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A股長期資金“請不來、留不住”的癥結在哪?

A股長期資金“請不來、留不住”的癥結在哪?

在三天時間裡,證監會連續召開了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座談會;社保基金、保險機構負責人座談會。

會議提出,要研究完善引導資金長期投資的相關政策,吸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投資資本市場,並著力構建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字裡行間裡流露出監管部門對於長期資金入市的殷切盼望,這不僅僅是因為支持中國經濟轉型的股市大擴容,需要大量的增量資金來幫忙,並且,平抑中國股市長期以來暴漲驟跌的非理性波動,也需要長期資金充當到更具有穩定性的基石投資者

所以我們才看到了,在吸引長期資金上,管理層“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空前決心。

媒體對此也頻頻點贊,“政策紅利”、“資金長牛”這樣的字眼刷爆了社交圈,但令人遺憾的是,股市卻並沒有領情,

行情在圈外的一片利好聲中依舊是縮量陰跌,滬指不足1400億的成交量,清晰的傳達出,場外資金尤其是長期資金並沒有“召之即來”。

問題出在哪裡?

實質上,在監管部門的努力之下,此前限制長期資金入市的條條框框已經被打破,QFII、RQFII在外匯管制下的額度限制,現在已經變成了不限量供應,但外資就連之前的額度也遠遠沒有用完

同時,我國保險類資金入市規模和持股比例也很低。海通證券分析師荀玉根統計,截至2019年2季度,險資持股規模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為4.4%,佔自由流通市值比重為5.6%,自由流通市值口徑下險資的佔比低於公募的8.6%與外資的7.4%。

A股的現實狀態是,散戶交易長期佔據主體地位,機構平均持股時間短、換手率遠高於國際水平,機構散戶化特徵明顯。於此同時,在基金構成當中權益類特別是股票類佔比較小,不能體現基金管理人主動管理能力的貨幣基金業務長期佔據主體地位。

以9月15日數據為例,國內市場基金總規模13.48萬億,貨幣基金佔比57.23%,股票型基金及偏股混合型基金合計規模合計佔比僅為13.51%。

除了此前揹負著特殊使命的國家隊,各路長期資金似乎都不願意在A股“長期駐守”!

反觀當初在引社保基金入市的模範生——美國的“401K”計劃,確實看上去很美:

1980年以前美國股市整體表現平平,1960年初道瓊斯工業指數為678點,到了1980年年初也僅820點,指數20年漲幅僅21%,1971年納斯達克指數出現,到了1980年初納斯達克指數為146點,將近十年漲幅僅僅45%。

而在美國推行“401K”計劃後,其資金迅速與股市形成良好互動,美國大公司的職工將自己的養老基金中約1/3的資金投入到本公司的股票,道瓊斯指數則在1978年到2000年其間累積上漲1283%。

“401K”計劃在給美股貢獻了1.6萬億美元新增資金的同時,也有效緩解了美國養老金缺口的壓力,實現了雙贏。

這得益於,成熟的美國資本市場提供了適宜的市場環境。美國資本市場從1970年代開始進入大變革時代,市場更加成熟,投資工具日益豐富,以及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和監管體系。

為此,證監會提出了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的三個解決方案:

一是以提升資管機構專業能力為依託,增強權益產品吸引力,發展投資顧問服務,推動短期交易性資金向長期配置力量轉變。

二是以紓解政策障礙為重點,推動放寬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範圍,研究完善引導資金長期投資的相關政策,吸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投資資本市場。

三是以優化基礎性制度為根基,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著力構建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同時,坊間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日前,證監會以窗口指導的形式向多家基金公司產品部傳遞了最新的產品審核要求。多位受訪者稱,此次公募產品審批規則調整的大方向是“

鼓勵權益基金限制債券基金”。

當然,傳聞中的內容只是引入增量資金的權宜之計。

從“401K”計劃經驗來看,關鍵還是在於,證監會提出的“增強權益產品吸引力”及“優化基礎性制度”之上。

所謂“增強權益產品吸引力”,即為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對長期資金來說,一個穩定持續分紅生產增量價值的市場才是有吸引力,而目前的中國股市,由於退市通道的不暢,三十年來積累了海量的垃圾股無法退出,與此同時,發行制度的落後,造成了大量的國內優質企業赴海外上市,碩果僅存的優質藍籌股,如貴州茅臺、海天味業等,股價已經被報團取暖的機構炒上了天……

也只有通過讓垃圾股退市,加快IPO註冊制推廣,引入更多優質公司,通過優勝劣汰,才能“增強權益產品吸引力”,讓長期資金不再長期觀望,此其一;

其二、“優化基礎性制度”對長期資金來說,

最需要的是作空制度與估空產品的完善,以此在股票投資組合中做收益曲線組合,進行投資風險的管理的對沖。A股市場在這一塊亟待建制,目前連股指期貨都還沒有恢復到股災之前的正常交易狀態,停滯多年的個股期權更是沒了蹤影。

儘快完成“功課”,讓長期資金有多樣化風險管理工具可以用於“防身”,正是“優化基礎性制度”的當務之急。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座談會,證監會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聽取來自一線投資現場長期資金的意見和建議,這種態度顯然更有利於找到問題癥結,並精準給出解決方案,讓長期資金成為未來慢牛行情源源不斷的涓涓細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