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词牌名,又名“秋光满目”“庆同天”“月照梨花”等。以温庭筠词《河传·湖上》为正体,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五平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另有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七句,三仄韵四平韵;双调五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双调六十一字前段六句五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纳兰性德《河传·春残》等。

宋王灼《碧鸡漫志》云,《河传》,唐曲,今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前段仄韵,后段平韵。其一属无射宫,即《怨王孙》曲,外又有越调、仙吕调两曲。按《河传》之名始于隋代,为隋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声韵悲切。其词则创自温庭筠。温词两首格律相同,为创调之作。《词谱》列二十七体,与温词大同小异。《花间集》所载唐词,句读韵叶,颇极参差,然约计不过三体。有前后段两仄两平四换韵者,如温庭筠“湖上”词以下十五首是也。内韦庄词名《怨王孙》,宋人多宗之。欧阳修词注“越调”。张先词有“海宇,称庆,与天同”句,更名“庆同天”。李清照词有“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句,更名“月照梨花”。有前段仄韵、后段仄韵平韵者,如孙光宪“风飐”词以下五首是也,宋词无填此调者。有前后段皆仄韵者,如张泌“渺莽”词以下七首是也,宋词亦宗之。《乐章集》注“仙吕调”。徐昌图词有“秋光满目”句,更名“秋光满目”。历来旧谱,大都挨字类列,其体莫辨,阅者茫然。谱内划清三体,每体中细辨句读韵叶,各以类列,庶按谱时,各有所宗,不致混淆矣。

孙光宪四首,其一述此调本事:“太平天子。等闲游戏。疏河千里。柳如丝,偎倚渌波春水。长淮风不起。如花殿脚三千女。争云雨。何处留人住。锦帆风。烟际红。烧空。魂迷大业中。”柳永两首自注仙吕调。王灼《碧鸡漫志》卷四:“今世《河传》乃仙吕调,皆令也。”此调频频换韵,每句用韵,但短句多,以致音节沉滞曲折,本为表达悲切之情,但唐宋词人常用以写景、抒情,甚至作俚语词。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正体,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五平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以温庭筠《河传·湖上》为代表。此调创自此词,换头七字一句、三字一句、五字一句,各体皆然,其源盖出于此。 按《花间集》温词三首,前段第四句“梦里每愁依违”,“梦”字、“每”字俱仄声,“依”字平声。又“仙景个女采莲”,“女”字仄声。第五句“仙客一去燕已飞”,“仙”字平声,“客”字仄声。后段起句“红袖摇曳逐风暖”,“逐”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此词前后段两仄两平四换韵,两结俱二字一句、五字一句,与下孙、顾、辛三词为一类。

变体一,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七句,三仄韵、四平韵。以孙光宪《河传·花落》为代表。此与温庭筠“湖上闲望”词同,惟第三句四字仍押仄韵,第四句四字始起平韵异。

变体二,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以顾夐《河传·棹举》为代表。此亦与温词同,惟前段第三句四字不用韵,第四句四字仍押仄韵异。

变体三,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四仄韵、三平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以辛弃疾《河传·春水》为代表。此与顾夐“棹举舟去”词同,惟前段第三句亦用仄韵异。

变体四,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一叠韵、四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三平韵。以张泌《河传·红杏》为代表。此词亦与温词体同,惟前段第二句即叠上句,第三句四字用仄韵,第四句四字用平韵,结句三字,后段第四、五句作七字一句异。坊刻起句脱“红杏”叠字,今照《词纬》本增定。此词亦四换韵,但前段结句三字,后段结句五字,与下阎词又自为一类。

变体五,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一仄韵、一叠韵、四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三平韵。以阎选《河传·秋雨》为代表。此与张泌词同,惟前段第三句不用仄韵,后段平韵即用前段原韵异。按《河传》词体,凡两结平韵者,其两起皆仄韵,如温庭筠之“湖上。闲望。”四字押两仄韵,此词“秋雨。秋雨。”四字正与温词同,《词律》不注仄韵非。

