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呼和浩特,这座三线城市,

2019年,地铁、高铁将全部实现,

一座潜力之城,近几年倍受国内知名地产商青睐,

曾几何时,在呼和浩特出现了一个叫振华广场的建筑,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呼和浩特振华广场

老百姓也不甚了解,

而就在12月19日这一天,

振华广场开业大吉——可谓“一战成名”,

成了网红打卡之地。

振华广场开业当天,青城市民接踵而至,有来看腾大爷演出的,也有晚上逛商场的,可谓门庭若市。呼市市民是给足了振华的面子,振华不负众望,一战成名,刷遍了朋友圈和抖音圈。

我们来细数振华的这些诚意之礼,开业当天请回腾格尔算是一重磅;赠送20元停车券可停10小时,对于呼市市民不敢逛街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好停车;华为保时捷手机免费抽,不知道抽中多少;注册会员可再继续抽奖;然后还有一波试用装,可以说这些都打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其实最吸引人的是振华的建筑设计和诸多国内外品牌:

为了喝上那杯茶,好多小姐姐去排队。

22万平米购物中心,

500+国内外知名大品牌,

3000+地下停车位,

两条地铁线经过,

呼和浩特最中心的商业位置,

可以说振华占据了地利。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振华广场设计图

那么振华何许人也,没听说过这个企业,至少在呼市没有。众里寻他去百度,那人原在烟台市,在烟台有一家叫振华百货的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当地大型百货商业集团,2018年营收251亿元,位列中国百强连锁名单,拥有35家百货连锁企业,110多家超市家电连锁门店,1家三星级酒店,1家葡萄酒和5家房地产公司,在当地也是比较牛的公司,如今正在向省内外扩张。

据说振华集团很早就关注了呼和浩特,2017年拿下新华广场南侧这块地,2018年顺利开工,振华要建呼市最高层——166米,超过了海亮,打造34万平米商业综合体,22万购物中心,1万平米体验商业街,3栋精装SOHO公寓.....全玻璃墙。在呼和浩特,振华是下了大注。

我们知道在中山路上,呼和浩特这条古老的商业街上盘踞着维多利、民族、王府井、天元、金翡丽、海亮这样的商业广场,在万达进驻呼和浩特之前,呼和浩特除此别无商业广场,单拿维多利多说,除了中山路,还有国际广场,超市很多家。那么中山路饱和了吗,东部的万达,当年我们很多人根本不信他能起来,但是现在也算是可以,西万达也挺红火,前段时间去过一回。剩下的还有嘉茂、滨海商业广场等等吧,基本就是一个这样的格局。

在振华进驻前,我们感觉到呼市商业广场再无波澜,岂不知振华这次大手笔可能让同行业吃了一惊。王健林曾说,每座城市必有一座万达广场;振华的到来,会颠覆呼市商业格局,塑造一个新的商业标杆吗?从购物中心开业来看,振华可谓大手笔、大投资,将国内外大品牌引入呼和浩特、海底捞也来了,不知道接下来呼市百姓能够接得住。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振华置业和振华超市的工商信息

通过某软件查询到,振华在内蒙古有两家公司,一个是振华置业注册资本1亿元,一个是振华超市,其母公司分别是烟台振华商业集团和烟台振华量贩超市;内蒙古的这两家公司都是母公司百分百控股,没有内蒙本地股东参与。

在国内,城市的发展和商业广场是配套的,城市商业广场也出现了细分市场,对于细分领域会将消费层级细化、区别化,老百姓对商业中心的消费也会有倾向性和选择性。而好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和名片。

商业广场也叫商业综合体,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者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所谓商业综合体原子“城市综合体”的概念。

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引自百科定义)

接下来待大家去了解一下全国的商业综合体或者是大的购物中心,很多购物中心也不单纯的是购物的功能,也有酒店、公寓、办公等功能的组合。

中国十大购物中心:

top1:万达广场(大连)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万达广场

万达广场作为城市商业广场知名品牌可以说是最成功的,现在已经有300座万达广场了,呼和浩特有两个。

top2:万象城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华润万象城

由华润打造了万象城被排到第二位,是中国购物中心行业的领跑者,万象城的购物中心已分布在深圳、杭州、沈阳、成都、、太原、济南、厦门、柳州、宁波等二十余座城市。

top3:K11购物中心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广州K11夜景

K11是由香港新世界集团打造的全球首个将自然、人文、艺术融合在一起的购物品牌,突出个性化设计和优美的视觉感观。2009年在香港开了第一家门店,现在购物中心已经覆盖到北京、天津、广州、宁波、沈阳、武汉、上海等城市。

top4:大悦城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大悦城屋顶上的摩天轮

大悦城是中粮集团打造的购物综合体,将购物中心、写字楼、住宅融为一体。实现休闲、餐饮、购物、娱乐、观光等功能,大悦城已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沈阳、杭州、重庆、武汉、长沙、西安、厦门等城市布局。

