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朱元璋留下藍玉輔佐建文帝,建文帝讓藍玉帶兵能成功挫敗朱棣的造反嗎?

一德格天1


能問這個問題說明題主連為什麼會有靖難之役也不明白。

市面上流傳的說法基本都是朱棣不滿父親把皇位傳給侄兒,在朱允炆登基之後就積極準備發動靖難之役。

實際上是朱允炆一系列錯誤的政治改革推動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棣可以憑藉一省之力一路打到南京奪得天下,沒有各個地方勢力的幫助有可能嗎?朱允炆上臺以後就把勳貴擠到一邊,朝堂上完全由文官把持,而且馬上就開始轟轟烈烈的削藩運動。在機構制度上更定官制,機構名稱、職能混亂不堪,在靖難期間完全沒有發揮應有功能。在經濟制度上恢復“井田制”,立意上來說為了抑制土地兼併,可現實上來說傷害各大家族利益,就算朱棣不想造反,各大利益集團(藩王、軍方、地主、一部分文官)也會想辦法逼反朱棣,並給與足夠幫助讓其登上皇位的。

解釋了半天靖難之役的起因,回來說說藍玉的問題。到這裡其實已經很明確了,到建文朝如果藍玉還沒死,作為軍方代表、大地主是建文改制的重大利益損失者,他不直接殺了建文帝就已經算念舊情了,至於幫助建文帝打朱棣,洗洗睡吧。


第十四使徒-ZEREL


當然可以,但這是在假設的情況下,歷史上的藍玉,被以謀反最處死,遭到了剝皮實草的酷刑,作為洪武朝後唯一可以獨當一面的開國名將,藍玉的死其實是相當令人可惜的。




藍玉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標的岳父,因此藍玉作為太子妃的舅父,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之位。要知道,朱標在世時,朱元璋已經為他準備了一支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輔佐班底,成員包括右丞相徐達、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右都督馮勝、中書平章政事廖永忠等人,藍玉雖不在其中,但他也是堅定的太子擁護者,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



雖然太子不幸早逝,而皇孫又年幼,朱元璋為免這些功勳老臣在自己百年之後不服幼主威脅皇權,對太子朱標的武人集團班底幾乎是屠戮殆盡,已至於建文帝發動削藩國策時,在對抗燕軍過程中竟無大將可用,派出了像李景隆這樣“紙上談兵”的庸將。

假如藍玉躲過了洪武朝對功臣的幾次大屠戮,並幸運的輔佐建文帝,那麼燕王朱棣造反,算是遇到苦主了,燕軍與南軍之間的對決,結果可能就不是像曹國公李景隆那樣久攻北平而不下,要知道,雖然朱棣作為塞王實戰經驗比較豐富,但是藍玉作為洪武朝後期唯一的中流砥柱,朝廷對付北元的第一悍將,要對付朱棣並不在話下。



藍玉有膽有謀,勇猛善戰,在洪武朝後期,藍玉是唯一可以獨挑大樑的大將,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獨自率領15萬明軍北征殘元,深入捕魚兒海(今貝兒湖)附近四十里,在此大破北元,追獲元帝次子地保奴及吳王朵兒只、代王達裡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元帝和太子天保奴僅率幾十騎僥倖逃跑,明軍差點滅亡了北元,藍玉這一次出征北元,是洪武年間五次北伐中打的最遠,戰績最輝煌的一次,王師得勝而歸後,朱元璋大喜過望,將藍玉比作漢之衛青,唐之李績。



可以想象,藍玉作為洪武朝後期為數不多的柱國大將,長期領兵作戰,實戰經驗豐富,戰績輝煌,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居功自傲,幹下許多不法之事而被朱元璋處死,他是極有可能成為太孫朱允炆的輔政大臣的,加上藍玉在朝中資歷威望最老,南軍團結一致,燕王朱棣要想一路從北平打到京師,簡直是難於上青天,藍玉若在,必是南軍的定海神針。

藍玉作為太子朱標的妻舅,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之位,對覬覦皇位的燕王朱棣一直冷眼相待,兩人關係長期交惡,如果朱元璋留下藍玉輔佐建文帝,他必然竭盡全力,率領南軍成功挫敗朱棣的造反,歷史可能因為他的存在而改變。


大國布衣


朱元璋為什麼殺藍玉?他帶兵打仗、逐鹿中原時,藍玉不過是跟在他們屁股後面跑龍套的小跟班,後來給了他建功立業的機會,讓他去收拾已經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北元小朝廷,藍玉確實在撲魚兒海一役立了大功。

