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殺掉30個,還剩下的4人是誰?

司馬長史


朱元璋對待功臣宿將確實嚴厲,但也絕對達不到34人之中殺30人的可能,下面我們來澄清一下這件事,捎帶說一下他們被殺的原因。




看到題目,很多人說陪朱元璋打天下的是淮西24將,因此根本沒有34個人。實際上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明朝建國之初冊封的六公二十八侯。

六公;

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

二十八侯;

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楊璟、康鐸、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華雲龍、顧時、耿炳文、陳德、郭子興、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



不吹不黑,六公二十八侯死因

病逝或者善終13人

徐達、李文忠、鄧愈、常茂、湯和、唐鐸、韓政、王志、吳良、吳楨、華高、曹良臣[戰死]、耿炳文[終朱元璋一朝善終,靖難之役後被朱棣賜死]

坐胡惟庸案被殺9人

唐勝宇、陸仲亨、胡美、黃彬、陸聚、梅思祖、趙庸、鄭遇春、費聚

病逝後追坐胡惟庸案5人

顧時、朱亮祖、陳德、郭興、俞通源

賜死5人

李善長、傅友德、馮勝、周興德、廖永忠、

特殊情況2人

楊璟;因坐胡惟庸案被賜死,但當時被朱棣藏匿,後來在靖難之役中戰死。

華雲龍;僭越使用元朝宮中之物,被召回南京,路上病逝。



朱元璋殺功臣原因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34名功臣中有14人被殺,5人死後被追罪。遠遠沒有題目中所說的34人中有30人被殺。

實際上,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對待這些功臣也是有感情的。在洪武三年時,朱元璋為了報答這些功臣的扶助之功,曾經給他們頒發了丹書鐵券,以此免除謀逆之外的大罪。但自從獲贈丹書鐵券之後,這些功臣成為了明朝甩不掉的包袱。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中,朱元璋的開國功臣素質非常差。他們在成為開國元勳之後,大部分流氓本性凸顯,不可一世,公然藐視法紀。

趙庸隨軍出征時,公然欺男霸女,不顧國法私佔奴婢。華雲龍不僅僭越使用元朝宮廷之物,而且強迫士兵百姓無償為其修整宅院。廖永忠同樣違制僭越,使用皇帝御用之物。

當然、違法亂紀的不僅僅是這些功臣,他們的親友同樣狐假虎威的欺壓百姓,湯和的姑丈就蔑視法紀,藉助湯和的名望橫行鄉里。周興德的兒子更加大膽,竟然跑到了朱元璋的後宮,和宮女淫亂。



種種的一切都在提醒朱元璋,曾經的功臣已經迅速蛻化成為了貪官汙吏,他們勾結豪強欺壓百姓,甚至公然藐視王法。如果想要一個和平而又穩定的盛世,必須要讓理智戰勝感情。

最終,底層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考慮到百姓的生活疾苦後,以及王朝的長治久安,朱元璋策劃了諸多大案整肅綱紀。雖然期間一部分功臣被殺或者被除爵,但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王朝得以穩定。


我是越關


你好,就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必須要說明的是:“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殺掉30個”這個說法從根本上說是不正確的。

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不止34人,這個“34人”是如何界定是一個問題。

我們以明初加封的第一批功臣的結局來看看朱元璋到底殺了多少人

明朝建國前後,對功臣大加封爵,前後共確定了開國功臣150人。

下表是明朝建國後封賞的前34位功臣名單,表中包括了他們的爵位及最終結局。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

因牽扯胡惟庸案被誅殺的有李善長、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費聚、趙庸、黃彬、陸聚8人。

因猜忌被逼自殺的有傅友德,馮勝,耿炳文(永樂二年自殺,非朱元璋的原因),共3人;

因犯罪被殺的有胡美、周德興、朱亮祖3人;

戰死的有曹良臣1人;

