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從長遠利益來看小米放棄澎湃芯片的研發是明智之舉嗎?

己莫V


從華為研究出海思芯片來看,小米放棄澎湃芯片絕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雖說在目前來看會盡量減少研發費用的支出,但是以後如果和高通鬧翻或者美國封禁高通向國內提供芯片的話,小米可不會像現在這麼輕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小米5C,那是17年發佈的首款澎湃芯片手機,有用戶買了之後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現在帶大家回顧一下。澎湃S1的性能達到了驍龍625的水準,在實際體驗中這顆芯片表現還挺不錯的,但是後來澎湃S2卻一直沒有消息了。

當年小米研發的第一課芯片是從2014年開始籌備,2015年年底完成首批工程樣品,2016年年底批量生產,2017年隨小米5C上市發售。從開始到最終使用上市一直經歷了3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過其中花去的研究費用可是一大筆,據網上消息28納米的澎湃S1研究費用約5130萬美元,也就是3億多人民幣,這還不包括生產產生的費用。而小米的友商華為研發麒麟980的費用更是高得嚇人,整整20億元人民幣,如果小米澎湃芯片要研發出一個旗艦處理器,那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巨大的,如果其中產生一絲差錯,那付出的心血就付諸東流了,因此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導致澎湃S2久久未能上市。

雖說研發費用巨大,但是如果澎湃芯片能夠做到海思和高通的水平,那麼小米會成為與華為並肩的超級企業,也能擺脫高通的限制,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帝國,對於長遠來說絕對是一個功不可沒的好事。


黑暗科技世界


從長遠看,小米放棄澎湃芯片當然不是明智之舉,因為SOC芯片是智能手機的靈魂,所謂“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如果有自研SOC芯片,小米手機就有了差異化的靈魂,才可能衝破性價比對品牌提升的束縛。何況前面還有一個成功的華為在做榜樣。

別忘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其實,小米並沒有放棄澎湃芯片,今年1月份小米產品總監王騰在社交媒體做出過回應:

  1. 沒有放棄澎湃芯片;

  2. 跳票是因為芯片研發比想象中困難;

  3. 燒錢太快,超出想象;

現在,網上有不少文章拿華為和小米自研芯片對比,然後嘲笑小米。這種做法很膚淺,因為華為做芯片也走了不少彎路(這方面可以參考我過去的回答)、交了數以億計的學費的。

那麼,澎湃芯片為何一再跳票呢?答案是,芯片集成設計確實太難了。

有人會說,手機SOC芯片設計(集成設計)不就是買IP核,然後組裝到一起嗎,這和用電烙鐵焊電子元件差不多。

這麼說的話,華為海思會第一個跳出來說:NO……

芯片設計主要分前端和後端。

前端設計依次包括系統設計、RTL設計、邏輯綜合和門級網表;後端設計依次包括物理設計、出版圖。

為避免糊塗,我深入解釋一下:

  • 系統設計描述電路的功能,簡單說就是這款芯片具有什麼功能,重點在算法,變不成具體電路;

  • RTL設計是使用Verilog(Verilog屬於硬件描述語言,還有一種是VHDL)語言“寫”出具體電路,也就是建模;

  • RTL設計得到的是源代碼,還不是我們用顯微鏡看到的芯片中的電路,因此需要被編譯成具體電路,這就是邏輯綜合;

  • 邏輯綜合會得到門級網表(netlist)的文件,它描述了電路的門級結構、門級電路等,說多了怕嚇跑讀者,你可以理解成電路的示意圖(這是個粗淺的類比,準確的稱呼是集成電路的邏輯結構);


那麼,後端設計的物理設計又是啥玩意呢?簡單說就是芯片的具體電路結構,包括規劃、佈局和佈線,接地氣兒說就是,把前端設計的東西變成具體電路,同時完整塞到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內,相當於建房子時詳細的房間大小、門窗、傢俱、電路走向等等佈局。

這一步完成後,就可以輸出版圖文件,它包含了電路的拓撲結構和元件特徵,是芯片的最終圖紙。芯片製造商比如臺積電拿到這張版圖就可以造出芯片。

芯片設計流程說完了,看起來和設計洗衣機沒什麼差別。

但差別真的是天壤之別,因為手機SOC芯片相對於家電芯片設計,難度相當於造飛機和造拖拉機的區別(董小姐喊造空調芯片真不是吹的,因為難度係數低好幾個檔次)。

上述流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在流片(tapeout)前又沒發現,對不起,項目失敗,上億元打水漂。芯片業內不乏流片失敗(其實就是設計失敗)、公司關門的故事,真的不是段子。

前面說過,ARM不是提供IP核嗎,芯片設計難度應該降低了吧?

