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描写知识分子生活故事为主线的讽刺小说,书中涉及的女性虽然着墨不多,却都有理想有追求,有性格有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尤以三位平民女性赵新娘、王太太和沈琼枝最为光彩照人。

她们出身相同,都没有实力强大的娘家支持,万事都要靠自己;她们命运相似,都因各种原因,被迫做妾;她们性格有别,却都不甘心这样的命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勇敢智慧的抗争。

她们的身上,当然也各有缺点和问题,这也让她们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从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看到了独立女性的成长与曙光。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1、有智慧有心机的乡绅小妾赵新娘,心想事成被“扶正”

赵新娘出场时,是乡绅地主严监生的妾,上面有正牌太太王氏。按照那时的规矩,她被称为“赵新娘”。赵新娘虽然只是小妾,但她十分聪明善解人意,很得丈夫严监生的喜欢,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

赵新娘出身不高,她的亲兄弟不过是个米店的伙计,想来她是因为家境贫穷才不得不做妾的。不过,这是个有追求的女人,并不甘心一辈子这样的卑微身份。她用尽智慧心机,努力想要改变命运。

王氏的两个兄弟来看望姐姐,赵新娘不肯错过这个机会,先是让奶妈抱着自己的儿子来拜舅舅,随后又主动出来拜见两位舅爷,极尽恭敬客气,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感。

不久王氏生病,赵新娘精心伺候不说,还“看他病势不好,夜晚时,抱了孩子在床脚头坐著哭泣,哭了几回。”在王氏面前,赵新娘极力表现自己对她的情深义重。对她说,“我而今只求菩萨把我带了去,保佑大娘子好了罢。”还通过丫鬟的嘴,告诉王氏“新娘每夜摆个香桌在天井里,哭天求地,他要替奶奶,保佑奶奶就好。”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赵新娘的表现虽然有点刻意,但还是让王氏感动了。这一天,面对再一次哭泣的赵新娘,王氏说:“何不向你老爷说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赵新娘听了大喜,立刻止住哭泣,“忙叫请爷进来”,告知太太的意思。随后,严监生请来王氏的两个兄弟,分别给了他们一百两银子,得到了他们的大力赞同。赵新娘得以披红戴金,被“扶正”成为了严监生的正妻,王氏随后死去。

如此费尽心机、步步为营,赵新娘终于心愿得偿。不,她不再是妾,不是“赵新娘”了,此后,作者称呼她为“赵氏”。我们也叫她赵氏吧。

不久严监生也病死了,赵氏主持家务事,成为独一无二的女主人,过上了“钱过北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的幸福美好生活。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2、泼辣勇敢的三嫁少妇王太太,纵然命运不济,也要屡败屡战

王太太不姓王,她本是布政司衙门中一个小吏胡偏头的女儿。虽然这出身也不算高,但从小见惯了衙门中的大小官吏,她的内心便存了一份对富贵尊严的向往。无奈,胡姑娘的父亲早逝,她的哥哥又吃酒赌钱,将家境败坏下来。到了妹妹长大,便将她卖给了一个富裕的人家做妾。

从少女时代就积蓄了一个富贵的梦想,如今竟然成为卑微小妾,让心高气傲的胡姑娘怎么能甘心?于是,别人叫她“新娘”她不应,非要人家称她为“太太”。如此不守规矩,正妻如何能够容忍?“一顿嘴巴子”将她给赶了出来,她连小妾也做不成了。

不过胡姑娘志气不改,还是一心向往又富贵又有尊严的生活。这一次她还真是心想事成,嫁给了一个候选州同(就是一个后补的小官儿)王三胖当续弦。王三胖已经有了成年的儿子媳妇,年纪应该是大了她一轮不止。不过好歹这次是真正的太太了,于是人们称她为王太太。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名正言顺的王太太只当了不到一年,王三胖就病死了。王家儿子来争财产,欺负她一个女人,带人直接进来搜财物。这王太太也真是勇敢有决断,当即就把值钱的珠宝首饰都倒在了马桶里,让他们搜不到。随后,王太太大哭大闹,又到县衙喊冤,最终分得了一些丈夫的房子产业。王太太一战成名,周围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胡七喇子”。

不过王太太固然勇敢泼辣,却缺少赵新娘的智慧。第三嫁时,她竟然被媒婆所骗,嫁给了一个戏班子的班头鲍廷玺。当婚后得知鲍廷玺并不是媒人口中的武状元时,她气得大哭大喊,得了“失心疯”,从此不得不日日服药。

