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商業保險我們該不該買,很多人怕買了被保險公司騙,你們覺得呢?

zhong元芳


保險是不會騙人的,只有人才會騙人

保險作為家庭理財和風險轉移的工具,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正確購買保險,可以很好地轉移家庭和個人的財產風險和健康風險,因此,要不要買是一個偽命題,如何買才是一個真問題。

國內目前確實存在著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賣保險的人其實自己也不懂保險,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從微觀層面講,一是因為保險公司對於傳統保險代理人的培養遵循“簡單、聽話、照做”的模式,在保險核保能力以及對保險產品本身的理解上非常不專業。二是因為傳統的保險代理人一切為了銷售業績,保險公司對傳統代理人為了銷售佣金,做了很多銷售誤導,而保險公司對此也無法進行完全的避免。

想要明明白白地買對保險,一是自己要有基礎的保險知識,二是要找專業負責的銷售人員。

對於保險知識的學習,渠道非常多,建議在知乎、公眾號上進行學習,一般人瞭解每種保險的基本意義和功能就可以了,保障型的保險包括壽險、重疾險、醫療險以及意外險,四大險種基本可以幫助我們轉移生活中大部分的風險,剩下的一些小風險我們基本可以自己承擔和消化。

對於找專業的銷售人員進行購買,我的建議是找第三方獨立中介——保險經紀人。因為保險經紀人不屬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幫助客戶選擇產品,設計保障方案的專業銷售人員,和傳統的保險代理人有著本質的區別。

我國《保險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單位。第一百一十七條 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佣金,並在保險人授權的範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



上官的共享空間


我是野豬,我來回答

前面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題主可以借鑑一下,答案如下:

毫無疑問,保險是目前被黑得最慘的一個行業,沒有之一。【2018年保險公司的理賠年報顯示,經營人壽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平均獲賠率為98.17%。】也就是說,100個提出理賠申請的人,至少有98人是獲得了保險理賠的,這些數據充分打臉了網上“保險公司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的傳言。但是,百姓目前依然有很多人持懷疑態度,有以下四個原因:

第一、確實存在部分代理人的銷售誤導行為

事實上,社會上總有這樣一批人,見錢眼開,見利忘義,為了錢可以不擇手段。他們滲透在各行各業,而保險公司自然也有這樣一小撮人的存在。通過誇大、歪曲等方式欺騙和誤導客戶,一旦東窗事發,引起客戶的極度反感和強烈憤怒。

第二、騙保被發現後拒賠的人在長期黑保險公司

這是目前形成人們對保險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從保險誕生以來,騙保就始終伴隨,如影隨形,不離不棄。有些人為了達到不勞而獲,甚至是“廢物利用”的目的而騙保。從最早的“互換姓名去住院”到現在乾脆“隱瞞病情”來投保。這樣的人每年都有,在核賠被查出騙保之後。他們往往不思己過,而是長期堅持在不同區域地點來抹黑保險公司。

普通公眾看到、聽到保險公司的負面新聞之後,往往喜歡以弱者心理代入,不問青紅皂白的大罵一通,然後隨手轉發。隨著保險公司經營的年限越長,這樣被發現騙保的人越多。他們成了黑保險公司的中堅力量。一般人都是從“朋友”之處聽聞,因此會不加考證,或者就算知道朋友騙保,也不會指責朋友有錯,結果以訛傳訛。導致保險行業口碑糟糕,從業人員社會地位低下。

第三、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制度帶來人員的高流動性

因為保險公司採取的是代理人制度。帶來的缺點就是代理人壓力巨大,缺乏企業忠誠度、因此導致每年淘汰率高達70%左右。而這給社會大眾帶來從業人員極不穩定的印象,難以獲得信任。

第四、社會感染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社會感染”。是指一種較大範圍內的信息與情緒的傳遞過程。具有雙向性、爆發性和接受的迅速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於負面新聞往往會給予更高的關注度——這就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心理原因。