並沒有。

ARM提供了IP核不假,但人家只管提供“零件”(IP核),沒保證你把CPU、GPU、ISP、基帶等內核集成到一起還能跑起來,這是高通、海思、聯發科等芯片集成設計商的事。

把眾多內核集中到一起,需要考慮內核連接的通信、功耗發熱、內存控制器、緩存大小和共享級別取捨等等問題。所以,才有了高通、聯發科、華為、三星都用ARM的CPU內核授權,但CPU跑分卻分出了三六九等。沒別的原因,就是各家集成設計能力有差別。

小米澎湃芯片一再跳票,個人猜測,還是人才遇到了瓶頸,原聯電的設計團隊經驗欠佳,燒了錢沒燒出成果。

最新的消息是,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已投資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而芯原微電是一家平臺化芯片設計服務商,算是設計界的老司機,它的加入可以一定程度彌補澎湃設計團隊的短板。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雷軍不大可能放棄澎湃芯片,畢竟澎湃關係到小米的品牌提升,是小米的未來。


魔鐵的世界


海思虧損多少年了,華為之所以牛逼,就是戰略太牛逼了,看好的方向不計成本也要幹成,其它公司很難堅持虧損數年進行投資。這就是無形的壁壘,最終還是取決於企業家戰略格局。

小米開始估計也是頭腦一熱,不就是拿公版改一下嗎,有啥難的?其實小米估計是對的,對於ap芯片的確如此,但是忽略了基帶芯片,這個數字和模擬信號混合的芯片,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隨隨便便成功的。因為搞不定這個東西,牛逼的德州儀器移動部門死掉了,大名頂頂的marvell賣身intel了,但是intel的移動部門混的也很差。小米做出ap來找誰買基帶啊,在手機平臺三分天下的時代,華為自己不夠用,高通賣套片的,mtk也是。所以小米芯片芯片能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搞定基帶,雷布斯一看,臥槽,這個差距不是一點點啊,是個無底洞哇。

華為長期積累太深厚,主要是人家就是做作無線系統的,基站,核心網等等全都做,而手機無非是和無線系統通信的,華為對協議標標準門清,而且在國際各種標準協會有話語權,這也是海思5g芯片推出這麼快的原因。換成小米估計無線協議標準還得研究很長時間,然後再轉化為芯片實現這些標準。有人說這些東西不能花點大價錢買嗎,花錢可以,但是沒有一家會賣,都是看家的壓箱底,不是錢的問題,因為能搞出這些的不差錢。

長期來看小米放棄芯片是對的,絕大部分公司,以盈利為目的,不需要成為全產業鏈的公司,小米是上市公司,長期報表不好看,股東們也不會答應。

最後,不得不說華為是一個及其另類的存在,無線系統和手機芯片等全產業鏈得東西都做得很成功,放眼全球僅此一家。


嵌入式屆


小米放棄澎湃改而研發先進的馬達,從長遠來看是明智的,這是經過小米高層對市場細分,和國內廠商技術優勢劃分後的一招妙棋。目前國內廠商中,華為SOC技術實力最強,OV產品設計,線下市場實力最強,唯獨小米,啥都不行,只能搶驍龍CPU的首發來宣傳。長此以往,誰還記得小米,這個為發熱而生的品牌。在這個大前提下,研發先進的馬達,顯得那麼重要,一舉填補了國內外的技術空白,這是一次降維打擊。建議廣告詞也改一下,小米,為振動而生。


中國寧哥


芯片代工行業邁入10nm工藝後,成本壓力越來越高。10nm芯片的開發成本已超1.7億美元,7nm接近3億美元,5nm超5億美元。如果製造基於3nm開發出NVIDIA GPU那樣複雜的芯片,設計成本就高達15億美元。

芯片製造有兩大難點:

首先,在試驗階段投入的資金非常的高昂,一次大概需要10萬元,從設計到加工的過程中走過的工序差不多就有3000到5000道,而且一次耗費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一年,在時間和金錢的制約下,對於精度的要求是極其的高。

其次,排錯難度大,雖然芯片看上去的體積非常小,但是在上面卻分佈著數億個晶體管,可以被檢測出的信號最多也就只有幾百條,能夠看到如果哪條晶體管出了差錯,那都是難上加難!

