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易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用戶68148076061


《易經》由八卦演變為後來的六十四卦,代表自然界的六十四種現象和規律。

卦中的爻和象,分別解釋著現象的各種演變。

占卜並不能用以預測未來,只能說明日後預到類似情況,可以作為參考的意義。

因而,《易經》的中心思想是:

以卦象中的現象為依託,卦中內容也指導,分析相關情況下的現象和規律,以及如何採取相應的對策。僅此而已。

綜上所述,我們應當客觀看待《易經》,不能被所謂的算卦,算命等事所迷信化。

也不該被其高深和過度抽象化所嚇倒,只要結合自身經歷,選擇相應卦象進行參悟。多少能有所感悟,找到入口。

認可的師友請多關注,有理的希望得到傳承,不足的希望得到您的提點。只為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進步。謝謝大家!


袁少安


二十八年前,那時我才三十出頭,剛剛開攤算命易卜不久,有人見我那麼年輕,攤前又常常坐著些幹部老闆模樣的人,於是就有些我不認識的同行“二叔”到我的攤前坐,試探窺探我的功夫“功夫”如何,有的聽聽之後,不敢言語,知趣的離開。其中有一個,見我少說《易》,以為我不知不懂《易》,於是就大吹特吹他學《易》功夫如何了得,說“研究”《易》二十多年了,得出極精的八個字。我沒直接說他問他,我只是說:《周易》才看不久,給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個字。他不笨也算有點傻,立即豎起大拇指誇讚並問我是哪一個字,我在紙上大大寫了個“變”字,他仍不懂卻裝懂,但不敢再言語了。

我學《易》,最大體會,就是一個“變”字,其中心也是一個“變”字。易就是三易:簡易,變易,不易。易就是變,變就是變化,運動。天地人萬物,無時無刻無地不是變化著的,易就是變,就是講變化表達變化的。後人學《易》而形成《易》學,而總結出種種認識與方法,有了認識論和方法論,也產生了種種派別和個個《易》學名家,如孔子,京房,鄭玄,王弼孔穎達,邵雍,程頤,朱熹等等。

易是由簡到繁,由下到上,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不變到變而變的,無不是在變,在變之下,才有了陰陽,有一分為二,才知對立統一,教人看清了許多東西,認識掌握了許多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形成了樸素的唯物辨證的認識論及方法論。這些在《繫辭》《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裡都足以體現了。

從乾坤二卦,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從否泰二卦,我認識到否去泰來,知道量變質變,懂得如何保泰持盈。從未濟到既濟,事物總有個發展過程,如何認識,如何變化,那各人自有不同了,隨著學易深入,深深理解“善易不卜”之後,我也收攤上岸另擇他途了。但《易》的中心“變”卻深紮在我心裡,時刻在用其哲學思想,認識方法來指導自己的言行。





樹德漢碩


易經,是開啟預測學大門的金鑰匙,也就是開啟咱們中華一切預測理念的大門!


凌羽研究易理,也有四十年的光陰了,易經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卦辭,好像是太過古板,但是,精通這些簡單的卦辭的人,也一樣會萬事不求人,吉凶盡在一數間!你想算到什麼。就能算到什麼!

更何況,咱們中華的已經,是最博大精深的學問,沒有這已經,更不要說通過易經,衍生出來的所有預測學!


現在人用的四柱學,這就是易經的前身,也是易經的思維,以卦之爻,改變到陰陽五行之理!這也就是,易經的理念,演變到四柱的體系,演變到天干地支的體系的最大貢獻!


而咱們中華古代的預測學,在四柱的廣度和深度上,已經遠遠超越了易經!但是,你不能否定易經的貢獻!


而我本人的天星卦,更是離不開易經的理念,古有京房先生的納甲,才把這易經之預測,帶入到了高深的地步,而無論你是起卦預測,還是四柱學,都要以易經為理論基礎,以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為手段,對人的命運吉凶,進行預測!


而凌羽本人的天星卦,或者命理,總歸開始於已經,精進在五星!一變為四柱,五行也是最完備的命學基礎,星宗之學,凌羽真的要以後好好為大家細細講來!這七政的量天尺,已經無人推算了!再無人著手,恐日後就會遺失!