藉助發達的網絡,“社會感染”往往帶來持久的,難以消除的負面影響,這種“社會感染”也給保險公司帶來遠遠超出實際的負面影響和傷害。

一句保險是騙人的,導致無數家庭在遭遇風險的時候,因病致貧或者因意外致貧,說嚴重一點,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都有。事實上,保險行業為了改變這一情況也在做出不懈的努力,下面的文章可以供大家參考。真心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改變偏見,擁有適合自己家庭的保險。

國內保險業的服務是否在進步——董明珠吐槽保險帶來的思考

https://www.toutiao.com/i6771233928591180292/


我是野豬,回答完畢


險道求生的野豬


商業保險一定要買!!!

董小姐說的問題都存在,但是我們不能吹毛求疵,相信保險的價值,相信瑕不掩玉才是真理。

董小姐說的問題實在是戳到了大多數買了保險但是最後卻沒能理賠的人的痛點,這樣的事實反駁起來是乏力的。

但是,為什麼還要說商業保險一定要買呢?

最重要的現實是,除了保險這種產品之外,沒有第二種產品可以替代保險這種產品的功能。

比如說,除了重疾險之外,還有什麼產品能做到一年交個萬八千塊,那出險就一下給我們理賠個三五十萬的東西呢?

是基金?不可能的! 是股票?也做不到的!

再比如說,除了醫療險之外,還有什麼產品能做到一年交個一兩千塊,那生病住院會給我們賠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呢?

除了醫療險,基金股票做不到,親戚朋友也很難做到。

存在即合理,保險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

但是雖然說存在有它的道理,但真的有好多人買了保險最後沒能理賠成功啊!

為什麼會理賠失敗呢?

主要原因可分為:1.客戶對產品的合同理解不到位,本來不屬於本產品的理賠範圍還要求理賠的。比如說生病了想著買了壽險那就去理賠,那肯定是不給理賠的啊!2.銷售人員誤導客戶,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無意。可能有意的避重就輕的說些客戶愛聽的話,也可能是自己就對保險合同不清楚,那將來這還怎麼幫助客戶理賠?3.保險銷售公司耍流氓,整出一些模稜兩可的條款,客戶出險後各種搪塞,這種最可恨!

但是啊,還是開始的理由,商業保險還是得買。那除了商保外不是還有社保嗎?社保咋樣?

因為單純的社保是完全不能覆蓋我們的風險的。社保只能理賠一小部分藥品,太多的進口藥靶向藥都是不理賠的,這些都需要商業保險來幫我們搞定。

總結一下,就是我認為買商業保險也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據保險公司的統計大約就是有不到1%的不理賠率。但是要是不買保險風險更大,這個大風險很有可能一下子就讓我們傾家蕩產。同時,社保的作用嚴重不足。所以總的來說,商業保險一定要買!




水未的錢途筆記


正如董明珠所說:“保險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而商業保險我們該不該買?我個人覺得哈,這完全看個人,有需求就買,沒有需求就不買。有預算就買,沒有就不買。當然如果出險了,買了和沒買是兩種情況。

不買是什麼情況呢?舉個例吧,有一個老闆,他每年收入一億,認識的朋友多。然後某一天,他突然生了一場大病,他自費花個千萬元,他出得起吧。他想要去國外治療,他也出得起吧。因為認識的朋友居多,他的醫療資源也不差,想住個好醫院,他也去的了吧。另外,他每年的收益非常高,他還需要商業保險嗎?很明顯,他不是那種特別需要保險的人。

而真正需要保險的人是哪些人呢?也就是我們這些人,收入不是特別特別高,但是又擔心自己突然出現什麼某種問題,家裡會因此挪用各種現金流,不能立即拿出足夠的資金來,那就得賣房賣車了。雖然這話說的有點不中聽,但這就是事實!

