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出神入化用五行,五運六氣辨陰陽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盤古一畫開天地,清者上升,濁者下降。神話和宇宙大爆炸理論不謀而合。

最初,宇宙只是一個比原子還小的灼熱小球,這個密度和溫度都無限高的狀態,稱之為奇點。宇宙爆炸後急劇膨脹,速度超光速。宇宙中的氣體慢慢形成星雲,數百萬年後,恆星和星體開始在星雲中誕生。

出神入化用五行,五運六氣辨陰陽

如果把宇宙的生命歷程折算成一年的話,人類的歷史還不到一天。而且由於宇宙還在不斷的膨脹中,深空星體跟我們的距離以億萬光年來計。

《繫辭傳》說:"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人類認識宇宙只能從看天象開始。當我們抬頭仰望天空,深空中的星光早已億萬年前的背景。

宇宙的廣袤,人類的渺小,遠古的神話就牢牢佔據了我們的心靈。人間皇帝住紫禁城,天上真命天子住紫微垣。"紫微星下凡"就是一則讓人津津樂道的神話故事。

出神入化用五行,五運六氣辨陰陽

每逢亂世,紫微星就會下凡,而且身邊總跟著二十八人,這就是古代天文星圖中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稱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人們為觀測日、月、星的運行,而在黃道和赤道附近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這是二十八宿的四象,四象與五行四方相比附,東方蒼龍屬木,色青。北方玄武屬水,色黑。南方朱雀屬火,色赤。西方白虎屬金,色白。再加上中央黃色土,一共五色。

古人觀察天象。認為天上有青、赤、黃、白、黑五色雲氣橫亙在天空。稱之為蒼(青)天、丹天、黅(黃)天、素(白)天、玄(黑)天。通稱為"五天五氣"或"五氣經天"。如下圖

出神入化用五行,五運六氣辨陰陽

五氣配五行,蒼天為木氣,丹天為火氣,黅天為土氣、素天為金氣、玄天為水氣。五天之氣的運行和五行之氣的變化結合起來,就構成五運。

五運推演的基本法則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天干合化。甲己合化成土運,乙庚合化成金運、丙辛合化成水運,丁壬合化成木運,戊癸合化成火運。

用干支紀年,有了當年的天干,按照上述法則就可以推算當年屬於何運,土運主溼,金運主燥,水運主寒,木運主風,火運主熱。

怎麼用五運來預測氣象變化呢?有一個主運和客運關係,利用兩者五行的相生相剋來判斷,又叫推"五步"。

主運就一年按五季恆定不變的五行相生順序排列。把一年平均劃分為五季,每季一運,一運73.05天。固定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順序。初運為木,起於大寒日。二運屬火起於春分後十三日,三運屬土起於芒種後十日,四運屬金起於處暑後七日,五運屬水起於立冬後四日。

出神入化用五行,五運六氣辨陰陽

客運就是用對應當年天干的大運來作為初運,也按五行相生的順序分五季來排客運。比如甲年為陽土,那麼甲年客運的初運為土,二運為金,三運為水,四運木,五運火。

這樣每季就有主運的五行和客運五行,就產生了相生相剋的關係。比如上述甲年二運為金,本身主運為火,那麼火克金,主克客。

五運還有"太過"與"不及"的說法,甲丙戊庚壬陽幹之年為太過,乙丁己辛癸陰乾之年為不及。太過的年份,其運氣在大寒節前十三日交運。不及之年其運氣在大寒節後十三日交運。

除了太過和不及之年,當然還有平氣之年,這就要用乾和支的五行相生相剋的平衡來論了,這就是六氣的概念。

六氣為風寒暑溼燥火,六氣又各有陰陽屬性,用十二地支來推演和五行相配,就是它的法則。下圖就是地支配六氣。

出神入化用五行,五運六氣辨陰陽

根據年支,就可知道主宰該年全年氣候變化的主氣,比如凡是子、午年屬君火年,氣從熱化。凡是醜未年屬太陰溼土,氣候潮溼。

但是地支主宰之氣只管上半年,跟它陰陽對應的六氣就管下半年。看下圖,六氣分陰陽,而且也是按五行相生的規律發展,只是火有少陰君火和少陽相火兩個。

出神入化用五行,五運六氣辨陰陽

半年氣候變化規律按三陰三陽對應五行相生之序。比如該年主氣的是太陰溼土,與之對應的是太陽寒水,那麼上半年氣候潮溼,下半年就氣溫偏低。

那麼,一年當中的某一個具體時段的氣候變化推算就要用"推六步"的方法了。限於篇幅,下文再寫此法和五運六氣的具體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