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水利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三省五縣開展庫區聯合執法巡查

今年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五週年,12月5日,澎湃新聞從水利部獲悉,截至2019年10月30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向北方安全輸水達252.7億立方米。

這麼多水量要遠距離輸送,水源地的水質安全尤為重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河南省淅川縣近年來通過開創“互聯網+護水”模式,發展扶貧公益性護水員崗位,探索三省五縣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庫區水環境執法監管等一攬子措施,使庫區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保障了一庫清水永續北送。

全國首創“互聯網+護水”模式

河南省淅川縣地處豫鄂陝三省七縣市結合部,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境內水域面積506平方公里,佔丹江口水庫總面積的48.2%。丹江口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全部在淅川,96%的二級保護區、99%的准保護區在淅川境內。

淅川集山區、庫區、核心水源區為一體,入庫支流多,庫區執法難度大,再加上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淅川段長達14.435公里,對於淅川縣來說,保水質護運行任務異常艱難繁重。

怎麼管護好這灣清水?淅川縣利用豫廣網絡資源,投資近5000萬元,構建保水質護運行等多部門、多行業資源共享型“互聯網+護水”服務平臺。在淅川境內,凡是安裝豫廣網絡電視機頂盒的用戶,都可以在家裡通過遙控器進入護水平臺菜單,觀看所有河流、水庫得實時鏡頭。

“互聯網+護水”服務平臺通過購買社會化服務方式,將境內庫區水源區、主要河道、總乾渠跨渠橋樑等重點要害部位安裝高清攝像頭近3000個,既發揮全縣2900餘名護水員作用,又注重探頭站崗、鼠標巡查,人技配合,形成合力,並通過電視用戶向社會進行全面展示。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認為,“接受群眾對保水質護運行工作的監督,既節省綜合成本,又擴大宣傳範圍,增強全民護水意識,在便捷高效處置水質保護問題方面屬全國首例。”

這一平臺系統自2018年3月運行以來,已發現庫面部分地方存在釣魚臺、漂浮物,庫周存在生活垃圾、人員垂釣、飯店排汙,總乾渠北排河工程存在人為攔壩、養鴨,老灌河城區段存在大量浮萍、雜草等問題,均在第一時間要求環保、市場監管、水產、航運、海事、住建等部門和相關鄉鎮整改到位,有效保障了庫區水質和總乾渠的運行安全。

尤其是2019年8月4日,淅川縣突降暴雨,境內庫區、河道水位迅速上漲,在防汛形勢十分嚴峻的緊急情況下,淅川縣保水質護運行信息化視頻監控系統適時發揮作用,全天24小時嚴密監視全縣水域汛情,大大減少了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

創新開發扶貧公益性護水員崗位

為做好全縣保水質護運行常態化巡查監管工作,淅川縣建立了縣、鄉、村、組四級護水巡查隊伍,其中縣級配備巡查員,鄉級配備檢查員,村級配備管理員,村民小組配備信息員,負責各自職責範圍內的日常巡查工作,並且上一級對下一級巡查中發現的問題,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列出整改清單,限期整改到位。

在此基礎上,自2018年下半年起,淅川縣結合脫貧攻堅實際,進一步擴大護水員隊伍,組織實施了扶貧公益護水員崗位開發工作。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符合法定年齡、身體健康、有護水能力的人員,從事公益護水員崗位工作,既有效保護了庫區、總乾渠的環境和水質,還有力促進了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目前全縣扶貧公益護水員達2900餘人。

這些護水員負責對分包的責任區域開展常態化巡查,每天至少工作1小時,發現不良行為和問題及時勸解、整改,解決不了的立即上報村民小組或村委;村級管理員每週開展一次巡查並向鄉鎮政府報告有關情況;鄉鎮檢查員每半月巡查一次並向縣裡報告情況;縣級巡查人員每月開展一次拉網式排查,並於每月25日前上報市裡。正是這些護水員每天在庫區“打卡”巡查,才有效保障了庫區水質安全和工程運行安全。

三省五縣聯席會議制度為庫區水環境聯合執法提供保障

為實現庫區水面執法無縫對接,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淅川縣探索實施跨部門跨區域水環境聯合執法監管,即建立公安、環保、住建、海事、水利、水產、林業、城管、市場監管、畜牧、農業等部門密切配合的聯合執法體制。在庫區執法上,淅川縣還積極與湖北省丹江口市對接,開展聯合庫區執法巡查。

由於丹江流域轄區內地形複雜,犬牙交錯,跨區域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時有發生,存在發現難、取證難、打擊難等制約司法的瓶頸。

2017年12月1日,在淅川縣檢察院直接推動下,豫鄂陝三省五縣檢察機關服務南水北調水源區生態保護第一次聯席會議在淅川縣召開,簽署了聯席會議制度實施意見,建立了跨區域信息共享平臺、部門聯動機制、偵訴銜接機制等制度。2018年11月16日第二次聯席會議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召開,成員單位擴大至三省四地市22個縣。

聯席會議召開以來,三省五縣檢察機關緊盯突出問題,以“三個專項活動”為突破口,確保工作精準化:一是聯合森林公安、土地、林業等部門,開展打擊跨區域生態犯罪專項活動,共批捕破壞生態犯罪11人,提起公訴3人;二是針對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狩獵、非法佔用農用地、非法採礦、盜伐等多發犯罪情況,開展“保我青山綠水”等立案監督活動,共監督移送案件線索17條,監督立案6起;三是依法開展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專項活動,共摸排公益訴訟案件線索39件,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32件,提起公益訴訟4件,補植復綠3000餘畝。

2018年,西峽、淅川檢察院聯合辦理了環保部掛牌督辦的丹江重要支流淇河汙染事件,對7名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為國家挽回損失1050萬元。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檢察院辦理了湖北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受到高檢院的充分肯定,陝西省商南縣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在陝西全省做了典型發言。

三省五縣聯席會議制度的確立,構築了打擊跨區域犯罪的“生態檢察共同體”,使生態領域案件的辦理向專業化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