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殺死一隻知更鳥”——妖魔化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引言:一生只寫了一本書,卻譯成40多種語言,賣了三千萬本——它就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一個叫湯姆的年輕人,被白人女孩誣告犯了強姦罪。除了律師芬奇,所有的白人都想看到他被處於極刑,就因為他是黑人。芬奇手握湯姆無辜的證據,卻無法阻止陪審團宣告湯姆有罪,絕望的湯姆越獄時死於非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和狹隘。我們不願意去接納和理解,是因為我們佔據著各自的立場,非常不願站在全局或他人的角度去修正和包容。

一、地球上最聰明的智者能炮製出讓一千萬個教師信服的方案嗎?

當年我在學校工作時,曾想制定一個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方案。經過教師醞釀、教研組討論、老師代表座談,費盡心機,最終拿出了一個草案。一公佈,聽到的全是指責的聲音,你說這裡不科學,他說那裡不合理。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事,怎麼可能有一致意見?最後校長只好“懸賞”:把這個方案承包給老師,誰如果制訂的方案低於五個人反對,就按這個來,獎勵制訂者2000元。結果呢,沒有一個老師站出來。最終草案還是轉化成規章制度,當年就得以實施。

這是不是很像目前的教師職稱評審方案?

老師職稱從來都是熱門話題,它牽扯到1000多萬中小學老師的切身利益。把一千多萬人的責與利放在一起考量,確實是錯綜複雜千頭萬緒的系統工程。

教師職稱評審方案已經走過三十四個年頭。方案制訂者的初心是想一舉兩得:充分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讓教師既有名又有利。好比在一個水池裡丟下一條鯰魚,意圖製造活力,可是久而久之,小魚們卻不領情,也很不開心,鯰魚已經把小魚攪得很不“爽”了,甚至讓小魚鬧起了對立情緒。

有一個成語叫“眾口難調”,有一句俗語叫“一人難趁百人意”,有一句網絡語叫“我不是人民幣,做不到讓所有人喜歡”。

我們每個人都在主張自己的立場,衡量自己的利害關係。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別忘了,老師有一千萬多個聲音。

誰可以制訂出讓這千萬種聲音認可而又合情合理的評審方案?他就是這個星球上最傑出的智者!

有不同的聲音,其實是最正常最合理。有非議,有指責,才會倒逼它改進,促使它更完善。

“殺死一隻知更鳥”——妖魔化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二、教師職稱評審方案為什麼成為一個被人嫌棄的“問題”孩子?

方案制訂者以為創造了天使,但實際上天使卻被老師們吐槽成一個讓人嫌棄的“髒孩子”。

天使的翅膀是如何玷汙的?

一位優秀的老師,教畢業班語文十多年,深受師生好評。可他因為沒有論文、沒有各類獲獎證書等硬件,只得多年望職稱而興嘆。——評審條件設計不盡合理

一位教學平庸的老師,為了在職稱的角逐中勝出,去找了XX局的領導親戚,最終如願以償。——評審過程不夠透明。

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師,終於熬成了高級教師,早已熱情耗盡,意興闌珊,轉崗到後勤“養老”去了。而年輕老師扛大樑,卻默默地守著較低工資。——職稱與責任、利益不對等。

兩位老師評審會上互相攻訐,不可開交。只因為這一次成了職稱晉升對手。

——高級職稱名額不足,造成老師之間不和諧。

……

職稱眾生相,酸甜苦辣鹹,盡寫世態人情。

有制度設計的考慮不足,有人為的暗箱操作,歸根結底,它是一個確實存在先天性毛病的問題“孩子”。

對這一點,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從理性出發,首先得承認事物的非對稱、不完美,而不是文過飾非,抱殘守缺。

“殺死一隻知更鳥”——妖魔化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三、如果真的取消了職稱,一千萬教師真的就皆大歡喜?

在網上,對於職稱,抱怨之聲不絕於耳,聲討喊殺之聲更是應者如雲。職稱好像成了千夫所指,罄竹難書——一日不除,一日不得安寧。

殺一個人,刑法上要問有沒有非殺不可的理由。難道職稱制度真的到了非“殺”不可的地步?

很多事情如果單從正面來看,難免激動與偏頗。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可能會讓人冷靜理性。

如果真如有些老師所願,將職稱評審制度徹底廢除,那麼會怎麼樣呢?

