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网络生态治理新规下,请小心「身边即世界」

1号按:3月1日,国家网信办公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施行,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的需要,也是维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的需要。

不知点开此文的您在日常吃瓜关于网络生态的事件中,特别是一些负面的事件,内心是什么想法,是为监管不力而生气?还是为人性的阴暗和下限而颤栗?亦或者为低俗的内容觉得辣眼……

当生活中大把的时间被网络占据,早上起床后与晚上闭眼前都要刷一眼手机成为习惯,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逐渐趋同的当下,网络生态与网络安全已经是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1号幸邀映客副总裁、总编辑梁山先生,请其以内容监管难度较高的直播平台为例,理性、客观地聊一聊网络生态与网络安全那些事儿。

可能,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信心和恒心。

网络生态治理新规下,请小心「身边即世界」


直播平台需要多一点儿时间

「网络生态其实像个森林,它不是由单个个体组成的,需要大家共建。」

随着网络覆盖地域和人口的不断扩大,各类新媒体SNS平台、App不断浸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社会也跟着无限趋近于传统线下社会,或者说,我们的现实社会在不断地互联网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网络。

网络生态治理新规下,请小心「身边即世界」

梁山对网络空间的问题进行了三大划分:其一,是线下社会问题的网络迁移;其二,网络社会的内生问题,包括网络安全、网络暴力等;其三则是线上线下交织的问题。

很多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就如社会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一样,我们并不生活在乌托邦亦或者桃花源,它始终是不可被完全的消解。要知道,相比自然生态中的先发展再治理,网络生态已经是边发展边治理的步调。但在享受网络空间带来的更多便利和价值时,我们始终对它有正向和正能量的期待。

对于直播平台,梁山坦言,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其体现了技术与社会的进步,需要给予直播这一新生事物以成长时间。从最早的游戏直播到秀场直播,再到最近甚火的电商直播,直播带给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许多人用电视平台播出内容的标准去要求网络直播平台,并不全面,但梁山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甚至透露在没接触直播前,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网络生态治理新规下,请小心「身边即世界」

受众所认识的世界是由传播者塑造的,我们不可能亲历每一个事件,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它们都是我们与世界之间的纽带。屡次因为奇葩或负面事件登上新闻的直播平台,受众对它自然会有低俗等各种负面印象,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梁山说道。

特别是在 SNS碎片获取信息的当下,以受众为中心,在广袤的网络空间中寻找共鸣与同类的背景下,「身边即世界」,你关注的、看到的即是自己所想看的,更是加剧了偏见与刻板印象的出现。

但就直播平台本身而言,它是一个新的生态商业模式,一侧是主播,另一侧是刷手,还有一些围观粉丝在同一个空间中。需明确的是,它本就是与主流电视错位产生的平台,一些用户和观众无暇长时间停留在精良制作的作品,也是日常生活进一步互联网化的表征之一。

网络生态治理新规下,请小心「身边即世界」

基于此,我们不该用电视作品的质量去要求直播平台的内容。网络直播平台的定位就是民俗的大舞台,许多用户在平台上表演,只不过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从制作生产者的角度,PGC的专业制作人员身上有极强的规范要求、长期的道德修养,这种内化于言行的素质是UGC生产者无法达到的,其内容自然是良莠不齐的。

而除了信息与内容的传播,直播平台的错位还附带着极强的陪伴属性,个体越来越孤立或者「宅」,圈层垂直窄化的网络社会中的情感陪伴。

任何新生事物问世,我们一开始都不能完全的掌控它。作为新生事物的直播平台,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成长和完善,需要多给一些试错的机会,需要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这无论是对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抑或文化的传播等,都大有裨益。

网络生态治理新规下,请小心「身边即世界」

映客也在积极策划各类主题活动,带领直播平台内容成长,比如「日出中国」的企划,在2017年元旦当天,祖国大地各角落的用户一起直播当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用一种很潮、很年轻的方式进行正能量爱国主义的传递。

