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要从四大名著中去掉一本,你会选哪一本?

古今谭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每一本都不可或缺,如果实在要去掉一本,只能勉强去掉红楼梦了。

四大名著每一本都有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三国演义

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记录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三国演义堪称中国男人必读小说,里面体现出来的各种权谋、政治理想对男人的成长极有帮助。王允的连环计、曹操的驱虎吞狼、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周瑜的离间计、黄盖的苦肉计、关羽的水淹七军……无论故事情节是否真实,但这些权谋都可在生活中找到类似案例。

每次读到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小编虽不是英雄却也都会泪满襟。至于桃园三结义、既生瑜何生亮、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蒋干盗书--上了大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歇后语,也是中国人耳熟能详。

三国演义是小编最喜欢的作品,每逢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总喜欢翻一翻三国演义,看是否能在其中找寻答案。就算找不到答案,每次读完,随着年岁渐长,总会有新的领悟。对于小编而言,这部书有如神作,所以绝不可剔除。

西游记

央视版的西游记连续剧大概是小朋友的最爱,曾重播过无数次,堪称青少年必看影视剧。

但西游记原著就未必适合少年儿童了,里面的很多情节其实偏于恐怖,如果真按完全按照原著拍摄,整部西游记是喜剧+恐怖剧。

就艺术性而言,西游记堪称四大名著之首,这是一部以拯救堕落的人心与人精神为鹄的作品。书中其实颇多宗教思想、道教炼丹学说,要完全读懂西游记也是难上加难,至于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的真正身份是谁?孙悟空取经路上为何战斗力直线下降?孙悟空杨戬牛魔王孰强孰弱?这些问题也一直是广大群众争论不休的话题,经久不衰。

西游记这部作品,对青少年来说,是一部讲述成长的故事,打斗多、喜剧内容多,可看性非常强。

对于中老年来说,它又变成了一部救赎的作品,思想深刻。

对于西游文化爱好者来说,里面的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都值得研究,都值得反复阅读、思考。

对于宗教爱好者来说,西游记对炼丹、个人修为方面也有深刻的阐释。

可以说,西游记适合各个群体。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它讲述了宋徽宗时期梁山泊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结束的事,以宋江为核心人物,演绎了一出悲剧。

水浒传中的多个篇章故事,独立出来都是极好的文学作品——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有的人认为,水浒传就是一部“黑社会头子”精心演绎的“洗白史”。也有的人认为,水浒传过于轻贱女性,所以艺术价值低。

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博览群书的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抛开投降的情节而论,水浒传内容如史诗般的广阔,记录了那个遥远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绝对是一部顶级名著。

红楼梦

红楼梦被不少专家学者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于学者们对红楼梦的喜爱,还诞生了红学这门学科。

虽然小编对这部作品不大喜爱,但也不得不承认其艺术性极高,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的诗词也是一绝,要远胜于其他三大名著,堪称极品。比如大家熟悉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每一句都极美,也是小编极喜欢的一部作品。

就小编个人喜好而言,水浒传也能排在红楼梦之前,如果给小编选,宁可拿掉红楼梦。


散仙读史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各有特色,都是经过了数百年的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华著作。但如果四本必须忍痛割爱,去掉一个,该去掉哪个呢?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典型的家族史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迷倒了无数痴男怨女,书中涉及文学、建筑、官场、风俗等方方面面,至今仍有专门研究此书的“红学会”……

《西游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神魔著作,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高老庄娶亲、大战红孩儿等无数经典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老少咸宜。《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迥异,是当今影视取之不尽的素材!

