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监管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会对我们个人理财产生什么影响吗?

头条金融


监管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会对我们个人理财产生什么影响吗?

因为理财新规的发布,追求保本的产品,只能往结构性存款去买。

保本银行理财已死:但结构性存款可以继续。未来,具备衍生品交易资质的银行会加大结构性存款发行。2018年前4个月,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大幅度增长,主要是为了突破存款上限的假结构性存款增长迅猛。未来央行很可能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步伐,放开利率自律定价机制对存款利率上浮的倍数限制,从而大额存单会分流一部分当前保本理财的需求。

什么是结构性存款

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是指由我行通过在存款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交易(包括但不限于期权、调期、远期等)而设计的一种产品,存款人(投资者)通过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可以使存款收益与汇率、贵金属价格、利率、股价等特定金融指标挂钩,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有望获得较高收益。

监管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那就是要压制不正规的结构性存款的发展。

那么,未来结存的收益会更加趋于理性化,并非保收益的了。


立马财经


随着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相继落地后,“保本型”理财产品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就要求所有投资者一定要转变理财观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


结构性存款正是在资管新规出台后,被各大商业银行拿来当做自己的主要揽储工具,原因就在于它是打着过去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最佳替代品”的名义出现的,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保本”是一种基本需要,哪怕是收益率较低些也无妨。

由于结构性存款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揽储重要工具,又备受广大用户欢迎,于是各大商业银行大打结构性存款牌,有些甚至都不具备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资质,也在发行所谓的“假结构性”存款产品,而这正是监管部门目前要严厉整顿的对象,也是整治市场乱像的手段之一。

实际上,监管机构对市场上存在的“假结构性存款”产品进行强监管,对于我们投资者购买结构性存款来说是一件好事,省的不小心购买了此类产品而遭受本金亏损,毕竟那些“假结构”存款产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构性存款。

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一般都是由“存款+期权”两部分构成的,因此保本不保息。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都能达到预期年化收益率的上限。有关结构性存款的文章,我之前在头条上发布太多了,大家要是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东震木头条号进行搜索或者直接评论区留言。


总的来说,监管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管理,并不会对我们投资者构成太大的影响。而且结构性存款属于保本产品,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50万元以下能得到全额保障,安全性比较高,但它的投资门槛相对较高,1万元起购,有的要求5万元甚至10万元起购。只要是真正的结构性存款,那么投资银行存款的部分几乎没有风险或者很小,关键就在于投资金融衍生品的比例。我认为结构性存款比较适合对收益要求2不高,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在定制时将风险降至最低,即“100%保本型”的。


东震木


结构性存款是在银行的保本理财受限制之后,银行又想出来的一个高息揽储的方法。

因为现在要打破刚兑,所以以前传统的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受到监管很大的限制,总之就是不让搞了。

但是老百姓有需求啊,老百姓就要无风险,就要刚兑。否则我不买总行了吗。

这样一来,银行就眼看着客户要流失啊。

银行一看,那不行啊。于是就想办法搞了一个变相的保本保利息的理财产品。就是结构性存款。

那你来说结构性存款都是浮动收益的,而不是固定收益。属于固定收益那就是约定年化5%,那么一年下来就给你5%的利息,一分钱也不会多一分钱也不会少。但是浮动收益就不会这样了,你可能一年能拿10%,但是也有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所以浮动收益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很多老百姓就不太愿意了。现在通货膨胀的那么厉害,猪肉天天涨,结果我一年存款下来万一一分钱都拿不到,还让不让人活了。当然也会有部分的投资者,会去追求那10%的高收益,但是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投资者只想要稳定的固定收益。那这样银行就会面临客户的流失。

于是银行发现结构性存款可以变相的把浮动收益变成固定收益。怎么做呢?

结构性存款的收益都是跟金融产品挂钩的,比如某一个股票指数,比如黄金,比如原油。比如在结构性存款的设计当中约定如果三个月之内上证指数不上涨超过1万点,那么我们就给年化百分之四的固定收益。如果上涨超过了1万点那么我们再加一个点的收益。如果下跌破了1000点,那么收益就为2%。这就是一个变相的4%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因为很简单的三个月之内上证指数上涨超过一万点或者下跌跌破一千点的概率极低,低到几乎不可能。所以几乎是99.99%的概率能够给到你固定4%的收益。

当然监管也不是傻子,一看你们银行都这么玩呢不是与我们监管的宗旨相悖吗。于是就开始严格监管了。

与老百姓而言当然是又少了一个可以拿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了。


金融见闻录


主要是加强监督规范监管,市场监管越来越严对个人利大于弊,减少客户的损失,但保本理财将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要求所有投资者一定要转变理财观念,要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思。


