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太監中難得的正人君子張居翰,宣聖旨時故意讀錯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縱觀歷史,似乎每個朝代都有出名的“太監”存在,大多數以奸惡的形象示人,比如秦朝的趙高、明朝的魏忠賢等等,但也有名垂千古的“好太監”,比如蔡倫、鄭和等,他們也是太監卻為朝廷和後世之人有過傑出的貢獻,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古代最有氣魄的太監,宣旨時故意讀錯一個字,挽救上千條人命。


太監中難得的正人君子張居翰,宣聖旨時故意讀錯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亂世出梟雄,有多少人物在亂世之中趁勢建立起自己的政權,在唐朝末年時期,早已不見了當初的大唐盛世,滿目只有戰爭的瘡痍,在唐末皇權更迭頻繁的年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出現,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太監張居翰。

公元857年唐宣宗年間張居翰出生,唐懿宗鹹通初年,從小就被掖廷令大太監張從玫收為養子,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升官,從此張居翰走上了仕途。公元880年唐僖宗逃命至成都時,授容南護軍判官。

太監中難得的正人君子張居翰,宣聖旨時故意讀錯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張居翰在職期間兢兢業業,交待給他做的事都能夠完成得極好,而受到唐僖宗的賞識,被賜“緋色”官服以示皇恩。可能有的朋友不明白“緋色”官服是一個什麼樣的榮寵概念,在這裡做個簡單的介紹。

唐朝百官的官服是按顏色來分等級,三品以上為紫色官服,四品緋色,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由此可以看出“緋色”官服是位居四品,作為一個太監來講已經是一個極大的殊榮與恩寵了。

太監中難得的正人君子張居翰,宣聖旨時故意讀錯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當張居翰被任命為監軍時,與他的“搭檔”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相處融洽,並一直留守於幽州。但由於唐末軍閥混戰,天子更換頻繁,越來越多的太監參與到“宮鬥”之中,甚至壓權百官,被軍閥朱溫以此為藉口,“請陛下翻奪宦官所兼的職務,罷諸道宦官監軍,悉數召還陰下”。

太監中難得的正人君子張居翰,宣聖旨時故意讀錯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因此,在公元903年,唐昭宗被脅迫上演了一出屠殺太監的悲劇,但張居翰得到劉仁恭的保護而倖免於難。直到906年朱溫造反,被攻打的劉仁恭節節敗退,這時已經跟著李克用混飯吃的張居翰才又浮出水面,解救了劉仁恭,而這時張居翰也表現出了他的非凡軍事才能。

從此成為了李克用的愛將,不但授以監軍之職,同時還給他三千的人馬以供調遣,在他的管理期間“課人育蔬種樹,敦本惠農”,可見其不一般的才能,能武亦能文。公元907年,當時已經稱帝的後梁皇帝朱溫多次寫信勸降均無果。

公元908元晉王李克用病逝,李存勖襲位,張居翰繼續為其效力,不論是帶兵打仗,還是留守後方,張居翰都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因此,在公元923年李存勖滅梁稱帝后,張居翰與大將郭崇韜成為掌管兵權的樞密使。

太監中難得的正人君子張居翰,宣聖旨時故意讀錯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公元925年,李存勖出兵前蜀,蜀主王衍自知抵擋不住便上表投降,李存勖便讓王衍赴洛陽,並賜詔書說:“固當列土而封,必不薄人於險,三辰在上,一言不欺!”只是時局過於動盪,當王衍還在投降的路上時,另一處發生了叛亂。

當時的後唐主力軍隊都在外征戰,有謀臣對李存勖說,王衍族黨不少,如果此時發生動亂,對後唐極為不利,李存勖架不住蠱惑便派太監下詔:“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太監中難得的正人君子張居翰,宣聖旨時故意讀錯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張居翰在複查詔書時,看到堂堂天子出爾反爾,有失國體、不合天理,於是在宣旨時,把“王衍一行”故意讀錯一字,改為“王衍一家”,為此而救了上千條人命。《舊五代史》記載:“居翰改一字於詔書,救千人之濫死,可不謂之仁人矣乎”,可以看出他是太監中難得的正人君子。

正所謂善有善報,張居翰後來審時度勢、告老還鄉,歸隱長安,公元928年去世,終年七十一歲,為他的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各位看官歡迎下凡留言評論說出你自己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