《三国演义》描绘了汉末农民起义,直至西晋初期的历史,奸雄曹操、忠臣诸葛亮、神胆赵子龙等等也是人物个性鲜明,是中国男人必读的古典著作。

《水浒传》记录了108位梁山好汉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英雄故事,英雄们各有才艺,大块吃肉、大口喝酒,逍遥快活的生活让无数人羡慕,英雄们出身不同、遭遇各异,武松打虎、风雪山神庙、三打祝家庄都是茶余饭后热谈的话题。

现在,问题来了,四大名著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著作,如果必须去掉一部,该去掉哪个呢?如果强行说理由,《红楼梦》太晦涩难懂、《西游记》太幼稚虚无、《水浒传》太暴力反人类,《三国演义》不接地气。

小编觉得,《三国演义》是小编最喜欢的,不能去掉,去掉《红楼梦》,因为从综合实力上看,《红楼梦》明显要高出其他三部一大截,它兼具文学性和深刻的社会性,是封建社会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没什么著作可以与它等量齐观。

不过,也可以去掉《水浒传》,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原因就是《水浒传》过于气血方刚,不易让孩子读,而且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黑暗的宋朝时代,林冲这种不得志被逼上山的人,容易造成青少年对社会的灰心丧气,他们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认为是社会不公,社会的错,不利于社会稳定。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错误的反抗精神,这一点其实是被压迫所逼出来的,时代背景就是如何,谁也解决不了。但从社会进步性上来讲,它的本质是贬义的。

而且故事的建立也是有着造假的存在,可以说全书讲的故事的确是有发生过,但大部分是在这个基础上给杜撰的,并且把当时江湖的那种暴力学给展现了出来,这与前面的三大文学名著有着一些本质上的差别。

我相信大部分人,可能想法和我一样,可以去掉《水浒传》,有不同的意见的话,可以留言评论,互动交流。





东方老不败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名著,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巅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著作,古典小说中,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部小说能与她们并驾齐驱的。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有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他们不折不挠的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一代又一代人的观看,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支撑。

《三国演义》的开头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整部小说如展开的历史画卷,让人荡气回肠。


《水浒传》中108将,各有所长,其中不乏英雄气概者,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常言道:手心手背都是肉,真的很难取舍。

笔者认为,也没有必要取舍,四部名著都是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也。


厦门老新


不用看别人的回答,百分之九十以上人会选择去掉《水浒传》,我也会选择《水浒传》。

《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决定了它不可能被去掉。因为《红楼梦》不仅在国内是四大名著之首,在国际上也有颇有声誉。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多次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名著,其文学艺术成就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鼎峰,国内特此为其成立的红学会更是将它推向世界文坛。

《三国演义》因其历史演义的特点也是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必读名著。《三国演义》结构庞大,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时空跨度久远,成就了它的 不朽地位。

《西游记》是一部填补了中国古典神话传奇小说的空白,深受老百姓喜爱,可以说老少皆宜,妇孺皆知,尤其深得孩子们的喜欢,所以它也是不可能去掉的。

《水浒传》是一部颂扬绿林英雄打家劫舍,杀富济贫,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小说,是不被官方认可的。所以从古至今对于《水浒传》,官方是矛盾的,一方面,对于小说中的农民被压迫最终走上反叛官府之路,在改朝换代之际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在新政权建立后,对于这种英雄好汉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不提倡的,也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去掉《水浒传》是必然的。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得以流传有着一定的时代意义。


文一多


四大名著如果去掉一本。说来惭愧,我去掉的是《红楼梦》。

简直对不起两百年的好评。也算我眼拙。

很轻松的看了《水浒》《三国》《西游》之后,我想扫盲自己没有看全四大名著。

拿起来读红楼,第一次看到第二回就放下了,第二次看到三回无法继续,第三次看到四回。

痛苦不堪。发誓不看了。

感觉就是一群女人在一起说话。煮饭可以介绍几篇,燕窝可以说上几页,药方子可以开几大单,比郎中还清楚,稍逊风骚《本草堂》。

听说《红楼》是百草堂,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所要的。

青春期男女可以跟贾宝玉林黛玉学恋爱。但是贾宝玉自己好像都乱七八糟的爱,既不纯洁也不具有教科书典范,没跟林黛玉花好月圆。

革命家拉贾宝玉出来,说他有反抗意识。我看也是一个草包,不读书也不过是想偷懒耍滑。

道德家看到了里面的银,这个银到底要不要?现在都说不清楚,还要求古人干什么?