张姐生活记录


结构性存款不是理财,但也不是普通存款,它和存款、理财都有一定的关联。


结构性存款和普通存款的关系


结构性存款本质上就是存款,是银行的表内业务,银行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及存款保险。中资性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基本上是100%保本的,个别外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是90%或95%保本,不过这样的产品不多。所以,如果你是从国内的银行买的结构性存款,可以视作保本产品。


和普通存款不同的是,结构性存款是不保利息的,根据监管层的说法,投资者拿到的是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而不是“利率”,而且这个收益率是不确定的。结构性存款有一个收益率上限,还有一个收益率下限,比如2%~4%,但是最终拿到哪个收益率,要看产品的收益规则和挂钩的资产标的的表现。


不过,现在的结构性存款大部分都是假结构,也就是储户能100%拿到这个高收益。


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的关系


结构性存款在销售方面,要和银行理财执行一样的标准,购买门槛最低1万元,银行要进行“双录”,即录音录像,结构性存款也要有登记编码,可以在“中国理财网”查到。


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的不同之处在于,结构性存款属于银行表内业务,本质上是存款,能保本;银行理财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本质上是理财,不保本。


假结构性存款被整治,投资者可以买的保本产品又少了一样


银行之所以大力发行假结构性存款,是因为保本理财要退出了,但是现在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在7万亿元以上,根据资管新规,要在2020年底之前退出,这部分资产要向表内转,而结构性存款是保本理财的最佳替代品,产品的购买门槛、购买方式、期限、收益率都差不多,客户接受程度很高。


但是根据监管要求,假结构性存款不能再卖了,对保守型客户来说,真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不稳定,吸引力要小很多,今后能保本的产品又少了一样。不过银保监会给了银行12个月过渡期,这期间还是可以买到高利率的结构性存款。只不过,今后再买结构性存款,不能闭着眼睛买了,最好看清楚产品说明书中的收益规则。


小斯笔记


要知道会不会对我们个人理财产生影响,首先得知道监管机构是如何规范结构性存款业务的。
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这个通知主要讲了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与存款进行区分

结构性存款算存款吗?这份通知明确了它的定位。结构性存款要纳入存款进行管理,该交存款准备金的要交,该交存款保险费用的要交。但与此同时结构性存款又不同于一般的储蓄存款,发行结构性存款的银行要有开设衍生品业务的资质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二、按照理财进行销售

理论上结构性存款的风险比银行理财要低。结构性存款的风险等级普遍为PR1级,银行理财一般为PR2级。即使这样,结构性存款依然要像其他理财产品一样,该双录双录,该风险披露就风险披露。包括销售起点,设立理财专区等方面要与理财保持一致。

三、新老划断

本通知设定了12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老产品还能发行,但是规模不能比以前要高。老的结构性存款到期以后就要按照新的政策来执行。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三点要求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有没有什么影响。
监管机构的三方面规定从长远来看肯定是有利于金融市场繁荣发展的。但这些规定可能短期内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无法保证

这次下发的《通知》主要就是为了杜绝“假结构性存款”。“假结构性存款”就是虽然名义上是保本浮动收益理财,最终变成了保本保收益的理财。因为产品设定的低利率触发条件几乎不可能达到。它成了银行高息揽储的工具。以后的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存款,可能要通过对产品说明书的描述来进行综合判断了。

二、购买方式会相对复杂

以前有些银行销售结构性存款是不会进行双录的,客户就像办理存款一样办理结构性存款。以后就需要客户到银行网点进行双录,做风险评估了。对客户来说,购买方式会稍微复杂,但同时客户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保障。至少飞单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三、风险识别能力需要提升

无论是资管新规的出台,还是这份通知的落地,监管机构都在致力于打破银行的刚兑。打破刚兑对于客户来说属于短痛,但是不打破刚兑就会激增银行揽储成本,引发引发较大的金融危机,这就属于长痛。长痛不如短痛。投资者只能跟随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尽可能避开利率较低的结构性存款。

总结:

规范结构性存款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收益无法保证,购买方式相对复杂等。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有利的。监管机构会逼着银行提升投研能力,客户买到的结构性存款利率也会越来越高。

银行研究僧


为什么要对结构性存款严监管?

