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学了两年欧体楷书,再换赵孟頫的《胆巴碑》学习可以吗?有何建议?

正能量8主页有v


学习了两年的欧楷,想换到赵楷的《胆巴碑》学习,当然可以的。欧阳询和赵孟頫都属于二王一脉的,很多地方拥有相同之处,而风格上又有取长互补之处,非常的好。

欧阳询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又结合了北碑的优点,然后才成全了欧体的面目。赵孟頫的书法渊源也是学习王羲之,后来还取法钟繇、李邕、柳公权,从《三门记》开始逐渐形成了赵体的面目。《胆巴碑》是晚年赵孟頫大楷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学习赵楷的入门首选。

因此从上面的书法师承关系来看,欧阳询和赵孟頫具备了“二王”这一相同要素,从二者书风上来看,也都属于秀美风格的。

另外通过学习赵楷的《胆巴碑》为以后学习行书也可以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赵孟頫的楷书是典型的翰牍书,具有用笔灵活的优势,楷里寓行,一笔之末又为下一笔之始,点画间的顾盼呼应做的非常好。因此学习一段《胆巴碑》再转向二王一脉的行书的话,是非常容易过渡的。

欧楷因为是碑版楷书,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不是很强。《胆巴碑》是墨迹翰牍书体,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很强,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因此在写《胆巴碑》的时候,要注意用笔的流畅性,每一笔的收笔与下一笔的起笔之间的呼应关系。

在学习《胆巴碑》的同时,还不妨适当练习一下赵孟頫的行书作品,我记得启功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很多书法家都建议楷书和行书不妨一起练练,对二者都有好处。

另外就是比《胆巴碑》稍早一点的《湖州妙严寺记》和《昆山淮云院记》也都是赵楷成熟期的代表作,平常临帖之余不妨多看看。

另外对赵氏的各种书法作品都多些了解,对赵氏本人的生平和书法师承也不妨多了解一下,对赵孟頫了解的越多,对你学习《胆巴碑》帮助越大,这都属于字外功夫,看起来似乎与写字关系不大,但其实帮助很大。


翰墨今香


你学了二年的欧楷,现在想改学赵孟頫的字,恭喜你,选择对了。

自古学习欧楷,没有造就一个大书法家,一个都没有。

有人说文征明是学欧才有成就的,这是严重的误导,文征明主要学的是晋朝的二王,文征明也学过颜真卿,也许文征明也学过几天欧楷玩玩,但是没有对他的书法成就起到丝毫作用。

明朝的董其昌也是靠颜楷起家的,宋四家都是学的颜真卿。

有人说姚孟起 学的就是欧,但是姚孟起只是小书法家,称不上大书法家。而且姚孟起也学过二王和颜真卿。

姚孟起已经把欧楷发挥到了极致,发挥到了不可逾越,你再学,也不可能超过姚孟起。

有人说当代二田是欧楷大家,欧楷不假,“大家”二字休提。。。二田自己都承认远远比不上姚孟起,何来大家?

赵孟頫的字艺术水平极高,他学的是二王,他的书法有晋人风流。

所以你选赵孟頫是选对了。


字画娱乐圈


我有一些建议,因为我也是学书法的:

1、书法是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既然在学习就要有长期时间的打算和学习的精力,而书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专一,如果是在初学阶段学什么都好说,如果是已经学习了某人书体已经有几年了,建议还是不要丢掉,如果再去学其它的可能会事倍功半,起不到太好的效果,就好比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已经会讲一些普通话了,如果再把他放到美国的环境里去学习英语,我想小孩子会很难受的,至少这一二年够他受的,而刚出生的小孩一二年可能语言都基本学会了,所以不是不可以,就是花的时间会比别人多。

2、欧体是现代中国最热门的一种书法,如果改掉真有点可惜,你去看看大多数的书法培训班,他们主要学习的都是欧体,因为欧体属于楷体,非常适合观赏性,写得好的欧体看起来非常漂亮,所以,既然学习了二年了,也有基础了,建议一直学习下去。

3、如果欧体学得已经较成熟了,我觉得可以去学习其它的一些字体,因为已经深根固蒂了,就好比初中了再去学习其它语言了,因为母语已经深深地扎进脑海里了,学习其它的也不会抹去任何东西了。


书画大世界


学了两年欧体楷书,再换赵孟頫《胆巴碑》学习是可以的,无论是相同风格和不同风格,都可学,了解相承关系,了解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析风格差异因素,对掌握形成风格的技法语言会有帮助。

赵孟頫曾学"二王″,钟繇,晚年学李邕,《胆巴碑》有李北海雄健深沉之气,又有二王风度韵味。遒劲而妍丽,顾盼有神,险峭爽朗。

《胆巴碑》基本笔画特征:

一,长横头方尾圆。

二,悬针竖头略方,尾如针尖。

三,短撇头呈三角,尾部尖。

四,头方尾尖,中段弯曲。

五,直撇头方、中段直、尾尖。

六,弯头撇头弯中段直尾弯。

七,带钩撇头方中段直,尾钩向上且短。

八,斜捺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九,反捺头尖尾带钩势。

十,弧钩头弯钩平。

十一,竖弯钩内方外圆,出钩直向上。

字的结构分析:(如下图)

