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最近新型肺炎病毒鬧得沸沸揚揚,我就想問一下普通醫用口罩真能隔離病毒嗎?

謝鑫


個人觀點: 對於大多數普通民眾而言,普通醫用口罩對病毒足以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病毒怎樣傳播?

病毒直徑雖然小,但是它不大可能脫離其它依附物獨立在自然環境生存。雖然理論上N95口罩或者醫用外科口罩對於細小顆粒的過濾效果會更好,但是病毒在病人之間通過空氣傳播一般是依附在飛沫上的,普通口罩足以阻擋絕大部分飛沫,從而起到很好的防護效果。

阻擋飛沫的另外一個有效方法是增加防護距離,距離越遠,空氣中的飛沫數量應該呈指數級下降。所以,儘量遠離擁擠的人群,對於疑似感冒的病人,保持幾米開外的距離,被感染的風險,都會大大降低。

提倡大家在公共場合都戴口罩還有另外一方面的考慮,那就是潛在的病毒攜帶者通過戴口罩,也阻擋了大部分飛沫傳播到空氣中,傳染給其它人。市面上有一種帶有呼吸閥的口罩,它對佩戴者吸入的空氣進行了過濾,但是呼出的空氣卻通過呼吸閥直接排出。對於可能有感染的人而言,不管是什麼防護等級,戴這種口罩都是不提倡的。

與其關注口罩的防護等級,不如多關注其它這些方面。

正確的佩戴方式:

口罩沒有與面部嚴密貼合的情況下,空氣從面部與口罩之間的空隙進入,等級再高的口罩也起不到任何防護作用。 最常見的錯誤就是鼻樑有明顯空隙。

勤洗手與物體表面的消毒:

病毒的另外一條傳播途徑是依附在物體表面,比如門把手、扶手、桌面、各種日常物品表面、通過手接觸,間接傳播到嘴巴、鼻子或眼結膜等部位,然後造成感染。 因此,勤洗手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建議。病人的分泌物、糞便等都有潛在的汙染可能,都要小心處理。

多開窗通風:

網上流傳的用醋、用酒精、用84消毒液等,都不可能起到對空氣消毒的作用。最高效的方法莫過於直接開窗通風。病毒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長時間存在,不用擔心窗戶外有病毒飄進來。儘量待在開放、通風的環境中,比待在密閉的環境中,也能大大減少被感染的風險。

總結

防護等級越高的口罩,越難以透氣,長時間佩戴是很不舒適的,因此我不提倡普通人都去追求高等級的防護口罩。

雖然我也是身處疫區,而且我還是在急診一線工作,但是我的家人使用的也是普通醫用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比什麼都強。在戶外環境,離人遠一點,一般危險性都不高。在戶內環境,也儘量待在窗口等通風處,也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對於每天接診病人問得最多的問題,我儘量以這種方式集中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