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崛起,139:利萬高速控制性工程磁洞溝大橋工程建設紀實

崛起,139

——利萬高速控制性工程磁洞溝大橋工程建設紀實

董祖斌

崛起,139:利萬高速控制性工程磁洞溝大橋工程建設紀實

在武陵腹地恩施,沿著318國道從恩施向西行,經過鄂西屋脊齊嶽山後,會到達鄂渝門戶小鎮謀道鎮。謀道鎮一側,是現在崛起的旅遊風情小鎮蘇馬蕩。沿著丹霞地貌暗紅色的山崖,一排排新穎、整齊的住房臨崖而立。站在這些風光秀美前臨深淵的高樓旁,極目遠眺,數里之外,就是綿延橫亙的齊嶽山。而這之間,是一道巨大的溝壑,溝壑太深,山上白雪飄飛,溝裡桃紅李白;山谷太寬,裡面還分佈著幾個村落,住著千百年來生息於此的土家苗族兒女。

此溝名喚磁洞溝。相傳此處有山洞出產富含磁鐵的礦物,因此而名。


兩面高山,一道深壑,林海茫茫,稻浪起伏,山水人家,田園風光,晴日則花樹耀光,遇雨輒雲飄霧蕩,憑欄一望,任何角度都是難得的風景,如夢似幻,蔚為大美!


當然,兩面高山雖然一眼望見,可是懸崖阻隔,真正要互相到達,步行至少需一天時間。多少年前,這裡居住的人們,互相站在崖上山歌對答,表情達意,一想那漫漫行程,恨不得希望這山谷裡能平地冒出一座橋來,連接兩岸,如此,那真是“一橋飛架南北”,須臾可至。可是,世代居此的土著深知,在磁洞溝上架一座橋,那是比神話還要縹緲的想象。


時光進入21世紀初葉,一條消息在這裡開始傳播:利川與萬州之間要修高速公路!而且這條高速公路正好要經過磁洞溝,這裡真的將會架起一座高橋,連接自齊嶽山綿延過來的磨盤山和蘇馬蕩!


人們將信將疑。這裡高峰密佈,溝壑縱橫,架橋談何容易?當然,前些年從齊嶽山下面穿洞而過的滬渝高速還是讓人們領略到了現代科技的神奇偉力,也許這就是真的呢!


這還就是真的!

原來,滬渝高速建成通車今後,極大地促進了武陵地區的發展。可是,那條高速路穿過恩施利川齊嶽山後,直奔重慶,可是萬州與利川雖接壤相鄰,仍然需要翻山越嶺,爬山涉水,兩地仍然阻隔重重。修一條高速公路不僅是相鄰兩省、兩州市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的必須,更是武陵經濟圈與長江經濟帶聯通的紐帶,也是中國東部與西部進行連接的重要通道之一,其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不可估量!

按照設計,這條利萬高速公路走向正好從磁洞溝經過。而磁洞溝這裡的建設項目就是一條從溝底架起、連接兩岸的大橋!

村民們從溝底仰望那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搖著頭,目光凝滯,半晌不言。

崛起,139:利萬高速控制性工程磁洞溝大橋工程建設紀實


2012年12月底,海拔較高的利川謀道雪花飛舞,北風呼嘯。村民們都在開始忙著去集鎮買年貨,準備過年了。

磁洞溝裡,世代居住著近千村民。雖然谷底很深,而且幾乎四面都是懸崖峭壁,可是溝底還是有著一片肥沃的土地。這裡分佈著幾個自然村子,桂花村,磁洞村等。稻麥飄香,雞犬相聞,只是這溝裡沒有公路,就是去謀道鎮趕集,也得揹著揹簍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徒步走,其實世代的磁洞溝人都希望能早日結束這肩挑背馱的日子。


就在這年12月底雪花飄飛的這個日子,趕集的村民在掛滿臺階的山道上遇到了幾個往溝裡走的外地人。來的人用一口普通話向他們問路,並諮詢一些村裡的情況。好奇的村民一打聽,馬上心裡產生了熱情:這是來磁洞溝修路的人!


冒雪趕往磁洞溝的這批人並不多,但是他們是這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確切地說,他們是臨危受命的幾員大將。為什麼?因為這個工程在整個利萬高速的建設中,是重中之重。而且,這個磁洞溝大橋是整個項目建設承擔者中鐵十四局成立以來承擔的最高的大橋項目!建設的艱難和考驗的艱鉅不言而喻!


