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竹山書院——江南第一古書院

竹山書院位於黃山市歙縣雄村鄉雄村桃花壩上,系清代雄村曹氏族人講學之所,並具有教化之責。清代名人沈德潛、袁枚、金榜、鄧石如等曾來此講學。

清初徽商曹氏經營鹽業,到了曹堇飴這代時,曹家已經富甲天下。然而曹堇飴有著濃重的儒家情懷,在其病榻彌留人間之際,命兩個兒子曹景廷、曹景宸在竹溪建文閣,於是創立了竹山書院。

竹山書院——江南第一古書院

明清時期徽商興盛,徽州的教育十分發達,一府六縣共建書院55所,雄村曹氏系新安望族,清初業鹽,為兩淮八總商之一。同時明清兩代曹氏有進士、舉人53名,其中有戶部尚書曹文埴、軍機大臣曹振鏞等。竹山書院建成時期正值中國古典園林的成熟後期,也正是徽州造園活動的鼎盛時期。

竹山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已存大部分建築均為原結構,是留存保存較好的一座徽州書院。書院佔地約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18平方米。竹山書院作為書院代表,培養了諸多人才,也因此被譽為江南第一古書院。2006年,竹山書院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竹山書院建築格局

整個建築分為講堂和園林兩部分。講堂為合院建築,有堂、齋、廊等建築。堂北有齋,中設天井,齋後為廚房。園林位於講堂之北,主要建築有清曠軒、文昌閣、百花頭上樓、眺帆軒等。清曠軒為園中主要建築,園林前部稍突於講堂,並於東南隅增設一園門。

園東面作開敞式處理,面山臨江,僅築矮牆分隔內外,青山梵寺,風帆入座,極盡借景之能事。其餘三面,環以建築,形成主景庭院。建築和景點之間以廊廡聯繫,延紓數十米,曲折有致。院中平崗疊石,桂樹飄香,十分幽雅。

竹山書院——江南第一古書院

園林採用園中園佈局,並以借景手法將漸江、竹山景緻納入園中,而園林本身的山池則稍事點綴,與自然環境融成一體。設計還運用多種手法拓深意境,將書院園林主題發揮。栽杏象徵杏壇講學,植桂以寓“蟾宮折桂”,壁間刻賦,廊內嵌碑,與園林情景交融。

由於受明末清初形成的“新安畫派”畫風影響,竹山書院園林保持了宋、明以來園林的簡遠、疏朗、天然、雅意特色。園內建築採用徽州民居傳統形式和處理手法,飾以高古的磚、木、石三雕。

書院的房舍為老式徽派建築,不論是從選址、設計、造型,還是從結構、佈局和裝飾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保持著融古雅、簡潔和富麗於一體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竹山書院兩旁的石鼓和大門上方為“竹山書院”題額,入門處豎立了一個木屏,兩廊皆方形石柱,正廳寬敞。正壁懸蘭底金字板聯一付,上聯是“竹解心虛,學然後知不足”,下聯是“山由簣進,為則必要其成”。聯為曹文埴所撰寫。

桂花廳位於桃花壩東首,和竹山書院之間有迴廊相連,園中植有桂樹數十株,有月月桂、八月桂等,廳名“清曠軒”,軒廳正壁有曹學詩所撰寫的《所得乃清曠賦》,廳前有平臺,臺柱三面皆飾以石雕,有欄柱十六,頂端各有青石獅。在桂花廳通往竹山書院的迴廊的廊間壁上,嵌一大黟青石板,上書“山中天”三字,字徑尺五,為顏真卿書。

竹山書院——江南第一古書院

書院門前有焚紙塔,也叫字紙爐,古代人“敬惜字紙”,對有文字的紙張不能隨意丟棄,否則就是有辱斯文,焚紙塔就是供書院師生焚燒廢棄字紙的。整個書院的建築風格體現簡潔樸素,突出教育功能與氛圍。

桂花園西首有八角亭一座,正名為“凌雲閣”,亦稱“文昌閣”。此閣高大雄偉,石基八面,高六尺多。閣分二層,各具八角,頂為錫制,基部如荷披覆,上為防風錐,以鐵鏈八條繫於四角間。角均翹起,如鳥振翼,下垂風鈴。角尾飾以陶製鰲魚。脊間立好望獸。閣的上層,八面皆窗,正面窗外懸陶匾,赭底黑字:“俯掖群倫”,是曹文植的手書。閣的下層,前柱為石制,兩柱間有一匾,蘭底楷書金字:“貫日凌雲”,石柱懸一對聯,上聯“扶君臣朋友之倫,心懸日月”,下聯“證聖賢豪傑之果,道在春秋”。

竹山書院為徽州保存最完整的書院,是清代徽州私家園林中僅存的一處,作為古代徽州的私學建築,其書院中的園林部分,是徽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範例,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對研究中國清代教育史和園林史具有重要價值。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互聯網+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古建、建築行業相關原創內容,歡迎大家踴躍投稿(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