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朱元璋留下蓝玉辅佐建文帝,建文帝让蓝玉带兵能成功挫败朱棣的造反吗?

一德格天1


能问这个问题说明题主连为什么会有靖难之役也不明白。

市面上流传的说法基本都是朱棣不满父亲把皇位传给侄儿,在朱允炆登基之后就积极准备发动靖难之役。

实际上是朱允炆一系列错误的政治改革推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棣可以凭借一省之力一路打到南京夺得天下,没有各个地方势力的帮助有可能吗?朱允炆上台以后就把勋贵挤到一边,朝堂上完全由文官把持,而且马上就开始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在机构制度上更定官制,机构名称、职能混乱不堪,在靖难期间完全没有发挥应有功能。在经济制度上恢复“井田制”,立意上来说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可现实上来说伤害各大家族利益,就算朱棣不想造反,各大利益集团(藩王、军方、地主、一部分文官)也会想办法逼反朱棣,并给与足够帮助让其登上皇位的。

解释了半天靖难之役的起因,回来说说蓝玉的问题。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到建文朝如果蓝玉还没死,作为军方代表、大地主是建文改制的重大利益损失者,他不直接杀了建文帝就已经算念旧情了,至于帮助建文帝打朱棣,洗洗睡吧。


第十四使徒-ZEREL


当然可以,但这是在假设的情况下,历史上的蓝玉,被以谋反最处死,遭到了剥皮实草的酷刑,作为洪武朝后唯一可以独当一面的开国名将,蓝玉的死其实是相当令人可惜的。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标的岳父,因此蓝玉作为太子妃的舅父,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之位。要知道,朱标在世时,朱元璋已经为他准备了一支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辅佐班底,成员包括右丞相徐达、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右都督冯胜、中书平章政事廖永忠等人,蓝玉虽不在其中,但他也是坚定的太子拥护者,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



虽然太子不幸早逝,而皇孙又年幼,朱元璋为免这些功勋老臣在自己百年之后不服幼主威胁皇权,对太子朱标的武人集团班底几乎是屠戮殆尽,已至于建文帝发动削藩国策时,在对抗燕军过程中竟无大将可用,派出了像李景隆这样“纸上谈兵”的庸将。

假如蓝玉躲过了洪武朝对功臣的几次大屠戮,并幸运的辅佐建文帝,那么燕王朱棣造反,算是遇到苦主了,燕军与南军之间的对决,结果可能就不是像曹国公李景隆那样久攻北平而不下,要知道,虽然朱棣作为塞王实战经验比较丰富,但是蓝玉作为洪武朝后期唯一的中流砥柱,朝廷对付北元的第一悍将,要对付朱棣并不在话下。



蓝玉有胆有谋,勇猛善战,在洪武朝后期,蓝玉是唯一可以独挑大梁的大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独自率领15万明军北征残元,深入捕鱼儿海(今贝儿湖)附近四十里,在此大破北元,追获元帝次子地保奴及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元帝和太子天保奴仅率几十骑侥幸逃跑,明军差点灭亡了北元,蓝玉这一次出征北元,是洪武年间五次北伐中打的最远,战绩最辉煌的一次,王师得胜而归后,朱元璋大喜过望,将蓝玉比作汉之卫青,唐之李绩。



可以想象,蓝玉作为洪武朝后期为数不多的柱国大将,长期领兵作战,实战经验丰富,战绩辉煌,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居功自傲,干下许多不法之事而被朱元璋处死,他是极有可能成为太孙朱允炆的辅政大臣的,加上蓝玉在朝中资历威望最老,南军团结一致,燕王朱棣要想一路从北平打到京师,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蓝玉若在,必是南军的定海神针。

蓝玉作为太子朱标的妻舅,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之位,对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一直冷眼相待,两人关系长期交恶,如果朱元璋留下蓝玉辅佐建文帝,他必然竭尽全力,率领南军成功挫败朱棣的造反,历史可能因为他的存在而改变。


大国布衣


朱元璋为什么杀蓝玉?他带兵打仗、逐鹿中原时,蓝玉不过是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跑龙套的小跟班,后来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让他去收拾已经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北元小朝廷,蓝玉确实在扑鱼儿海一役立了大功。

