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楚昭王為什麼能逃得一命?一是神靈護佑,二是申包胥哭秦

公元前506年,吳軍攻入郢都,楚昭王逃出都城,渡過長江,進入雲夢澤,即今天的湖北江漢平原。

有一天晚上,楚昭王正在睡覺時,一群強盜突然加以襲擊,其中一名強盜用戈刺傷了楚昭王。這名強盜正準備再給楚昭王致命一擊時,王孫突然趕到,用自己的後背去擋住了刺向楚昭王的戈。此時,楚昭王身邊的人也恰好趕到,打退了強盜。

強盜雖然跑了,但王孫則被刺傷了後背,暈了過去。楚昭王害怕強盜去而復返,就立即逃到了鄖地,鍾建揹著楚昭王的妹妹羋畀跟在後面。而那位王孫,因為他當時被強盜刺傷暈倒,所以楚昭王並沒有帶上他。而是將他託付給了附近的一戶農夫。

楚昭王為什麼能逃得一命?一是神靈護佑,二是申包胥哭秦


等到王孫甦醒後,他忍著劇痛,又趕上楚昭王的步伐,一起逃到鄖地。

鄖公辛的弟弟懷準備殺死楚昭王,對鄖公說:“當初楚平王殺了我們的父親,現在我們殺掉他的兒子,也算是報了仇了。”鄖公辛對懷的建議表示反對:“楚國是一個大國,雖然此次遭受了重創,但它必定不會滅國,如果我們這樣將楚昭王殺死,上不合天理,下必定會遭受楚國的報復。”

鄖公雖然勸住了弟弟懷,但仍然害怕弟弟懷會殺死昭王,於是他就和自己的另一個弟弟巢護送著楚昭王逃亡到隨國。

吳軍聽說楚昭王逃到了隨國,立即派兵攻打隨國。吳王闔閭還派使者去對隨國國君說:“周朝的子孫被封在漢水一帶的諸侯國,他們全部都被楚國滅掉了。現在,上天讓我們吳國來懲罰楚國,而您現在卻想要將楚君藏起來。如果你能夠報答周王室的恩惠,來完成天意,那麼漢水北邊的土地,就歸您享有了。”

漢水北面的土地?這可是一塊大地方,隨侯有些動心了。楚昭王身邊的一個叫子期的人長的很像楚昭王,他看出了隨侯的這個變化,於是他穿上楚昭王的衣服,來到隨侯面前說:“把我交給吳軍,君王就可以免於禍患了。”

隨侯同意了。

楚昭王為什麼能逃得一命?一是神靈護佑,二是申包胥哭秦


不過,在交出楚昭王之前,隨侯還需要舉行一個占卜儀式。按照當時的風俗,國家在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時,總是要進行一個占卜儀式的。當時的人們認為:只有鬼神才能通曉未來,只有按照鬼神的指示辦事,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否則,就會身死國滅。

隨國人為“將楚昭王送給吳軍”這件事占卜,結果是“不吉利”。既然這是鬼神的指示,隨侯也只得收起自己的小心思,對前來索要楚昭王的使者說:“隨國和楚國離得很近,依靠著楚國的力量,我們隨國才得以保存。隨楚兩國世世代代都有盟約,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如果現在有了危難就拋棄了他們,就是違背了祖宗的遺訓啊!再說了,貴國君王擔心的不過是楚昭王這個人,可是如果你們能夠安撫好楚國,那麼楚昭王又有什麼用呢?”

吳國使者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回去了。

吳王闔閭聽到隨侯這麼說,當下就準備起兵攻打隨國。可是,眼下的形勢並沒有給闔閭攻打隨國的機會。隨侯說的沒錯,如果能夠安撫楚國,那麼一個楚昭王又算得了什麼呢?可是,當初吳軍入郢時,對楚國百姓大肆屠殺,連妻兒老小都沒有放過,此時的楚國百姓對吳軍恨之入骨,又怎麼可能誠心歸附呢?

再說,雖然吳軍攻入了楚國都城,但楚國畢竟是大國,而吳國國力也確實有限,要想完全佔有楚國,也是不太可能了。況且,此時國際上的其他國家,也不會坐視讓吳國將楚國滅亡。

最先出手的是秦國。而秦國的出手則離不開申包胥。

申包胥是伍子胥的好朋友,當初伍子胥逃亡的時候,找到申包胥,對他說:“楚平王這個混蛋,我一定要殺了他滅掉楚國。”申包胥面對好朋友的哭訴,他並沒有大義凜然,勸說伍子胥要恪守臣道,放棄報仇。他理解伍子胥的仇恨,所以他只是對伍子胥說:“您趕快逃走吧,再不走就要被抓起來了。”接著,他又以堅毅的眼神看著伍子胥說:“您剛才說要滅掉楚國,我知道您說過的話,您一定會完成。可是我也要告訴您!您能滅亡楚國,那我就一定能夠復興楚國。”

楚昭王為什麼能逃得一命?一是神靈護佑,二是申包胥哭秦


所以等到楚昭王逃出國都,躲到隨國避難時,申包胥就跑到秦國去求兵。他對秦哀公說:“吳國就是條大蛇,一再殘害中原國家,而現在正在為害楚國。我們的寡君失守國家,遠在異國他鄉,使下臣來向秦國告急。吳人性貪婪,如果佔有了楚國,必定會對秦國下手,到了那時,吳國必定會成為秦國國的禍患啊!希望秦國能趁著吳軍現在還未安定下來,幫助楚國復國,如果能這樣的話,楚君願意世世代代侍奉秦國。”

秦哀公並沒有馬上同意,他對申包胥說:“我知道您的意見了,現在您暫且到賓館休息一下,等我們商議好了再答覆您。”申包胥一聽秦哀公這麼說,一下子就滴下了幾滴熱淚:“寡君現在正逃亡到雜草叢林之中,還沒有找到安身的地方,我怎麼敢去休息一下呢?”

楚昭王為什麼能逃得一命?一是神靈護佑,二是申包胥哭秦


申包胥見秦哀公沒有同意,就在秦國的宮殿前跪著大聲嚎哭,哀求秦國出兵,救援楚國。相傳申包胥在秦宮之前哭了七天,這七天他滴水未進,終於感動了秦哀公,答應出兵救援楚國。

其實,就算是沒有申包胥哭秦。秦國也不會袖手旁觀的。當時,吳國和晉國是同盟國,如果讓吳國滅掉了楚國,那麼吳國就會和秦國接壤,那麼此時,秦國將會被晉國和吳國包圍。到了那時,難保晉國和吳國不會聯手出兵,瓜分了秦國。

從這個角度來看,秦哀公答應出兵救援楚國,並不是申包胥的哭秦導致的偶然結果,而是當時國際形勢所決定的必然選擇。但是,不管怎麼說,秦國最終還是出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