只有厨师,医生等等人可以翻出他们所要的来,无话可说。

还有做古诗词的人,这里也有很好的方子。

人们把《红楼》提的很高的地位。一定有恨清朝的原因,这个朝代之末带给我们的痛,我们现在都还在疗伤。

《红楼》正可以证明清末的腐朽溃烂,红楼的命运就是清朝的命运。红楼倒塌了,清朝也就倒塌了。人们在心里暗暗发泄对它的恨。

老版《红楼》的电视剧,简直不与时俱进,贾宝玉像年轻时的唐僧。我只想问问有几个女人粉他?林黛玉风都要吹得倒,林那个样子,偶尔看了一下,实在提不起追她的兴趣。


主题歌也太哀婉了,听了我不哭想哭。啥子一个是水中捞月,一个是月中捞水。我理解不了。

还有感觉《红楼》电视剧里的人物像战将,衣甲千重。说实在话,比我们川剧里人物穿衣还多几倍厚。我要问,《红楼》在北极拍摄的么?

没有统计数据,四大名著,中国人看了多少?谁是第一?谁是末坐?

反正我不喜欢《红楼》,我自己都羞死。


独行的猪


【四大名著若要拿掉其一,应该是哪本?】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看答题的人是什么身份,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阶段。

—、如果是小学生,可能最应该去掉的是《红楼梦》。

小时候看《红楼梦》,特别不能理解,为啥贾家真正的主人没有几个,偷奸耍滑的奴仆却一大堆?为啥贾宝玉一个活蹦乱跳的后生家偏要跟一群莺莺燕燕的姐姐妹妹在一块?为什么一大群闲来无事的丫头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说东道西?感觉宁荣二府的人整天就是吃喝玩乐。所以我认为《红楼梦》虽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里面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太远,所以完全读不懂。理应删减。

二、如果看书的人是女生,我想最应该去掉的是《水浒传》。

施耐庵创造的108条好汉,个性鲜明,嫉恶如仇。但在我看来,他们太不尊重生命,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缺乏最起码的慈悲之心,杀个人就如同拍死一只苍蝇,摁死一只蚂蚁那么随意。另外书中对杀人的场景描写太过于血腥,单看武松杀潘金莲那一幕,破肚开膛,挖心抠肺,实在太血淋淋了。胆小的女生,看了必定毛骨悚然,估计都吃不下饭了。

第三、如果是老年人,估计最该舍弃的是西游记。

西游记降魔除妖,唐僧师徒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本身就是一个虚无漂渺的神话故事,小孩子估计都不排斥,可能都幻想着哪一天能成为孙悟空那样的人,拥有通天的本领,会七十二变。可是对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认为这全是杜撰出来的故事,没什么看头。况且孙悟空那么爱折腾又不服管教,有时还目无尊长,这是他们最忌讳的!就这样的泼猴,还需要大肆宣传他的那些“丰功伟绩”吗?还是让他乖乖回到五指山下,磨磨心性比较好。

四大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并经久不蓑自有其可取之处。但书中的一些价值观与现代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我们读取的时候,不能一味接受,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浅浅阅读


四大名著去掉一本,你会去掉那本?感谢问题编辑者,这个问题出的很刁钻哈哈,四大名著如果一定抛弃一本,小编想应该毫不犹豫地去掉《水浒传》。

原因如下!

