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又到年底,节日扎堆。

一年一度的“双蛋节”前两天降临重庆。

按照国际惯例,

这几部大片又该在重庆全城上演。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决战解放碑步行街》、

《恐怖观音桥》、

《堵王之王2019》、

《夏洛特烦恼之酒店没空房》

……

可谓年度超豪华重金制作大戏!

但有网友却吐槽到,

“热闹都是别人的,重庆人什么都没有。”

↓↓↓

重庆节日实施交通管制

今年的双旦节和元旦前夕,在重庆的魔幻8D中,又带给导航新的考验。

12月20日,重庆轨道交通发布公告,从12月24日开始,平安夜、圣诞节、以及元旦前夕,重庆主城商圈将实施交通管制和治安管制,94条公交线路站点调整,以及部分轻轨站点列车不停靠。

除了交通有限制,商城也会提前1小时关门,带着孩子游玩的父母也不能把氢气球带入管制区域,同时用无人机拍摄也是不被允许。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不过,有网友却发现,为了在节日给市民提供公共交通服务,不少城市的做法却和重庆截然相反。深圳、上海、沈阳等城市还延长了地铁收班时间,让市民放心“嗨”!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深圳地铁延长运营时间)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上海轨交延时运营)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沈阳地铁延时运营)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成都地铁延时运营)

就拿隔壁的成都来说,在平安夜当天,成都地铁各条线路将延迟末班车收车时间,各线路延时50至60分钟不等。同时,针对春熙路、天府广场、人民北路等重点车站,成都地铁还“量身定制”客运组织细化措施,根据客流变化情况采取增设售票点位、增开安检机、灵活调整闸机或电扶梯方向等措施,提高乘客进出站效率。

那么,是重庆夜景不美?还是美食不好吃?如此难得的节日,就不能让重庆人“浪一浪”?

节日有风险,狂欢需谨慎

在今年各地陆续出台的新一轮促进消费政策中,“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北京市发布13条举措打造“夜京城”;天津市围绕海河打造夜间经济带;广州市则宣称打造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

“夜经济”俨然已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而节假日的夜间人流无疑是对“夜经济”增长的有力推动。但对于陆续到来的节日的交通管控,有网友开始吐槽:重庆宣传的要打造“夜经济”,现在看来是打脸了!

事实上,重庆不是不打“夜经济”的牌了,而是要“稳”打这张牌!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同样,在过往的节假日里,踩踏事件在各地都有陆续发生。

·1992年12月31日晚间,人们来到香港兰桂坊庆祝新年。1月1日凌晨,人群失控,出现踩踏事件,导致21人被踩死,63人受伤。

·2001年陕西举办华山旅游风暴区古庙会。赶庙会的群众通过华山玉泉院至西山门之间一条28米长的涵洞时,因双向人流大,且洞内未按规定安装照明设施,能见度差,互相拥挤造成踩踏,致使16人死亡,6人受伤。

·2004年2月5日晚,北京市密云县元宵节灯会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亡、37人受伤。

如此看来,人流量大、秩序混乱而造成的事故不断发生,而重庆在打好“夜经济”的牌前,不过是把市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理性过节。

重庆“夜经济”发展正当时

不过,重庆节假日实施交通管制,限制了晚上商圈人流量,从侧面也看出了重庆对夜经济的信心。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近日,腾讯联合瞭望智库发布了《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其中,重庆荣登2019年 “ 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 ” 榜首。而在近日重庆举行全市经济工作会报告中显示,“夜经济”对消费的拉动潜力巨大,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

事实上,为扩重庆夜经济的影响力,2019年重庆27个城市举行了40多场夜市文化节,包括沙坪坝区潮享奇市嘉年华、2019万州重庆啤酒节等。而全市命名市级夜市街区33条,在建市级夜市街区12条。

节假扎堆,重庆为啥不能放肆“嗨”?

据不完全统计,2019重庆夜市文化节联动22个区县举办了47场主题活动,全市夜市街区积极参与,吸引全市3万余家夜市商家参加。线上线下累计实现消费额81亿元,拉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

不过,尽管近年来,重庆“夜经济”已逐渐摆脱过去餐饮、购物、休闲为主的传统业态,文化娱乐占比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但是内容还有待进一步丰富,而且还缺乏特色。

未来,重庆应该延长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让“夜文化”成为“夜经济”新的发力点。进一步升级两江游产品,延长游船航线,丰富旅游码头,使之成为像南京秦淮河一样的标志性品牌;打造品牌旅游演艺项目,要策划、包装、打造出一批特色文旅体融合项目,让“一部剧”“一场比赛”“一次展览”成为游客留下来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