朱元璋对于认真打仗效力的人向来也不亏,之前已经认他做义子,但是蓝玉立了功,胆子就壮了,开始居功自傲了。扑鱼儿海一役俘虏了59名王妃公主,他就敢不报告朱元璋私自奸淫,导致一名蒙古王妃自杀。这还不算完,返朝后,不但私吞战利品,还将部分长得好看的蒙元公主王妃作为家妓私自截留。

要知道老朱一家几乎都是饿死的,他平生最恨贪墨之人,手下官员贪污上一两白银就要被杀头,蓝玉如此胆大妄为,要不是顾念情意,那个时候就该点天灯了。

他假装不知情,不闻不问,谁知蓝玉变本加厉,语出无状,傲慢狂妄,露出了不臣之心。朱元璋眼见自己这个开国皇帝还在世,蓝玉就如此狂悖不臣、目无纲纪,朱允炆年纪尚小,自己百年之后,主少国疑,蓝玉这么一个目无君上的家伙担任着天下总兵之职,到时候岂不是要上演挟天子以令诸侯?

朱元璋就是因为预料蓝玉要反才杀了他九族,指望蓝玉来保家卫国荡平朱棣的叛乱?即便他真的荡平朱棣,亦非朱家天下之福。

当然,以蓝玉那么多年的实战经验,当时的燕王朱棣恐怕是打不过的。但是燕王从来就不是一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何况他背后还有一个黑衣宰相姚广孝。这个人足智多谋,可以说是靖难之役的真正发起者。他们一定会迂回去做蓝玉的工作,许以天大的好处,收买蓝玉。

从蓝玉做被杀之前的所作所为来看,是一个可以用钱权美色收买的人,那个时候,就真应了朱元璋的猜测了。

燕王都不用亲自动手江山就乖乖到手了。


谢金澎


打仗谋略很重要

若是真的朱元璋留下蓝玉辅佐朱允炆,那么到时候朱棣造反,蓝玉虽有一定的军事才能,而是也算是朱标系下的人,朱棣造反的时候,也会帮朱允炆。但是打仗的时候,谋略的好坏很多时候是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蓝玉的军事谋略一半靠自己,一半靠王弼。两人和姚广孝比起来,谋略方面就显得不足。姚广孝为了策划“靖难之役”还谋划了非常久,所以这是蓝玉会败的原因之一。


蓝玉晚年不靠谱

蓝玉居功自傲是有些武将也算正常的反应,但是有了那么多的前车之鉴,毫然不知道收敛,最终自作孽,不可活也是这类人的必然。其实再从蓝玉这种居功自傲的心理出发去分析,蓝玉若是真的活到了朱棣叛乱,那么那时的蓝玉只会更加的自负自傲,这样的人打仗起来就很容易被“迷惑”,对于准备充分的朱棣来说,用点计谋,战胜蓝玉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说真的要留一个靠谱一点的武将来帮朱允炆,个人的看法是沐英可堪此重任,只是沐英的命活不了那么长。而且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不该给藩王兵权。但是历史并没有这么多如果,若是真有这么多的如果,历史会有我们后世看的这么“精彩”吗?那样如果如果的历史谁又会真正感兴趣。


淡看天上月


如果建文帝时期启用没被朱元璋杀掉的蓝玉进行平乱,朱棣几乎是没有机会的,但是建文帝将会遇到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驾驭和防范蓝玉。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朱元璋杀了大明朝开国功勋中最后一名悍将——蓝玉,并由此牵扯了一万五千多人一同被杀。蓝玉案纯粹就是朱元璋为了保障朱允炆能顺利继位,不受前朝功勋们的挟制而故意制造的屠杀案。

蓝玉被朱元璋杀,既冤枉也不冤枉。冤枉是因为蓝玉根本就没有谋反之心;不冤枉是因为他的确太过嚣张跋扈,不受驾驭。

蓝玉很早就跟随朱元璋起义打天下,一直从底层做到了公爵,都是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蓝玉的战斗经历非常丰富,跟随过很多的明朝名将一路南征北战,师从傅友德、李文忠、沐英、徐达、常遇春等,从战争经验来看,无论是对付北方的蒙元,还是打南方的蛮夷,蓝玉都算得上是得心应手。