朱元璋對於認真打仗效力的人向來也不虧,之前已經認他做義子,但是藍玉立了功,膽子就壯了,開始居功自傲了。撲魚兒海一役俘虜了59名王妃公主,他就敢不報告朱元璋私自姦淫,導致一名蒙古王妃自殺。這還不算完,返朝後,不但私吞戰利品,還將部分長得好看的蒙元公主王妃作為家妓私自截留。

要知道老朱一家幾乎都是餓死的,他平生最恨貪墨之人,手下官員貪汙上一兩白銀就要被殺頭,藍玉如此膽大妄為,要不是顧念情意,那個時候就該點天燈了。

他假裝不知情,不聞不問,誰知藍玉變本加厲,語出無狀,傲慢狂妄,露出了不臣之心。朱元璋眼見自己這個開國皇帝還在世,藍玉就如此狂悖不臣、目無綱紀,朱允炆年紀尚小,自己百年之後,主少國疑,藍玉這麼一個目無君上的傢伙擔任著天下總兵之職,到時候豈不是要上演挾天子以令諸侯?

朱元璋就是因為預料藍玉要反才殺了他九族,指望藍玉來保家衛國蕩平朱棣的叛亂?即便他真的蕩平朱棣,亦非朱家天下之福。

當然,以藍玉那麼多年的實戰經驗,當時的燕王朱棣恐怕是打不過的。但是燕王從來就不是一個只知道打打殺殺的莽夫,何況他背後還有一個黑衣宰相姚廣孝。這個人足智多謀,可以說是靖難之役的真正發起者。他們一定會迂迴去做藍玉的工作,許以天大的好處,收買藍玉。

從藍玉做被殺之前的所作所為來看,是一個可以用錢權美色收買的人,那個時候,就真應了朱元璋的猜測了。

燕王都不用親自動手江山就乖乖到手了。


謝金澎


打仗謀略很重要

若是真的朱元璋留下藍玉輔佐朱允炆,那麼到時候朱棣造反,藍玉雖有一定的軍事才能,而是也算是朱標系下的人,朱棣造反的時候,也會幫朱允炆。但是打仗的時候,謀略的好壞很多時候是可以起決定性的作用。藍玉的軍事謀略一半靠自己,一半靠王弼。兩人和姚廣孝比起來,謀略方面就顯得不足。姚廣孝為了策劃“靖難之役”還謀劃了非常久,所以這是藍玉會敗的原因之一。


藍玉晚年不靠譜

藍玉居功自傲是有些武將也算正常的反應,但是有了那麼多的前車之鑑,毫然不知道收斂,最終自作孽,不可活也是這類人的必然。其實再從藍玉這種居功自傲的心理出發去分析,藍玉若是真的活到了朱棣叛亂,那麼那時的藍玉只會更加的自負自傲,這樣的人打仗起來就很容易被“迷惑”,對於準備充分的朱棣來說,用點計謀,戰勝藍玉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說真的要留一個靠譜一點的武將來幫朱允炆,個人的看法是沐英可堪此重任,只是沐英的命活不了那麼長。而且最保險的辦法就是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不該給藩王兵權。但是歷史並沒有這麼多如果,若是真有這麼多的如果,歷史會有我們後世看的這麼“精彩”嗎?那樣如果如果的歷史誰又會真正感興趣。


淡看天上月


如果建文帝時期啟用沒被朱元璋殺掉的藍玉進行平亂,朱棣幾乎是沒有機會的,但是建文帝將會遇到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駕馭和防範藍玉。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爆發,朱元璋殺了大明朝開國功勳中最後一名悍將——藍玉,並由此牽扯了一萬五千多人一同被殺。藍玉案純粹就是朱元璋為了保障朱允炆能順利繼位,不受前朝功勳們的挾制而故意製造的屠殺案。

藍玉被朱元璋殺,既冤枉也不冤枉。冤枉是因為藍玉根本就沒有謀反之心;不冤枉是因為他的確太過囂張跋扈,不受駕馭。

藍玉很早就跟隨朱元璋起義打天下,一直從底層做到了公爵,都是憑自己的本事掙來的,藍玉的戰鬥經歷非常豐富,跟隨過很多的明朝名將一路南征北戰,師從傅友德、李文忠、沐英、徐達、常遇春等,從戰爭經驗來看,無論是對付北方的蒙元,還是打南方的蠻夷,藍玉都算得上是得心應手。