凌羽易學


《易經》的核心思想就是二進制的基本法則,一陰一陽謂之道,大道至易,宇宙的萬物萬象都是對立統一的;其主要原理是:陰陽對立、陰陽互動、陰陽疊加、陰陽統一。易經的核心思想價值在於使用象數理義對天文地理,宇宙人生進行了簡明扼要的客觀分析,給學者以無窮無盡的智慧人生。

為了透析易經的基本原理,首先以光子為例。對於一個光子來說,它是由一個陽物質基因子和一個陰物質基因子構建而成的,一陰一陽是物質極端自動化的體現,光子就是宇宙全自動化的開端!光子是可以自行復制的低級生命體,光子包含了計算機程序的最基本的二進制原理,如果把陽物質基因子用1來表示,陰物質基因子用0來表示,那麼光線可用1010101010.......來表示,它的速度為每秒三十萬千米,速度驚人。所以粒子性是光子的本質,波動性是光子運動的表象,因為不論大或小的粒子高速運動,都必有波動性的。當光遇著大部分的物質原子阻擋時,都會為之俘獲,速度變慢且方向發生改變。既然粒子性是光的本質,那麼運動的光子必是有能量的,光子也是有質量的,只是當物質基因子的質量還未確定之前,科學上還無法測定光子的質量。當光子在太空中的速度變慢而變為自旋粒子的時候,光子就變成了中微子即幽靈粒子!這就是暗物質。植物的葉子就能把光子還原為陽基因子和陰基因子,轉化為植物內能並貯存起來。所以,光子是宇宙萬物之源,更是生命的源泉。

中國的《易經》理論,很多人說是最荒謬的,也有很多人說是迷信的。其實該理論就是計算機二進制工作原理,也是宇宙自動化的最基本法則,是極端科學的理論;使用該理論就可以構建中國人的六十四種基本粒子的空間模型,並可以論證超弦理論;易經的八卦就是立體幾何的八個卦限,易經的八八六十四卦象就是實三維空間和虛三維空間的有機結合,即易經揭示了六維空間的奧秘,這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重力物質的實三維空間與虛三維空間的相對運動的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愛因斯坦當年結合運用了中國的《易經》理論,那麼他的廣義相對論必然會取得重大的突破。(作者:微基因衍光子)


微基因衍光子


最近都在閱讀《白話易經》一書,對於易經也有了不少的研究,它的核心思想價值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1. “天尊地卑”的大一統意識。
  2. “元亨利貞”的道德維繫力。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氣宇軒昂、勇往直前的陽剛進取精神。
  4.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服牛乘馬、引重致遠的孺子牛品格。

  5.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的英雄氣概。
  6. “至哉乾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的博大胸懷。
  7. “剛健不陷,中正不偏”的超凡氣質。
  8. “愛民家行”的君子風範。
  9. “樂天知命”的豪邁情懷。
  10. “憂患悔吝”的為民意識。

  11. “下濟上行”、“溢流福好”的謙虛精神。
  12.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的顏回品德。
  13. “積善之家”的未來意識。
  14. “果行育德”的教育方式。
  15. “系善成生,誠德大業”的人道原則。
  16. “利用安身”的崇德方法。
  17.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改革創新意識。
  18. “各正性命”,“保合大和”的向心力量。

上述都是《易經》中的核心價值,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炎黃子孫認識自我、造就自我、超越自我、造福中華民族、造福人類社會的巨大精神財富。


吃貓de魚


抱朴歸真,從一而終,易的核心是不易,不變的地方才足易經想要探尋與追求的,這與西方文化追求真理是一樣的。只是易經是以外察而內悟的形式來理解和呈現真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象,易經通過八八六十四卦來演繹自然與人生的各種變化,但返璞歸真後得出的是陰陽二律的消長,疊加,纏繞,循環等等,而易經呈現給世人的是〞陽〞的一面,各種卦象與爻辭的解說與應用,或軍事,或農業,或情愛,或事業等等的取象類比,但真正的〞陰〞面,即陰陽二律的變化是如何造化萬物,萬事的卻需要人們與探索與發現,對易經反向的多問一些為什麼,比對易經正向的多記一些表述更重要。以乾卦為例,古人是為何以龍為喻的產生從見龍在淵至亢龍有悔的觀念,本來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從生長到消亡,但加入了人的意志,便有了吉凶禍福之分,那人的意志與自然的規律又有何總關聯,追問下去會發覺未知的東西太多了。如果正向去閱讀與理解,會發覺易經無所不含能解釋一切。所以易經的核心價值是要人們不斷的去反思易之所以為經的奧義,而不是去解釋經之所以唯易的過程。


