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2019年四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9年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成绩如何?

2020年工作如何开展?

“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2019年四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月19日,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枯水期水质管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生态环境厅环保总监刘华太通报了2019年度全省水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岳东安排部署2020年度工作和枯水期水质管控工作,二级巡视员明劲主持会议。

“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2019年四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据通报,2019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III劣V”2项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均优于国家考核要求,10个出川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优良,创“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

全省共设置110个国、省考核断面,99个达到水质优良标准,优良率90%,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全部消除,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其中87个国考断面中85个达到优良水质标准,优良率97.7%,同比上升9.2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控制比例为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267个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254个,达标率95.1%,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2019年四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1个市(州)均完成“优III劣V”目标任务,内江、德阳、遂宁、南充、攀枝花、绵阳、广元、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阿坝、甘孜、凉山15个市(州)“优III好水”比例达到100%,其中内江、德阳、遂宁、南充4个市首次进入水质全达标市(州)名单。内江、德阳、成都、遂宁、南充、资阳、自贡、乐山、眉山等9个市“优III好水”比例均得到改善提高,增幅前3的分别是内江(66.7%)、成都(50%)、德阳(42.9%)。

全省共排查发现105个城市黑臭水体,完成工程整治102条,完成比例97.1%,达到国家考核要求(90%)。

“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2019年四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李岳东肯定了2019年度全省水生态环境工作取得的良好成绩,并就谋划推动2020年工作和加强枯水期水质管控提了几点要求。


01

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省上下要充分发扬“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精神,始终保持打赢碧水保卫战定力和信心,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02

落实措施,积极作为

狠抓枯水期水质达标管控

从近几年水质变化趋势来看,冬春季的枯水期是我省水质达标的“关键期”“攻坚期”,牢牢抓住这个时间段,保持枯水期水质稳定改善,对全年水质达标至关重要。前段时间省厅会同各地编制了沱江、琼江、渠江流江河等重点小流域的枯水期管控方案,接下来各市务必抓好方案落实,加强综合管控,加强测管协同,同时做好春节应对,依法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扎实全面推动落实,逐日逐月将水质浓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03

咬紧牙关,真抓实干

确保“十三五”完美收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启航的奠基之年。各级环境部门务必要按照国家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要求,继续挂牌整治小流域,大力实施府河流域攻坚,集中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任务,积极谋划“十四五”水生态保护工作,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持续抓好突出水环境问题的整治和优良水环境的巩固,全面夺取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以优异水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2019年四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本次会议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在省厅设立主会场,在21个市(州)及有关县(市、区)设立分会场。生态环境厅有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各市(州),有关县(市、区)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及承担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相关同志参加会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