磁洞溝大橋項目在設計時就因為其巨大的澆築量、建設高度、複雜的地質條件及施工環境惡劣被確定為控制性工程。冒雪前來踏勘的這撥人其實也捏著一把汗,心裡忐忑!當然他們也是指揮部經過多次決策,最後科學選定的一班人。他們年齡雖然都不大,可是在高速公路建設上都可謂身經百戰了。非常有意思的是,這班人裡面,幾乎連一個湖北人都沒有,分別來自山東、寧夏等地,真正的“千里迢迢”。


磁洞溝大橋項目所在的第一標段經理梁金寶,臨危受命,肩負起這一重大工程建設使命。自然,磁洞溝大橋的主要負責人選也成為梁金寶深深思考的問題。梁金寶作為資深的高速建設專家,走南闖北,經驗豐富,戰績卓著。他也很清楚,幹好這第一標段的工程,一定要確保磁洞溝大橋的施工進度及質量。而要幹好利萬高速項目,則首先要幹好這個工程,必須找到一個能打硬仗的團隊,尤其要有一個能統率這一班“能人”的“帥才”。自然這應該是作風硬朗、經驗豐富、極具人格魅力的人。


而一場經典的戰鬥,一定具有非凡的故事性,磁洞溝大橋項目也一樣。剛開始磁洞溝的工程建設之初,主要負責人另有其人,可是在幾次指揮部進行的檢查中,項目一開始就出現了一些失誤,此番故事在稍後表述。這些失誤雖然經過了懲處,但是觸動了指揮部對質量的高壓神經,那是對人民生命安全的敬畏!絲毫不能麻痺!他們顯然意識到需要從根本上進行解決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換將!換一位有勇有謀,指揮若定的大將上去!經過深思熟慮,一個人在梁金寶的腦海中跳了出來,這個人就是馮德元!


這個人選一提出來,馬上得到了指揮部的贊同。50歲的馮德元,是中鐵十四局二公司橋樑施工管理資格最老、經驗最豐富的管理專家。1981年,隨著中央裁軍一道命令,他作為最後一批被安置的鐵道兵進入中鐵十四局。進入工作崗位以後,退伍不褪色,保持了軍人的那種服從命令、敢於拼搏的作風,把修路建橋當成畢生的追求。30年來,風風雨雨,征戰不休。屈指一算,他已參加過20多個橋樑項目的建設,足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隴海線寶天鐵路特大橋、濟南順河高架橋、泰曲路特大橋、天津南外環高架橋、張家口特大橋等等。而且這些項目質量很高,其中獲魯班獎3個、國優工程5個、其他基本都是部優工程。從1998年開始,馮德元一直擔任項目部架子隊長、副經理、常務副經理。2013年6月從邯鄲邯黃鐵路大橋工地調任利萬一標項目部副經理兼四工區經理。


主帥人選選定後,梁金寶還有更大的計劃,工區主要部門的負責人都換下來,換一組新的合適人選上去,給馮德元授權“組閣”,政策無比優惠。一句話,他馮德元看上誰是誰!在整個項目部甚至是整個二公司範圍內,馮德元挑選上誰就調動誰,整個項目部、二公司全部開綠燈!馮德元也毫不客氣,本來就對公司各種人才瞭如指掌,有了這把“尚方寶劍”,點起將來更加有底氣,於是,一個個在施工的各領域幾乎是領軍人物的人才被他“劃拉”到了磁洞溝大橋項目上來了。僅從這一點來看,磁洞溝大橋的重要性和團隊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歷史就是這樣,一項艱鉅的任務需要挑選一大群傑出的人物來實現。而一項艱鉅任務的完成,又可以提升、造就、培養一大群傑出的人物。


一起來看看隨著馮德元走到磁洞溝溝底仰望那面天空的人。

朱興禮,利萬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項目副總工兼工程部長,男,中共黨員,四川開江人,1984年出生,工程師。2006年從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畢業,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進入公司。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先進個人等,2010年,被評為公司第五屆“十大傑出青年”,撰寫的多篇論文獲得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項。年齡不大,但是曾參加了武廣高鐵項目、沿海高速公路項目、邯黃鐵路項目等大型項目的建設,而且一般都擔任項目部工程部長、項目副總工等重要職務。現在,大戰在即,這位敢打硬仗的年輕人又來到了這磁洞溝的高山深壑間。


