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易經》是說的自然規律嗎?為什麼有人說易經的內容是給人算卦,他們誰說的對?

20178384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易經》中的八卦是伏羲感“天垂象”而作,易有三易,《連山易》《歸藏易》已失傳,《周易》是周文王推演八卦演化成的六十四卦,周公做卦辭,又經孔子為其作《易傳》,才形成了現在的《易經》。

《易經》有道也有術,道術兼具,道也稱學,就是易經的數、理、象,數理象之間可以相互轉換,推演推算很多現象,真正懂得數理象,很多事情都無需占卜,只需演化便可知,荀子說“善易者不卜”,孔子也說“不佔而已矣”,又強調“雖百世,可知也”,可見用數理象足可以推算推演很多現象。

《易經》的術就是占卜,對未知之事,可用占卜進行定吉凶,然卦象之變化,隨時都在變動,可見“時”之重要,就算卦很準,時已變,卦象也就變了,每卦的六個爻就是循環的變化規律,孔子最後也感嘆“時也,命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中博士的世界論


說易經是算卦只說對了一半:最早6500多年前,中國處於早期的農耕,狩獵時代,人們外出打獵,捕魚需要對未來的天氣情況,做出預測。

伏羲做為部落的首領創造了八卦圖象,用來預測未來天氣,方便人們外出。八卦圖形的乾坤,兌坎,離良,震巽表達的意思就是:晴天,霧氣,小雨,大雨,豔麗,停止,雷天,風動天氣狀。

因此,有伏羲在地上首次畫出八卦圖時,在易經歷史上,稱為一筆開天地,創立了八卦學說,為人類做各種預測。即我們俗稱算卦!

歷經幾千年,在春秋戰國時代周文王,孔子,包括諸葛亮等人都對易經進行了撰寫,完善。正式定為周易,即周到,完備,周全之意。易字最早的甲骨文寫法:上日,下月,後來演變成如今的易,其本意是告訴我們,易本來就是告訴我們,日月變化之規律。

歷來,周易研究分為二大派,即易理,占筮。易經包含象,數,理,佔四大部分,一個卦,它有現象,有數,代表著理,即可以用辨證來說明,最後一個才是可以用來占筮,人們常說的算卦。



秦林居士


《易經》裡說的有自然規律,有社會規律,有個人修養的規律和價值準則。

用《易經》的原理來講,《易經》反映的易道,是一種三才之道。《易傳·繫辭傳》說:“易有天道也,有人道也,有地道也,兼三才而兩之。” 這種三才之道,達到了"易於天地準”的程度,就是包蘊了世界的各個方面的規律和情狀。

這其中,天道、地道,都講的是客觀世界,《易經》反映了這種客觀世界的狀態和規律。這就是自然之道,可以叫自然規律。所以《易經》裡是解釋和反映自然規律的。

當然,也要認識到這和今天所說的科學反映的自然規律是有區別的。

一是《易經》所講的三才之道,中心是講的人道。

天道、地道,構成了人的吉凶的基礎和標尺。在六爻卦裡,初爻、二爻是地道爻,三爻四爻是人道爻,五爻上爻是天道爻。這裡的天道爻、地道爻、人道爻,並不是分開來反映天、地、人的規律,而是全部都是在反映人所處的形勢和情狀,從而指示人應當採取的對策,以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易經》 雖然有天道、地道、人道之分,但是《易經》重點講的是人道。《易經》說的是人應該如何趨吉避凶,雖然“易與天地準”,但本質在於是讓人做好處世做事的“寡過之書”。

《易經》是有客觀規律的自然之道,這是基礎。易是反映了自然之道的,這是可以肯定的。

但嚴格說來,這不是《易經》的直接目的,《易經》的重點並不是在於解釋自然規律。《易經》的直接目的是告訴人們在各種情況下,行為取捨的價值標準和傾向。這就是“天人合一”的觀念的反映。

《易經》是避咎“寡過”之書,天人合一,均合在人身上,《易經》編纂和應用的落腳點是人。如何能避咎“寡過”呢?趨吉避凶的基本途徑是正行誠心,人要修養自己,行為取捨要合於中道,也就是要合於自然天道,合於社會正道,合與人心良知。

