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清初六大親王的快速凋零,平定三藩時康熙皇帝只能依靠這三位

順治元年十月,順治皇帝在北京封賞王公大臣,當時一共有六位親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

這其中,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努爾哈赤的孫子,剩下的四位親王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六人當中,除了代善已經年紀老邁,其他五位都是隨時可以率軍出征的大將,都曾經親自帶兵征戰,入關以後表現最突出的是阿濟格、多鐸、豪格三人。

清初六大親王的快速凋零,平定三藩時康熙皇帝只能依靠這三位

但是,在隨後的幾年當中,六位親王先後殞命,凋零的速度快得出奇。

首先是在順治五年三月,肅親王豪格在與多爾袞的爭鬥中落敗,定罪之後死在獄中。同年十月,年老的禮親王代善死去,幾個月之後的順治六年三月,三十六歲的豫親王多鐸染上了他一直非常害怕的天花,很快病死,六位親王只剩下了三位。

順治七年年底,攝政王多爾袞病死,順治皇帝親政,很快就開始清算多爾袞兄弟,英親王阿濟格被指謀亂,幽禁而死。

最後一位鄭親王濟爾哈朗死在順治十二年,時年五十七歲。至此,當初的六位親王全部死去,努爾哈赤的子侄輩全部退出了歷史舞臺。

清初六大親王的快速凋零,平定三藩時康熙皇帝只能依靠這三位

老一代謝幕的同時,新一代的親王開始出現,首先是死去親王的兒子們繼承親王的爵位。

順治六年的四月,禮親王代善的七兒子滿達海繼承了禮親王,不久爵號改為巽親王。但他很快死去,兒子繼承王爵之後不久就被降級,巽親王的爵號再沒有恢復。

代善的小兒子祜塞死得比較早,祜塞的三兒子名叫傑書,原本是個郡王,順治十六年成為親王,算是繼承了爺爺代善的爵位,改爵號為康親王,成為康熙時代的大紅人。

多爾袞三兄弟中,只有豫親王多鐸的爵位被兒子多尼繼承,改為信親王,但很快就被降為了信郡王。

鄭親王濟爾哈朗死後,他的二兒子濟度繼承王爵,改爵號為簡親王。濟度的能力還行,可以獨當一面,死在順治十七年,他的三個兒子在康熙年間先後繼承了簡親王的王爵。

肅親王豪格死於獄中,他的兒子富綬也差一點被多爾袞弄死。順治八年,富綬繼承肅親王的王爵,改爵號為顯親王。

清初六大親王的快速凋零,平定三藩時康熙皇帝只能依靠這三位

新一代的親王之中,另幾位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升遷上來的:順治六年的三月,碩塞、博洛、尼堪等三位郡王被進封為親王。

碩塞是皇太極的五兒子、順治皇帝的哥哥,挺能打仗,跟隨多鐸南征過,也跟隨阿濟格參加過大同的戰役。順治十一死掉,大兒子博果鐸繼承王爵,改爵名為莊親王。

尼堪的父親是努爾哈赤的大兒子褚英,褚英因罪被處死,影響了兒子們的前程。尼堪在兄弟中排行第三,皇太極時代被封為貝子,順治元年被封為貝勒。

尼堪跟隨多鐸南下,隨後又跟隨豪格西征,一路打到了雲貴,表現勇武,順治五年進封為敬謹郡王。順治六年,尼堪以定西大將軍的身份前往大同,指揮討伐姜瓖之戰,隨後進封為親王。順治八年,尼堪被任命為定遠大將軍,率軍征戰西南,當年的十一月,尼堪在衡州被李定國包圍,死於陣中。尼堪的王爵被保留了幾年,後來因為兒子蘭布娶了鰲拜的女兒,被奪去王爵。

清初六大親王的快速凋零,平定三藩時康熙皇帝只能依靠這三位

博洛是阿巴泰的三兒子,阿巴泰是努爾哈赤的七兒子,順治元年進封為饒餘郡王,死在順治三年。博洛的能力比父親強得多,順治元年由貝子進封為貝勒,跟隨多鐸南征,多鐸返回北京之後,博洛被任命為徵南大將軍,率軍駐守杭州,順治四年進封為端重郡王。

那以後,博洛參加過大同之戰,表現突出,被進封為端重親王,出身只是一方面,更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能力。

阿巴泰的小兒子嶽樂繼承了他的郡王爵位,改稱安郡王,順治十四年進封為安親王。這樣一來,原本實力弱小的阿巴泰,兒子中卻出了兩位親王,可見風水總是輪流轉。

康熙皇帝登基,又把自己的幾個兄弟封為親王,但沒有一個可以率兵打仗。當三藩反叛時,能夠率軍出征的滿洲親王,只有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嶽樂和簡親王喇布三位,都不是皇太極的子孫,而他們的表現,也比阿濟格、多鐸那一代親王差遠了。

於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