李文,寧夏人,工區項目經理。自從踏出學校的大門,就一直奮戰在全國各地的高速工地上。妻子也和他一起在工地進行建設。敢於創新,敢打硬仗,施工及管理經驗豐富。承包的項目眾多,很多時候,在全國多個省份有近十個項目同時開工。他也是四川廣元澤鑫勞務公司副總經理。參加過宜萬鐵路、鄖十高速、大廣高速以及獲得火車頭獎的溫福高鐵等項目一系列橋樑工程。曾經在大橋局成功建設過墩高179米的大橋項目,業內頗有名氣。


王振元,工區技術主管。參加過柳州濱江東路市政工程、邯黃鐵路技術員、工程部副部長、技術主管,富有橋樑施工管理經驗,具有年輕人的朝氣,敢於創新,同時也有一份年輕人不易多得的沉穩。


王如賓,30歲,山東泰安人,畢業於山東農大。參加過滬昆客專、向莆鐵路等項目的建設。年紀不大,但是已經有了11年高速建設的經驗,此前擔任項目部安全部副部長,一道命令,這個雷厲風行的小夥子成為磁洞溝大橋項目工區安全主管。


林政,80後的大學畢業生。幹過技術員、參建過青藏鐵路二期、黔桂和寧啟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本身也是專業工程師,在技術、質量管理上很有一套,同樣一道命令,走馬到磁洞溝大橋工區擔任質量主管。


三位中層管理骨幹平均年齡30歲多一點,且均為土木工程科班出身,均有技術管理或技術主管經歷。就連負責地泵的張衛林,也是28歲的小夥子,山東人的直率和幹勁博得很多人稱讚。而主帥馮德元又是一位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資深高速建設人。科學搭配、合理分工,一個朝氣蓬勃的團隊,一個久經沙場的團隊。


不光是領頭人和中層團隊都是強將,就是任何一個施工人員,也都得是精兵。多年橋樑施工管理經驗告訴馮德元,作業隊伍中熟練工少,是直接導致質量、安全事故的原因。因此,凡是他麾下的施工隊,均要求熟練工達到百分之百。


磁洞溝大橋有2個作業隊伍180多人,其中,挖孔樁、抗滑樁施工隊,四十多人;上部結構施工隊下設3個木工班、3個鋼筋班,140多人。他們都來自國內外著名橋樑工地,或者都有著名橋樑建設的經歷。其中,模板、混凝土施工班組轉戰自塔高245米的恩來、恩黔高速公路忠建河特大橋建設工地;鋼筋加工班組,曾在滬蓉西高速公路、全國最高的龍潭河特大橋施工;中層管理人員都是參加宜萬鐵路宜昌長江大橋工班長的施工骨幹。技術負責人吳中書,原本就是宜萬鐵路宜昌長江大橋的施工技術主管。


馮德元在現場調研中發現,個別班組熟練工較少,於是下決心撤換。不久,北京卓良模板公司原工程部長楊營芳率領的王牌施工隊伍進駐磁洞溝。這支隊伍參建了全國著名的湖南吉首矮寨大橋、汝郴高速山店江特大橋等重難點工程建設,堪稱橋樑建設的王牌和“鐵軍”。

一時間,磁洞溝群雄聚首,激情沸騰。一場精彩絕倫、氣勢恢宏的大戰即將開鑼!

崛起,139:利萬高速控制性工程磁洞溝大橋工程建設紀實


翻開《利萬高速第一合同段項目擴初設計》材料,我們看到關於磁洞溝大橋項目的一段文字表述:“磁洞溝大橋位於利川市謀道鎮桂花坪村,利萬高速TJ-1標線路終點,與利萬高速TJ-2標桂花坪隧道相接,是利萬高速全線重難點控制工程。橋平面位於分離式路基段內,左幅橋起止樁號:ZK25+080~ZK25+647,右幅橋起止樁號:YK25+003~YK25+591,橋樑起點位於半徑R=900m的圓曲線和緩和曲線內,終點位於直線內,左、右幅橋縱坡均位於-1.0%的單向坡上。本橋左、右幅橋均分為兩聯,橋跨佈置稍有不同,左幅橋孔徑佈置為(65+3×120+65)+2×30m,計入起終點兩側橋臺長度後為567m;右幅橋孔徑佈置為3×26+(65+3×120+65)m,計入起終點兩側橋臺長度後為588m;其中主橋65+3×120+65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引橋為等截面現澆連續箱梁”。