所以,透過《易經》觀察自然規律,要注意它的以人為本的特點。

二是《易經》對自然規律和人道的反映,並不是用周嚴的分析性語言敘述表達出來的。

它對規律性的反映,是通過“易象”的形式反映,“易以象告”,所以對這種規律性的解釋具有多義性、多解性、模糊性、直覺性,這種解釋方法,和現代科學用嚴密的分析語言來描述自然規律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人對這種規律的認識,需要通過對易象的“解碼”體悟出來。所以,這種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實際上只是一種哲學性的思維框架,並不是自然規律本身。

《易經》本來是給人算卦用的。這話不錯。不過,它在周代形成《周易》的形式之後,就不單是用作算卦了,它使用哲理的形式對人們進行引導,引導人們展開更加複雜和廣闊的關於社會、人生的思考和挖掘。特別是自孔子開始,徹底把《易經》變成文學之作和哲理著作,主張引用《易經》和《易經》的卦爻辭,應用於哲學和理論思考,用於日常決策和認識的實踐,這就把《易經》提高到哲學書的地位上去了,以至於後來成為了群經之首,擔當了中華文化的代表和軸心的角色。


算卦仍然是《易經》的功能之一,這不能否認。同時,更要認識到《易經》的哲理價值。這才符合歷史和事實。


熱帶雨林的午後



易經可以分為周易古經與易傳兩大部分,從成書於商末周初的周易古經的行文而看,其毫無疑問是冊占筮的經書。然而易傳則完全是孔子及其後門生所著,是迄存易經的大頭,也是迄存易經哪最重份量的一疇。

無可否認,易經經孔子與門人之手編著增刪後,迄本易經中占筮的成份已經沒有多少了,也就是說學易起碼是學迄存本易經已經不能占筮算卦了,也許你很詫異,但這個卻是事實!

也許有人會說,周易古經不是說是占筮書麼?是的…周易古經是占筮的書,但問題上週易古經經過始於東周的大儒們的編輯增刪之後,其已經沒啥占筮作用了,大儒們之所以保留(部分)周易古經,只是為其借題發揮,借古經之形,實則闡發其本身的哲學思想罷了。

此說有證據麼?實據簡單明僚:就是周易古經的爻辭占筮判斷與周易象辭判斷有著並不同步的現象,而且這現象並非罕見。比方周易古經之需卦九三爻辭:需於泥,致寇至。(於泥濘中苦等,結果卻待以賦寇)明顯這個是兇的占筮判斷。而象辭卻言: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是說-雖然在泥濘等待,然則災禍尚且在外(未入內加害於身),而且謹慎的我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明顯爻辭與相應象辭的判斷吉凶大相徑庭。

若你以迄今本易經來占筮以蓍草所起的卦時,請問如何斷吉凶?是以爻辭為根本還是象辭為依據?由此可見迄本易經並不能占筮算卦就是這個意思。當然我相信一些更古遠的易經版本,占筮內容是其大頭,比方歸藏、連山等,可惜這些上古版本已經佚書。

因此迄本易經無疑是說哲學的鉅著,是講社會與天地(宇宙)的真理為大頭。這個於三國時易學大伽王弼已經清晰,並著易經註釋。史稱王弼掃象,後人為此甚至弄出個成語傳記這個事件謂:得意忘形。


洪範書齋


《易經》是一部哲學鉅著,六十四卦,闡述的是萬事萬物六十四種基本的變化趨勢,換言之,就是六十四種普遍存在的“規律性”。

而相鄰的卦與卦之間,要麼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要麼是因果的辯證關係;

而六十四卦中的任意一卦中的六個爻發生變化時,就會與其他六十三卦也存在“動爻”和“變卦”的辯證關係。那麼六十四卦一共有384爻,會演變成多少種變化趨勢?就好像圍棋一共有361個交叉點,從有記載的那一天起,圍棋就沒有重複過的棋局一樣。六十四卦的變化趨勢,用“無窮無盡”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有人說《易經》是宇宙萬物的“總公式”也毫不誇張。

一定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易經》,《易經》本身就是一部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偉大辯證法,闡述的是一群矛盾之間的辯證關係,是《矛盾體系理論》,是遙遙領先西方几千年的中國人的“辯證法”。