蓝玉的一战成名是在洪武后期,捕鱼儿海一役,彻底扫清了蒙元残部,自此元朝最后对大明的威胁从此不再。而也是这关键的一役,给蓝玉埋下了祸根。他太过嚣张,甚至有点功高盖主的意味,这是朱元璋最为忌惮的,所以才有后来的蓝玉案。

那么按题主的说法,如果蓝玉没有被朱元璋杀了,朱允炆登基后,靖难之役,建文帝肯定是会启用蓝玉前去平乱,这几乎是朱允炆最好的选择。

蓝玉对朱棣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讲,蓝玉肯定具有优势,不但身经百战,更是在谋略、战术等方面强于朱棣,最重要的是蓝玉有整个王朝的国家资源支持,这种以强伐弱的军事行动是难不了蓝玉的。

清剿朱棣对蓝玉来说赢面很大,那么清剿完了朱棣,建文帝朱允炆就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如果赏赐蓝玉,在朱元璋时期,蓝玉就已经是凉国公了,此次平乱又为大明立下不世功勋,这还怎么赏?封王又不可能,但是又不能不赏。

蓝玉的性格特点很鲜明,为人高调,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赏赐,估计他一定是不痛快的,一个不痛快的两朝功勋将领对哪个皇帝来说都是巨大的麻烦,对建文帝朱允炆这种政治稚嫩的皇帝而言,更是无计可施。

所以,综上来看,如果蓝玉没死,他一定可以在靖难之役平叛朱棣,但在平叛成功后,就会给建文帝朱允炆留下一个巨大的政治难度。


沉墨I方之城


朱元璋登基后,一直把太子朱标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其他皇子一概设为藩王,替老朱镇守边疆。大将蓝玉是老朱留下辅佐太子朱标的,而且朱标蓝玉二人关系甚好,蓝玉也十分忠于朱标,一心辅佐朱标排除异己,但太子朱标早逝,加之蓝玉居功自傲,老朱担心自己手底下这帮人太过强悍且身经百战,年轻的皇孙朱允炆根本不是蓝玉的对手,朱标死后不久,朱元璋便杀了蓝玉,朱标不死,蓝玉也不用死,蓝玉不死,也不会有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夺皇位的事情。


蓝玉是朱元璋打天下和守天下的肱股之臣,早期,蓝玉曾追随常遇春、徐达等大将征战四方,打遍了大明的每一寸土地,南征云南,消灭云南残元势力,北上抗击北元,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大破北元,立下赫赫战功,蓝玉也是从底层做起,奋勇拼杀出来的一位将军,以至于朱元璋收其为义子,后因蓝玉能力势力太大,而将其杀死,也是对蓝玉军事能力的一种认可。

反观朱棣,十岁便封为燕王,驻守北京,抗击北元,也有过战功,但对手北元已经被蓝玉、常遇春等人吊打过后的元军,战斗力也不及当年,而且朱棣只负责镇守城池,并不需要开疆拓土,基本上都是小的战役,没有真正的主力两军对垒的实战,朱棣从小也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虽然在皇子中比较突出,但并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相对于蓝玉,论带兵打仗,肯定是相差甚远。

朱棣起兵造反时,也是占有人和这一要素,当时朝廷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藩王手里,朱元璋的目的也是为了互相牵制,朝中如果有变,藩王亦可派兵援助,但朱允炆登基后大力削藩,导致藩王对朱允文意见颇多,并无援助,也是朱棣能造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前后利用这种大狱株连九族的杀,大概杀掉了4万余人,蓝玉及其部下,便杀掉了1万余人,大多数是他的得力干将和义子,其实蓝玉作为当年太子党的核心骨干,也会拥护朱允炆称帝,但蓝玉居功自傲,又结党营私,朱元璋不放心,只能杀掉。如果蓝玉不死,朱棣也不敢造反!