愚三少


《易經》的中心思想:順應規律的發展

《易經》六十四卦,卦卦都在講時位的變化,不同的時位,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統觀諸卦,皆在變化,所以有人評論《易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然而《易經》只是單純在講事物的變化麼?不是,因為《易經》揭示的是事物變化背後的規律,事物變化的方式和變化的方向,然後通過一個個不同的發展和變化,告訴人們要順應變化,順應變化背後的規律。

現代社會發展到今天的基礎,就是我們能夠發現世界的規律,總結它,掌握它,並利用規律去發明和創造,這才有了現代科學。

當然這和《易經》並沒有多大關係,但並不可否認的是《易經》其實從一開始就在展示和宣導這樣一種智慧:尊重規律辦事。

《易經》的吉凶悔吝皆是根據時位而來,其原則大體分為:

一當不當位,陽爻在陽位,陰爻在陰位,就是當位,大體當位多吉,失位多兇。

二是否有應,《易經》中一四爻,二五爻,三爻和上爻,一一對應,如果兩爻陰陽不同則被稱為有應,大體有應偏吉,無應偏兇。

三是否否塞不通,這個是根據後續爻位來定,比如陽行陽位,與上有應,中間應該是陰爻在,通順,此陽爻就吉。

《易經》依時位(時空)定出吉凶悔吝,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判斷和預測,要求人順應其勢而行,正是這種順應規律的體現!

只是中國文化歷來的關注更多是對人的統治,而非是對自然科學規律的發現和發展,以及其它一些自然原因,導致了現代科學的萌芽並未在中國產生。


路曉


《易的中心思想》

《連山》《歸藏》《周易》三墳合為易經。

經雲,“易與天地準”。故,易經是宇宙運動的模型,揭示了世界本源的總規律,闡述相對時空中天地人的辯證統一關係。

《易》有三意,簡易,變易,不易,是為易的中心思想。

簡易,無非是說在空間上模擬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相互的位置和運動關係。在理論推導上,是以陰陽為綱領的方法論。

中國先賢將宇宙總規律喻之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太極兩儀四象到比況天地風火雷澤等八要素的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單卦,八個單卦再依次重疊,化生六十四卦,依六十四卦論天時地利吉凶大業。

諡號“新安伯”的大宋賢人邵康節,傳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外圓圖況“天”,言,陽極午中一陰生,陰儘子中一陽生,這個子午之中就是指北極360度或0度,南極180度,亦稱真子午,也叫地理南北極。它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大圓平面垂直。地球經過兩次銀河系碰撞之後,地球本身的天球體極線偏離地理極23°26”,也可以說地球的黃道與赤道的夾角就形成了23°26”,亦稱黃赤夾角。

邵子先天圓圖演繹的是地球以外太陽系的八卦循環,謂之天地大數,又名大範圍數。圓圖外的空間代表了銀河系,站在地球上相對來講,銀河系以外謂之無極階段,太陽系針對地球言,才是太極階段。圓圖內的方圖代表地球上的八卦循環,並以太陽系為父母,內圖的八卦循環,謂之小數。

“易與天地準”之天係指太陽系,《青囊序》中“朱雀發源生旺氣”之旺氣系自太陽始發。一切“演經立意出玄空”之玄空係指銀河系無極階段的時空。

太陽系中已具備八卦循環大數規律,地球上的八卦循環規律是來自太陽系,亦即公轉時,是太陽八卦循環對地球的投影。

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其中冥王星在26屆國際天文聯會被除名。現在太陽系共八大行星,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分別對應坎,乾,坤,離,巽,艮,震,兌,又分別對應水,金,土,火,木,土,木,金的五行屬性。假如太陽從“一”的卦位照射,投到地球上則一定是“九”的卦位位置,其他仿此。

太陽系中八大行星分別與太陽恆星發生感應式的作用關係,分別對應六十四個卦象,共分八大行星卦區,就是邵子的《先天圓圖》。太陽六十四卦區對地球照射,亦投影為對應的六十四卦區,令人驚歎的是,這一對對應的和皆為圓滿合十,即是入中宮。

地球公轉中,與太陽黃道平面垂直的南極,恰好對應先天八卦的《乾坤》正中,就是真子午向,又稱地理南北極,先賢謂之“天開於子"。

地球傾斜自轉的近日點與天體相切的軌跡,叫赤道。而與赤道平面垂直的南北極,與真子午偏東23°26”,和黃赤夾角相等。先賢謂之“地闢於醜”。故,辰戌醜未為後天地球的天地四界。