即使不是專業的人士,看見這一段話,也會覺得這個“硬骨頭”不好啃。磁洞溝大橋主墩高139米,是整個利萬高速上的最高橋樑,而且,也是中鐵十四局歷史以來承接的最高橋樑,這意味著馮德元帶領的一班人將會創造出中鐵十四局的新紀錄。整個橋樑項目投資高達2.1億。項目建設投資之大、建設之艱、要求之高、任務之重不言而喻。


磁洞溝大橋集超長大直徑樁基(最大樁長達55米)、高樁承臺(承臺最大懸空18米)、大體積混凝土(單次最大澆築方量1900立方米)、超高橋墩(最高墩身達139米)、大跨連續剛構(三跨120米)於一身,施工組織難度極大。該橋墩高超過100米的墩身4個,均為雙肢變截面矩形空心薄壁結構,最高墩達139米。墩身線形控制、混凝土泵送,物流垂直提升等十分困難,安全風險較高,施工風險控制和管理壓力極大,是利萬項目跨度最大、長度最長、投資最多的橋樑工程,在項目施工準備之初,指揮部就把它納入了重點管控籠子,無論是從整體上著眼還是細節上著手,磁洞溝都是管理團隊和專家技術人員目不轉睛、夙夜縈懷的焦點。


技術掛帥是磁洞溝大橋項目的一大特點。和橋樑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馮德元明白這個道理,在這樣的重大項目上,質量、安全就是一切,只有把握了這兩點,自己才敢拍胸脯說硬話;可話說回來,自己要硬氣,光靠行政指揮可不行,這裡,是拼智慧、講科學的地方,所以得技術掛帥,一切都要聽命於技術的,也就是聽命於科學的,其他的都是第二位。要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除了相信科學、相信技術,什麼也沒法相信。這磁洞溝幹得可是開創性的活兒,一切都得聽科學技術說了算。


有了這個“技術掛帥”的理念,一切問題迎刃而解,而且可以說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自首節墩柱澆築以來,項目部通過加大現場資源配置、優化施工方案、邀請業內專家現場把脈、加強技術培訓、成立青年突擊隊、實行領導帶班制度、制定專項激勵考核辦法、搶晴天戰雨天等一系列舉措,見縫插針抓生產,相繼克服了雨季多、施工難度大等一系列困難,確保了7天模板爬升一次的既定目標。


技術掛帥還有更大的收穫,把工程上的技術攻關與施工管理結合起來,讓二者互相促進。工地變成課題的試驗場,課題成為施工的理論成果,可謂“一箭雙鵰”。工程建設初期項目部就成立了以項目總工朱興禮為組長、副總工兼技術主管王振元為副組長的“高墩液壓自爬模綜合施工技術”課題小組,通過開展科技攻關、成立QC小組等形式帶領廣大技術人員熟練掌握了液壓自爬模的施工工藝原理,提高了廣大技術人員的學習能力、總結能力及應用能力,編制下發的《液壓自爬模爬升循環安全檢查轉序籤認表》在全線推廣。


工程建設期間廣大技術人員集思廣益、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相繼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高墩液壓自爬模自動噴淋養生系統”、“高墩預製蓋板法在橫隔板施工中的應用”、“高墩混凝土輸送泵管接長固定預埋件設計及應用”、“液壓自爬模吊平臺穩定性設計”等技術課題共節約成本100多萬元,並榮獲十四局集團二公司技術創新一、二等獎,目前已成功申報中鐵建總公司參加評選,為項目部爭先創優做出了重大貢獻。


同時該橋現場標準化、安全文明施工始終走在全線前列,尤其液壓自爬模標準化施工、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得到湖北省交通廳質監局、鄂西指揮部、監理單位及公司領導的一致好評,建設單位多次在此召開現場觀摩經驗交流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崛起,139:利萬高速控制性工程磁洞溝大橋工程建設紀實


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都是不平凡的。磁洞溝大橋的每一寸混凝土上不僅凝聚著這班建設者的汗水與智慧,更凝聚著他們無私的大愛與奉獻。