3、智勇兼备的常州才女沈琼枝,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赵新娘有谋有略,然而心机太深沉了一点;王太太固然勇敢,却缺乏智慧;这个两个女子虽然也让人同情钦佩,却实在不能让人特别喜欢。

《儒林外史》写到快结束中,终于一个智勇双全的女子登场了。作者对她十分看重,不再用父亲或者丈夫的身份来称呼她,给了她一个美丽的名字,沈琼枝。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沈琼枝是常州人,能诗善画。作为读书人的父亲有点迂腐,将之许婚给扬州盐商为妻。不料到了扬州才发现情形不对,竟然像是做妾的模样。沈大年不知如何是好,问女儿怎么办?沈琼枝却极有主意决断,对父亲说:“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什么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反倒被外人议论。我而今一乘轿子,抬到他家里去,看他怎模样待我。”

这个姑娘真是太勇敢了,不怕羊入虎口。她大概知道父亲又糊涂又懦弱,女人的婚姻大事都议不明白,所以不再指望父亲,她要自己担当起自己的人生。

沈琼枝被抬如宋家后,耳听别人叫她“沈新娘”,当即明白了情势。一到大厅便正色对管事人说,我是明媒正娶的沈家女儿,不是低三下四的人家,请你们老爷出来,把父亲写的婚书拿出来当面给我看。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沈琼枝正颜厉色的一番话,传到盐商宋为富耳中时,他也被震慑住了。让下人转告沈琼枝,说是出门在外,过几天再说。见不到这个“丈夫”,沈琼枝该吃吃该喝喝,逍遥自在地享受好几天。找了一个夜晚,将他家中的首饰珠宝打了一个包袱,还“穿了七条裙子”,买通了看守的丫鬟,从小门离开宋家,坐上了开往南京的船。

她没有选择会常州老家,她还不知道父亲已经被宋为富买通官府被押解回了常州,她只是觉得“恐惹故乡人耻笑”,并且她更向往繁华富丽的南京,相信凭着自己的才华智慧,可以“卖诗过日子。”沈琼枝到了南京后,租了一个小房子,不仅挂上了招牌,还在各个码头打出了广告:“毗陵女士沈琼枝,精工顾绣,写扇作诗。寓王府塘手帕巷内。赐顾者请认毗陵沈招牌便是。”如此卓卓不群、卖诗为生的奇女子,引得杜少卿等一干青年才俊的尊重与瞩目。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几百年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风靡中国,引发世人对女性命运的讨论。鲁迅曾经写过“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他并不看好娜拉的出走,他认为娜拉出走的未来是,要么堕落,要么回来。他大概忘记了,前辈吴敬梓早在清代便已经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个娜拉——沈琼枝。沈琼枝卖诗为生的生活固然有点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崭新的路径与探索,毫无疑问,这是独立女性的曙光,代表了女性的未来与成长的方向。

赵新娘、王太太、沈琼枝都是来自市井百姓的寻常女子,尽管她们没有优越的家境,没有可以依傍的父兄,却依然有理想有追求。她们拒绝做做妾,渴望过上有尊严、衣食无忧的生活。

为了这个理想,她们各自做了自己的努力,最终都摆脱了做妾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了自己的命运人生。

《儒林外史》中三个平民女子的人生路,绽放出独立女性的曙光

当然,生活还在继续,她们后来的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有新的烦恼和委屈。赵新娘后来儿子也不幸夭折,夫家的大伯来争家产,她告上官府,最终分得了三成的家产,过上了虽然不富裕,但也应该是小康的生活;王太太虽然因为被骗而闹来闹去,但无论如何也还是正妻。丈夫鲍廷玺对她不离不弃,治好了她的病;沈琼枝被盐商告到官府,官府派来差人到南京缉捕。沈琼枝面对知县,不亢不卑,用才华智慧征服了知县。知县虽然同意衙役将沈琼枝带回扬州,却悄悄给同僚写了密函,要他放了沈琼枝,另外择婿。

这三个不愿屈服命运、敢于抗争的女子,虽然结局并不算太圆满,但如此,不也正是真实生活的常态吗?世界复杂,生活中更是意外迭出,她们也许不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一定不会过上她们不愿意的生活。

如此,已经值得我们为之鼓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