藍玉的一戰成名是在洪武后期,捕魚兒海一役,徹底掃清了蒙元殘部,自此元朝最後對大明的威脅從此不再。而也是這關鍵的一役,給藍玉埋下了禍根。他太過囂張,甚至有點功高蓋主的意味,這是朱元璋最為忌憚的,所以才有後來的藍玉案。

那麼按題主的說法,如果藍玉沒有被朱元璋殺了,朱允炆登基後,靖難之役,建文帝肯定是會啟用藍玉前去平亂,這幾乎是朱允炆最好的選擇。

藍玉對朱棣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講,藍玉肯定具有優勢,不但身經百戰,更是在謀略、戰術等方面強於朱棣,最重要的是藍玉有整個王朝的國家資源支持,這種以強伐弱的軍事行動是難不了藍玉的。

清剿朱棣對藍玉來說贏面很大,那麼清剿完了朱棣,建文帝朱允炆就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如果賞賜藍玉,在朱元璋時期,藍玉就已經是涼國公了,此次平亂又為大明立下不世功勳,這還怎麼賞?封王又不可能,但是又不能不賞。

藍玉的性格特點很鮮明,為人高調,如果沒有得到合適的賞賜,估計他一定是不痛快的,一個不痛快的兩朝功勳將領對哪個皇帝來說都是巨大的麻煩,對建文帝朱允炆這種政治稚嫩的皇帝而言,更是無計可施。

所以,綜上來看,如果藍玉沒死,他一定可以在靖難之役平叛朱棣,但在平叛成功後,就會給建文帝朱允炆留下一個巨大的政治難度。


沉墨I方之城


朱元璋登基後,一直把太子朱標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其他皇子一概設為藩王,替老朱鎮守邊疆。大將藍玉是老朱留下輔佐太子朱標的,而且朱標藍玉二人關係甚好,藍玉也十分忠於朱標,一心輔佐朱標排除異己,但太子朱標早逝,加之藍玉居功自傲,老朱擔心自己手底下這幫人太過強悍且身經百戰,年輕的皇孫朱允炆根本不是藍玉的對手,朱標死後不久,朱元璋便殺了藍玉,朱標不死,藍玉也不用死,藍玉不死,也不會有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篡奪皇位的事情。


藍玉是朱元璋打天下和守天下的肱股之臣,早期,藍玉曾追隨常遇春、徐達等大將征戰四方,打遍了大明的每一寸土地,南征雲南,消滅雲南殘元勢力,北上抗擊北元,在捕魚兒海戰役中大破北元,立下赫赫戰功,藍玉也是從底層做起,奮勇拼殺出來的一位將軍,以至於朱元璋收其為義子,後因藍玉能力勢力太大,而將其殺死,也是對藍玉軍事能力的一種認可。

反觀朱棣,十歲便封為燕王,駐守北京,抗擊北元,也有過戰功,但對手北元已經被藍玉、常遇春等人吊打過後的元軍,戰鬥力也不及當年,而且朱棣只負責鎮守城池,並不需要開疆拓土,基本上都是小的戰役,沒有真正的主力兩軍對壘的實戰,朱棣從小也是錦衣玉食的生活,雖然在皇子中比較突出,但並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相對於藍玉,論帶兵打仗,肯定是相差甚遠。

朱棣起兵造反時,也是佔有人和這一要素,當時朝廷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藩王手裡,朱元璋的目的也是為了互相牽制,朝中如果有變,藩王亦可派兵援助,但朱允炆登基後大力削藩,導致藩王對朱允文意見頗多,並無援助,也是朱棣能造反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前後利用這種大獄株連九族的殺,大概殺掉了4萬餘人,藍玉及其部下,便殺掉了1萬餘人,大多數是他的得力干將和義子,其實藍玉作為當年太子黨的核心骨幹,也會擁護朱允炆稱帝,但藍玉居功自傲,又結黨營私,朱元璋不放心,只能殺掉。如果藍玉不死,朱棣也不敢造反!