須要說明的是,按周天360°計,邵子先天圖以二十四山劃分,正好位於後天位的癸丑之中位,即癸之末,丒之初,推之是二十二度半,即22°30”。這與現代科學中的黃赤夾角23°26”相差了近一度,精確表示二者之差是56”(此差別擬另篇推論)。

地球圍太陽公轉形成風火雷電山澤,四季以及時空,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三維空間,地球。

大範圍父母數循環規律不變,小範圍數循環規律就不會變。換言之,只要銀河系對太陽系的作用不變,那麼太陽系對地球的影響就不會變。

循環運動產生時空吉凶,地球人(生物)一切吉凶顯象,全部順應太陽系的時空作用。於是,地球人有了文明,有了陰陰五行等八卦循環規律。諸如風鑑術,風水術,淵源有自。

如果說環境決定生物命運規律,是一個真命題。那麼,風水決定人類的命運就是成立的!因而我們選擇或改造風水,在時間與空間的決斷上,就必須遵循太陽系特定時空的“旺與敗”。

人類或地球起源(是否神造人?神傳文化?),“黑洞與白洞”,“3+N維空間”,人類的壽命極限,以及“量子理論研究”等等命題,終久有一天,都會一一破密。

西方“科學”文明,在一千多年之前,還是“口述歷史”,而中國的陰陰五行有史記載,就己五千年之久了。可以說相對東方文明而言,“Tα”作為孫輩文明都怕還不及格吧!




龍運天心


《易經》的核心思想價值可以用七個字來概括:一陰一陽之謂道。

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

陰陽是易家的宇宙觀、是易家的認識論、也是易家啟示後人的方法論。

有天就有地,天為陽,地為陰,天地合而萬物生;

有日就有月,日為陽,地為陰,日月交互晝夜生;

有男就有女,男為陽,女為陰,男女交合子女生;

物質分子的內部,有正電子也有負電子。

有吉就有兇,有吉凶就有就有禍福,禍不一定就是禍,福也不見得就是福,因為禍之福所依,福之禍所託。

有好人就有壞人,壞人不見得一無是處,好人不見得完美無缺。

有相守就有分離,這一次相聚是下一次分離的開始,這次的分離是下一次相聚的開始。

有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認識論,就不會對啥事大驚小怪的了。有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方法論,就不會做事走極端。


水滴國學


《易經》的核心思想價值是公平,民本,思變,善謀。一,公平,《乾》封說:“見群龍無首”,即是說,同是龍的傳人,雖有社會分工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全書本著這一指導思想,始終秉持公平正義。所有卦辭爻辭,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上至國王公侯,下至普通小人,都一視同仁。不獻媚王侯,不輕慢小人百姓。二,民本,書中多處為小人請命籲利。《觀》證:小人無咎;《解》籲:有孚於小人;《剝》為小人鳴不平;《渙》贊群眾大智慧;《臨》推與民同感之政(鹹臨);《否》主小人道長,大往小來;《泰》籲“包荒用馮”。三,思變,《易經》是預測事物事態發展前景的卜筮經典。書中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否定天命,勇創善革的進取精神。特別注重事物的變化,異化的發展軌跡。四,善謀,《易經》注重多謀善斷,主張謀定而後動。以《豫》為例,豫通預,預先謀定然後實施之意。卦辭說,這樣有利於建侯,行師這些軍國大事。初六:鳴豫,兇。是講預謀的重要性。如果到處宣揚預謀計劃,必會招致兇險。六二,介於石不終日,吉。說,將計劃珍藏於石室石匣之內,不等一日終,就拿出來對照檢查執行情況。一定吉祥無害。六三,盱豫,悔。遲則有悔。盱是一種野草,古名虺床,今名蛇床。旴豫是指草菅計劃,不重視計劃,必會後悔。計劃遲了,或有計劃遲遲不執行必會後悔。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和簪。是說認真按計劃行事,必會大有收穫。無疑會給國家增加經濟利惠。六五,貞疾恆不死。說,在行軍過程中,面對軍團型傳梁病,只要有計劃,按步驟地治病減災,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就不會軍破身死,全軍覆沒。上六,冥豫,成有逾無咎。冥:深刻,深沉,深入之意。冥豫,是說要深刻反思計劃的成敗得失,深沉謀畫下一階段的計策。要超越過去,成而有變,才能不犯錯誤。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