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都說傳統釣很“鈍”,為啥冬天用傳統釣卻能經常爆護?

一年四季氣候條件不同,水情不同也會讓魚情變得捉摸不定。想要釣好魚就要採取針對性的措施,不管是釣位的選擇,餌料的搭配還是釣法都需要靈活應變。現在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魚不愛動,魚口弱,從這些方面來看應該讓魚吃得更輕鬆,釣得更靈敏才會有好的收穫,但實際作釣的時候卻發現一些用傳統釣的釣友漁獲是最多的。那麼我們不得不問這樣一個問題,不是說傳統釣很鈍嗎?怎麼獲得“河冠”的往往是傳統釣的釣友?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很奇怪的問題,希望能解開新手釣友的一些疑惑。

都說傳統釣很“鈍”,為啥冬天用傳統釣卻能經常爆護?

一,看起來鈍,實際上不鈍

傳統釣也不一定就是很鈍,它也是可以調漂的,當你修剪鉛墜到讓它緩慢將七星漂沉入水中的時候,這時候跟你調平水釣1-2目的效果是差不多的。這時候魚鉤觸底,浮漂也沒有向上的牽引力,反而容易出來動作。而且在用朝天鉤的時候,鉤尖一直是向上的,並不影響魚吃餌。而且少了一個子線的環節,一般都是單鉤通線,傳遞信號比較及時,信號衰減也比較小,魚一咬鉤就能把漂相反應出來。

都說傳統釣很“鈍”,為啥冬天用傳統釣卻能經常爆護?

二,傳統釣更適合複雜地形

冬天的魚不愛動,總是躲在相對溫暖且有安全感的地方。所以一些環境複雜的地方就成了大板鯽的首選。在這些地方往往是障礙物比較多的地方,比如說有比較密集的水草,倒下的竹子,樹枝,密集的蘆葦叢之類的。有時候只有碗口大個縫隙,懸墜釣在這種地方根本沒辦法下鉤,可是冬天的魚就喜歡躲在這裡,而且還不怎麼動。如果釣位選得不對,窩子裡沒魚,哪怕你的餌料再好,窩料再好也釣不到幾條魚。尤其是一些比較遠的複雜地形,長竿短線可以很輕鬆的讓鉤餌落底。


都說傳統釣很“鈍”,為啥冬天用傳統釣卻能經常爆護?

三,更符合冬季“人找魚”的規律,比懸墜釣更適合多窩走釣

前面說過冬天溫度低,魚都不怎麼愛動,自然水域本身就是水廣魚稀,魚群比較分散,很少會像夏天那樣源源不斷的有魚進窩。除非你這裡資源比較好,提前打窩或者養了很久的窩,不然一般情況下一個窩子裡也就幾條魚,而且在魚不怎麼活動的情況下很難一下子就能找到魚窩。或者說你選的釣位在現階段沒魚,要等半天才有魚進窩,傻等是非常不靠譜的。傳統釣工具簡單,換釣位比較方便,可以多打幾個窩輪著釣,哪裡有魚就釣哪裡,停口了就換下一個釣位,一圈轉下來就是十來條魚上岸,效率非常高。

都說傳統釣很“鈍”,為啥冬天用傳統釣卻能經常爆護?

四,傳統釣更適合逗釣

冬天的魚不愛動,吃東西的慾望也不是特別高,為了刺激它們開口釣友們往往會用活餌,或者逗的方式來提高上魚率。事實證明,採取這些辦法比單純的死守要靠譜得多,在某些情況下十條魚甚至有八條是逗上來的。雖說不停的逗魚比較累,但只要能上魚累點有什麼關係呢?玩懸墜釣的時候幾十斤的裝備都背了,還怕提不動竿稍?而且長竿短線逗釣的時候要比懸墜釣更好控制,效果也更明顯。

都說傳統釣很“鈍”,為啥冬天用傳統釣卻能經常爆護?

最後:雖然傳統釣看起來很鈍,但所謂的靈與鈍並不是我們決定的,魚覺得鈍才是真的鈍,魚覺得不鈍,吃起來方便能出來信號其實一點也不鈍。而且它的主動性和進攻性更強,更符合冬天作釣的規律,用傳統釣經常能拿冠軍一點也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