首先,教師隊伍又會回到教好教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的消極狀態。教師將會遭受更多家長和社會的差評,社會形象嚴重受損。——職稱制度畢竟攪動了教師隊伍這一團“靜水”。

第二、所有老師都失去了獲得較高薪酬的機會——高級職稱恰恰給相當一部分老師帶來了實際利益。

第三、優秀老師得不到肯定,缺少成功的獲得感——職稱破格晉級讓一些優秀老師得到更多的認同感和職業自豪感。

第四、老師隊伍中的濫竽充數者將會非常開心,他們會更心安理得地混日子。——職稱評定好像一面鏡子,讓他們照出尷尬和難堪。

……

如果職稱真的取消了,那將是“一地雞毛”

究竟是哪些老師對職稱評審“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

——有著“不患寡而患不均”心態的老師。他們知足常樂,得過且過,無非把教師職業看成謀生的手段,按部就班,三十歲時就有了一顆退休的心。

——教學功底不夠紮實的老師。這部分老師大多帶著邊緣學科,教學成績平平,很少有機會獲得獎勵和表彰,職稱晉升硬件很難達到。

——少數不務正業且心胸狹隘的老師。他們對職稱最反感,也是叫得最響的反對者。

其實真正反對職稱的人數並不像網傳那麼誇張。網上充斥討伐之聲,與一些自媒體作者多以驚人之語大事渲染不無關係。另外,一些老師在評審職稱中遇到挫折,立即就會上網吐槽,而評上職稱的老師一般不會上網來“做秀”,這種信息發佈的不對等,慢慢就形成網上聲音一邊倒的現象,也沒人再敢為職稱正面發聲了。

魯迅早就說過,不要把孩子和汙水一起潑掉。

如果把孩子也潑掉了,那就只能再“生”一個。沒有了職稱評審制度,肯定會以其它制度取而代之。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消息:教師職稱評審制度2020年會廢止。

一個上千萬人的隊伍會沒有考核管理制度?你信嗎?你也太小瞧教育部了!

廢除是絕無可能的,改革卻是一定的!

“殺死一隻知更鳥”——妖魔化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四、我們能不能儘快享受教師評審制度改革的紅利?

職稱改革不能再等,一些省市已經開始著手佈局。

“春江水暖鴨先知”,我覺得它有兩大改革方向。

一是實際職稱評審和自然晉升雙軌制。老師可以做雙線選擇。一條線為職稱評審,高標準,嚴要求,教師可結合個人意願自願參評。對於評審合格者,給予相對較高待遇,鼓勵優秀老師脫穎而出。一條線為自然晉升,五年、十年、二十年等為一檔,年齡夠了後自然晉升,但待遇比前者適當調低。這樣,老師可以申請前者,也可靜等後者。職稱慢慢轉變為一種有較高“含金量”的榮譽稱號。

二是實行統一的職稱晉升考試製度,如同律師證書、註冊會計師資格證書一樣,實行全國統一考試。老師自願報名參加,合格後給予相應待遇——這是最簡單最公平的做法。

不管怎樣,改革肯定可以切實呼應教師關切,達到以下效果:

評比條件將會更切合實際,一些紙質證書、論文等權重值會降低,相應增加教齡、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的權重值。

晉升機會將傾向於讓更多一線老師。會增加高級、中級職稱名額,並限定教育行政類人員評審。

評審過程的透明度會增加,評審過程老師可以全程監督。

促進職崗合一,崗在職稱在,離開崗位職稱就自然消除。

“殺死一隻知更鳥”——妖魔化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五、結語:目前教師職稱評審真的“難於上青天”嗎?

很多老師抱怨,職稱評審條件多,門檻高,名額少,評審難。真的是這樣嗎?

教師職稱屬於一種專業技術職務稱號,和它同類的還有律師資格證和註冊會計師資格證。

律師資格評審方式是考試,每年通過率僅為10%,註冊會計師資格考評方式同樣也是考試,每年通過率在10~20%之間。而教師職稱評審僅僅是一種展示性評比,比起真刀真槍的國家級資格認定考試,真的不能說難。

如果有一天,教師職稱評審真的改為一紙試卷定乾坤,你還會覺得現在的它難嗎?

職稱評審制度改革才是真難!可以想象,這肯定是個“大手術”,必須要有“大動作”,它既要促進國家教育事業平衡發展,又要公平合理地向千萬教師釋放教育紅利。在不久的將來,廣大一線老師一定是職稱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風物長宜放眼量。職稱真的不是“謀害”教師幸福生活的“害人精”,而是教師職業生涯的陪伴者和守護神!

“殺死一隻知更鳥”——妖魔化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