從風雪中走到磁洞溝的那一刻起,馮德元們就意識到了這裡施工的艱鉅性。別說那設計上高聳入雲的139米高墩,就是把一包水泥、一個機械運送到谷底,那也是巨大的挑戰。


從和磁洞溝最近的集鎮——謀道鎮,到磁洞溝那條簡易的機耕路不僅狹窄,崎嶇而且多處塌方,山間小溪就在公路上奔流,就連單人摩托車也幾乎沒法行走,專門對付山村泥濘路的柴油皮卡也不敢輕易駛上這道路。沒辦法,先修路,修出這施工便道,既是這個工程的第一個項目,也算是為磁洞溝的老百姓做的第一件好事!


鄉里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徵地等方面積極配合。隨著挖掘機的一聲轟鳴,築路大軍吹響了進軍磁洞溝的第一聲號角!

施工難度大大超過了他們的想象。這條施工便道地勢陡峭,歷程較長,施工難度極大,是他們在施工便道修築上從沒遇見過的。


從飄雪的冬天開始,這一修就修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整整修了半年時間。在懸崖上要拓寬道路實在不是易事,下方要砌擋土牆,上方要做護坡處理,都是在懸崖上施工,無法同時展開大的施工面,而且,都得從開頭部分進入,也不能多頭施工。很多標段的主體工程都已經開工了,馮德元、李文等還在這施工便道上消耗著。一遇暴雨山洪,剛修好的地段還會被沖毀,又得重新開始。這修高速的隊伍,開始在這山岩的便道上開始了艱難的演習。

這條便道耗時半年,後來還要到谷底修施工場地,總投資超過了數百萬元。


就是到現在,有時候遇上下大雨,還會有塌方的事情發生,項目部都會及時派出維修機械馬上進行排除,因為這條便道的暢通直接關係到工程的進度和施工質量。

便道修通以後,各種機械紛紛進入到磁洞溝的谷底。平靜的小山村開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喧鬧。


139米的高度,開始的時候卻是往地下深處掘進。這符合哲學,越是長高,越要根基要深、要穩。在行業術語上這種作業叫做“打樁”,也就是給“長”上去的橋墩“安腳”,而且這“腳”要越深越穩固才好。當然,究竟要多深得要依據挖出來的地質岩層通過技術檢驗後才算。磁洞溝這地方,地質條件複雜,這一挖下去,就是50米。而且,由於橋墩高大,平臺要求更大,樁孔的數量也眾多,一共是114個。光深也就算了,可是偏偏這打樁的地方,是滑坡體,還得避開,得加固。施工條件又特別艱難,大多都是在懸崖上,工人站住腳的地方都沒有,施工平臺的開鑿都需要工人繫著繩子吊在懸崖上施工;光吊著繩子施工也就認了,可是偏偏施工上方還是危巖,還必須爆破清除……這一趟下來,就像是永遠扯不完的糾紛,沒有足夠的耐心誰也受不了。


但是馮德元一班人承受了,沒有怨言,只有默默地承受和默默的奮發進取!

光是建設平臺就用了整整48天,真正是在懸崖上作業;下挖的樁孔都是人工作業,深度都超過了50米,直徑兩米多,114個樁孔挖出來,那麼深的井下要把泥沙一桶一桶提上來,談何容易!深孔下面缺氧,施工時都是用大風帶送風下去。孔挖好後,又要放置鋼筋籠進去,為了搶時間,幾個施工隊輪番作業,晝夜不休,還是用去了三個月時間。但是,這都是在這個建設條件下創作出來的奇蹟,兄弟單位無不感到驚歎!

關鍵在這些科技攻關,組織施工的後面,還有這一個巨大的壓力:那就是投資增加!每一個增加的項目都得花錢,而且不是小數目,動輒幾十萬,多的高達數百萬!


磁洞溝就是這樣執拗地考驗著建設者的韌度!

鋼鐵的隊伍就有鋼鐵的意志,不僅這些困難沒有嚇到,相反,他們還要開展標準化建設,還要繼續“花錢”,用錢買質量!用錢買安全!用錢買品牌!

