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藏传佛教是佛教三大系统(南传上部座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之一,自称“内道”或“佛教”,清代以来汉文文献中又称之为

“喇嘛教”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公元7世纪佛教密宗传入西藏。有人认为藏传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但佛教之所以为佛教,在于其三藏经典与戒律,以及法脉的传承。藏传佛教所依据者是真实的三藏经典,而未经过其他宗教修改;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应俱全;在法脉上,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延续到今天,由清净证悟的大德传承代代相传至今。

清代的民族统治政策

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清政府实行了许多政策,其中民族统治是其最重要的国策之一。这项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利用藏传佛教来联合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它不仅对清代蒙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影响着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康熙帝曾定喇嘛教为国教“兴黄教、柔蒙藏”,1713年(康熙五十一年)封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亦给予册印。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灵山梵宫

乾隆将先皇的藩邸雍王府改成喇嘛教梵宫--雍和宫以示尊崇。清政府通过这些手段,笼络上层喇嘛,使之倾心清政府,

“稗满所欲,无二心焉”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从史实看来,清政府实行尊崇藏传佛教这一民族统治政策,不仅能结好西藏,还可以抚绥蒙古,确实对扩大和维护清朝在全国的统治是一项积极政策。

藏传佛教在清宫的盛行


藏传佛教在清代十分盛行,清政府出资兴建了大批喇嘛庙,并且还在宫中多处供奉藏传佛教。宫中还曾设有专门管理藏传佛教活动的机构“中正殿念经处”,它成立于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隶属与内务府掌仪司,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宫中佛堂里平日里念经上供,均是由宫内的专职太监喇嘛负责。这些太监喇嘛都是从小太监里挑选出来的,经过学习藏传佛教经典后,披剃穿黄袍成为太监喇嘛。

他们兼有僧侣与奴仆的双重身份,这是为了适应清朝皇帝从事宗教活动在宫廷特设的一个机构。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清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浩如烟海的瓷器中,一些器物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风格,它们是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的美好产物。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由于清政府对藏传佛教采取扶植政策,一方面藏传佛教文化渗透到内地文化中;另一方面,清政府需要制作藏传佛教用品作为赏赉之用,它们必然是迎合其信仰需求的

。这些赏赉品中就有相当的陶瓷制品。因此清代大量流行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的瓷器。

藏传佛教在陶瓷纹饰上的表现

八吉祥纹

八吉祥纹又称“八宝”纹,指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双鱼、盘长(亦为“盘肠”)八种图案。八吉祥是藏传佛教的主要供器,被视为吉祥象征,在藏传佛教的文化视野中他们象征佛的八个部位。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法轮代表佛的手掌,象征佛法具有传之久远的法力,能辗转相传弘扬广大。法螺代表佛的三条颈纹,为佛事活动使用的乐器之一,简称螺,又称梵贝。象征佛法所传之法音妙音吉祥响彻世界。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宝伞代表佛无上正等正觉,喻佛法运转传播张弛自如,贯通无阻。白盖代表佛的顶,可为众生遮风蔽日,使他们从贫穷、疾病中解脱出来。莲花代表佛的舌头,佛以舌说法,使众生都能领悟佛法,喻教法圣洁如莲之清新芳惠,引导众生脱离污垢。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宝罐代表佛的颈,因佛法都是从佛口中说出,喻佛法深厚坚强,聚福智圆满充足,如宝瓶般无散无漏。

双鱼代表佛的双眼,喻佛法具有无限生机,如鱼游水中,自由自在,解脱劫难,游刃有余。盘长代表佛的心,也可看成为两个“卍”字交搭而成,象征佛心脉,喻佛法的强大生命。

八吉祥纹早先是藏传佛教密宗器物上流行纹饰,随着藏传佛教一起传入中原,成为一种典型的含有宗教吉祥意义的纹样,在陶瓷上也经常表现,成为瓷器的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在八吉祥纹中偶有火珠状吉祥物代替其中之一,也常见它们与莲花组合成图案。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带有八吉祥纹饰的瓷器,目前所见最早出现在元代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青白瓷上。从明代永乐朝开始,八吉祥纹成为官窑瓷器上的流行纹饰,但到了明中晚期逐渐消失。到了清代,受到清帝王宗教信仰的影响,八吉祥纹又重新在陶瓷上兴盛起来。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从众多装饰有八吉祥纹饰的瓷器可见,其在清朝陶瓷上非常流行,是符合清代帝王审美兴趣的纹饰,是清代陶瓷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典证。

“卐”字纹

“卐”音“万”,在藏族佛教中是代表太阳的符号。太阳神是本教最大的神灵之一,因此宗教图案“卐”字符在藏族服饰上的运用非常频繁。“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采为汉字,读作“万”。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种锦纹,这种连锁花纹常用来寓意延绵不断和万福万寿不断头之意,此种锦称“万寿锦”。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物的窗墙、门格、梁头上常常刻有这样连缀而成的“卐”字纹,民间四合院的门窗图案也有“卐”或者“卐”字符的变体,即取此“富贵不断头”的意思。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万字纹在陶瓷上经常以万字纹锦地的形式出现。这种纹饰也经常在服饰织锦上出现,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十字宝杵纹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十字宝杵纹,一种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瓷器装饰纹样。十字宝杵又被称为金刚杵,其梵名Vajra(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又叫降魔杵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十字宝杵纹为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因此被称为“十字杵”,亦有加饰飘带者,称为“结带宝杵”,有如意云头的称“如意宝杵”。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金刚杵是藏传佛教法器之一,代表着藏传佛教的一种文化,它在法器中属于持验类,用来代表锋利、坚固之意。它在佛经中曾记载,它代表了“五佛五智义”,亦表示“十波罗密能摧十种烦恼”。

梵文

梵文原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名称,这种古印度的文字语言在中国更多的是作为佛教经典的出现。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梵文早在唐开元初年就随密宗佛教传入中国,瓷器上出现的梵文主要是密宗的种子字和咒语。种子字是佛的代称,咒语为佛经中的颂词。

璎珞纹

璎珞纹是指的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璎珞原是用丝线将珠石编串成多层次的装饰物品,《晋书·林邑国传》载:“其王服天冠,被璎珞。

瓷上信仰:清代藏传佛教的纹饰寓意

”将璎珞形象用于塑像或其他器物为装饰纹样,称璎珞纹,始见于元代瓷塑宗教人物像上。

藏传佛教纹饰的影响深远,由于它的样式美观,不少为汉民族所接纳,成为了脱离宗教意义而纯为打扮器物的装饰了,如八吉祥纹、万字纹、璎珞纹等。这些影响在清代陶瓷纹饰与造型上有突出的表现,正是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清代陶瓷表现出了与明代陶瓷不同的具有异域宗教文化的审美格调。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