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已經通過五篇文章詳細地講述了土木之變的全過程。在整個土木之變事件中,明軍在陽和之戰和鷂兒嶺之戰的慘敗,使得明軍騎兵的戰鬥力飽受低估。但實際上,明英宗出師前,也先殲滅朱冕、宋瑛部的陽和之戰,打得並不輕鬆。①《續藏書》提到,也先的大將把八平章死於大同,應當就是在陽和之戰的野戰中被明軍擊殺。這一戰雖然也先憑藉兵力優勢,給予大同邊軍以巨大打擊,己方損耗也不輕。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且根據明英宗實錄的記載,正統九年(土木之變前五年)大同總兵朱冕上奏,稱大同戰兵只有2.46萬人。經過朱冕上奏,當年增加到2.85萬人,其中騎兵數量接近一半。②即便這五年間又有增加,陽和之戰時的四萬明軍記載,應當也有誇大。土木之變後一個多月,即十月初,也先的兵馬又出現在紫荊關外。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從形勢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居庸關也遭到了攻打。當時的情況是也先本部由紫荊關入塞,阿剌知院部攻打居庸關,被守將羅通所阻不得入。脫脫不花部由古北口入,推進到密雲就無法再前進,也先戰敗於京師之後也撤軍。在土木慘敗之後,明帝國損失慘重,其他地區的軍隊倉促無法聚集,在京畿一帶顯示出敵強我弱的局勢。因此其形勢頗類似波斯帝國攻打希臘時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局面。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而紫荊關雖然被攻破,但其防禦戰亦堪稱蕩氣迴腸,與斯巴達勇士保衛希臘的溫泉關之戰堪與頡頏。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大英雄于謙

于謙曾說過:“險有輕重,則守有緩急,居庸、紫荊併為畿輔咽喉,論者嘗先居庸、而後紫荊,不知寇窺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窺紫荊其得入者十之七。”這是說比起居庸關,紫荊關難以防守。紫荊關“寬敞多歧路,守者素不為備”。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把居庸關與紫荊關、倒馬關作了比較,指出“紫荊、倒馬二關,隘口多,守禦難偏,內達保定、真定(正定),皆平夷曠衍,無高山大陵為主限,騎兵便於馳突。而居庸重崗復嶺,關山嚴固,三關之守,居庸險而實易。”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紫荊關附近多歧路,周邊利於騎兵馳騁,難守易攻

土木之變後,經過增兵,紫荊關有1.2萬人防守。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戰鬥力不強的輔兵,戰兵僅數千人,其中精銳騎兵不過百餘人。當時也先本軍前部3萬人攻打紫荊關(尚有3-6萬人在後邊),城中人心動搖。都指揮韓青率領城內僅有的100多精銳騎兵,殺出城外,至升兒灣與也先大軍血戰。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蒙古騎兵

區區百餘人竟在蒙古軍陣中來回馳突,激戰兩個時辰,吸引蒙古人紛紛來戰。韓青仗劍馳驅,盔甲上箭矢蝟集,面上也中箭,依然奮戰不已,明軍騎兵也“轉戰益力”。最後也先憑藉絕對的兵力優勢,將這一小撮明軍精銳騎兵殲滅,韓青士卒死盡,被圍於垓心,拒絕招降,慷慨自刎。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明軍騎兵

韓青雖然戰死,卻使得紫荊關內士氣大增,右副都御史孫祥率軍守城,頂著不斷從小路迂迴的蒙古軍全面進攻,又堅持了四日。最終蒙軍紛紛爬城而入,孫祥與蒙人拼死巷戰,寡不敵眾,壯烈殉國。就此戰而言,韓青和孫祥的血戰足以與著名的斯巴達三百勇士在內的七千希臘勇士死守溫泉關相媲美。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明軍騎兵不能打?百人馳騁蒙古軍陣,堪比溫泉關的這一仗須銘記

▲溫泉關血戰

紫荊關之戰雖然以明軍失敗告終,但亦顯出明軍騎兵的強悍戰鬥力。後邊北京保衛戰中最大的勝利——清風店大捷更是可以印證這一點。利用這寶貴的四天時間,于謙加強了京師軍隊的整備。雖然此時北京號稱多達22萬的龐大兵力大都是缺乏戰鬥力的弱兵,甚至還有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充數,野戰力量不過數萬人,然而士氣高昂,願意為抗擊侵略者而拋頭顱灑熱血。

①《續藏書》:也先戰大同,把八平章死;戰北京,卯那孩平章及其弟孛羅死。人馬約九萬,戰死疫死,不下萬餘。②《明英宗實錄》:正統九年五月庚申(卷116),大同總兵官武進伯朱冕等奏:“……今本處軍馬止有24600餘人,……請以大同原調步軍2400人往山西行都司屯田者,仍舊遣回,選其半為馬隊。更于山西河南操備步軍內選1500人為馬隊,赴京領馬,分中東西三路操練,庶軍威大振,戰守無虞。”從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