我们先来说其它几部名著:《西游记》取材于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虚构色彩,但《西游记》本身具有普世价值,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比如孙悟空最开始的师父是道教,后来拜唐僧为师,即佛教,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宣扬仁义礼智信,体现了儒家文化。另外,唐僧师徒四人的团队对今天的职场也具有借鉴意义,比如孙悟空在一个团队中是属于骨干,但很难降服,沙悟净勤劳默默奉献,猪八戒好吃懒做,动不动就要分家等等,在今天的职场的管理团队中也很常见。《红楼梦》被誉为“道不尽的奇书”,由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走向衰弱的过程寓意着封建社会的末世,由小说本身反观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国演义》虽然是文学名著,但却包含了很多管理和领导的哲学,比如长坂坡救阿斗,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情投资,这样回报才能持久。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按律例斩首,体现了铁的纪律才能培养出英勇无畏的军队和战斗力。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反观历史,映射未来,都是可以汲取教训和经验的。《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造反有理的精神,在封建社会和法度是不相容的。在现今法律社会也是一样,情不能大于法。另外,水浒传中很多桥段体现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打家劫舍具有暴力倾向,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

综上,如果四大名著去掉一部,《水浒传》便是最先去除的。

以上个人见解,如有雷同,不幸荣幸!






6别无选择6


四大名著若去掉一个,选那一本?

这就当作玩笑来做吧。――四大名著各有千秋,但要去掉那一个,就去掉“西游记”吧,为什么呢?

“西游记”属于神话故事,把它拿出来,可以同“封神演义”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神仙都是大同小异,基本相同。

“封神演义”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托塔天王,哪扎,二郎神,四大天王,天兵天将等等神仙也同样在“西游记”里出现,……

这是巧合吗?非也,因为天上不可能存在两群神仙,两个神府,如果有的话,那天空不是为了争夺仙权,制空权,两派不是要打得不可开交?――所以,只能是一个仙府,玉皇大帝撑权。

本人两本书都看过,就记不得谁先谁后了,但无论“西游记”先面世,还是“封神演义”先面世,总有后者要考虑天上的安定团结的大问题吧?,总不能有两个天庭吧?所以就只能选用先者定下的天上神仙各种能人,后又才添技加叶,……

“西游记”里以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为主角,外带八十一个妖怪,加无数的小妖怪。而“封神演义”里就不同,有姜子牙,武王,大乙真人,纠王,苏达姬等等为主,或多或少,但大部分神仙都是原班人马,也无多大变化。

但就民间来讲,就有这么一句话“看三国就奸,看封神就癫”,其实“西游记”好象只是谈化了一些神仙道长而已,……

就两本名著来说,意义是基本相同的,都是惩恶扬善,保佑万民!……

……………………


山水渔人74217620


四大名著去掉哪个?哪个那么不合群?卓尔不群的一定是三国演义。可能从文学艺术价值上看,大家都认为是红楼梦最高。但三国演义除了文学价值外,更可以说是一部经世济用之书,或者可以说,他是一部中国人的智慧工具书。努尔哈赤当年能够用兵入神,讨平女真诸部,打败强大的明军,就是因为他深谙三国演义。我这里把三国演义的作用分为政治军事(即将三国故事逐一对应到三十六计)、商战管理、职场人生三个主要部分,来一一跟大家分享。

一、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启迪

1、 瞒天过海—青梅煮酒论英雄、草船借箭

刘备靠一声春雷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逃过了曹操对自己的猜忌;

诸葛亮趁大雾及夜色的掩护欺骗了曹操十万只箭;

2、 围魏救赵—曹操官渡之战劫乌巢军营

避实击虚,击其必救。

3、 借刀杀人—曹操杀迩衡、刘备杀吕布

曹操先借刘表之手,刘表再借黄祖之手杀迩衡。黄祖是傻瓜。

刘备利用曹操之手杀吕布,曹操有顺势而为之意。

4、 以逸待劳—彝陵之战、定军山黄忠破夏侯渊

陆逊在虢亭之战丧兵失将后,做战略退却。在彝陵这个地方消耗刘备锐气,发现对方重大缺陷,一举破敌。

定军山是典型的防守反击案例,大家可以自行去看三国演义

5、 趁火打劫—吕布趁刘备征讨袁术夜袭取徐州;

