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銀行穩股價大盤點:杭州銀行最壕 渝農商行最摳

(原標題:銀行穩股價大盤點: 杭州銀行最“壕”,渝農商行最“摳”)

銀行股接連上市,股價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破發破淨再度引發市場關注。與此同時,不少銀行出手維穩股價,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2月13日,已有8家銀行宣佈了穩定股價舉措。

其中,杭州銀行最“壕”,大股東斥資8億元左右增持股份,與之相對,渝農商行則顯得“摳門”,增持金額僅為不超過74萬元。

維穩對銀行股影響並不算大。第一財經梳理發現,8家銀行中有5家在公告宣佈後的第二天收盤價出現上漲,最高漲幅約為3%,但在一個月後,上述銀行的股價又跌了回去。

一位銀行業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銀行實施穩定股價舉措更多是對市場信心的提振,“究其根本,銀行股走勢還要看基本面和自身價值,比如ROE(淨資產收益率)、分紅股價比等指標。”他提到。

銀行增持股份比拼

杭州銀行是今年首個發佈穩定股價公告的銀行,於2月1日發佈,餘下7家相關公告均是在下半年發佈。

從方式上來看,杭州銀行和上海銀行採取大股東增持,江陰銀行、成都銀行、無錫銀行和渝農商行由董事和高管增持,蘇農商行和貴陽銀行二者兼用,聯合增持。

其中,杭州銀行的增持可謂大手筆,該行實際控制人杭州市財政局及其一致行動人杭州市財開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擬共增持不少於1.03億股,若按當時股價7.8元/股計,則將耗資8億元左右,遠高於其他銀行;上海銀行的增持花費也不小,該行三個持股5%以上的股東合計增持金額不少於2億元,如聯和投資擬增持金額不少於9872萬元,上港集團擬增持金額不少於5413萬元,桑坦德銀行擬增持金額不少於4798萬元。

此外,貴陽銀行增持花費也在7458萬元左右。相較而言,由公司董事和高管增持的,規模均較小,都在300萬元以下。比如,無錫銀行增持金額合計不低於291.56萬元。

增持金額最小的渝農商行更低至74萬元。該行於10月29日登陸A股,上市僅30個交易日便出手護盤。12名董事、高管人員以不超過上一年度薪酬(稅後)15%的自有資金增持公司股份,按招股書顯示,2018年這12人薪酬總和為494.5萬元(稅前),以此計算,增持金額將明顯低於74.17萬元,被稱為“最摳門”增持。

银行稳股价大盘点:杭州银行最壕 渝农商行最抠

除了上述8家銀行,12月4日晚間,鄭州銀行也發佈公告稱將制定穩定股價方案,但目前暫未公佈。長沙銀行則是今年來截至目前唯一一家終止穩定股價措施的銀行,其曾於8月31日發佈《關於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的提示性公告》,但到了9月10日,再發公告稱,自9月4日至10日,股價連續5個交易日收盤價高於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8.78元,達到穩定股價措施停止條件,因此終止實施此次穩定股價措施。

市場反應較為冷淡

儘管銀行出手穩股價,但從市場反應來看,投資者似乎並未買賬。“總體看比較穩定,沒有出現較大波動,”前述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說,“對市場影響有限。”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就隔天表現而言,8家銀行中,杭州銀行、江陰銀行、蘇農銀行、成都銀行和無錫銀行股價出現上漲,漲幅最高的為蘇農銀行,上漲3.06%,漲幅最低的是成都銀行,僅上漲0.48%;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和渝農商行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最大的為貴陽銀行,下跌了4.15%。

再拉長至一個月的表現來看,8家銀行股價大多呈現下跌局面,僅有杭州銀行仍然上漲,上海銀行股價重回當時水平,其餘均下跌。“增持更多是一種示範作用,是對市場信心的提振,展現股東或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向好預期。但對股價影響不大,銀行股走勢還是要看自身經營情況、行業環境、實體經濟現狀等。”上述分析師說。

银行稳股价大盘点:杭州银行最壕 渝农商行最抠

截至12月12日收盤,Wind數據顯示,A股36家上市銀行中,有27家目前股價低於1倍PB(市淨率),佔比為75%。其中,華夏銀行PB最低,僅為0.57倍,其後依次是交通銀行的0.6倍、民生銀行的0.61倍。與之相對,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常熟銀行的PB居於前列,分別為1.85倍、1.63倍、1.46倍。

一位銀行業人士對記者說,“‘破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投資者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銀行高增長的紅利期已過,增速下降,相應的估值也會下降。

銀行股還能不能買?

破淨陰霾籠罩下,銀行股還值不值得投資?上述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A股銀行股PB平均大概在0.85倍,從歷史角度來看,其實處於偏低的水平。估值的修復值得期待,但具體需要多長時間還難判斷,中樞是在往上走。”

作為判斷銀行股價走勢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同於前幾年的單邊持續下行,今年以來,也有越來越多銀行的ROE出現觸底回升,比如交通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等。“這或許反映銀行業務ROE快速下行的階段將告一段落。”前述分析師說,“再加上風險逐步進入尾部出清階段,銀行整體面臨的大環境還可以。”

除了看市淨率外,有業內人士稱,分紅股價比也能體現銀行股的投資價值。“有些銀行的分紅股價比能達到4%以上,且股息紅利還不用交稅,這樣一來,比買理財收益還要高。”一位股份行高層曾對記者稱。比如,2018年中國銀行每股分紅0.184元(稅前),目前股價報3.61元,分紅股價比達5.09%。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稱,銀行股屬於穩定收益的品種,分紅收益率在兩市中最高,因此對大資金更有吸引力,可每年獲得穩定的分紅;但它的缺點就在於彈性不足。

相較其他行業的股票,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股最大的特點就是業績相對穩健、股息率高、且估值目前處於低位,因此被很多長線資金和穩健型個人投資者看好。公開數據顯示,11月份北上資金耗資近6億元買入江蘇銀行約8600萬股,持股數及持股市值均創歷史新高。工商銀行、北京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11月以來也被北上資金買入超過3億元,北上資金對上述銀行的持倉數量均居於歷史高位。

不少業內人士的共識是,未來銀行的分化將越發明顯。興業證券分析師傅慧芳曾提到,重點看好兩類銀行,一是具備綜合金融優勢的銀行;二是資產、負債端定價能力強、目前基本面持續提升、估值較低的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