OPPO和小米打造自己的芯片,因為他們沒有芯片發展的儲備基礎,繼續往這條路走會非常吃力,以華為海思就是很好的參考對象。

華為10年的研發經費狂砸了3940個億,雖然這裡不止芯片投入,還有其他投入,但就算以1000億作為芯片投入,這數字算多嗎?

其實,並不多。

小米、OPPO要想實現華為的芯片全景圖,至少需要10年時間,途中肯定會經歷許多意想不到的波折和困難,如果想加速芯片發展必須收購成熟的芯片企業,但這個可能性不高,現在好的芯片企業的體量都很大,不可能輕易被收購。

可喜的是中國芯片進步神速,即將發佈的麒麟990處理器,最大的特點是集成5G基帶,是全球第一款集成5G基帶的7nm FinFET Plus EUV工藝製程移動芯片。雖然三星搶先在華為前發佈同樣集成5G基帶的Exynos 980,不過採用8nm FinFET 的工藝製程,相比華為稍遜一籌,臺積電立功了。

Exynos 980 最快將於今年量產,而麒麟990極有可能搭載在9月19日發佈的華為Mate 30上,也就是說已經具備量產能力。






5G石油客


感謝您的閱讀!

好些人擔心澎湃S2“胎死腹中”,最終流產。

聯想董事長楊元慶:我們沒有計劃研究芯片和系統。所以,楊元慶被大家詬病!我想這句話如果給雷軍說出:我們不做芯片。你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反應!原因是,小米還處在“稚嫩的幼苗階段”。

但是,我們佩服雷軍的地方——即使小米並沒有聯想的建立的時間那麼長。可是它的勇氣就值得我們敬佩!雷軍知道,芯片才是未來小米發展的核心。很多人在小米推出澎湃S1的時候,甚至都有點不屑:

小米,這樣一家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哪有什麼能力設計研發處理器呢?

可是,你看看雷軍還是發佈了澎湃S1處理器,雖然這款處理器還是有些稚嫩。使用28nm工藝,採用高能效的八核架構,包括4個主頻為2.2GHz的A53大核和4個主頻為1.4GHz的A53小核心,GPU使用的是Mali-T860 MP4。

你可以對澎湃S1的性能有所懷疑;你可以覺得這款處理器達不到主流處理器的性能,可是你完全忽略不了,這款處理器的意義:小米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手機芯片。

到現在為止,除了華為,國產手機中,能夠自己研發芯片的,可能只有小米了。

很多人覺得,小米何必去發展芯片呢?每年大量資金投入,也不會帶來什麼成果,等了這麼久的小米澎湃S2都沒有出來?

確實,我們對於澎湃 S2還沒有出來有些心急,也有些擔心,小米會不會放棄研發。不過,目前得到了一系列消息:小米依然在研發澎湃S2!

處理器的研發並非是一種立即生效的成績;也不會一蹴而就;龍芯這麼多年,那麼多人才,發展還和英特爾,AMD有差異;可見,研發芯片本身就是有難度的,可是龍芯卻是我們自主研發,是為了能夠不受制於人的戰略意義;同樣,小米的研發,何嘗不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呢?如果,每家都像楊董那樣,那麼我們的芯片,怎麼還有希望呢?中芯的教訓不深嗎?


LeoGo科技


不懂呢就多去了解,不要全靠自己臆想,人家今年出新品,什麼叫放棄?今年出澎湃芯片新品,中端芯片,紅米用。



花雨落9527


華為有國家支撐,小米砸錢分分鐘鍾倒閉,樂視兩千億市值造個車都拖死了,何況小米!


爵士王直林


首先我是一個專門噴小米的噴子。

小米放棄澎湃處理器的研發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雷軍都說了芯片是手機的制高點,雷軍的澎湃處理器到現在只出了一款,為什麼第二款遲遲未來?無他,第一沒錢,第二沒有人才。雷軍個人是很有錢,但是個人有錢和公司研發的投入不相干(畢竟還有很多的股東)。


開曼群島馳名雙標米狗


手機芯片真的不是一般企業能玩的起的,投入太大,小米放棄手機芯片做物聯網芯片是明智的,7nm euv 流片費用3000萬美金一次,5nm 3億人民幣一次,3nm 5億一次,高通現在都還沒下定決心投入5nm,到3nm階段估計手機芯片玩家只有蘋果 海思 三星了,高通這種出售芯片的高端芯片銷量不夠不賺錢的,小米也是一樣高端芯片研發出來也不賺錢,銷量不夠,肯定鉅虧,低端芯片自己的成本還不如買高通的便宜,慢慢的高通也只能做中低端芯片了,3年後MOV高端芯片可能要買三星或者華為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