現在西方的二元文化哲學,在中華多元文化哲學面前,還只是相當於“幼兒園”水平。所以,我們最不怕的是西方人“亮肌肉”,我們最歡迎的是與西方人“鬥智”,因為,他們的祖宗沒有我們的祖宗優秀,沒有給他們留下優秀的文化遺產。更值得中華兒女慶幸的是,他們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人讀懂中華文化,而我們對他們的文化卻瞭如指掌。

《易經》能不能“算命”呢?能。“算命”不就是算“趨勢”算“可能性”嗎?不就是根據“規律性”推斷“趨勢”“可能性”嗎?算出來的是“命”,而可以改變的是“運”,易經就是告訴我們改變命運的方法論。


孟小春大白話國學


周易就是管理人的系統,合奇門遁甲之術!你只要看有多少人進去了,分別進了那個門,人事萬事物盡在掌握之中!


守道進道出道道道相通


易經64卦講的是宇宙自然陰陽變化規律,其中乾坤兩卦乃天地卦,乃先天之陰陽,坎離兩卦乃能量水火卦,對應日、月的後天法象,表示生命與能量,剩餘的60卦乃時間卦,對應一個甲子60年,也對應一個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其中有30卦乃溫度上升之卦(好比春夏),另30卦乃氣溫下降之卦(好比秋冬),然後為一個輪迴,這便是玄運所說八卦用以描述宇宙陰陽變化規律的原因。

知道了易經的規律原理,自然就要對其規律進行運用,有些人專門研究其陰陽變化之理,這就衍生了易理派,有些人用以占卦算卦,於是就產生了象數派。只是有些人覺得只研究其易理比較籠統,就像學語文數學那樣幫人平時無意中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讓人明白諸如趨吉避凶或者宇宙變化等哲理,因此研究易理的人比較少,研究機構學者教授等比較多,用於講學;而另一個就是比較具體化的運用,那便是占卜算卦,既能幫自己占卜前程吉凶,也能幫人占卜謀生,作為一個職業,目前從事易經占卜算卦的人比較多,於是很多人談到易經就將其歸類到占卜算卦中去了,其實占卜算卦只是易經的一種運用而已,畢竟易經只是一套描述宇宙陰陽變化的形象符號系統,關鍵在於後人如何去使用它,或許易經還有別的運用等待著大家去開發它。更多精彩易經玄學內容,請點擊右上角“玄運命理風水辨真偽”關注一下玄運,玄運空間有大量精彩玄學文章等你來。





玄運易學天地


易經是看到世間一些現象,就妄下結論,然後演繹。叫做演周易。

看到有晝夜日月,就覺得世上只有陰陽。伏羲和周文王連顯微鏡都沒有,能看到什麼啊?請問,光子裡面有沒有陰陽啊?量子裡面呢?

所以易經、周易,到科學發達的今天來看,就是胡說八道


望江一亭


那是卜巫應用了易經,直接把"卦"定義為算卦。並應用易卦原理裝進卜巫內容,使人們認為易經六十四卦就是算命。事實上六十四卦3666種情況都是自然輕驗。可以根據"象"對應的易理推斷結果,預測效果。

比如"水火既濟″卦,是為"吉″卦。坎上離下,坎為水,離為火。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燒,火旺水溫上升,相得宣彰,故吉。若是反過來,火在上面,水在下面,離上坎下,也是一卦。叫火水未濟。火在上面燒,水在下面不來汽。故是兇卦。將此原理用於中醫藥,陽為火,陰為水,熱為火,寒為水。多為強,強為上。方中只要寒藥多於熱藥,吃了就沒問題。水火既濟。若是熱藥多於寒藥,吃了肯定有問題,要上火。火水未濟。


101528958629汪天壽


是你自己沒有搞懂。

易經本來反映的就是自然規律,象、數、理、佔是易經的四大功用。佔就是預測,測的就是自然狀況下的規律。

無論是算卦還是算命,都是通過自然規律來推測。因為易經所用的基本理論是陰陽五行,而陰陽五行就是自然界的客觀存在,陰陽五行之間按一定的規律作用、運動、變化的結果就是占卦或測算命運。

任何預測都是測算的自然規律,人為因素是測不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