北话的辨识度迅速提高,再也没人认为我是北京人了。而且我一张嘴,好多人就能听出来我是东北人。可见,哈尔滨话和普通话还是有区别的。

在江西鹰潭,宾馆服务员把哈尔滨念成哈矮滨。而且跟我说:很喜欢听我们说话,不像她们自己那样,说话像打仗似的。😂😂😂

在火车上和一个云南的老大爷聊天,大爷也非常认可东北话,说东北话是最容易听懂的方言。

第二种,拒绝。这种情况不多见,但也不少。每个地方的人都认为自己的语言才是最标准的。八几年时,回山东老家,那时我才刚上高中。老家的人都学我说话,取笑我。😂😂😂他们认为山东口音比哈尔滨口音更接近普通话。他们认为说俺比说我更标准,把麦子读成妹子才是普通话。😂😂😂

后来和浙江人做生意,住在朋友家里,朋友是浙江本地人。但朋友的爷爷根本听不懂普通话,更别说东北话了。我当然也听不懂他爷爷讲话了,在同一屋檐下,好像是两个国家的人。😂😂😂朋友当然会讲普通话了,但极其不标准。当时,他们那里好多老板都能讲不标准的普通话,但一回家乡,谁也不说普通话了。我曾经问过朋友,在家乡为什么不讲普通话?朋友说,那样会被取笑,别人会认为你讲的是鸟语。😂😂😂可见,当时在好多地区还有语言歧视。

还有一些地区,有些普通话的发音,南方人发不出来。最简单的就是贰,比如200块钱,上海人会念成两百块,故意躲避这个发音。广东人会把二念成一,还有很多地方会把二念成饿或耳。

也有南方人和我说过,听北方人说话,好像一直在卷着舌头,发音怪怪的。😂😂😂小的时候听大人说,南方人舌头软,所以说话都是燕语莺声。接触过南方人才知道,南方人是舌头硬,不会打卷。基本都是平舌音,卷舌音发不好。😂😂😂

除了口音以外,还有一些语言习惯完全不同。比如,北方人说谁,而湖南等地方习惯用哪一个代替。北方人说折(she)了,有些南方人听不懂,往往理解成斜了。😂😂😂因为他们习惯说断掉了。还有我们东北话,经常把取念成(qiu),南方人听了,完全懵逼,一头雾水。😂😂😂


孤独不孤单在抽烟



我不认识南方人。同事小崔去过南方。他说南方人能听懂普通话,却听不懂河南话和陕西话。

对于东北人,我比较了解。去年暑假,我曾带儿子去四千里外的佳木斯避暑度假。


儿子和我在一起时,就说习惯说洛阳话。只有我离开几米距离,他与东北人才说普通话。儿子与当地人交流没有任何障碍。

东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类似于美式英语与英语的区别。就是儿化特别重。

例如:

普通话中儿化的通常只有“有事儿”、“一会儿”。而东北话过分儿化。早市被说成“早市儿”,乍一听是“找事儿”。

此外,我们洛阳说孩子调皮,简称皮。东北话称淘。是淘气之意。

东北话把走路叫走道儿。

东北人还有一个标志性口头禅——哎呀妈呀!

我们洛阳人只有遇到突发情况时,才禁不住发出感叹——哎呀妈呀!我们三百天只说一句哎呀妈呀。东北人一天说三百句哎呀妈呀。

南方人只要会普通话,就能与东北人无障碍交流。


杨朱学派


我是辽宁铁岭的,带着纯正的东北话去海南读书,总得来说南方人听的懂我在讲什么,但是有一些平翘舌的发音对他们来讲就很迷人了😂。

南方人总觉得东北话很有喜感,即使我是在一本正经的讲故事(胡说八道)。

与南方女孩子小家碧玉的气质相比,东北话就显得气势恢宏了。

还有一点很有趣,就是很多南方人没看过春晚小品,他们不太明白东北话的梗。比如我有一次在寝室说,xxx就行了,要啥自行车啊……她们一脸懵的问我,和自行车有啥关系。😂😂

不过对于南方的朋友来说,有一个东北人在身边简直是开心果,最后演变成,整个寝室每个人时不时都会说一句东北话,东北话的洗脑功力简直是无人能及。


我不能没有诗


不是所有幽默都能理解的了!