变体六,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以韦庄《河传·锦浦》为代表。此即温词体,但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四、五句俱四字、六字,两结句皆三字,另开宋词一派,张先、陆游、张元干、李清照、黄升等词皆出于此。又此词后段仄韵,即押前段原韵,与温词小异。按《花间集》韦词三首名《河传》,《尊前集》韦词一首名《怨王孙》,平仄如一,惟“何处烟雨”词前段起句“何”字平声。又前段第五、六句“画桡金缕,翠旗高飐香风”,“金”字、“高”字俱平声。后段第四、五句“江都宫阙,清淮月映迷楼”,“宫”字、“淮”字俱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之,馀参以下类列六词。

变体七,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叶韵。以张先《河传·海宇》为代表。此与韦词同,惟前段起句不用韵异。又按此词后段平韵,即叶本部三声,与另换别韵者不同,下李清照词亦然。

变体八,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叶韵。以李清照《河传·帝里》为代表。此与张词同,惟前段第五句仍押仄韵异。按韦庄“何处烟雨”词,前段第五句“画桡金缕”,“缕”字仍押仄韵,正与此同。但此词起句“帝里”,“里”字不用韵,而韦词起句“何处”,“处”字则用韵,又稍不同耳。又按《漱玉词》李词别首,其前段第五句亦仍押仄韵,但前段第一、二、三句“梦断,漏悄,愁浓酒恼”,“漏”字、“酒”字俱仄声。后段第一、二句“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又”字亦仄声,与诸家稍异。

变体九,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两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以张元干《河传·小院》为代表。此与李清照“帝里春晚”词同,惟前段第四句不押平韵。按《芦川集》张词二首皆然,其后段仄韵即用前段原韵,又与韦词一例。

变体十,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以陆游《河传·闷已萦损》为代表。此与张元干词同,惟前段起句四字,后段第二句四字异。

变体十一,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两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以陆游《河传·霁景》为代表。此亦与张元干词同,惟前段第二句不用韵,后段第四、五句作六字一句、四字一句异。按陆游词二首,后段所押仄韵、平韵,即用前段原韵,与各家另换别韵者不同。

变体十二,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四仄韵、两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以黄升《河传·昼景》为代表。此与陆游“霁景风软”词同,惟前段起二句俱用韵。按坊本后段第四句作“不知郎马何处嘶”,多一“嘶”字,今从《花庵词选》改定,且此句亦无用韵之例,观各家体可知。

变体十三,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七句四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以李珣《河传·春暮》为代表。此词前段第四句“蛾”字起下平韵,第五句“处”字,仍押上仄韵,是唐词间押法,亦名隔句押。按《花间集》李词二首皆然,在诸家中又自成一体。

变体十四,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七句四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以李珣《河传·去去》为代表。此与“春暮微雨”词同,惟后段第四、五句俱五字异。以上词十五首悉四换韵者。温词以下四首皆前结五字、后结五字;张泌以下二首皆前结三字、后结五字;韦词以下七首皆前结三字、后结三字;李词二首皆前结五字,后结三字。谱内各以类列,故不挨字编次。

变体十五,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七句六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一叠韵。以孙光宪《河传·风毡》为代表。此词前段全用仄韵,与诸家异。若后段上仄下平,则犹然温词体也。谱内可平可仄悉参后四词,无别首宋词可校。

变体十六,双调五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以顾夐《河传·曲槛》为代表。此即孙光宪“风飐波敛”词体,惟前段第三句不用韵,第五、六句作三字两句、两字一句异。《词律》于“露华鲜,杏枝繁”句注“两平韵”。按此词前段本全押仄韵,有顾词别首可证,岂又间入平韵?况两句两韵亦无一先、十三元遽用古韵之理。

变体十七,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以顾夐《河传·燕飏》为代表。此与“曲槛春晚”词同,惟前段起句不用韵,第五、六句作七字一句异。