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考驗著建設者的意志。在谷底好不容易平整出來的拌合站,本來施工進行得井井有條,然而這磁洞溝就像是為了給建設者示威,在2015年6月7日,夜間卻突然爆發了20年一遇的暴雨和洪水!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一下子把拌合站沖毀了,高壓線、攪拌塔、變壓器、倉庫等等全部沖走,看著洪水肆虐過後的一片狼藉,負責拌合站一塊工作的張衛林欲哭無淚。據估算,這次山洪,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000萬元以上。而更加要命的事情是右幅五號大承臺澆築在即,絲毫不能拖延。怎麼辦?又借又買,拼成3臺臨時發電機,又找指揮部借來相關設備,一刻也不耽誤施工。這次澆築,又一次創造了記錄,刷新了中鐵十四局單次澆築的歷史新高!1890立方的混凝土持續澆築,從原料供應到攪拌運送,分秒未斷,工人兩班倒進行施工,一直幹了兩天一夜!不僅安全、圓滿完工,而且施工質量達到一流水平!年輕的團隊領導雖然眼中佈滿血絲,但是不約而同地綻放笑容!


為了確保建設質量和安全,磁洞溝大橋項目大力開展標準化建設。但是磁洞溝工地,施工場地狹窄,施工安全風險高,現場管理任務重,標準化建設投入大。但是從上至下達到了高度一致的認識:在磁洞溝,一定要堅持標準化建設,花錢再多,也值!也認!

開展場地標準化建設。李文堅持人性化管理,按照統一標準,建設了4棟二層共90多間標準化宿舍,可住宿180多人。同時,還建有辦公室、會議室、娛樂室等等。

按照指揮部標準化建設要求,迅速硬化了拌和站場地和大橋兩側2.2公里施工便道。平整硬化了4個主墩4000多平方米的作業場地。僅此一項,投入資金近百萬元。同時,每個主墩現場都安排有專人負責清掃,全天候保潔。


安全標準化建設同樣一絲不苟。共製作安裝安全警示標語標牌170塊。4個主墩都分別製作了12.5米×2.5米大型漫畫安全宣傳欄。僅標示標牌和漫畫欄就投入資金20餘萬元。投入特種設備。施工隊按照項目部和工區統一安排,投入數百萬元,購置安裝了雙電梯、雙塔吊。為確保塔吊安全運行,生產廠家還派出4名專業技術人員,常年駐守工地保養維修。規範臨邊防護。投入10多萬元,按照指揮部標準化建設藍皮書要求佈置的高空作業臨邊防護措施,整齊劃一,賞心悅目,得到了鄂西指揮部肯定,成為磁洞溝大橋的墩上亮點。嚴格按照標準化建設規範佈置施工現場,超常規劃雙塔吊、雙電梯,計劃實現爬模施工全程安全監控。同時,還委託山東大學承擔大體積混凝土承臺溫控、墩柱樑體線型控制,開展全方位監控量測。


這每一項,都需要花錢,而且動輒數十萬數百萬,但是,項目部沒有一個人覺得冤枉。正是這些投入,確保了磁洞溝項目的安全無事故!


為了確保質量關,磁洞溝大橋砼施工一律使用進口外加劑,以確保混凝土綜合質量。但是進口外加劑每噸高達11000多元,比國產外加劑高5000多元。磁洞溝大橋共需混凝土4萬多方,需要進口外加劑155噸,增加成本93萬元,項目部眉頭沒皺,認了;現場檢查發現施工隊使用的模板存在質量隱患。為確保不出現質量缺陷,按照項目部要求,施工隊大手一揮,全部購買進口維薩板。僅此一項,又增加投入40餘萬元;按施工工藝要求,矩形空心墩,每隔30米,要增加一個隔板。常規做法是凌空架模,然後拆模。架模相對容易,但拆模難度大,安全風險高。項目部經過認真研究,決定採用10公分預製板作為模底和操作平臺,不用拆除,也不影響結構,人員操作更安全。這項創新,又增加投入數萬元;磨盤山隧道傾倒出來的渣土,推積過多,山體受壓,加上谷底水毀,有形成塌方的危險,於是,項目部迅速決定修砌擋土牆,工程一上馬又是40多萬。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為了確保安全,嚴格執行“四檢”、“三會”制度。為了確保質量,除了開展標準化建設之外,項目部還從外面同類工地的優秀項目部請來專家現場指導。例如恩來、恩黔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承建忠建河大橋的項目總工吳明威就曾經幾次應邀到工地現場指導,對質量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對於不按照安全和質量要求施工的部門就要懲戒,除了整改,還要罰款。磁洞溝大橋鋼筋加工場,只配置了一臺龍門吊。因此,在裝卸鋼筋等原材料時只能用汽車吊。而車吊裝卸,又存在吊臂碰撞鋼筋棚的危險。分部和監理多次要求增加一臺龍門吊,施工單位一拖再拖,依然故我。最後,利萬分部與利萬駐地辦研究,罰款2萬元。2012年4月,在左幅2號墩挖孔樁現場例行巡查時,發現施工現場混亂,施工現場無操作規程等標識標牌,存在滑坡、落石的安全隱患,孔口井蓋、安全繩、吊籠遲遲不能到位,而且屢次無視整改要求,於是,下發通報,施工整改,罰款2萬元。


