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和沙孟海是現當代書法兩個代表性人物,他們處於同一時代、同得高壽,也同處在江浙地區,都是走碑帖融合的書法路子,然而卻出現截然不同的書風,一個蕭散飄逸,一個沉雄壯闊,獲得了舉世的公認,並峙於中國書法史冊上。

由於他們得享書法大名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或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書法


近似的經歷、不同的側重

就出身來說,兩人皆出生在風景秀美的江南——江浙地區,都是農家子弟。求學之路也很相似,轉益多師,兼收幷蓄,當然經歷上還是有很大差異。林散之自3歲始,喜就案頭塗鴉。五歲能對物寫生,喜塑泥人。患中耳炎,致左耳微聾,遺疾終身。6歲入塾讀書,因其頑皮,童年時鬧出不少趣事。14歲之後,林散之父親去世,家道衰敗。林散之去南京拜師張青甫學畫養活家計。一年後生病回家,滿身膿瘡,骨瘦如柴,為強身健體,開始習武。17歲時裝訂一本詩集手稿,名《古棠三痴生拙稿》(藏馬鞍山“林散之藝術館”)。自號“三痴生”。32歲經老師張慄庵介紹,辭去教書工作,赴上海從黃賓虹學畫山水。被黃賓虹含蓄的批評了輕浮的毛病。並囑咐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俗病可醫。37歲的時候,舍家業,求藝術,開始了徒步的萬里壯遊,輾轉四川、河南、陝西、安徽等地。林散之詩書畫並重。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青年林散之


沙孟海早年即獲得了良好的專業教育與薰陶,這在同輩人中是非常幸運的。他雖然出身在浙江沿海鄉村,但是他的父親沙孝能,以鄉里郎中身份兼善詩歌、書畫、印章。15歲時,沙孟海進入城市,入讀浙江省立第四師範,接受了四年系統教育,獲得了安身立命、持續自修的能力。期間,沙孟海已獲教於馮君木,畢業後,沙孟海繼續追隨馮君木進修古文,並隨錢罕、趙時棡學習書法篆刻。23歲遷居上海後不久,沙孟海先後拜謁吳昌碩、鄭孝胥、康有為、況周頤、朱彊邨等文藝前輩,從其交遊,獲益匪淺。沙孟海書法、篆刻、古文兼修。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在授課


同得名師指點、迥異的書法踐行

1929年春末的上海,32歲的烏江青年林散之敲開了滬上西門裡七號黃賓虹住所的大門,開始了他三年重要的學藝生活。林散之隨黃賓虹研習山水之道,37歲又作萬里遊,得畫稿八百餘幅,林散之是意在山水,卻結果於草書。黃賓虹的書畫對林散之影響很大。 在《書畫自序》中,他記錄了黃賓虹對青年林散之書法的評論:“‘古人重實處,尤重虛處;重黑處,尤重白處;所謂知白守黑,計白當黑,此理最微,君宜領會。君之書法,實處多,虛處少,黑處見力量,白處欠功夫。’餘聞言,悚然大駭。”林散之聰明在於善學,在於應用,在於把書畫之理渾然滲透一處。

有了黃賓虹大師的指點,林散之汲汲於古碑古帖中,對王羲之、米芾、王鐸、祝允明等帖學和魏碑都在不同時期有大量的臨摹研習,尤其是漢隸更是窮究一生。廣博的學習,深厚的功力,林散之最終將黃賓虹在山水畫裡的開創化為他煙波浩渺的草書大境裡。

林散之終其一生在黃賓虹大師開創的山水畫新境裡拓出了自己書法的一片大天地。而沙孟海的學書生涯一生基本遵循“轉益多師、窮源竟流”八個字。他在《我的學書經歷和體會》一文記述了其簡要的學書經歷:14歲初學《集王聖教序》,五六後又轉學篆書,再學梁啟超方筆,又轉學黃道周、兼學魏碑。後看到沈曾植作字是參用黃道周筆意上溯魏、晉的。就進一步去追黃道周的根,直接臨習鍾繇、索靖諸帖,並且訪求前代學習鍾、索書體有成就的各家字跡作為借鑑,如唐代的宋儋、宋代的李公麟、元末的宋克等人作品,都曾臨習取法。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


此後,沙孟海在轉益多師的路子裡,以窮源竟流的方法臨習了大量的真行草隸篆五體碑帖。他認為:什麼叫窮源?要看出這一碑帖體勢從哪裡出來,作者用怎樣方法學習古人,吸取精華?什麼叫竟流?要找尋這一碑帖給予後來的影響如何?哪一家繼承得最好?