变体十八,双调五十四字,前段六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以孙光宪《河传·太平天子》为代表。此亦“风飐波敛”词体,惟前段起句四字,第四句三字,第五句六字异。

变体十九,双调五十三字,前段六句六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四平韵。以孙光宪《河传·柳拖金缕》为代表。此与“天平天子”词同,惟前段第四、五句作六字一句、二字一句,又第四句多押一韵,换头仍押前段仄韵异。以上词五首皆前段仄韵,后段仄韵、平韵者,在唐词中又自成一体。

变体二十,双调五十一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以张泌《河传·渺莽》为代表。此词前后段全押仄韵,宋柳永、徐昌图、秦观、黄庭坚、吕渭老、《梅苑》无名氏诸词皆原于此。至换头三句犹然温词体也。但前后段两结句俱五字,与柳永二词一类。若徐昌图词前后段两结句俱六字,又与吕渭老、黄庭坚、《梅苑》词自为一类。谱内可平可仄即参以下类列诸词。

变体二十一,双调五十七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六句五仄韵。以柳永《河传·淮岸》为代表。此照张泌词填,惟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四、五句,俱四字一句、六字一句,较为整齐。

变体二十二,双调五十七字,前段六句四仄韵,后段六句五仄韵。以柳永《河传·翠深红浅》为代表。此与“淮岸渐晚”词同,惟前段起句四字,后段第四句六字,第五句四字异。

变体二十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仄韵。以徐昌图《河传·秋光满目》为代表。按徐昌图,宋太祖时人,在柳永之前。柳永“淮岸向晚”词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四、五句,句法即本此词填也。至前后段第五句俱不押韵,黄庭坚词及《梅苑》无名氏词皆宗之。但两句俱不押韵则为正体。或前段不押,或后段不押,则为变体耳。《尊前集》刻此词微有脱误,今从《花草粹编》改定。

变体二十四,双调六十一字,前段六句五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以吕渭老《河传·斜红照水》为代表。此与“秋光满目”词同,惟前段第二句添一衬字,又押韵,前后段第五句仍押韵异。按秦观“恨眉醉眼”词与此同,因秦词俚,故采此作。

变体二十五,双调六十一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以黄庭坚《河传·心情老懒》为代表。此和秦观词也。但前段第二句四字,第三句五字,第五句不用韵,与秦词小异。

变体二十六,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以《梅苑》无名氏《河传·香苞素质》为代表。黄庭坚词前段第五句不用韵,此词后段第五句不用韵,均为仄韵《河传》变体。又《花草粹编》无名氏词“双花对植。似黄封、和了龙香难敌。闷把琵琶,试把么弦轻轣。算行家、才认得。朱窝戏捻骰儿掷。惟有烧盆,贡采偏难觅。常把那目字横书,谢三娘、全不识。”后段第四、五句作七字一句,亦不用韵,疑有脱误,不录。 以上词七首,皆前后段全押仄韵者。张词以下三首两结句俱五字。徐词以下四首两结句俱六字。 按《河传》词共二十七首,约分三体:有两仄两平四换韵者,有前段仄韵、后段仄韵平韵者,有前后段皆仄韵者。谱内每体悉为类列注明,此调之源流正变,尽于此矣。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秋雨

五代:阎选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

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河传·花落

五代:孙光宪

花落,烟薄,谢家池阁,寂寞春深。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玉炉香断霜灰冷,帘铺影,梁燕归红杏。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

河传·春浅

清代:纳兰性德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河传·湖上

唐代:温庭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河传·秋光满目

唐代:徐昌图

秋光满目。风清露白,莲红水绿。何处梦回?弄珠拾翠盈盈,倚兰桡,眉黛蹙。

采莲调稳,吴侣声相续,倚棹吴江曲。鹭起暮天,几双交颈鸳鸯,入芦花,深处宿。

河传·风飐

五代:孙光宪

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

大堤狂杀襄阳客,烟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归,心不归,斜晖,远汀鸂鶒飞。

河传·柳拖金缕

五代:孙光宪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濛落絮。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花笺,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河传(二之一)