光這些還不夠,項目部還拿錢出來獎勵。首創性設立了“墩身施工現場獎”,由項目部單獨列支。每一模混凝土拆模後,均組織工程部、質檢部、工區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質量評比,判定優劣,現場獎罰。至今已現場發放獎金2萬餘元,受獎人數達到20多人次。


很多同行知道後,認為花錢太多了,有些心疼,但是,梁金寶語重心長地說,打造優質工程,不拿點血本,沒有真金白銀,都是白話,我們在磁洞溝,花的這些錢,買了質量,買了安全,這錢花得值!一本萬利!

是的,這些付出已經有了回報,磁洞溝大橋施工,已經成功申報了部優工程,正推薦為國優評比項目,部優國優的閃亮獎牌,已經給磁洞溝大橋項目拋出橄欖枝!

崛起,139:利萬高速控制性工程磁洞溝大橋工程建設紀實


一切成功,其實都是人的付出,而且往往是一群人的付出換來的!

從決策到實施,從管理到操作,莫不如是!磁洞溝的工地上,每一個崗位,上至總負責人,下至每一位具體施工者,都為這項工程的成功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為了讓項目成本控制、進度、質量、安全等方面協調發展,項目部堅持“技術先行、方案預控”,每個方案的制定要通過多次討論和會審,直至完美,才最終確定。在日常工作中,號召群策群力,全體施工人員,只要有好的建議,好的點子,不僅會採納,而且還要進行獎勵。因此,這項建設真正實現了全員的參與。


磁洞溝的建設條件是艱苦的。這裡地處深壑谷底,附近農戶很少,最近的鄉鎮,也有十多公里的距離,而且道路崎嶇盤旋,趕集都成了一種奢望。由於路途遙遠,項目部三天才能送一次糧食、蔬菜,大多時候吃的菜下鍋時都已經枯黃,可這沒有影響磁洞溝建設者的鬥志和信心!


項目經理李文小孩子在寧夏,多年沒在身邊,半年時間沒法回去看看孩子,一心撲在工地上。從面容上看有些超過實際年齡的他說:“哪有不想孩子的爹孃?我沒辦法啊,乾脆就把時間用來做事情,早點做完不就可以回去看孩子了嘛!”


掛帥的馮德雲,每天幾乎就沒有坐下來的時候。哪裡的施工緊張,他就會出現在哪裡;哪裡出現難題,他就會出現在哪裡。軍人出身,退伍不褪色,隨時保持著軍人的硬朗作風,服從命令,恪盡職守。視建橋為生命,視磁洞溝為生命,青山之間,他的目光與崛起的高橋一起飛昇。


負責安全工作的王如賓,正是30歲的年齡,孩子小,愛人遠在山東工作。平時自己工作忙,每天很早起床進行安全提示教育,白天奔走在各個工地,晚上還不得安寧,只要哪裡的施工沒停,他就會出現在哪裡。他說,兩件事情他最受不了,也讓他夜不能寐。一是晚上聽到運輸車倒渣土的聲音,他會擔心塌方、泥石流,會冒雨爬起來查看;一是給孩子通話,每次只要孩子在電話中叫一聲“爸爸”後,他就會果斷地掛掉電話,他說怕聽下去自己忍不住會先掉眼淚。自己常常一年半載不回家,孩子都和自己有些生疏了。