所谓结构性存款,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通过利率,汇率,股指,黄金等商品等等的波动性挂钩,从而使存款拥有较高收益机会的产品。

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内存款利率大幅走低、银行吸储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外资银行于2002年发行了首款结构性存款产品。2018年以来,银行存款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禁止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中国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

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问题。甚至有的银行发行假的结构性存款,不设置投资挂钩标的,实为高息揽储。

对结构性存款监管的内容

为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结构性存款定义,严格区分结构性存款与一般性存款;要求银行制定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提出结构性存款的核算和管理要求;规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执行衍生产品交易相关监管规定;参照执行《理财办法》关于理财产品销售的相关规定,加强结构性存款合规销售;强化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依法依规采取监管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

广大投资者能明显感受到的,是要求结构性存款参照执行《理财办法》关于理财产品销售的相关规定,实施专区销售和录音录像,设置1万元的销售起点,并要求销售文件中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加强结构性存款合规销售。

对个人理财的影响

第一,严格的监管,必然使市面一些“结构性存款”逐步减少或者消失,尤其是不挂钩任何金融衍生产品,纯为高息揽储的假的结构性存款。投资这部分产品的投资者少了一些实质“无风险投资“的渠道。

第二,更有助于普通消费者了解这种产品,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有助于投资者养成合理 正确的投资理念,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根据自身情况投资理财产品。


理财经理李玉娟


10月20日,银保监会发文对规模逾10万亿人民币得结构性存款进行规范。新规对结构性存款中的衍生品业务管理进行明确规定,并强调收益与风险必须匹配,这将打压市场上“假结构”存款的生存空间,结构性存款规模将面临大幅缩水。

1.背景

在资产新规推出之后,作为银行最重要的吸储工具的保本理财逐步退出市场,存款业务成为银行的重中之重。

银行没有存款,贷款业务受阻,结构性理财呼之欲出,成为银行最重要的吸储利器。在银行保本理财消失以及P2P暴雷频频,居民家庭存款选择减少,需求增加,结构性理财推出刚好符合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2.目的

虽然结构性理财是资管新规下的产物,但由于同时满足银行和个人客户的需求,本身是个好的理财工具。但是这两年各种奇奇怪怪的结构性存款满天飞,总额高达10万亿之多,

而这种高息无风险产品的存在,导致市场利率下降很慢,不利于降低融资利率,挤出了社会资金流动性,于是乎监管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成为必然。

3.对社会的影响

结构性存款业务的规范将会对银行存款业务造成影响,加剧银行间的竞争,特别是中小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另外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利率,企业融资变得稍微轻松一点点,释放资金流动性。

4.对个人理财的影响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规范将降低市场规模,使得结构性理财产品数量的减少,这样的话,可能并不像以前那样随时都可以买得到

不过其实也没关系,因为结构性存款本身也不是保本保收益的

,只是因为是银行的产品,老百姓才以为保本保收益。既然都不是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对于个人理财来说,可以考虑其他理财工具,例如一些券商的理财,基本上理财收益可能更高一点。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价值的话,请点个赞吧!


修行路上的韭菜


首先要明确的是,银行出现负面新闻和破产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一家银行不会因为一件负面的新闻就会导致破产

银行出现负面新闻可能由于一笔业务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个别员工违规出现了问题,还有可能是监管检查进行了处罚,但只有出现了重大的流动性危机才会导致银行倒闭,目前银行发生破产倒闭的危险主要来自于挤兑以及产生过高的坏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银行破产有严格的条件约束并需要经过监管机构的批准才能够破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这是所有法人企业破产的基本条件。

而对于商业银行的破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有本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金融机构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破产需要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而不能自己提出申请。

同时又规定: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采取接管、托管等措施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以该金融机构为被告或者被执行人的民事诉讼程序或者执行程序。也就是说,在进入破产程序前,如果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进行了接管和托管的,所有的法律诉讼全部中止等待结果。

因此,商业银行要破产并非易事,因为会涉及到金融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更涉及到大众的财产安全,不会轻易破产。

其次,理论上商业银行是存在破产的可能的,那么在银行面临破产时,大众在银行的定期存款、理财和结构性存款会受影响吗?

虽然说,银行破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国在法律已经明确了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并为了保证大众财产的安全,对破产银行的存款进行了存款保险,这就是大众都已经知道并明确的50万元赔偿标准。

以前人们纠结的多是这50万元是本金还是本息?这里可以明确是本息合计不超过50万元。

还有就是这50万元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庭?这里也可以明确是一个自然人,而不是一个家庭。因此才会出现一家8个人在一家银行存款都不超过50万元时,银行出现破产的情况时会全部赔偿。而一家8个人以一个人的名义存入一家银行400万元,在银行出现破产时只赔偿50万元。

一是回到上面的问题,银行出现破产时,定期存款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一个人在这家银行的定期存款本息合计不超过50万元,那么银行破产对你根本没有任何影响,银行存款保险机构会全额对你进行赔偿。如果你的本息超过了50万元,那么也只赔偿50万元本息,其余的等待银行清算进行赔偿。

二是影响比较大的是理财产品,因为理财产品完全不在银行存款保险的范围之内

由于任何的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都会明确,理财非存款,理财有风险。所以理财并不是存款的范围,当然在银行破产的时候,银行存款保险的赔偿50万元并不包括银行的理财产品,只有等待银行破产清算以后再根据破产清算的情况进行清偿。


变坏_好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