社保與商業保險

我想多數人都有一個社保。從1999年開始,員工就可以要求企業補交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從2008年開始,國家就強制企業必須給員工購買社保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用過社保報銷,你們會發現某些藥類社保不給報銷。就算報銷了,還有一個報銷比例。很多能領社保養老金的人會發現,社保養老金太少了,這就說明了社保是有侷限性的。

我就用上面的一張簡單的倒三角形圖給大家分享下社保到底能幹些什麼?社保有個門檻費,有個封頂線。門檻費一般都是300到1600元,然後是封頂線,以成都為例,差不多就是40萬左右,這個還是按比例賠付的。

除此之外,有些自費藥,國外器材,社保是不會報銷的,像一些住院費用,社保是比例報銷的。除開社保能報銷的而剩餘不能報銷的,我們該怎麼辦呢?如果沒有商業保險,那我們只能拿出自己的現金支付費用。

當然,並不是說社保不夠好,畢竟社保只是一個基礎保障,商業保險是對社保的補充,它不僅額度高,而且保障範圍更廣。從某種角度來看,商業保險可以說是社保的一個補充性保險。

商業保險好處

我相信這樣說,大家應該很清楚有了社保,商業保險該不該買了。那商業保險有什麼利好的方面呢?

商業保險除了保人身,還能保財產。財產的話,現在很多人都有汽車,都會買一個交強險,然後我們額外會購買商業保險,在支付寶上也有個財產險,很多應該是不清楚的,它叫做支付寶賬戶安全險,保障額度100萬元。

我個人接觸比較多的呢,則是一些人身壽險。人身壽險呢,又分為了意外險,壽險,醫療險,重疾險以及年金等等,不同的險種,保障的功能不一樣,受眾不一樣。比如說醫療險,以我29歲的年齡來看,每年就支出幾百塊的費用,相當於外出一頓飯錢就可以擁有百萬的醫療費,而且很多醫療險都會報銷自費藥。還有壽險,比如說我在保障期內突然身故或者全殘,保險公司會賠一筆錢給我家人的。

商業保險現狀

前面說了很多保險很好的地方,但是就中國目前市場來看的話,商業保險的現狀其實不太好,很多人都覺得商業保險就是騙人的,為什麼是騙人呢?

這可能跟歷史原因有關吧。在早期銷售保險的時候,很多銷售人員為了賣保險而賣保險,所以很多人買了保險卻不知道保障是什麼,保額是多少,哪些又是免賠的,後來真正出險了,卻出現了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這使得很多人開始認為保險就是騙人的。

我最近看到網上很大一片人都認為保險是騙人的。就連所謂的一些專家,也認為90%的保險都是騙人的,但是這位“專家”整篇文章都是指責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不專業,而並沒有指出商業保險為什麼是騙人的,騙人點又在哪裡。

我個人覺得,雖然保險代理人遺留下很多很多的問題,但是對於整個中國保險發展來說其實是有好處的,因為很多人還是買對了保險,也用對了保險,他們也得到了理賠,我相信有人是親身體驗過保險的。

在未來,在保險銷售行業主力依舊會是保險代理人,像我這種經紀保險人,保險顧問也會迅速崛起,因為個性化需求是市場主旋律,你有需求,我正好有解決方案,你不找我買,天理何在?


我的保險人生


商業保險該不該買?該買。

怕被保險公司騙怎麼辦?學習保險知識,瞭解行業特點,不盲從,不輕信,獨立思考。最少能避免90%的坑。

保險公司理賠速度慢,服務不好,忽悠消費者,這三點算是老生常談了。但是仍然是不是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這也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投保人數眾多,出問題的概率也就多。君不見天天宣傳防止網絡詐騙,一樣有人會被騙嗎?這是一個道理。

其實保險公司的行為完全是受市場把控的。作為消費者個人一個人是無法左右保險公司的發展。只能從自己做起。自己瞭解相關知識,行業特點,學會獨立思考,將來在給自己挑選產品的時候,多比較產品,多翻案例。現在資訊如此發達,想找什麼找不到?