宋代:秦观

乱花飞絮。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暗掩将、春色去。篱枯壁尽因谁做。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为没教、人恨处。

河传(二之二)

宋代:秦观

恨眉醉眼。甚轻轻觑著,神魂迷乱。常记那回,小曲阑干西畔。鬓云松、罗袜刬。丁香笑吐娇无限。语软声低,道我何曾惯。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闷损人、天不管。

河传(二之一)

宋代:贺铸

华堂张燕。向尊前妙选,舞裙歌扇。彼美个人,的的风流心眼。恨寻芳来晚。曲街灯火香尘散。犹约晨妆,一觇春风面。惆怅善和坊里,平桥南畔。小青楼、帘不卷。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

宋代:黄庭坚

之作心情老懒。对歌对舞,犹是当时眼。巧笑靓妆,近我衰容华鬓。似扶著、卖卜算。思量好个当年见。催酒催更,只怕归期短。饮散灯稀,背销落花深院。好杀人、天不管。

河传(二之一·仙吕调)

宋代:柳永

翠深红浅。愁蛾黛蹙,娇波刀翦。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妆光生粉面。坐中醉客风流惯。尊前见。特地惊狂眼。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相逢何太晚。

河传

唐代:顾夐

燕扬晴景。小窗屏暖,鸳鸯交颈。菱花掩却翠鬟欹,

慵整,海棠帘外影¤

绣帏香断金鸂鶒。无消息,心事空相忆。倚东风,

春正浓,愁红,泪痕衣上重。

曲槛,春晚。碧流纹细,绿杨丝软。露华鲜,杏枝繁。

莺转,野芜平似剪¤

直是人间到天上,堪游赏,醉眼疑屏障。对池塘,

惜韶光,断肠,为花须尽狂。

棹举,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处。岸花汀草共依依,

雨微,鹧鸪相逐飞¤

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此意向谁说?倚兰桡,

独无憀,魂销,小炉香欲焦。

河传

唐代:张泌

渺莽云水,惆怅暮帆,去程迢递。夕阳芳草,千里万里,

雁声无限起¤

梦魂悄断烟波里。心如醉,相见何处是?锦屏香冷无睡,

被头多少泪。

红杏,交枝相映,密密濛濛。一庭浓艳倚东风,香融,

透帘栊¤

斜阳似共春光语,蝶争舞,更引流莺妒。魂销千片玉樽前,

神仙,瑶池醉暮天。

河传(二之二·仙吕调)

宋代:柳永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河传(二之二)

宋代:贺铸

华堂重厦,向尊前更听,碧云新怨。玉指钿徽,总是挑人心眼。恨随红蜡短。彩旗影动船头转。双桨凌波,惟念人留恋。江上暮潮,隐隐山横南岸。奈离愁、分不断。

河传·华堂张燕

宋代:贺铸

华堂张燕。向尊前妙选,舞裙歌扇。彼美个人,的的风流心眼。恨寻芳来晚。曲街灯火香尘散。犹约晨妆,一觇春风面。惆怅善和坊里,平桥南畔。小青楼、帘不卷。

河传

唐代:温庭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

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

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

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

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燕已飞。

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

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河传·心情老懒

宋代:黄庭坚

之作心情老懒。对歌对舞,犹是当时眼。巧笑靓妆,近我衰容华鬓。似扶著、卖卜算。思量好个当年见。催酒催更,只怕归期短。饮散灯稀,背销落花深院。好杀人、天不管。

河传令

元代:王哲

营躯手段。这饥寒未免,上街须当唱唤。提个清,了了惺惺铁罐。觅残馀,声声叫,道摄乱。极承贵府人悯叹。唯愿诸公,心怀常照管。选甚冷吃,将来腹中煎*。炼重阳,方堪看,害风汉。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令 赠京兆赵公

