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描寫知識分子生活故事為主線的諷刺小說,書中涉及的女性雖然著墨不多,卻都有理想有追求,有性格有態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尤以三位平民女性趙新娘、王太太和沈瓊枝最為光彩照人。

她們出身相同,都沒有實力強大的孃家支持,萬事都要靠自己;她們命運相似,都因各種原因,被迫做妾;她們性格有別,卻都不甘心這樣的命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勇敢智慧的抗爭。

她們的身上,當然也各有缺點和問題,這也讓她們的故事更加真實可信。從她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與命運抗爭的勇氣,看到了獨立女性的成長與曙光。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1、有智慧有心機的鄉紳小妾趙新娘,心想事成被“扶正”

趙新娘出場時,是鄉紳地主嚴監生的妾,上面有正牌太太王氏。按照那時的規矩,她被稱為“趙新娘”。趙新娘雖然只是小妾,但她十分聰明善解人意,很得丈夫嚴監生的喜歡,生下了他唯一的兒子。

趙新娘出身不高,她的親兄弟不過是個米店的夥計,想來她是因為家境貧窮才不得不做妾的。不過,這是個有追求的女人,並不甘心一輩子這樣的卑微身份。她用盡智慧心機,努力想要改變命運。

王氏的兩個兄弟來看望姐姐,趙新娘不肯錯過這個機會,先是讓奶媽抱著自己的兒子來拜舅舅,隨後又主動出來拜見兩位舅爺,極盡恭敬客氣,充分表現出自己的存在感。

不久王氏生病,趙新娘精心伺候不說,還“看他病勢不好,夜晚時,抱了孩子在床腳頭坐著哭泣,哭了幾回。”在王氏面前,趙新娘極力表現自己對她的情深義重。對她說,“我而今只求菩薩把我帶了去,保佑大娘子好了罷。”還通過丫鬟的嘴,告訴王氏“新娘每夜擺個香桌在天井裡,哭天求地,他要替奶奶,保佑奶奶就好。”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趙新娘的表現雖然有點刻意,但還是讓王氏感動了。這一天,面對再一次哭泣的趙新娘,王氏說:“何不向你老爺說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個填房?”趙新娘聽了大喜,立刻止住哭泣,“忙叫請爺進來”,告知太太的意思。隨後,嚴監生請來王氏的兩個兄弟,分別給了他們一百兩銀子,得到了他們的大力贊同。趙新娘得以披紅戴金,被“扶正”成為了嚴監生的正妻,王氏隨後死去。

如此費盡心機、步步為營,趙新娘終於心願得償。不,她不再是妾,不是“趙新娘”了,此後,作者稱呼她為“趙氏”。我們也叫她趙氏吧。

不久嚴監生也病死了,趙氏主持家務事,成為獨一無二的女主人,過上了“錢過北斗,米爛陳倉,僮僕成群,牛馬成行”的幸福美好生活。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2、潑辣勇敢的三嫁少婦王太太,縱然命運不濟,也要屢敗屢戰

王太太不姓王,她本是布政司衙門中一個小吏胡偏頭的女兒。雖然這出身也不算高,但從小見慣了衙門中的大小官吏,她的內心便存了一份對富貴尊嚴的嚮往。無奈,胡姑娘的父親早逝,她的哥哥又吃酒賭錢,將家境敗壞下來。到了妹妹長大,便將她賣給了一個富裕的人家做妾。

從少女時代就積蓄了一個富貴的夢想,如今竟然成為卑微小妾,讓心高氣傲的胡姑娘怎麼能甘心?於是,別人叫她“新娘”她不應,非要人家稱她為“太太”。如此不守規矩,正妻如何能夠容忍?“一頓嘴巴子”將她給趕了出來,她連小妾也做不成了。

不過胡姑娘志氣不改,還是一心向往又富貴又有尊嚴的生活。這一次她還真是心想事成,嫁給了一個候選州同(就是一個後補的小官兒)王三胖當續絃。王三胖已經有了成年的兒子媳婦,年紀應該是大了她一輪不止。不過好歹這次是真正的太太了,於是人們稱她為王太太。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名正言順的王太太只當了不到一年,王三胖就病死了。王家兒子來爭財產,欺負她一個女人,帶人直接進來搜財物。這王太太也真是勇敢有決斷,當即就把值錢的珠寶首飾都倒在了馬桶裡,讓他們搜不到。隨後,王太太大哭大鬧,又到縣衙喊冤,最終分得了一些丈夫的房子產業。王太太一戰成名,周圍人給她起了個外號叫“胡七喇子”。