刘备从陶谦收了徐州后,引狼入室纳吕布于小沛。曹操使计策让刘备攻取袁术,吕布趁机夜袭徐州得手。

6、 声东击西—曹操攻南阳张绣,用声东击西之计策,被贾诩识破

曹操假装重兵攻打东南角,但实际上计划从城防较弱的西南角攻入。被贾诩识破,将计就计,曹操大败。

7、无中生有—诸葛亮智激周瑜;曹操杀粮吏以安军心。

在连吴抗曹时,诸葛亮无中生有激将周瑜,硬说周瑜要投降曹操;

曹操和袁术在徐州攻取战中,军粮告急。跟军粮官王亘商量用小斗发粮。待群情激愤时,反无中生有说王亘盗窃军粮,斩首以平众怒。

8、 暗度陈仓—邓艾历险度阴平

三国演义版暗度陈仓。

9、 隔岸观火—曹操隔岸观公孙度与袁尚、袁熙兄弟斗

实为郭嘉授计。袁尚、袁熙投公孙度,如果曹操迫之急则双方联合,如果隔岸观火,则公孙度终斩二人首级送给曹操。

10、笑里藏刀—逢纪现藏刀计,袁绍取冀州。

韩馥为冀州主,袁绍军河内。逢纪先派人劝公孙瓒一起攻韩馥,另一方面又告知韩馥公孙瓒来攻。韩馥恐惧将冀州让给袁绍。

陆逊白衣渡江其实也是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司马昭任用成济杀曹髦,然后再杀成济以平众怒

成济代司马昭僵

12、顺手牵羊—守残宫孙坚顺手得玉玺

在盟军攻取董卓得过程,董卓少了洛阳退到长安。孙坚奉命守残破的洛阳宫殿,在水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

刘备赤壁之战后得荆州也算顺手牵羊吧

13、打草惊蛇—蜀魏争夺汉中之战

黄忠定军山之后,曹操大军至。诸葛亮令赵云在曹操大寨旁边的山上,以五百兵依令时不时摇旗呐喊,曹操惊惧,怕防不胜防,于是撤军。诸葛亮以打草惊蛇之计逼退曹操。

14、借尸还魂—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后,回旗走懿

不解释了,是真的尸体

15、调虎离山—孙策计取庐江

孙策假意给庐江守将刘勋大量钱财,请其攻打上缭,待刘勋中计后,攻取庐江。

16、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孟获

不解释了,经典

17、抛砖引玉—张飞计赚严颜

张飞入蜀攻巴郡。严颜坚守不出。张飞一面搦战,一面找寻小路。找到小路后,放风与严颜知道。严颜届时来劫道,却被假张飞所骗。是为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曹操割须断袍

潼关一战,马超打的曹操割须断袍,就是擒贼擒王之计

19、釜底抽薪—诸葛亮计收马超

马超替张鲁攻刘备于叚萌关,双方不可开交。诸葛亮使人送宝物给张鲁手下杨松,说刘备可保张鲁为汉宁王。张鲁令马超退兵,马超不退。于是张鲁依杨松计策给马超非常苛刻的条件。马超于是终于降刘备。

20、浑水摸鱼—曹丕乘乱得甄宓

曹操破邺城,命令任何人不许进袁府。但曹丕乘乱纳了袁谭之妻甄宓。木已成舟。

21、金蟾脱壳—司马懿金蝉脱壳瞒廖化

六出岐山中,诸葛亮做了木牛流马,司马懿派人来抢,但蜀汉兵扭动木牛流马的机关,木牛流马就推不动了,曹魏兵都觉得神奇。司马懿因此自身也出动,不了中了诸葛亮计策,被廖化追杀。他把缨盔放在树林显眼处,金蝉脱壳骗过了廖化。

22、关门捉贼—关羽水淹七军

水淹樊城。樊城是一个低洼地带,水淹形同关门。

23、远交近攻—徐州攻伐战

曹操和吕布都用了远交近攻的手段。

曹操封官赠金给吕布,就是为了交结吕布,攻取袁术。吕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袁术的儿子,就是为了交接袁术,攻取刘备。