很多人都是不願意對自己負責,碰到什麼都敢承諾的業務員,出險之後公司依據合同拒賠。糾紛就這樣產生了。

當然有的保險公司確實無良,也不用慣他們,銀保監會投訴電話:12378( 工作日 9:00-17:00 ) 。記得事情解決之前,別管他們說的天花亂墜,千萬不要撤銷投訴。

保險行業沒有什麼是投訴解決不了的,如果一次解決不了,就兩次。


松鼠大叔一枚


我們對保險是又想買、又不敢買。

想買,因為知道保險的好處,可以預防萬一。

不敢買,實在是上當的太多了,並且也不知道如何分辨代理人是不是忽悠了自己。

前幾天,泰康老總和董小姐在大會上的互動,也表明了保險這一行業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

保險行業在國內發展這四十年間,用暴力發展來形容不為過。根據保險行業數據表明,中國做過保險的人口達10000萬多人,業務員存量也達到1000萬。

一個行業湧進這麼多人,在普及保險的同時,也由於業務員水平的參差不齊,給這個行業帶來了莫大的負面影響。

其實通過董明珠和泰康老總的對話,我們專業人員也能發現很多問題,也是社會大眾對保險的誤解。

董明珠說,她給所有的格力客戶買了保險,但立馬解釋,不希望用到保險,彷彿碰觸了了一個忌諱,這個忌諱在國內很普遍,不允許別人跟自己說不好的事情,避諱談起不好的事情,所以董明珠才有了立刻的解釋。

實際上,我們應該為格力的這種責任感感到高興,但現階段,很多人仍然忌諱生老病死的話題。

保險保的是風險,如果自己都不願意相信風險的存在,掩耳盜鈴,怎麼可以能夠利用保險轉移風險,買保險估計更不可能了。

董明珠說的很對,保險人人都需要

誰不願意病有所靠、老有所養、殘有所依?

保險是最佳的給未來準備後路的手段和工具。

董明珠說保險服務做得不夠好

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包括現在有90%的保險業務員本身是不懂保險的!

一群不懂保險的人賣保險、做服務,這保險的服務可想而知。

董明珠說,買的時候啥都好,賠的時候左攔右攔

這個就要說隔行如隔山了。

保險公司首先是一個盈利性的企業,跟格力一樣,目的都是賺錢

保險行業確實存在虛假、誇大等現象,但這種現象跟客戶的水平有很大關係。

絕大多數人不懂保險,不瞭解保險的優劣和作用,結果一騙就上鉤。

我們用其他產品,最起碼我們還能感受商品是否好用,功能性上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

但對於保險,客戶太信任代理人了,代理人說啥就是啥,能不被騙嗎?

再者,保險都有健康告知,遵循最大誠信原則,保險公司把所有的保險方案和條款,包括健康告知都提供給了投保人。

原則上,投保人也應該公開自己的個人隱私,包含健康隱私,但保險行業依然使用有限的健康告知,只是讓客戶根據自身情況來回答是否患有保險公司告知中的疾病或事項。

這就是誠信機制,保險行業利用這樣的機制,也能大大減少保險公司的工作量和經營成本,把最大利益個客戶。

但中國的誠信機制和保險素養真的很差。

導致的結果就是,保險公司在理賠時需要花大量的精力來確定,被保險出險是否符合合同約定。

於是,理賠時間長,左攔右攔的現象就出現了。

所以,大眾對保險公司的印象也就出來了,不問緣由,你不賠就是你沒理,人家都這麼可憐了,你們保險公司還有人性嗎?

我們對保險行業有很大誤會。

保險實質上是一份合同,怎麼樣合同也不會騙人吧,再說有保監爸爸把關,所有產品都要經過保監備案才能銷售,有問題的合同不是打保監爸爸的臉嗎?所以保監爸爸很霸氣的這樣說“如果保險條款有多種解釋,那我們只認可對客戶最有利的解釋”。多霸氣,但我們依然不敢去買保險。

原因還是我們對保險瞭解太少了。

保險真的是人人需要的,但買保險真的十分有技巧性,不是隻交錢就行。

想讓保險變的真保險,提前做功課必不可少。


薛子華1006


保險作為我們居民日常投資理財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必須得合理規劃,合理投保!