历史课课代表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题主的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或者说根本不符合当时明朝国情。若抛开一些客观的因素,单从理论方面来看,朱元璋留下蓝玉辅佐朱允炆,那么朱棣几乎没有反抗的可能。

蓝玉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利器”。

蓝玉原本是朱元璋留给朱标辅政班底的核心人物。为何朱元璋给朱标安排蓝玉而不是其他开国功臣?这就要说到蓝玉与朱标的关系了。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又是朱标太子的老丈人(朱标原配正室常氏),也就是说,蓝玉是朱标太子的妻舅。有着这一层的关系在,朱元璋安排蓝玉辅佐朱标可谓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朱标顺利继位,那么蓝玉这样的开国功臣绝对是朱标手中的一把“利器”,即便是削藩也绝对有着十足的把握。

朱标一死,蓝玉怎么安排?不能留,只能杀。

在历史上,蓝玉案发生在朱标太子死后的第二年。其实,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杀蓝玉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继承皇位所必须走的一步棋。蓝玉虽然是朱标的妻舅,但朱允炆却不是常氏所出,而是继妃吕氏所生。也就是说,蓝玉跟朱允炆压根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彻彻底底的外人。蓝玉会对乳臭未干、柔弱书生气浓郁的朱允炆忠心吗?恐怕很难!如果朱元璋留下蓝玉辅佐朱允炆,就相当于在朱允炆身边安插了一枚危险至极的“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最终的结果可能不仅仅是朱允炆的皇位被夺,而是整个大明江山都要改姓易主。朱元璋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因此他绝不会留下蓝玉,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明江山有着覆灭的危机。因此,基于历史客观因素分析,朱元璋留下蓝玉辅佐朱允炆是不可能出现的。

抛开客观因素,蓝玉辅佐朱允炆,朱棣没有一丝造反成功的机会。

首先要明确和肯定的一点,那就是蓝玉的能力和实力。作为开国功臣,常年领兵作战的蓝玉,不论是在军中的影响力还是过硬的军事统帅能力都是一流的。有着开国、浴血奋战经历的蓝玉,绝对是一位大将之才。不然,朱元璋也不可能因为亲戚关系就将蓝玉留给朱标,更看重的还是蓝玉自身的能力。

其次,朱棣虽然常年镇守边关,有着相当丰富的领兵作战的经验。他也的确是朱元璋诸多儿子中,除却太子朱标外,综合能力最强的皇子。但单从领兵征战方面,他跟蓝玉还是差了一个档次。第三,在军队数量和质量上,朱棣远远不及朱允炆。朱棣只是一个势力较大的藩王,而朱允炆乃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双方的兵力、实力对比可以说差距明显。之所以靖难之役会以朱棣胜利告终,和朱允炆的用人有很大关系,甚至直白点说,朱允炆根本无人可用。而如果有蓝玉在,在作战经验、领兵能力、兵力布置等各方面都绝对压制朱棣的情况下,平定朱棣叛乱可以说轻而易举。


造反如同赌博,胜者为王,败者则死。朱允炆如果有着蓝玉辅佐,朱棣可能连殊死一搏的勇气都不一定有。毕竟,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保住小命或许会是朱棣更倾向的选择。

我是月关略萌,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欢迎大家批评吐槽。


月关略萌


如果朱元璋留下蓝玉辅佐建文帝,让蓝玉统领三军,也是不能挫败朱棣。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之中失败,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无将可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朱允炆一系列错误指挥。

蓝玉乃太子一系,朱棣也忌惮蓝玉的存在

明初,由于乡里观念和利益关系,在朝廷内外形成了一个淮西勋贵集团,其中就包括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人。但是,淮西勋贵集团也分派别的,与太子朱标一系关系密切的就有蓝玉、常升、曹震、冯胜、叶升等人,这些人是太子一系。

《奉天靖难记》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太子朱标与蓝玉的对话,都是如何赞美朱棣的言语,朱棣是个“君子”、“得人心”之类的。同时,书中又记载了朱标和蓝玉等人“日夜构隙,求所以倾上(朱棣)”

《奉天靖难记》后被收入实录,得到了明朝官方的认可的,所记录的应是可信的。而这既证明了蓝玉是太子朱标一系的人,又可看出了朱棣与蓝玉的关系并不好,而朱棣也是忌惮蓝玉的。

正如王崇武先生在《奉天靖难记》说:“果尔,蓝玉玉驻兵北方,实可牵制燕王,设非太祖功臣,成祖之能否起事来可知。”

简言之,假如蓝玉不死,朱棣可能起兵造反都不可能。可是,以蓝玉的桀骜不驯,朱元璋不太可能会留蓝玉下来辅佐朱允炆,怕朱允炆驾驭不了,蓝玉遵从的是朱标而不是朱允炆。

可是,蓝玉案中,蓝玉被诛杀,无疑巩固了朱棣的位置,再也没有人会对朱棣造成威胁了。假如蓝玉不死,“存玉以无燕,不存玉以有燕”,并非是胡乱猜测!