元代:王哲

心合眼莹,耳聪意静,鼻通舌辩。说山头,一派清流落涧。中烹,焰儿,紧不慢。西金解东方版片,便令虎龙,同打扮得明珠,诸般不教兴贩。春来,金生,花复绽。

河传 乐府十拟,弁阳老人为古人所未为。素

元代:邵亨贞

一出新意矣。暇日先生以词寄示,且徵予作,既又获见桥李诸俊用所拟,益切奇出,阅诵累日无厌。因悟古人作长短句,若慢则音节气概,人各不类,往往自民一家。至于令则律调步武句语,若无大相远者,间有奇语,不过命以新意,亦未见其各成一家也。所以令之拟为尤难,强欲逼真,不无蹈袭,稍涉己见,辄复违背。由是未易苟措,兹重以先生之请,思索且得十解,未知其实能似古人与否,惟先生有以教焉。至正二年二月甲子序。弁阳周草号,素钱子云号。拟花间春日宫词春殿。帘卷。*金香远。午漏沉沉柳阴。楼前怨红何处寻。沉吟。玉沟流水深。睡起长门催侍宴。情正卷。强把镜*展。露柔荑。添黛眉。步移。君王犹讶迟。

河传·春画

元代:邵亨贞

春画。倦绣。轻揎罗*。背倚秋千。杜鹃。年年恼人三月天。锦笺。空将心事传。小玉偷移筝上雁。弦索断。惊起睡鸳散。粉墙西。杨柳堤。马嘶。谁家游子归。

河传(仙吕调)

宋代:张先

花暮。春去。都门东路。嘶马将行。江南江北,十里五里邮亭。几程程。高城望远看回睇。烟细晚碧空无际。今夜何处,冷落衾帏。欲眠时。

河传

唐代:孙光宪

太平天子,等闲游戏,疏河千里。柳如丝,偎倚。

绿波春水,长淮风不起¤

如花殿脚三千女,争云雨,何处留人住?锦帆风,

烟际红,烧空,魂迷大业中。

柳拖金缕,著烟笼雾,濛濛落絮。凤凰舟上楚女,

妙舞,雷喧波上鼓¤

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花笺,

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花落,烟薄。谢家池阁,寂寞春深。翠蛾轻敛意沈吟,

沾襟,无人知此心¤

玉炉香断霜灰冷,帘铺影,梁燕归红杏。晚来天,

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

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木兰舟上,

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

大堤狂杀襄阳客。烟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归,

心不归。斜晖,远汀鸂鶒飞。

河传令

元代:王哲

凡躯莫藉。把惺惺了了,自然明明构架。行住坐卧,须要清清闲暇。气神和,结成珠,堪教化。张弓举箭能亲射。红心正中,赶退周天卦。*贴中间,并出霞光无价。五行违,脱阴阳,超造化。

河传令 赠京兆席句押

元代:王哲

衫败易处。俗情正好,知白守黑。院脱离,好把明珠怜惜。年时,因缘,怎生积。心约已为规则。圭一粒,细思非难觅。性识真,便是神仙端的。明公,专上,都押席。

河传 送俞彦行

元代:韩奕

天际舟去水和烟。路遥遥知几千。广州又在海西边。堪怜。行人方少年。回首吴台连楚馆。云树远。眼与肠俱断。念归期。是何时。休迟。莺

河传·锦里

唐代:韦庄

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绣花裳。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河传·渺莽云水

唐代:张泌

渺莽云水,惆怅暮帆,去程迢递。夕阳芳草,千里万里,雁声无限起。梦魂悄断烟波里。心如醉,相见何处是?锦屏香冷无睡,被头多少泪。红杏,交枝相映,密密濛濛。一庭浓艳倚东风,香融,透帘栊。斜阳似共春光语,蝶争舞,更引流莺妒。魂销千片玉樽前,神仙,瑶池醉暮天。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令

元代:王哲

害风落魄。便飘蓬信任,到处并无篱落。游历水云,管甚身躯零落。觅残馀,傍人家。闲院落。众皆笑我贫沦落。教他骨头,无福长流落。看你不知,将来何方下落。免伊忧,恁时节,超碧落。