歷史課課代表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題主的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或者說根本不符合當時明朝國情。若拋開一些客觀的因素,單從理論方面來看,朱元璋留下藍玉輔佐朱允炆,那麼朱棣幾乎沒有反抗的可能。

藍玉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利器”。

藍玉原本是朱元璋留給朱標輔政班底的核心人物。為何朱元璋給朱標安排藍玉而不是其他開國功臣?這就要說到藍玉與朱標的關係了。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又是朱標太子的老丈人(朱標原配正室常氏),也就是說,藍玉是朱標太子的妻舅。有著這一層的關係在,朱元璋安排藍玉輔佐朱標可謂是最理想的選擇。如果朱標順利繼位,那麼藍玉這樣的開國功臣絕對是朱標手中的一把“利器”,即便是削藩也絕對有著十足的把握。

朱標一死,藍玉怎麼安排?不能留,只能殺。

在歷史上,藍玉案發生在朱標太子死後的第二年。其實,明眼人很容易看出來,殺藍玉是朱元璋選擇朱允炆繼承皇位所必須走的一步棋。藍玉雖然是朱標的妻舅,但朱允炆卻不是常氏所出,而是繼妃呂氏所生。也就是說,藍玉跟朱允炆壓根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徹徹底底的外人。藍玉會對乳臭未乾、柔弱書生氣濃郁的朱允炆忠心嗎?恐怕很難!如果朱元璋留下藍玉輔佐朱允炆,就相當於在朱允炆身邊安插了一枚危險至極的“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最終的結果可能不僅僅是朱允炆的皇位被奪,而是整個大明江山都要改姓易主。朱元璋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因此他絕不會留下藍玉,讓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大明江山有著覆滅的危機。因此,基於歷史客觀因素分析,朱元璋留下藍玉輔佐朱允炆是不可能出現的。

拋開客觀因素,藍玉輔佐朱允炆,朱棣沒有一絲造反成功的機會。

首先要明確和肯定的一點,那就是藍玉的能力和實力。作為開國功臣,常年領兵作戰的藍玉,不論是在軍中的影響力還是過硬的軍事統帥能力都是一流的。有著開國、浴血奮戰經歷的藍玉,絕對是一位大將之才。不然,朱元璋也不可能因為親戚關係就將藍玉留給朱標,更看重的還是藍玉自身的能力。

其次,朱棣雖然常年鎮守邊關,有著相當豐富的領兵作戰的經驗。他也的確是朱元璋諸多兒子中,除卻太子朱標外,綜合能力最強的皇子。但單從領兵征戰方面,他跟藍玉還是差了一個檔次。第三,在軍隊數量和質量上,朱棣遠遠不及朱允炆。朱棣只是一個勢力較大的藩王,而朱允炆乃是名正言順的皇帝。雙方的兵力、實力對比可以說差距明顯。之所以靖難之役會以朱棣勝利告終,和朱允炆的用人有很大關係,甚至直白點說,朱允炆根本無人可用。而如果有藍玉在,在作戰經驗、領兵能力、兵力佈置等各方面都絕對壓制朱棣的情況下,平定朱棣叛亂可以說輕而易舉。


造反如同賭博,勝者為王,敗者則死。朱允炆如果有著藍玉輔佐,朱棣可能連殊死一搏的勇氣都不一定有。畢竟,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保住小命或許會是朱棣更傾向的選擇。

我是月關略萌,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歡迎大家批評吐槽。


月關略萌


如果朱元璋留下藍玉輔佐建文帝,讓藍玉統領三軍,也是不能挫敗朱棣。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之中失敗,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無將可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朱允炆一系列錯誤指揮。

藍玉乃太子一系,朱棣也忌憚藍玉的存在

明初,由於鄉里觀念和利益關係,在朝廷內外形成了一個淮西勳貴集團,其中就包括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等人。但是,淮西勳貴集團也分派別的,與太子朱標一系關係密切的就有藍玉、常升、曹震、馮勝、葉升等人,這些人是太子一系。

《奉天靖難記》中記載了很多關於太子朱標與藍玉的對話,都是如何讚美朱棣的言語,朱棣是個“君子”、“得人心”之類的。同時,書中又記載了朱標和藍玉等人“日夜構隙,求所以傾上(朱棣)”

《奉天靖難記》後被收入實錄,得到了明朝官方的認可的,所記錄的應是可信的。而這既證明了藍玉是太子朱標一系的人,又可看出了朱棣與藍玉的關係並不好,而朱棣也是忌憚藍玉的。

正如王崇武先生在《奉天靖難記》說:“果爾,藍玉玉駐兵北方,實可牽制燕王,設非太祖功臣,成祖之能否起事來可知。”

簡言之,假如藍玉不死,朱棣可能起兵造反都不可能。可是,以藍玉的桀驁不馴,朱元璋不太可能會留藍玉下來輔佐朱允炆,怕朱允炆駕馭不了,藍玉遵從的是朱標而不是朱允炆。

可是,藍玉案中,藍玉被誅殺,無疑鞏固了朱棣的位置,再也沒有人會對朱棣造成威脅了。假如藍玉不死,“存玉以無燕,不存玉以有燕”,並非是胡亂猜測!