不過王太太固然勇敢潑辣,卻缺少趙新娘的智慧。第三嫁時,她竟然被媒婆所騙,嫁給了一個戲班子的班頭鮑廷璽。當婚後得知鮑廷璽並不是媒人口中的武狀元時,她氣得大哭大喊,得了“失心瘋”,從此不得不日日服藥。

3、智勇兼備的常州才女沈瓊枝,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趙新娘有謀有略,然而心機太深沉了一點;王太太固然勇敢,卻缺乏智慧;這個兩個女子雖然也讓人同情欽佩,卻實在不能讓人特別喜歡。

《儒林外史》寫到快結束中,終於一個智勇雙全的女子登場了。作者對她十分看重,不再用父親或者丈夫的身份來稱呼她,給了她一個美麗的名字,沈瓊枝。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沈瓊枝是常州人,能詩善畫。作為讀書人的父親有點迂腐,將之許婚給揚州鹽商為妻。不料到了揚州才發現情形不對,竟然像是做妾的模樣。沈大年不知如何是好,問女兒怎麼辦?沈瓊枝卻極有主意決斷,對父親說:“爹爹,你請放心。我家又不曾寫立文書,得他身價,為什麼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場,爹爹若是和他吵鬧起來,反倒被外人議論。我而今一乘轎子,抬到他家裡去,看他怎模樣待我。”

這個姑娘真是太勇敢了,不怕羊入虎口。她大概知道父親又糊塗又懦弱,女人的婚姻大事都議不明白,所以不再指望父親,她要自己擔當起自己的人生。

沈瓊枝被抬如宋家後,耳聽別人叫她“沈新娘”,當即明白了情勢。一到大廳便正色對管事人說,我是明媒正娶的沈家女兒,不是低三下四的人家,請你們老爺出來,把父親寫的婚書拿出來當面給我看。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沈瓊枝正顏厲色的一番話,傳到鹽商宋為富耳中時,他也被震懾住了。讓下人轉告沈瓊枝,說是出門在外,過幾天再說。見不到這個“丈夫”,沈瓊枝該吃吃該喝喝,逍遙自在地享受好幾天。找了一個夜晚,將他家中的首飾珠寶打了一個包袱,還“穿了七條裙子”,買通了看守的丫鬟,從小門離開宋家,坐上了開往南京的船。

她沒有選擇會常州老家,她還不知道父親已經被宋為富買通官府被押解回了常州,她只是覺得“恐惹故鄉人恥笑”,並且她更向往繁華富麗的南京,相信憑著自己的才華智慧,可以“賣詩過日子。”沈瓊枝到了南京後,租了一個小房子,不僅掛上了招牌,還在各個碼頭打出了廣告:“毗陵女士沈瓊枝,精工顧繡,寫扇作詩。寓王府塘手帕巷內。賜顧者請認毗陵沈招牌便是。”如此卓卓不群、賣詩為生的奇女子,引得杜少卿等一干青年才俊的尊重與矚目。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幾百年後,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風靡中國,引發世人對女性命運的討論。魯迅曾經寫過“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他並不看好娜拉的出走,他認為娜拉出走的未來是,要麼墮落,要麼回來。他大概忘記了,前輩吳敬梓早在清代便已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個娜拉——沈瓊枝。沈瓊枝賣詩為生的生活固然有點艱難,但畢竟是一條嶄新的路徑與探索,毫無疑問,這是獨立女性的曙光,代表了女性的未來與成長的方向。

趙新娘、王太太、沈瓊枝都是來自市井百姓的尋常女子,儘管她們沒有優越的家境,沒有可以依傍的父兄,卻依然有理想有追求。她們拒絕做做妾,渴望過上有尊嚴、衣食無憂的生活。

為了這個理想,她們各自做了自己的努力,最終都擺脫了做妾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了自己的命運人生。

《儒林外史》中三個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綻放出獨立女性的曙光

當然,生活還在繼續,她們後來的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有新的煩惱和委屈。趙新娘後來兒子也不幸夭折,夫家的大伯來爭家產,她告上官府,最終分得了三成的家產,過上了雖然不富裕,但也應該是小康的生活;王太太雖然因為被騙而鬧來鬧去,但無論如何也還是正妻。丈夫鮑廷璽對她不離不棄,治好了她的病;沈瓊枝被鹽商告到官府,官府派來差人到南京緝捕。沈瓊枝面對知縣,不亢不卑,用才華智慧征服了知縣。知縣雖然同意衙役將沈瓊枝帶回揚州,卻悄悄給同僚寫了密函,要他放了沈瓊枝,另外擇婿。

這三個不願屈服命運、敢於抗爭的女子,雖然結局並不算太圓滿,但如此,不也正是真實生活的常態嗎?世界複雜,生活中更是意外迭出,她們也許不一定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一定不會過上她們不願意的生活。

如此,已經值得我們為之鼓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