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太监中难得的正人君子张居翰,宣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纵观历史,似乎每个朝代都有出名的“太监”存在,大多数以奸恶的形象示人,比如秦朝的赵高、明朝的魏忠贤等等,但也有名垂千古的“好太监”,比如蔡伦、郑和等,他们也是太监却为朝廷和后世之人有过杰出的贡献,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古代最有气魄的太监,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挽救上千条人命。


太监中难得的正人君子张居翰,宣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乱世出枭雄,有多少人物在乱世之中趁势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在唐朝末年时期,早已不见了当初的大唐盛世,满目只有战争的疮痍,在唐末皇权更迭频繁的年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出现,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太监张居翰。

公元857年唐宣宗年间张居翰出生,唐懿宗咸通初年,从小就被掖廷令大太监张从玫收为养子,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升官,从此张居翰走上了仕途。公元880年唐僖宗逃命至成都时,授容南护军判官。

太监中难得的正人君子张居翰,宣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张居翰在职期间兢兢业业,交待给他做的事都能够完成得极好,而受到唐僖宗的赏识,被赐“绯色”官服以示皇恩。可能有的朋友不明白“绯色”官服是一个什么样的荣宠概念,在这里做个简单的介绍。

唐朝百官的官服是按颜色来分等级,三品以上为紫色官服,四品绯色,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由此可以看出“绯色”官服是位居四品,作为一个太监来讲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殊荣与恩宠了。

太监中难得的正人君子张居翰,宣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当张居翰被任命为监军时,与他的“搭档”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相处融洽,并一直留守于幽州。但由于唐末军阀混战,天子更换频繁,越来越多的太监参与到“宫斗”之中,甚至压权百官,被军阀朱温以此为借口,“请陛下翻夺宦官所兼的职务,罢诸道宦官监军,悉数召还阴下”。

太监中难得的正人君子张居翰,宣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因此,在公元903年,唐昭宗被胁迫上演了一出屠杀太监的悲剧,但张居翰得到刘仁恭的保护而幸免于难。直到906年朱温造反,被攻打的刘仁恭节节败退,这时已经跟着李克用混饭吃的张居翰才又浮出水面,解救了刘仁恭,而这时张居翰也表现出了他的非凡军事才能。

从此成为了李克用的爱将,不但授以监军之职,同时还给他三千的人马以供调遣,在他的管理期间“课人育蔬种树,敦本惠农”,可见其不一般的才能,能武亦能文。公元907年,当时已经称帝的后梁皇帝朱温多次写信劝降均无果。

公元908元晋王李克用病逝,李存勖袭位,张居翰继续为其效力,不论是带兵打仗,还是留守后方,张居翰都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因此,在公元923年李存勖灭梁称帝后,张居翰与大将郭崇韬成为掌管兵权的枢密使。

太监中难得的正人君子张居翰,宣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公元925年,李存勖出兵前蜀,蜀主王衍自知抵挡不住便上表投降,李存勖便让王衍赴洛阳,并赐诏书说:“固当列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在上,一言不欺!”只是时局过于动荡,当王衍还在投降的路上时,另一处发生了叛乱。

当时的后唐主力军队都在外征战,有谋臣对李存勖说,王衍族党不少,如果此时发生动乱,对后唐极为不利,李存勖架不住蛊惑便派太监下诏:“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太监中难得的正人君子张居翰,宣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拯救了多少人

张居翰在复查诏书时,看到堂堂天子出尔反尔,有失国体、不合天理,于是在宣旨时,把“王衍一行”故意读错一字,改为“王衍一家”,为此而救了上千条人命。《旧五代史》记载:“居翰改一字于诏书,救千人之滥死,可不谓之仁人矣乎”,可以看出他是太监中难得的正人君子。

正所谓善有善报,张居翰后来审时度势、告老还乡,归隐长安,公元928年去世,终年七十一岁,为他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各位看官欢迎下凡留言评论说出你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