但是,朱棣起兵成功,由蓝玉统兵去收拾残局,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蓝玉勇猛无比,是徐达之后最有名、最受器重的武将,但是“靖难之役”中,朱允炆失败的更多原因是朱允炆的错误指挥,着急削蕃,降低武将的地位,失去了藩王集团和武将集团的支持。

在靖难之役中,徐辉祖率领的军队曾把朱棣打得落花流水,几乎要一举收拾掉朱棣。可这时,朱允炆却听信谗言,认为朱棣将要回北平,京师不能没有良将守卫,就命令徐辉祖回兵。

此时,朱棣突然反攻,大败徐辉祖的军队,至此朝廷军精锐损失惨重。所以说,朝廷军的失败并不在于“无将可用”,而是朱允炆等人的错误指挥。

因此,就算留下蓝玉辅佐朱允炆,靖难之役的结果还是很难改变。


【小皮】


十点乌托邦


既然是假设,且不论朱元璋会不会留下蓝玉的老命,也不谈蓝玉这位舅老爷(南方也称舅爹)是否会效忠于建文帝朱允炆,更不谈有蓝玉端坐燕王朱棣还敢不敢动那“清君侧”的歪主意,直接切入问答正题——假如蓝玉领兵是否能够挫败朱棣造反?

《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孙子的这个概述,当然无可争议。不过在冷兵器时代,就一场面对面的战争而言,我以为决定失败应该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考量,硬件就是军事实力,比如兵力、兵器、后勤等,软件部分主要就是决策团队的谋略、智慧以及战争的正义性等。

那么且让我们从军事实力、谋决能力和战争公信力三个方面来看看蓝玉和朱棣哪个更有优势,更有胜出的可能?

论军事实力

“凡王府侍卫,指挥三员,千户六员,百户六员;正旗军六百七十二名,守御王城四门,每三日一次轮直宿卫。其指挥、千百户、旗军,务要三护卫均拨。”

这是朱元璋通过《皇明祖训》给各地亲王设置的兵卫规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棣起步的军事家底打破天就是800人,这也和历史记载的八百勇士比较符合。

而按照《皇明祖训》还规定:守镇兵有常选指挥掌之,其护卫兵从王调遣。所以朱棣是无法调动地方部队的,唯一可能就是武装夺取或策反归附。即便是这样,把燕王府周边整个北平府及通州、蓟州、遵化、密云等地都算上,不过数万。

我们且以此时作为双方博弈的起点,因为历史上此时朱棣竖起了“清君侧”的大旗,让师出有名。

那么此时蓝玉肯定是拥有举国之兵,组织个百万之师数路并进不在话下,而且沿途山东、河南、山西、河北都可以作为补给站、后勤保障基地。

所以从军事实力来看,无疑是蓝玉与朱棣之间就是大象与蝼蚁之间的博弈。

论谋决能力

这个需要从军队首领的个人能力和智囊团的参谋能力两方面来分析。

先看看个人能力。蓝玉也算是明朝开国将领,在姐夫常遇春的亲自培养下,洪武时期表现突出。南征云南,北上破元,平定西南……可谓有胆有谋,勇敢善战,为大将才。

朱棣虽然比蓝玉年轻二三十岁,靖难之役时正值血气方刚之年,而他却是朱元璋二十几个儿子里最会打仗的一个,刚过十岁就上战场,建下武功无数,朱元璋对他的培养更是言传身教。他的军事才能从靖难之役的成功以及永乐时期的建树可以看出一二。

所以从个人军事才能来看,两者不相上下,各有千秋。

参谋团队来看,朝廷的高参基本都被朱元璋干得差不多了,要不靖难之役也不会一开始启用65岁的老将军耿炳文,接着换成纨绔子弟李景隆,可见朝廷还真的还没什么高参。

而朱棣旗下后来被尊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那可非等闲之辈。看看这几件事情吧。

1399年十月,李景隆率50万南军围攻北平,姚广孝指挥将士守卫城池,击退敌军。

1400年,朱棣围困济南三个月未破,姚广孝让人传信给朱棣,道:“将士已经疲惫了,还是班师吧。”朱棣于是退回北平。

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姚广孝劝谏继续进军,于是朱棣击败盛庸,攻破西水寨。后来,姚广孝又进言朱棣:“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京师兵力单薄,一定能攻克。”这便有了革命的胜利。