誠然,現在很多保險公司出的各種各樣的產品,對於投入保險的客戶有一定的誤導或者過量銷售的情況!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社會保障方面是嚴重不足的,像很多農村的更加,只有一點農村合作醫療,連基本的社保養老都沒有,所以必須通過商業保險來做適當的補充!

但是,商業保險的選擇一定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出發去做配置!最重要的是,一定是把保險迴歸到保障的本質上來!也就是說,很多保險公司大力推薦的理財型保險是偏離了保險保障功能的品種,對於大部分工薪階層的人來說沒有太大的必要,我們首先需要配置的應該是意外險,大病醫療保險,重疾險,防癌險這些具有大的保障功能的保險!

當然在保險理賠的過程中或許很多人都會有意見,覺得理賠難,所以在購買保險的時候必須找到專業人士值得信賴的人進行諮詢並做合理的配置計劃!最重要的是把保險合同的具體條款都瞭解清楚,至少來說該保險的保障範圍,保障哪些大病,包含了多少種疾病在內,免責條款有哪些,繳費年限多少,保障年限多少,是否有返還這樣最基本的信息要清晰明瞭!再做決定是否配置。

商業保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有更多的人認可其價值!綜合來說,商業保險對於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種必要的配置,但是不能亂買也不能過量購買!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家庭狀況來做合理的配置!

暫時就整理了這些觀點,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小白投資說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保險公司的發展模式導致了現在口碑撲街的問題,現在的保險公司走的說直銷代理人制度,拉人頭,做業績,做團隊的模式,用大量銷售隊伍替代原本高端稀缺的專業保險金融人員。目前千萬級別的代理人,也到了瓶頸期。口碑的改善需要時間,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也在倒閉傳統保險改變思路。騙人的不是保險,而是落後的保險發展模式,讓忽悠變成常態,保險是好的,壞的是人性

2很多人怕被騙,其實都與現在的忽悠式賣保險有關,熱衷理財儲蓄,偏離基礎保障,我們在購買商業保險的時候,要提前做好功課,不如就會被保險代理人各種話術和套路帶節奏,其實你只要心裡有譜,問一些保險的專業內容,很多代理人就會被你帶節奏。按照你的思路來,現在的市場你需要比代理人還專業,才能保障自己不被誤導

2 社保配置好了以後,商業保險配置以基本健康保障為主,消費型健康保障,基本的百萬醫療,意外保險,重疾保險,家庭經濟支柱定期壽險,這個就是一個家庭和個人基本 商業保險保障配置,注重的是發揮保險的財務槓桿作用,小錢撬動高保額,利用槓桿專轉移財務風險,而不是在保險公司存錢理財,基礎保障解決了,有長期閒置資金再考慮配置理財儲蓄保險,儲備未來現金流,讓保障歸保障,儲蓄歸儲蓄,理財歸理財。

綜上:保險是買保障,轉移風險,不是投資理財,增加風險增加收益,不要本末倒置。


路人蟻


買保險,就買大公司的,大公司規範一些,該或不該,條文定得清楚。小保險公司,行文模糊,容易給保戶帶來麻煩。


荒山無泉


其實,他們也很害怕你們來騙他。

讓你去賺個幾十萬幾百萬,你沒有頭緒。

但是怎樣才能得到幾十萬幾百萬的理賠金,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你稍微聰明一點點,多練習一下,研究一下,就很容易了。😉😌😉

【這些地區的,以後再也不用擔心 被 保 險 騙 了 - 今日頭條】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38378143083528717/?app=news_article×tamp=1577349015&req_id=201912261630140101290361030F00731C&group_id=6738378143083528717&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