大悦城将摩天轮结合在一下,成为了该品牌一大亮点。

top5:恒隆广场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昆明恒隆广场

恒隆广场是香港恒隆地产在大陆开发的城市品牌综合体,在上海之后,在沈阳、济南、无锡、天津、大连、昆明及武汉发展项目,均以“恒隆广场”品牌命名,目前国内拥有恒隆广场共10多家。

top6:正佳广场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广州 正佳广场

正佳广场号称亚洲第一购物中心,位于广州天河区,其中购物中心面积 30万平方米,地上有7层,地下2层半;西塔楼是48层超五星级酒店;东塔楼为25层超甲级写字楼。日流量近百万人,可容乃5万人同时消费,购物中心有10万+国内外品牌。被评为国家AAAA级商贸旅游景区,这里有正佳演艺剧院、极地海洋世界馆、万豪酒店等好玩的地方。

top7:天河城购物中心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广州天河城购物中心

天河城购物中心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购物、美食、娱乐、休闲、商务于一体,来自全球五百强永旺(AEON)超市,飞扬影城,还有300余家很有特色的中外品牌专卖店,是中国较早的商业购物中心。

top8:德基广场购物中心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南京 德基广场

德基广场购物中心位于南京市新街口,坐落在“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东北角,聚集多种丰富业态,是一个定位于高端商业的综合购物中心。在2015年中国购物中心排名中位居第一,是2015年中国最赚钱的购物中心,业绩为70亿元。

top9:来福士

来福士是凯德中国旗下极具典范的城市综合体。每一座“来福士”必居城市中心,具有综合性、多元功能的特征,集住宅、购物中心、办公楼、服务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为一体。来福士来自新加坡,其中8座位于中国,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宁波、杭州、深圳、重庆等城市。

呼和浩特的凯德茂购物中心应该是凯德旗下项目。

top10:上海国金中心

上海国金中心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包括甲级写字楼、酒店、公寓及商场的综合大楼,投资80亿港元。汇集了全球知名高端品牌,亚洲时尚的新地标。

以上数据来自网络,这个排名对于我们本篇文章意义不大,我们只是让大家了解一下,对于呼市来讲,外面有很多大的Shopping Mall我们都还没听说过。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振华广场对这个城市的意义和价值,有人说振华广场将会从高度、品牌、体验上一个台阶,重造呼和浩特新地标,塑造商业综合服务新业态;也有人说中山路商业圈已经饱和了,再挤进来也是不赚钱,振华在这个时候来

并在中山路商圈落户,周边的邻居都是本地商业巨头,能否盈利,不得而知?

这两种观点我们都不反驳,我们先了解一下,一个城市的商业综合体数量和那些因素有关联,有一种说法是城市综合体跟人口的相关性,每200万人口需要配置20个商业综合体。呼市的商业综合体规模和数量还是达不到这个比例的,其实如果把大小购物中心(含购物、餐饮、娱乐)加起来也有十七八家了。

振华广场,一战成名,不知呼市老百姓能接得住吗?

2017呼和浩特市城市商业综合体专项调查分析

而在2017年的统计数据中,呼和浩特有5家商业综合体,分别是万达广场、维多利摩尔城、嘉茂购物中心、鹏欣·金游城、滨海商业广场。这个数据里居然没有中山路商圈的,比如说海亮广场,是集购物、餐饮、酒店、娱乐为一体的,应该算一个商业综合体吧,并且中山路的商圈要比金游城、滨海发展的早,规模大啊。

如果是基于此分析报告来讲,中山路确实需要建一个商业综合体,或许这是振华进驻呼和浩特,选址在这里的原因,也许是我们对商业综合体衡量标准不一致。

在看过诸多城市商业购物中心,我们确实认为呼和浩特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商业购物中心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如今地铁和高铁陆续修通,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城市在焕发新的光芒,在以往的日子里我们总是抱怨工资太低、房价太高、交通拥堵。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座城市近几年也在发生很大变化,作为内蒙古首府城市,如果啥也没有也太说不过去了,以往我们总会认为到北京才能看到一些新事物,如今有些新事物来首府也能看到,这或许就是一个城市的进步。

对于老百姓来讲,我们欢迎新的服务和体验,也欢迎后来者,谁能带来优质、实惠的消费体验,谁终将会赢得市场。振华广场作为烟台本地企业,走出山东,在呼和浩特做了这个项目也应该是深思熟虑的。呼和浩特对于振华来讲是机会也是挑战。

如果说是挑战:

呼和浩特人口相对稳定,老百姓腰包里的钱就这么多,之前有人说中山路商业饱和,其实不是商家饱和,是消费能力的饱和。振华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提供更优质的、创新服务;要么就是走细分市场,培养潜在的消费者,激活潜在的消费能力,创造新商机。

如果说是机遇:

振华给我的感觉是那种老牌的实业家,是那种做事认认真真的,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企业。振华这次来呼市,应该是对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有信心的,呼和浩特虽然是三线城市,但也是省会城市,在省会城市的核心位置,建立超级商业综合体,这对于振华和广大商户都是一种机遇,也期望给老百姓能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感。

振华除了购物中心还有地产项目在出售,目前平层公寓是1.4万起,精装公寓是1.8万,大小在40-50平米,在呼和浩特核心商业区这个价位你能接受吗?

综上,振华广场,投巨资、大手笔,给呼市市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不知道呼市百姓能接得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