工區技術主管王振元,雖然是青春年少的小夥子,雖然在這山裡工作,但是,困難條件似乎並沒有影響他的樂觀和活潑。在工作中,他會鐵面無私,堅持原則不讓步;可在生活中,這位小夥子同樣愛看手機、愛玩微信,一個踏實的高速建設者和一個時尚的青年就這樣在城市與山水之間,在他身上實現了重疊。


技術主管吳中書,年僅28歲,可是經驗豐富,成果豐碩。執行制度毫不留情,為了質量和安全,他幾乎把自己綁在工地上,每一處施工的細節他都一絲不苟,工人們既愛他,又怕他。多年的山野工作,讓這個28歲的小夥子收穫了比內心更加成熟的面容和膚色。但是,他始終洋溢著青春和熱情,磁洞溝的每一個橋墩,都凝聚著他專注的目光。


施工3隊隊長楊營芳,老成持重,笑意含蓄。真正模板施工專家,可謂業績輝煌,他曾在滬蓉西高速公路泗渡河特大橋、武漢天興洲大橋等著名工程中施工,從事模板、混凝土施工13年,錘鍊一支貨真價實的王牌之師是他真正的追求,磁洞溝,是他又一次對自己事業的挑戰。


駐地辦主任劉柏平一直恪守自己的信條,他認為監理,就是對生命的尊重,是敬畏生命,呵護生命。尤其像磁洞溝這樣的高橋,監理就得守住生命的門檻。因此,他和他的監理團隊就像一顆顆螺絲釘,鉚在了工地上。發現問題後,他們不是簡單地下單子、講處罰,而是與施工方一起想辦法,出主意,當參謀。從細節著手,從大局著眼,真正貼近現場、貼近施工單位實際,開展“幫扶式”服務,實現了監理從“冷眼旁觀”到熱情服務的轉變。在他們的指導下,磁洞溝大橋澆築完成的橋墩,全部被評為一類樁,幾無瑕疵。


鄂西指揮部始終牢牢把控著磁洞溝大橋安全、質量、進度和標準化建設。事無鉅細,盡在眼底。副總監兼安全處主任李兵、技術處主任魯水濤參與了所有技術方案的審定,嚴謹、盡責、忠誠,為所有建設者豎起了一面旗!

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堅持靠前指揮,深入一線管控,把日常巡查與重點監管結合起來,牢記使命,不負重託,對磁洞溝大橋項目青睞有加,當然,這也是磁洞溝大橋的壓力,因為指揮部幾乎對磁洞溝大橋做到了路過必查。無論是隨機抽查還是月度檢查,磁洞溝大橋都鐵定為必查工地。項目部的幾位主要負責人表示,雖然“鴨梨山大”,但是,這些“高壓政策”保證了他們一刻也不敢懈怠,也保證了建設質量。


自2014年主墩封頂以來,磁洞溝大橋的建設就實現了提速。百米高臺上,橋面平衡地向兩邊伸出。按照這個速度,在預定的工期內順利完工是沒有懸念的。拔地而起的大橋,架起兩座上樑之間的平臺,連接成新的高度。通車後數十秒的一瞬,卻隱匿著建設者這麼多年的夜以繼日,風霜雨雪!


139,一個新的高度。崛起,在大山之間,在磁洞溝之間,也在鄂西指揮部和中鐵十四局建設者的心裡!

利萬高速建設紀事(9)

崛起,139:利萬高速控制性工程磁洞溝大橋工程建設紀實

(董祖斌,男,筆名草千里,湖北恩施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協會員、恩施州作家協會主席。現任恩施自治州博物館館長。出版個人作品集4部,編撰刊物6部,獲得州級以上文學、文化類獎項40餘項。曾被評為"恩施市十大傑出青年"、"恩施州傑出文化新人"等榮譽稱號)


相關文章:

眾志成城撼齊嶽 ,利萬項目齊嶽山高風險岩溶隧道施組側記

磁橋聚“寶”:利萬高速磁洞溝大橋建設管理紀事(一)

揮金入土:利萬高速磁洞溝大橋建設管理紀事(二)

追求無憾 ,利萬高速磁洞溝大橋建設管理紀事(三)

王牌之師,利萬高速磁洞溝大橋建設管理紀事(四)

敬業如命,利萬高速磁洞溝大橋建設管理紀事(五)

“強磁”酵應 ,利萬高速磁洞溝大橋建設管理紀事(六)

突破禁區,利萬高速公路齊嶽山隧道工程建設走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