24、假途伐虢—刘备假道伐张鲁

刘备借四川伐张鲁,其实就是为了取四川。

25、偷梁换柱—诸葛亮偷梁换柱逼反姜维

诸葛亮围姜维在冀城,放归被俘的魏国驸马夏侯楙。夏侯楙一路上看到很多百姓说姜维已反,并在天水看到假的姜维攻城,坐实了姜维已反。姜维不得不归降诸葛亮。

26、指桑骂槐—曹操杀蹇硕

曹操在当北都尉的时候,杀宦官蹇硕给所有的宦官看。

27、假痴不癫—司马懿假痴不癫赚曹爽

司马懿非常隐忍,一直装病,曹爽几次三番派人探视他,他都装的很像,仿佛生活不能自理。最终骗过了曹爽。

28、上屋抽梯—刘琦用计

刘琦是刘表的大公子,后母蔡氏欲对他不利。刘琦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认为这是刘琦的家事。于是刘琦把诸葛亮骗到一个屋子里,把上楼的楼梯抽掉,诸葛亮不得不说。

29、树上开花—猛张飞断喝长坂坡

张飞在长坂坡守当阳桥,后面树林命众兵马尾扬灰尘就是使用的树上开花的疑兵之计。

30、反客为主—陶谦三让徐州刘备反客为主

不解释。实际上吕布窃刘备的徐州,同样也是反客为主

31、美人计—貂蝉

不解释

32、空城计—诸葛亮

赵云也摆过空城计,对吧

33、反间计—周瑜用蒋干除蔡张,曹操用反间计挑拨马超和韩遂

曹操故意在阵前跟韩遂亲厚,并给一封书信,上面关键字段多有涂改,终于激起马超疑心。

34、苦肉计—黄盖

不解释。经典。

35、连环计—庞统

庞统献连环计,使曹操铁链连接所有大船是一计,与之后的火攻又是一个连环计。

36、走为上—刘玄德马跃檀溪

刘备在荆州蔡瑁摆鸿门宴欲害他,尹籍报信,骑的卢马于东门跃过檀溪脱险。

二、三国演义与商战管理

三国演义对商业与管理的启迪非常大。一直以来有非常多的解释。笔者从自己对商业管理理解的角度,做一个抛砖引玉。

1、 桃园结义:团队创业的愿景

其实刘备团队创业是白手起家,非常成功的。其他曹操和孙权其实都是几代人的积累。而刘备团队就是贩夫屠夫。刘备团队的武将和谋臣,尤其是武将,是曹操都羡慕的。靠什么?这个团队之所以这么有凝聚力,就是一开始就有明确并激动人心的愿景。

刘备“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心同力,然后可图大事”。我觉得马云也就这水平吧。后期诸葛亮的加入,也是看中匡扶汉室这个愿景。

2、 隆中对: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表的很清楚,从诸葛亮加入团队后,团队就不再漂无定所,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在一开始夺荆州,夺益州,执行的非常不错。所以三分天下是从诸葛亮加入有隆中对开始的。任何好的企业要非常了解大的形式并有长远规划。

其实,曹操的事业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这也同样是一种战略规划。

3、 子午谷奇谋:风险管理的能力决定执行方案

子午谷奇谋本来是一出公案。但是诸葛亮其实在三国演义里已经把为什么不走这招险棋说的非常明白了。就是这招好是好,但是一旦失败,我承受不起这个风险。

当时的形式也是这样的,蜀国国小民弊,其实是经不起这样大的失败的。一旦失败不但国基不稳,相信诸葛亮自己的位置也坐不稳了。这样投降派谯周等就会占上风,蜀国可能提前被魏国吞并。

一个企业执行方案,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考虑风险或者不了解风险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

4、三让徐州、两让荆州:从仁义说信用

刘备政治上的仁义,就是现代商业中的信用。刘备的仁义在三让徐州过程中,跟反复无常的吕布有着鲜明的对比。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刘备在仁义中得到了天下。