一,半包围左包右结构:被包围部分靠右。如"臣″字。

二,半包围上包下结构:"被包部分要居中靠上。如"用″字。

三,全包围结构:被包围部分居中。如"國″字。

四,左下两面包围结构:被包围部分靠左略高于左面。如"退″。

五,上下窄中间宽。如"菩″。

六,左右相向如"妙″。

七,左短右长如"邪″。

八,上宽下窄如"资″。

赵孟頫简介:

赵孟頫(1254一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五体皆精,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下图书法作品和单字为赵孟頫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学了两年的欧体,再改换【胆巴碑】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欧体楷书是所有楷书中最具严谨端庄之风格,其

间架结构,横竖撇捺,像经过了精致的计算,

丝丝入扣,分毫不差,欧体是老成稳健的代表,练习

欧楷需要凝神静气,全神贯注,用于初学,可使人逐渐的

进入静心状态,把学习者带入安静空灵之时空,作为

修身养性,欧楷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由欧体转入【胆巴碑】能对欧体的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

互补作用,因为【胆巴碑】是赵孟頫最经典的行楷作品,

书法气息即有楷书的端庄大气,又同时具有行书的

灵动飘逸,这个转变能使欧体学习者提高行笔的舒畅性,

防止由于长期学欧体可能出现运笔僵化死板的弊病,

对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十分完美的选择。

这两种字体完全可以经常互换,从执笔到运笔不会发生

任何的对立,这是一个不错的组合。

欧体和赵孟頫的【胆巴碑】表面似乎是不一样,其实他们

都有着共同的学习背景,他们的起步都是源于北魏的

墓志书法,他们的墓志书法现在都留有作品,大家有

兴趣可以上网找一下,欧体和赵体都只是在墓志书法

的基础上各自发展了一下,就是今天人们说的创新,

于是就都拥有了今天各自的面貌。

总而言之,此配置相当完美,大家放手实践吧!

照片作品:明代书法家陆深【行书书札】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明代卷)



素里布衣杨半


建议你先别写胆巴碑,你如喜欢赵体先写赵体的早期作品,那样好入手一些。赵孟頫早期楷书代表作《三门记》是你习练赵体的很好字帖。赵体早期作品点画圆润流畅,用笔精细,方少圆多,柔媚秀姘,结构布白也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撇捺舒展、重心安稳。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此帖可以说是典型的赵体早期代表作品,用笔苍劲沉稳,点画厚实滋润,结体楷行相参,向背分明,章法布局经纬分明,静穆雅洁。你已经练过欧体,如现在练赵,能中和一直你练欧体的方正直硬不够灵活的一面。练什么体的字都要有一个坚持的过程。换帖不要过勤,因为两年要想掌握古代一位大家的字体时间上还是短了些,我说的是一般的常人。一般要练习四年左右。而且刚开始习也不要频繁的换字帖。即使是一种字体的也不要短时间内就换字帖。因为你要掌握一种字体的书写方式,是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就是你还没有熟悉单字,就另换种字帖,这样总是写生字,到后来就什么字也没有掌握,也白费了一些功夫。一个字帖的一个字也要多练几遍。就是一次也要多练几遍。细细体会用笔方法、结构安排、整篇布局,这样看起来是慢了,时间一长写成了型,写定了型,也就功到自然成了。


中和之水


有了两年欧体书法练习的底子,再学赵孟頫的胆巴碑或者其他书法作品,应该是如鱼得水、立竿见影的!书法内在的规律都是相通的,关键是基本功。就像练武功一样,只要基本功扎实,学其他武术进步都是很快的!欧体相对于赵体来讲,其特点是结体险峻峭拔,笔力老到,学欧体书法首先就是要基本功要扎实,一笔一划必须要笔笔到位,所以,先学习欧体再练赵体应该是见长快速的!


一默如雷也


你一开始就选错了!一开始应选择学习颜体,因为颜体是基于晋魏的改良,同时汲取了北魏的风格。

而欧体是在掌握了楷书后,为补小楷不足,才去学的。先学欧体,以后要学大字的行楷就十分困难了!

学了年是学不了欧体的,也许刚入帖,离离帖还远着呢!

这个时候又想学趙体,这样就等于你已放弃欧体了!

这样就等于你耍从O开始!先前的两年就白费了!


手机用户50398125972


我认为是可以的,本来学书法就是取众家之长,最后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一味的专于某个体,最后会导致自己的书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且茫然。当然,我们做事情也好,学书法也好,不能像“小猫钓鱼”那样三心二意的。当我们学习某一体时,虽然学到精到精准很难,但至少得把某一体做到理解深刻才行,不能走马观花。其实你学了两年的欧体,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对于另学赵体其实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欧体字见棱见角,如切金断玉,挺拔俏丽,力感很强,而赵体的字虽然内含筋道,外却柔润圆秀,平和简静,如果掌握了或者说打好了欧体楷书用笔特征的基础,学习赵体或许会更得心应手,对以后形成自己的风格能得来神笔。从欧体转向赵体,从二者的体势关系来看,路线是没问题的,值得可以去偿试。其实有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去尝试,去创新,我们不能僵在某一个地方永远不动,有句老话说的好,“人挪活,树挪死”,人是活的需要动,很多时候挪动一下是很好的。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书法赏析网


只学两年欧楷根基太浅,不适合学赵,先把欧的笔法和结构基础学牢固了,再学赵,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和你一样,先学欧再学赵,但是我学了5-6年欧楷才敢碰赵的。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