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醫生寫病歷都像天書一樣?

YONGH胖妞


我個人理解是醫生這個職業決定了病歷的書寫不可能字跡那麼優美規整,原因有幾點:

首先,醫生工作時間內要完成很多工作,比如住院醫生,一上班就要查房看患者,和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進行病情溝通,還要進行上級醫師大小查房,外科大夫還要換藥和手術,下醫囑,開藥,交班,寫病歷等等。在沒應用電子病歷之前,所有病歷都要手寫,那時管的患者比較多,有新入院的患者,在院的患者,出院的患者,這些病歷都有時限要求,都得手寫,最多時候,夜班一寫病歷就寫一宿!所以那時所寫病歷就不可能那麼工整了!可以說像天書了,有時自己寫完的病歷,別的大夫或護士看都看不懂!


出門門診的醫生更是忙的不可交,舉個例子,我是心內科醫生,我們醫院門診是不限號的,也就是一天門診掛多少號,就得看多少號,往往一上午要看六七十個患者,甚至更多,所以我一上午連喝口水上次廁所的工夫都沒有。一個患者門診就診,我需要詢問患者病史,並記錄在門診病志上,還要量血壓聽診等一系列體檢,並開化驗單檢查單,待結果回報後還要診斷所患疾病,提出治療意見,開藥或收住院,這些也得記錄在門診病志上,這些需要在短短几分鐘內完成,就像有些患者說的排隊等了幾個小時,看病幾分鐘就給打發了!不快也不行啊,一是多年從醫經驗看本專業的病就非常快和準確,二是還有很多患者在等待呢!這樣字跡肯定很潦草!


最後手寫病歷和處方的過程中,有很多時候用到醫學術語和簡稱,還有一些英文和拉丁文的簡寫等等!可能給非專業人士看就像天書理解不了!

現在基本已經改進了!一是使用電子病歷和電子處方排除手寫因素了,即使手寫也都要求字跡清晰可辯了!


心內科荊大夫


提到處方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那些看不懂的天書。那為什麼會出現呢?他們自己到底能不能看得懂呢?!

答案是:能看懂!

天書病歷的誕生很多是在中醫裡面較為常見,一方面可以讓就診者感覺的神秘莫測,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之前的很多老中醫都是家族企業,代代傳承,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藥方讓其他人拿去!就比如電視劇《神醫喜來樂》喜郎中就是繼承了師傅的醫術,後來又傳給了自己的徒弟一樣,他們是不會輕易的告訴患者什麼病用什麼藥,只會告訴你一頓該怎麼吃就行了!

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天書病歷的產生,一方面說他們的平時忙,一個個子寫忙不過來是一個理由,但更加確切的說是知識產權的保護!

現如今科技在進步,這樣的天書也越來越少了,醫院基本上都是電子病歷,那些珍藏的天書也將逐漸的消失殆盡!







楊紅濤666


題主說的應該是門診處方病歷,住院病歷還是很整潔的,住院病歷要求用正楷書寫,而且不能有一個錯別字,上級醫師發現錯誤後,需要用紅筆修改,並且在修改處簽名。

門診病歷要求沒有那麼嚴格,醫生一般寫字比較潦草,可能有幾個原因:

1.需要書寫拉丁文,拉丁文有連筆書寫方法,習慣了連漢字也連筆書寫了。

2.病歷中的詞組一般人不熟悉,我們看句子的時候大多按自己的習慣聯想,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看的,而醫學詞組大多數人很少接觸,所以很難聯想出來。這就是為什麼藥房的同事看處方都認識的原因。

3.病人太多,我們的老百姓喜歡去大醫院看病,排隊等候也願意,每天門診醫生需要診治50-100個病人,要知道,國外的醫生每天最多看20個病人,一天看50個病人醫生也受不了,醫生受得了嗓子也受不了,你想想一天看100個病人是什麼概念。所以醫生書寫門診處方病歷的時候都比較快,潦草。

4.個別醫生為了防止處方外流。有些病人看完病喜歡去藥店買藥,現在醫院掛號費幾塊錢,這其中醫院給到醫生的部分是幾毛錢,但作為一個合格的醫生,需要花20年的時間來學習訓練,結果一次才掙幾毛錢,還不如一個烤羊肉串的,所以個別醫生會從藥品上想辦法,如果處方外流了,就損害了醫生的利益。

所以醫改必須兼顧病人,醫生,醫院,和國家的利益。現在是要把藥價降下來,下一步是要把醫生掛號費,手術費,護理費提上去,以後掛號費50塊100塊會成為常態。


江海碧洲


醫院的醫生寫字一般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

前幾天一個老病人來複查,住院醫借來了十幾年前的病歷,那時候還是手寫的,字寫得很工整很漂亮,不過看著下面我的簽名久久不敢相認,這是我寫的麼?

隨著工作繁忙程度增加,需要管的事情增多,有的一天要完成十幾份病歷書寫任務,字體就越來越潦草。

近幾年,都是電子病歷,而且不需要自己寫病歷,字體也慢慢迴歸到行楷的本色了,除非一些門診病歷,絕大部分都能清晰辨認。

所以,您明白了醫生的字體了麼?


普通外科李江琳醫生


要說醫生忙,我認為是:只要有醫德,真能救死扶傷,醫求精,有良心,能體察病人之疼,患者之急的好醫生能藥到病除,把病人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就是排隊花幾個錢投個好醫生,能開上好處方,也值得!我認為:大醫院,各附屬醫院,有醫德好,醫朮到位,設備精良,服務態度佳的醫,護人員就是人們的口碑!雖然,字體不公正,像是潦草,好似書法家,也不足為怪!但在縣,鎮,村的醫院及衛生室肯定不忙!人浮與事,也有坐冷板凳,根本一點都不忙是為了消磨時間混工資!也因各種原因所在:醫德,醫朮,態度,服務質量,個別醫護人員沒有救死扶傷的醫德,本事不大,態度惡劣,他就沒有服務對象!這少部分人也能說他忙嗎?任何一個單位忙得是多數人,閒得無聊的人是少數,但這些人還牛皮!'


福壽9004


最早手寫病歷的時候,因為醫生工作量大,病歷冗長,所以書寫速度都快,導致大家對病歷的印象都是字跡潦草,再者從醫學生開始,我們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專業學習和實踐,很少有練字的習慣,當然不排除有從小就寫字好的,成了醫學界的一股清流,就像現在網上爆出的一些處方,當然醫院也會組織病歷評比以促進大家很好的寫字,更規範的書寫。

不過後來醫院都改成電子病歷系統,都是無紙化辦公,這樣的好處是病歷成打印了,不用寫字了,也就更不重視潦草不潦草了


berylbab1983


有些醫生寫的字確實潦草難認,可能與時間有限、想快速完成有關。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很多醫生都寫得很清楚的。

比如我寫的😊,雖然難以做到寫“正楷”,但基本上還屬於比較容易辨認的“行書”或“行草”。

另外,有些認為是天書的,其實不一定就是醫生的字特別潦草,而是裡面有些是旁人不知道的“醫學術語”。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醫生的“天書”,一般人認不出,而其他醫生卻能夠辨認。


王芳軍醫生


我的呼內醫生同學,輪轉期間那個字寫的那是一個工整,從醫師升到主治以後,他寫的病例我只能看得懂阿奇、頭孢、布洛芬這幾個字了


冥界法官



七通亂碼


都電腦打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