但是,朱棣起兵成功,由藍玉統兵去收拾殘局,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藍玉勇猛無比,是徐達之後最有名、最受器重的武將,但是“靖難之役”中,朱允炆失敗的更多原因是朱允炆的錯誤指揮,著急削蕃,降低武將的地位,失去了藩王集團和武將集團的支持。

在靖難之役中,徐輝祖率領的軍隊曾把朱棣打得落花流水,幾乎要一舉收拾掉朱棣。可這時,朱允炆卻聽信讒言,認為朱棣將要回北平,京師不能沒有良將守衛,就命令徐輝祖回兵。

此時,朱棣突然反攻,大敗徐輝祖的軍隊,至此朝廷軍精銳損失慘重。所以說,朝廷軍的失敗並不在於“無將可用”,而是朱允炆等人的錯誤指揮。

因此,就算留下藍玉輔佐朱允炆,靖難之役的結果還是很難改變。


【小皮】


十點烏托邦


既然是假設,且不論朱元璋會不會留下藍玉的老命,也不談藍玉這位舅老爺(南方也稱舅爹)是否會效忠於建文帝朱允炆,更不談有藍玉端坐燕王朱棣還敢不敢動那“清君側”的歪主意,直接切入問答正題——假如藍玉領兵是否能夠挫敗朱棣造反?

《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孫子的這個概述,當然無可爭議。不過在冷兵器時代,就一場面對面的戰爭而言,我以為決定失敗應該分別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來考量,硬件就是軍事實力,比如兵力、兵器、後勤等,軟件部分主要就是決策團隊的謀略、智慧以及戰爭的正義性等。

那麼且讓我們從軍事實力、謀決能力和戰爭公信力三個方面來看看藍玉和朱棣哪個更有優勢,更有勝出的可能?

論軍事實力

“凡王府侍衛,指揮三員,千戶六員,百戶六員;正旗軍六百七十二名,守禦王城四門,每三日一次輪直宿衛。其指揮、千百戶、旗軍,務要三護衛均撥。”

這是朱元璋通過《皇明祖訓》給各地親王設置的兵衛規定,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朱棣起步的軍事家底打破天就是800人,這也和歷史記載的八百勇士比較符合。

而按照《皇明祖訓》還規定:守鎮兵有常選指揮掌之,其護衛兵從王調遣。所以朱棣是無法調動地方部隊的,唯一可能就是武裝奪取或策反歸附。即便是這樣,把燕王府周邊整個北平府及通州、薊州、遵化、密雲等地都算上,不過數萬。

我們且以此時作為雙方博弈的起點,因為歷史上此時朱棣豎起了“清君側”的大旗,讓師出有名。

那麼此時藍玉肯定是擁有舉國之兵,組織個百萬之師數路並進不在話下,而且沿途山東、河南、山西、河北都可以作為補給站、後勤保障基地。

所以從軍事實力來看,無疑是藍玉與朱棣之間就是大象與螻蟻之間的博弈。

論謀決能力

這個需要從軍隊首領的個人能力和智囊團的參謀能力兩方面來分析。

先看看個人能力。藍玉也算是明朝開國將領,在姐夫常遇春的親自培養下,洪武時期表現突出。南征雲南,北上破元,平定西南……可謂有膽有謀,勇敢善戰,為大將才。

朱棣雖然比藍玉年輕二三十歲,靖難之役時正值血氣方剛之年,而他卻是朱元璋二十幾個兒子裡最會打仗的一個,剛過十歲就上戰場,建下武功無數,朱元璋對他的培養更是言傳身教。他的軍事才能從靖難之役的成功以及永樂時期的建樹可以看出一二。

所以從個人軍事才能來看,兩者不相上下,各有千秋。

參謀團隊來看,朝廷的高參基本都被朱元璋幹得差不多了,要不靖難之役也不會一開始啟用65歲的老將軍耿炳文,接著換成紈絝子弟李景隆,可見朝廷還真的還沒什麼高參。

而朱棣旗下後來被尊為“黑衣宰相”的姚廣孝那可非等閒之輩。看看這幾件事情吧。

1399年十月,李景隆率50萬南軍圍攻北平,姚廣孝指揮將士守衛城池,擊退敵軍。

1400年,朱棣圍困濟南三個月未破,姚廣孝讓人傳信給朱棣,道:“將士已經疲憊了,還是班師吧。”朱棣於是退回北平。

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姚廣孝勸諫繼續進軍,於是朱棣擊敗盛庸,攻破西水寨。後來,姚廣孝又進言朱棣:“不要去攻打城池,應迅速直取京師。京師兵力單薄,一定能攻克。”這便有了革命的勝利。