除了學習古人之外,沙孟海也從親接親炙的近現代書家的創作中汲取養分。他在25歲至28歲四年中間,得到吳昌碩指教較多。並由此特別注意氣魄,注意骨法用筆,注意章法變化。

就學書路子來說,兩人皆宗古人也不廢今人,博採兼收。然而由於不同審美取向和名師的不同影響,形成了兩人迥異的書法風格。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書法


林散之與沙孟海的風格差異

就作書思想而言,林散之是道家的、佛家的,講究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就像黃賓虹的山水畫一樣,一種縹緲無人煙的境界,最後歸於“無我之境”。林散之有詩寫道:“我是當年楊風子,幾經塵劫墮凡胎。於今又入婆娑界,寫出人間色相來。”而沙孟海則是儒家的,注重的是陽剛和氣勢,為人為世所用,因此在榜書上獨步古今。在字形上回避險絕,力求通俗,但在字法上不避古奧奇僻。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書法


就用筆而言,林散之除書法基本技法外,還喜以畫法入書,愛用長鋒羊毫。濃、淡、幹、枯、溼的墨分五色,在他筆下無不用其極。沙孟海也完善和昇華了書寫技巧,運筆之際大膽開創,刷、掃、折、轉、挫、扭,同時修煉了非凡的心理素質與創作經驗。中晚年以後喜用毫毛較短的鬥筆,愛用濃墨。晚年所書,人書俱老,筆到意隨,任筆為體,涉筆成趣。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書法


就總體風格而言,大家都喜歡用“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來形容林散之的書法,書法之中一派畫意。沙孟海的書法,求實避虛,以拙去巧,以厚重去秀弱。項羽絕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東坡故事所謂“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辛棄疾句“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均可移來比況其書。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書法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書法


概而言之,林散之重境界,以出世之境撫慰觀者的魂靈,有悠悠出塵之想;而沙孟海重氣勢,用大氣場震撼觀者的心靈,產生精神上的振奮。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書法


林、沙書法創造帶來的啟示

首先應該確立藝術思想。藝術的風格與創新向來是於藝術家稟賦和取向有關的,書法藝術更是這樣,因為書法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從林散之的履歷來看,他一生都是以詩書畫為生,喜道事佛,並在1943年成為在家居士。他一度出任副縣長之職,但不久便調入他更習慣的江蘇書畫院。與佛教界如趙樸初、鄧西亭居士和圓霖、圓徹法師等關係密切。出世是林散之的主要思想。由此他的書法作品大多縹緲迷離,很少有煙火氣。沙孟海則相對是入世的,他早年曾在以國民政府總統府秘書的身份為編撰過蔣氏宗譜。作為家中的長子,由於各種變故,他很早就承擔了栽培和撫育三個弟弟的事情,解放前曾通宵達旦地鬻文賣字。解放後,便在大學當教授,同時做文物調查和陳列等工作。他的入世思想造就他書法的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風格面貌。因此,要想在書法上有所作為,首先就應該對自己稟賦和自性有清醒的認識和定位,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賦予書法不一樣的風格。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書法


其次要能打通書法五體。數千年的書法史,誕生了很多書法大家,他們在五體上各創面貌而彪炳千秋,很多人認為書法留給後人的創新空間幾乎被堵死了。其實也未必。林、沙書法都走得是碑帖融合、博採眾長的路子,兩人皆五體兼擅,最終以一、兩體名世。這也是歷代書法家成功最主要的方式。那些妄想一輩子只攻一體路子還是很危險的。因為書法五體相通,不能打通五體,要想自己的書法作品內涵豐富、在高峰並峙的書法史上立住足是很難的。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書法


第三是字外功決定書法能走多遠。儘管林散之一輩子都是以詩書畫為生,但並沒有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書法上,而是詩詞、畫、太極等多種傳統文化兼修,並有這些字外功滋養了他曼妙的書法。沙孟海也然,他早年的篆刻成就就很高,並獲得了吳昌碩的推崇。學術成就也很高,而立之年就發表《近三百年的書學》,名動當時。還出版過《印學概述》、《浙江新石器時代文物圖錄》、《蘭沙館印式》、《印學史》、《沙孟海論書叢稿》等著作。深厚的積澱,熔鑄了沙孟海具有博大氣象的書風。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書法


最後是高壽很重要。林、沙分別享有92歲、93歲的高壽。書法延年益壽他們倆是很好例子,但是還需要善於保養自己。事貴有恆這是做好一件的前提,對書法猶如是。古人留下浩如煙海的書法包括,單要取其一瓢飲,沒有50年以上的功夫難以兼收幷蓄的,更何況還要好好地履行做一個充滿正能量人的本分,還要有字外功,融匯成自己的面貌。高壽是很重要的,至少影響一個人的書法深度與廣度乃至最終成就。很多人可能會說,歷史上很多書法大師都不到60歲就去世了,例如王羲之、王獻之、米芾、王寵、王鐸、趙之謙等等,他們成就一樣很高。古代人於書法是日常書寫,而當代書法已退出實用,書寫機會自然更少。古人活了60歲的書寫可能就相當現當代人80、90歲的書寫量。因此,要好好寫字,更要好好養好身體!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林散之在寫字


“草聖”林散之與“書壇巨擘”沙孟海書法有何異同,從中能悟到啥

沙孟海在寫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