网络生态治理新规下,请小心「身边即世界」

在此次的新冠肺炎防疫战中,映客充分发挥直播平台的优势,积极助力用户提升抗疫力。2月7日至2月12日期间,映客推出《“疫”战到底》系列直播节目,每天邀请一位医学专家做客直播间,为用户科普防疫知识,六期节目直播总观看量超200万人次,单场直播最高观看突破35万,受到网友广泛好评。2月24日开始的《“疫”战到底》第二季全面升级,打造了围绕心理健康、家庭健身、音乐正能量、美食四大主题的直播内容,陪伴用户度过抗疫时光,共同打赢这场战“疫”。

网络生态治理新规下,请小心「身边即世界」


技术与规范,两条腿行走

确立了直播平台的定位后,在多一点儿的时间中,如何尽最大可能的解决问题,是摆在平台运营方面前的挑战。

直播平台在监管上面临两大难题,梁山坦言,第一,内容生产UGC,难免良莠不齐;第二是直播而非录播,如何全面、及时发现有害信息。

对此,梁山提出了技术与规范「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网络社会是构建在互联网技术上的,互联网本身是技术逻辑支撑的,所以需要大力发挥技术的作用。映客不断将前沿技术应用于直播平台的监管,尽力将内容风险降到最低,比如情景模型的建立和特殊地区直播限制。映客也是各直播平台中最早推出地区封禁功能的,如在西安某地出现侵权事件后,映客迅速封禁了某区的直播。

「技术进步使得有些问题迎刃而解,我总喜欢提这两个例子,一个是小偷的减少,手机移动支付出现后,钱包、卡包远离了很多人的生活,通勤时基本每个人都是低头族,捧着手机,偷窃的难度上高了许多,这样的行为也跟着减少了;另一个是垃圾邮件的治理,从底层技术上客服克服这个问题,现在垃圾邮件已经很少了。」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梁山多次强调,技术自身并没有价值观,但操作技术的人有,所以在底层技术提升的基础上,社会的规范也是直播平台健康发展的依靠之一。

直播平台作为新媒介,它具有舆论属性,具有社会动员的职能。对于直播间内部的网络暴力,如谩骂、抹黑等,映客后台审核人员会及时的制止,采取拉黑、屏蔽、禁言等措施。落实前期引导、过程监控、事后惩戒三个方面管理。除此之外,映客还建立了主播的信用体系,包括白名单、黑名单信用,这既是对主播本人的认可,也是粉丝、观众可参考的标准。

但从长远角度来看,网友即社会人,网络世界的背后也是由现实中的人组成的。但一些网络用户却觉得道德层面的软约束在网络世界是可以丢掉的,这需要教育、引导至自律的过程,因为教育是可引领内心的,也会慢慢规范用户的行为。

网络生态治理新规下,请小心「身边即世界」

与此同时,这种源头管理的规范,梁山也提到需要责任分担,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在直播平台发生的一系列有关青少年的负面新闻中,如巨额大赏的问题,梁山不否认平台需要检讨自己的监管责任是否到位,但这其中也暴露出某些家长责任的缺失,因为注册账户时所必须的手机号、打赏所使用的信用卡都是从成年人那里得到的。

梁山坦言,平台方很难识别账号背后的使用者是父母还是孩子,即便出现年龄确认的弹框,也很难确保用户的真实身份。但父母是在孩子身边的,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了解,这是共同完善直播乃至网络生态的很重要的一步。

1号结语

整个采访过程,梁山都是以一种极为平和、理性、客观的口吻谈论着目前网络空间、直播平台中的问题。也让平时受SNS Filter Bubble过滤泡泡影响,对新闻容易急躁下评论的笔者平和了许多。

我们承认人性的不完美与阴暗,的确,我们身上的很多缺点可能几千年来也没有进化,但请不要聚焦于此,回望历史,着眼当下,现实生活与社会的进步是可见的,所以正在无限趋近于线下社会的网络空间亦会如此,它需要时间,而我们需要耐心、信心和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