綜合個人及團隊,謀決這一塊我個人覺得藍玉並不佔優勢,因為藍玉後方畢竟是朝廷,有時還得受到後方決策影響。

戰爭的公信力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如果朱棣是不得民心的瞎造反,那麼朱棣沒有任何優勢,這場戰爭他必輸無疑,而且會輸得很慘。

但是如果反過來,戰爭的起因還是朱允炆的肆意削藩,還是那樣在諸王並無叵測的情況下“大義滅親”的話,那就另當別論。

幾個兄弟周王朱橚被貶為庶人,趕到雲南;齊、湘、代、岷王先後廢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舉家自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被軟禁,岷王朱楩徙漳州。

朱棣之反也是迫於無奈,更何況朱允炆和朱棣本就有皇位之爭。我一直任何朱元璋的繼位者應該是朱棣,因為朱標死在太子位,不應該考慮以他為皇來論繼承,而應該是從朱元璋這裡來談“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標死後朱棣應該就是唯一人選。

所以從戰爭地公信力來說,朱棣依然是站在民意一方,或者說被同情一方。

綜合上述三個要點,我以為藍玉領兵鎮壓朱棣因在軍事上佔據絕對優勢,贏的概率不小,而且很可能就是一戰(也就是耿炳文的第一次討伐)定輸贏,因為憑藍玉的打法,務必致其於死地,不能給他死灰復燃的機會。

但是如果藍玉此戰也如耿炳文一般敗下陣來,那麼後面朱棣的就有勝算了。因為此時正義必將得到彰顯,士氣必將得到鼓舞,第一個差距將大大縮小,而第三個優勢將繼續放大,即便是藍玉也未必能奈何,更何況此時“

廉頗老矣”。


古今說史


趣談答案:如果朱元璋留下藍玉,並且讓藍玉輔佐建文帝的話,就用不著靖難之役,朱棣直接能當皇帝。

藍玉的小99

歷史上的藍玉乍一看他沒有任何派系,只是自始至終忠心耿耿的跟隨朱元璋的,可是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一個自始至終都忠心耿耿,跟隨朱元璋的人為什麼會被殺掉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藍玉從來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在藍玉的背後還有著另一層力量,這一層力量就是燕王朱棣。

藍玉曾經在明朝的北邊駐守城牆,並且在這一段時間裡面和一個人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那個人也是燕王朱棣。

如果我們把朱元璋的所有的孩子分成派系的話,就會發現藍玉和朱標根本不是一路人,藍玉和朱允炆也不是一路人,藍玉之所以囂張,是因為一來朱元璋是自己的主子,二來自己和朱棣的關係非常的好。

如果朱標沒有死的話,朱元璋根本不會操心這件事情,因為朱標可以控制住朱棣,而朱棣又能夠控制藍玉,這幾乎是一個關係鏈,而在這個關係鏈上可以保證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

但問題的關鍵出現了,朱標已經死了,這一點大家都曉得,接下來就是藍玉和朱棣的關係,有藍玉在朱棣有如虎添翼,將來朱棣想要做一些壞事情的話,天下再也沒有人能夠攔住他了。

朱棣的複雜心思

當太子朱標去世的時候,朱元璋就已經明顯的察覺到太子朱標的死,除了朱允炆和自己比較上心之外,其他的孩子都是非常高興、摩肩擦掌的,因為這個時候他們認為皇權將會再一次降臨在他們哥幾個的頭上。

朱標活著兄弟幾個都不敢亂動,可是朱標一死,包括燕王、包括寧王他們幾個人都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夠當皇帝,而這個時候朱元璋又不忍心對自己的孩子下手,怎麼辦呢?

只能把自己孩子身邊的翅膀,身邊的羽翼統統剪除乾淨,就這樣一折騰二折騰的,也就把藍玉給拽下去了。

因為藍玉本身的人緣就比較好,又是大將軍會來事兒,和他關係好的武將多的是,就這樣一搗鼓死了將近1萬餘人。

大家沒有必要覺得朱元璋殺人如麻,事實上,如果朱元璋不殺藍玉的話,恐怕朱允炆連第2天都活不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