河传(咏甘草)

宋代:郭讵

大官无闷。刚被傍人、竞来相问。又难为□□敷陈。且只将、甘草论。朴消大戟并银粉。疏风紧。甘草闲相混。及至下来,转杀他人,尔甘草、有一分。

河传

宋代:司马槱

银河漾漾。正桐飞露井,寒生斗帐。芳草梦惊,人忆高唐惆怅。感离愁,甚情况。春风二月桃花浪。扁舟征棹,又过吴江上。人去雁回,千里风云相望。倚江楼,倍凄怆。

河传(秋夜旅怀)

宋代:赵鼎

秋光向晚,叹羁游坐见。年华将换。一纸素书,拟托南来征雁。奈雪深、天更远。东窗皓月今宵满。浅酌芳尊,暂倩嫦娥伴。应念夜长,旅枕孤衾不暖。便莫教、清影转。

河传·江畔

唐代:温庭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河传 戏效花间体

元代:邵亨贞

庭院。春浅。重门深掩。寂寞东风。睡浓。起来绣*花影重。娇慵。宿妆凝澹红。待把眉山临镜画。还又罢。却放翠帘下。画楼间。楼外山。倚阑。只愁相见难。

河传(以石曼卿诗为之)

宋代:赵鼎

年年桃李。渺关河一梦,飞花空委。鸿去燕来,锦字参差难寄。敛双眉、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独倚高楼,日日春风里。江水际。天色无情,似送离怀千里。

河传

唐代:李珣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

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

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春暮,微雨,送君南浦,愁敛双蛾。落花深处,

啼鸟似逐离歌,粉檀珠泪和¤

临流更把同心结。情哽咽,后会何时节?不堪回首相望,

已隔汀洲,橹声幽。

河传

宋代:吕渭老

斜红照水。似晴空万里。明霞相倚。逐伴笑歌,小立绿槐阴里。诮没些、春气味。纷纷觑著闲桃李。浅浅深深,不满游人意。幽艳一枝,向晚重帘深闭。是青君、爱惜底。

河传令

元代:王哲

竹冠顶按。更竹作水瓶,至今常将手盥。竹杖竹蓝,竹笠竹车竹钻。竹林中,竹笛鸣,声自唤。木鞋衬脚真热暖。木做盘儿,镜磨明圆满。木箸木匙,木杓木盔木碗。木阴间,木牛耕,田三段。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秋雨秋雨

唐代:阎选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河传·年年桃李

宋代:赵鼎

年年桃李。渺关河一梦,飞花空委。鸿去燕来,锦字参差难寄。敛双眉、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独倚高楼,日日春风里。江水际。天色无情,似送离怀千里。

河传·大官无闷

宋代:郭讵

大官无闷。刚被傍人、竞来相问。又难为□□敷陈。且只将、甘草论。朴消大戟并银粉。疏风紧。甘草闲相混。及至下来,转杀他人,尔甘草、有一分。

河传·翠深红浅

宋代:柳永

翠深红浅。愁蛾黛蹙,娇波刀翦。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妆光生粉面。坐中醉客风流惯。尊前见。特地惊狂眼。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相逢何太晚。

河传·恨眉醉眼

宋代:秦观

恨眉醉眼。甚轻轻觑著,神魂迷乱。常记那回,小曲阑干西畔。鬓云松、罗袜刬。丁香笑吐娇无限。语软声低,道我何曾惯。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闷损人、天不管。

河传·锦浦

唐代:韦庄

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花深柳暗,时节正是清明,雨初晴。玉鞭魂断烟霞路,莺莺语,一望巫山雨。香尘隐映,遥见翠槛红楼,黛眉愁。

河传(咏甘草)