综合个人及团队,谋决这一块我个人觉得蓝玉并不占优势,因为蓝玉后方毕竟是朝廷,有时还得受到后方决策影响。

战争的公信力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朱棣是不得民心的瞎造反,那么朱棣没有任何优势,这场战争他必输无疑,而且会输得很惨。

但是如果反过来,战争的起因还是朱允炆的肆意削藩,还是那样在诸王并无叵测的情况下“大义灭亲”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几个兄弟周王朱橚被贬为庶人,赶到云南;齐、湘、代、岷王先后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举家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被软禁,岷王朱楩徙漳州。

朱棣之反也是迫于无奈,更何况朱允炆和朱棣本就有皇位之争。我一直任何朱元璋的继位者应该是朱棣,因为朱标死在太子位,不应该考虑以他为皇来论继承,而应该是从朱元璋这里来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标死后朱棣应该就是唯一人选。

所以从战争地公信力来说,朱棣依然是站在民意一方,或者说被同情一方。

综合上述三个要点,我以为蓝玉领兵镇压朱棣因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赢的概率不小,而且很可能就是一战(也就是耿炳文的第一次讨伐)定输赢,因为凭蓝玉的打法,务必致其于死地,不能给他死灰复燃的机会。

但是如果蓝玉此战也如耿炳文一般败下阵来,那么后面朱棣的就有胜算了。因为此时正义必将得到彰显,士气必将得到鼓舞,第一个差距将大大缩小,而第三个优势将继续放大,即便是蓝玉也未必能奈何,更何况此时“

廉颇老矣”。


古今说史


趣谈答案:如果朱元璋留下蓝玉,并且让蓝玉辅佐建文帝的话,就用不着靖难之役,朱棣直接能当皇帝。

蓝玉的小99

历史上的蓝玉乍一看他没有任何派系,只是自始至终忠心耿耿的跟随朱元璋的,可是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一个自始至终都忠心耿耿,跟随朱元璋的人为什么会被杀掉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蓝玉从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在蓝玉的背后还有着另一层力量,这一层力量就是燕王朱棣。

蓝玉曾经在明朝的北边驻守城墙,并且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和一个人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那个人也是燕王朱棣。

如果我们把朱元璋的所有的孩子分成派系的话,就会发现蓝玉和朱标根本不是一路人,蓝玉和朱允炆也不是一路人,蓝玉之所以嚣张,是因为一来朱元璋是自己的主子,二来自己和朱棣的关系非常的好。

如果朱标没有死的话,朱元璋根本不会操心这件事情,因为朱标可以控制住朱棣,而朱棣又能够控制蓝玉,这几乎是一个关系链,而在这个关系链上可以保证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但问题的关键出现了,朱标已经死了,这一点大家都晓得,接下来就是蓝玉和朱棣的关系,有蓝玉在朱棣有如虎添翼,将来朱棣想要做一些坏事情的话,天下再也没有人能够拦住他了。

朱棣的复杂心思

当太子朱标去世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明显的察觉到太子朱标的死,除了朱允炆和自己比较上心之外,其他的孩子都是非常高兴、摩肩擦掌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认为皇权将会再一次降临在他们哥几个的头上。

朱标活着兄弟几个都不敢乱动,可是朱标一死,包括燕王、包括宁王他们几个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能够当皇帝,而这个时候朱元璋又不忍心对自己的孩子下手,怎么办呢?

只能把自己孩子身边的翅膀,身边的羽翼统统剪除干净,就这样一折腾二折腾的,也就把蓝玉给拽下去了。

因为蓝玉本身的人缘就比较好,又是大将军会来事儿,和他关系好的武将多的是,就这样一捣鼓死了将近1万余人。

大家没有必要觉得朱元璋杀人如麻,事实上,如果朱元璋不杀蓝玉的话,恐怕朱允炆连第2天都活不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