在商业中可以说人无信不立。没有信用只得眼前之蝇头小利,那将寸步难行。

正如刘备自己所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

5、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从创新说竞争力

蜀国国小民弊,在与曹魏的竞争中,还能略占上风,这与诸葛亮的励精图治分不开的。其中,像木牛流马、诸葛连弩这样的技术创新,直接增加了蜀国的效率,阵斩大将张郃,直接见到了效果。这对尤其是当今的企业,启迪非常大。

三、三国演义与职场人生

1、 从诸葛亮事必躬亲看职场授权与灰度管理

诸葛亮事必躬亲是勤奋负责的一种表现。但司马懿就不这样看,他听闻,认为诸葛亮不久就要累死了。果真如此。

管理一个团队,必须做好授权并做好授权后的控制。打工皇帝黄俊曾说,管理人是让别人伟大,而不是自己伟大。一定要知人善用让每个人充分发挥作用,团队才有积极性,才有生命力。才能求胜。不作授权其实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当然诸葛亮不是不自信,他是对事情要求太高,一般人做的他看不上。万事不可求全责备,要做好灰度管理。华为这么牛,很大一部分就是灰度管理。

这点诸葛亮就要跟司马懿学习。司马懿在曹操帐下做参军,他献的计策曹操多有不用,后期更是被曹真压制直到装疯卖傻。诸葛亮送给他女人衣服他也不介意。实在不行就象征性的派兵出去对抗一下,并快马向大本营要禁止出战命令。这些其实都是大智慧的表现。

2、 从郭嘉的“十胜十败”说看激励的重要与向上沟通

郭嘉不仅仅是与袁绍官渡之战时候的十胜十败,包括在曹操与吕布征讨过程中,在征讨乌桓的过程中,都是在形式看起来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及时给曹操以激励,点明形势的重点和方向,事后看确实犹如神助。这也是曹操谋士这么多为什么独宠郭嘉的原因。

在与领导的沟通中,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多用激励。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也是要多用激励。

田丰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明知道袁绍多忌,偏偏每次都是批评袁绍,然后袁绍不听,事后事实就打袁绍的脸。不死才怪。

据说郭嘉从来不主动向曹操献计,平时非常低调。但是只要曹操一问,就是条理清晰,切中要害,这也是曹操喜欢郭嘉的一个原因,并欲托之以后事。这也是我们需要向郭嘉学习的地方。

三国演义堪称一本古代智慧工具大典,反复攻读,反复有收获。可以说是万用之宝。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心得。这道题就回答到这里。


洗云忘言


当然是选则去掉《红楼梦》!没有什么原因,纯粹就是出于私心。因为我不愿意看!

《三国演义》看过N遍,《水浒传》看过N遍,《西游记》看过N遍。只有《红楼梦》没有超过一掌之数。即使这几遍也是为了在朋友面前显摆,看,我连《红楼梦》都看过。

知道这个理由不太充分(但是这是真的理由),下面俺再弄几个比较像样的理由:

一、四大名著是从四大奇书演变过来的

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金瓶梅》。用《红楼梦》把《金瓶梅》给换掉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四大名著。

二、小说成书的年代不同

《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明朝的小说,都是成书于明朝。《红楼梦》则是成书于清朝。

这两个如果有点儿牵强的话儿,那么看看下面俺编得咋样。

三、故事来源是否有历史的原型

《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根据历史创作出来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大多都是在历史上真有其人的。这三本书的故事在成形之前,民间就有着故事在流传了。

《红楼梦》里面没有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全是虚构出来的故事人物。所谓的故事原型,也都是听红学家们说的。

四、小说的完整度

《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完整的。金圣叹批评本的《水浒传》,虽然把《水浒传》拦腰砍断,但是也经过了结尾处理,看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版本。

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80回,后面的40回是高鹗续写的。所以《红楼梦》只能算作半本小说。

这些理由够了吗?如果不够的话儿,俺再继续往下编!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