宋代:郭讵

大官无闷。刚被傍人、竞来相问。又难为□□敷陈。且只将、甘草论。朴消大戟并银粉。疏风紧。甘草闲相混。及至下来,转杀他人,尔甘草、有一分。

河传令 知县董德夫小

元代:王哲

德夫知县。坐上将余便。索河传令。堂下落花,你咱分明亲见。稍知空,这攀缘,都不恋。争如修取来生善。早悟光阴,急急同飞箭。足爱前亲,好心长行方便。若回头,随我访,神仙面。

河传

唐代:韦庄

何处,烟雨,隋堤春暮。柳色葱茏,画桡金缕,

翠旗高飐香风,水光融¤

青娥殿脚春妆媚,轻云里,绰约司花妓。江都宫阙,

清淮月映迷楼,古今愁。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玉鞭金勒寻胜,

驰骤轻尘,惜良辰¤

翠蛾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

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花深柳暗,

时节正是清明,雨初晴¤

玉鞭魂断烟霞路,莺莺语,一望巫山雨。香尘隐映,

遥望翠槛红楼,黛眉愁。

河传·斜红照水

宋代:吕渭老

斜红照水。似晴空万里。明霞相倚。逐伴笑歌,小立绿槐阴里。诮没些,春气味。纷纷觑著闲桃李。浅浅深深,不满游人意。幽艳一枝,向晚重帘深闭。是青君、爱惜底。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秋光向晚

宋代:赵鼎

秋光向晚。叹羁游坐见。年华将换。一纸素书,拟托南来征雁。奈雪深、天更远。东窗皓月今宵满。浅酌芳尊,暂倩嫦娥伴。应念夜长,旅枕孤衾不暖。便莫教、清影转。

河传·乱花飞絮

宋代:秦观

乱花飞絮。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暗掩将、春色去。篱枯壁尽因谁做。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为没教、人恨处。

河传·同伴

唐代:温庭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云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天际云鸟引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河传 戊戌岁暮,吴中客楼夜思

元代:邵亨贞

楼迥。人静。雨摇灯影。梦绕天涯。路赊。水边小梅开几花。人家。酒旗何处斜。客路冰霜惊岁晚。情绪懒。长是念疏散。小溪滨。犹有春。故人。几时相见频。

河传·燕扬晴景

唐代:顾夐

燕扬晴景。小窗屏暖,鸳鸯交颈。菱花掩却翠鬟欹,慵整,海棠帘外影。绣帏香断金鸂鶒。无消息,心事空相忆。倚东风,春正浓,愁红,泪痕衣上重。曲槛,春晚。碧流纹细,绿杨丝软。露华鲜,杏枝繁。莺转,野芜平似剪。直是人间到天上,堪游赏,醉眼疑屏障。对池塘,惜韶光,断肠,为花须尽狂。棹举,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处。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此意向谁说?倚兰桡,独无憀,魂销,小炉香欲焦。

河传·香苞素质

宋代:无名氏

香苞素质。天赋与、倾城标格。应是晓来,暗传东君消息。把孤芳、回暖律。寿阳粉面增妆饰。说与高楼,休更吹羌笛。花下醉赏,留取时倚阑干,斗清香、添酒力。

河传·银河漾漾

宋代:司马槱

银河漾漾。正桐飞露井,寒生斗帐。芳草梦惊,人忆高唐惆怅。感离愁,甚情况。春风二月桃花浪。扁舟征棹,又过吴江上。人去雁回,千里风云相望。倚江楼,倍凄怆。

河传·华堂重厦

宋代:贺铸

华堂重厦,向尊前更听,碧云新怨。玉指钿徽,总是挑人心眼。恨随红蜡短。彩旗影动船头转。双桨凌波,惟念人留恋。江上暮潮,隐隐山横南岸。奈离愁、分不断。

河传·花暮

宋代:张先

花暮。春去。都门东路。嘶马将行。江南江北,十里五里邮亭。几程程。高城望远看回睇。烟细。晚碧空无际。今夜何处,冷落衾帏。欲眠时。

河传·春晚

唐代:韦庄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晨。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河传》诗词60篇大全集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