大学生活在上海度过,亲身经历了东北爷们儿和上海文化的碰撞!新生报道第一天,辅导员召集骨干开会,准备新生晚会的事宜!坐在一起的哥们儿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就包括豪爽的东北小伙儿和喃喃细语的上海帅哥!辅导员提议,先各抒己见,给晚会起一个靓丽的名字,大家兴奋异常,把平时言情小说压箱底的功夫都用上了:爱在** 情系**!大家都表示这个主题充满诗情画意的同时还包含着对未来母校浓浓的爱意!这时候,辅导员突然对群里一东北小伙儿喊道:“你半天没说话了,说说你的创意吧……”小伙子瞪了我们大家一眼,斩钉截铁地说:“就叫晚会!”现场七嘴八舌的讨论嘎然而止!三秒中之后,全场席卷着爆笑将策划会推向了高潮……就在我们北方人都乐不可支的时候,那几位上海帅哥鄙夷的看着我们,不明白我们的笑点为什么这么低!

看到他们的表情,我们的笑声再次成为井喷模式!我想这种尴尬的感觉只有南方人才懂吧


蔡小碗


爽朗!狂笑!哈哈😃

我生孩子之前,公司有好多南方的业务,广东,湖南,好多人一开始听我声音都以为是30多岁的阿姨,成熟稳重,见了面后发现原来还是个小姑娘👧🏻!

慢慢接触下来,因为我说话快好多人都说是炒豆子了!不过大家还是比较喜欢我声音的!哈哈😃


Aa小刘


南方人本人。

我听到就想笑,东北人说话太搞笑。

小时候的缘故吧,都是赵本山,宋丹丹的错,基本上看到的小品都是他们讲的,东北话就是他们的武器,只要东北话一出,我就想到赵本山,想到小沈阳,想到刘能……

还有就是看他们东北人埋汰别人,那用词,那语调,那神态,我笑了😄

东北人穿着纯朴的服装,拿着特色的农产品,操着地道的东北话,喜感突然而来,我笑了😄

看快手上,抖音上,卖力的东北搞笑博主,犯二的故事,沙雕的行为,东北押韵的方言,我笑了😄


森子夕


我去过江苏兴化,那里是郑板桥的故乡,那里民风很好,当地的孩子,特别是学生听到我东北口音都很高兴很喜欢,他们觉得黑龙江的普通话挺标准,都和我学说话,我结实了很多好朋友,有赵大伟、翟俊杰、程淦达……他们的普通话后来有了很大进步……但有一点我始终没弄明白,在街上遇到老年人,比如我问路,那些老年人竟然听不懂我说的话,他们天天说的是兴化的方言……我曾问过当地的年轻人他们说学生上学都得学普通话,所以他们能听懂我说话,但老年人一辈子都讲方言习惯了,所以听不懂我说话……我再没说什么,我只是心里想:这些可爱的老人家,他们晚上看电视咋办啊?能听懂吗?……16年过去啦,有时真的很想兴化……想那里淳朴的民风,还有好多认识的朋友……那时的学生、孩子,现在都是有妻儿老小的大人了啊……


星光闪亮520


我是南方人,也不怎么喜欢东北人,但你这种提问的的方式和目的我表示不能接受!这直接就是挑起地域争论影响自己国人团结的节奏,目的有点阴险,个人表示很不喜欢这种论调的问题,也讨厌经常各种说哪里人如何如何的挑拨关系设定立场别有用心的问题!


用户3127591987163


首先声明:我是东北人,地地道道的东北人!

其次,我想知道提问者是东北人还是南方人?

如果提问者是南方人,你这个问题在我看来,那就有地域歧视之嫌,用我们东北话而言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闲的,才提出此类下下策问题。

如果提问者是东北人,我更要告诉你,你应以自己是东北人为荣,就像以你拥有中国的国籍为尊。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我们这些诚实善良正直的东北好儿女,也许我们文化不深,也许我们素质不高,也许我们修养不够……太多太多的也许却也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就像乒乓球名将王楠,地地道道的东北女人,坚毅不屈,坚贞不挠,30岁的时候就获得了24个世界冠军,请问谁与之争锋?

南方的小桥流水青草鱼虾勾勒了南方人的钟灵毓秀,北方的寒风凛冽土豆萝卜也造就了北方人的憨厚朴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所以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明轩听雨


南方人说话平舌,北方人说话翘舌,不知为什么要将舌头翘起来?让人听了嘴里象含着什么东西。好象越往北方舌头越翘,到了俄罗斯干脆用了卷舌音“p”,可能是气候的原因吧,但南方人听不惯,柔柔吴方言都是平舌音,象越剧吐音都是这样,非常好听。汉语拼音以北方语言为基础,所以南方人认为不需要有卷舌音和前鼻音,后鼻音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