善終者有19人。

胡惟庸案的本質是君權與相權之爭, 在此案中,朱元璋的殺伐確實是過重了些。但是肯定沒有野史上傳的那麼邪乎。

以這個標準判定的34位功臣,大部分還是得到善終的,根本不是“34個功臣殺了30個”。

我們再以淮西二十四將的各自結局為例,來看一看朱元璋是不是真的如傳說中的那樣對功臣濫殺無辜。

淮西二十四將,是朱元璋離開濠州奔赴定遠時帶在身邊的二十四個人,是他起家鬧革命的最初班底。

下圖為淮西二十四將各自的最終結局:

其中善終12人:徐達、湯和、吳良、吳禎、顧時、陳德、華雲龍、郭興、國英、胡海、張龍、張赫,佔了總人數的一半;

戰死4人:耿再成、耿君用、鄭遇霖、花雲;

因罪被殺1人:周德興

被朱元璋誅殺6人:費聚、陸仲亨、鄭遇春、陳桓、謝成、唐勝宗,只佔了百分之二十五;

還有一人死因不詳,大概率是善終。

結論

朱元璋的確是殺了一些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但他並非是濫殺無度。

凡是本本分分的功臣,他基本沒殺。殺的多是貪贓枉法、包藏禍心之輩。

很多傳說說朱元璋刻薄寡恩,嗜殺無度,將功臣屠戮殆盡,甚至說只有4個人才得到善終,這實在是有點冤枉他了。

朱元璋起於草莽,文人士子出身的官僚們多少有些看不起他,加上他又殺了那麼多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不法勳貴,那些書寫歷史的文人們當然不會讓他在史書上留下好名聲。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指出!


我有觀點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把天下從蒙古人手中奪了回來,建立了不世之功。說起朱元璋殺人可是出了名的,他想殺的人基本上活不下來,可是有這樣一個和尚卻是個例外。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去寺廟,當他來到佛像跟前的時候問主持他用不用跪下。

老和尚連忙說不用,朱元璋又說不跪下不好吧,機智的老和尚趕緊說:現在的佛不用拜以前的佛,現在的佛當然說的是朱元璋,被老和尚稱讚成當世的佛朱元璋非常滿意。於是他決定不再下跪,老和尚也就逃過了一劫。

被朱元璋殺的最慘的當然是那些開國功臣們了,跟著他打天下的三十多個功臣,最後被他殺的只剩下四個了。這四個人又是誰,能被朱元璋給放過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

第一個人是湯和。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跟朱元璋是老鄉,還是一條街上的朋友,從小一起長大。朱元璋在指揮眾人作戰的時候,其他人都覺得朱元璋跟自己是同輩,不願意聽他的指揮,只有湯和很服從他的命令,雖然湯和比他大三歲。

在作戰時湯和英勇異常,即使中箭了還要把箭拔出來接著拼殺。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湯和被加官進爵,成了開國功臣。慢慢的朱元璋不願意這些功臣們繼續帶兵了,想要奪走他們的兵權,聰明的湯和早就看透了這一切,他主動去找皇帝說自己不願意在帶兵了,想要回老家安養天年,朱元璋答應了他還給他在家鄉建造了府邸,湯和就活到了七十多歲才去世,算是結局很好了。

第二個人是沐英。他也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年少時由於戰亂父母雙亡,被路過的朱元璋發現並收留,當時的朱元璋和他的大老婆沒有孩子,就把他手下當了乾兒子,對他就像親生的一樣,他十二歲就跟著乾爹四處打仗,十八歲就已經是能帶兵的將軍了,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大功,明朝建立後他被派到雲南鎮守邊關。

後來馬皇后去世,他非常悲傷,以至於吐血了,又加上太子朱標去世,再一次打擊了他,由於悲傷而死,朱元璋知道了很感動就把他接回來安葬了。

第三個人是郭英。郭英是跟著自己的哥哥參加了朱元璋的義軍,一直跟著朱元璋給他當保鏢,在攻打陳友諒的時候,朱元璋被陳友諒包圍就在即將被殺的時候,郭英趕來救了他,自己也身受重傷,最後大敗陳友諒。

漸漸的他也開始帶兵打仗成了將軍,明朝建立後自己的姐姐又嫁給了朱元璋,就更加有地位了。但是他很聰明,知道皇帝不喜居功自傲的人,所以他就為人低調,讓朱元璋很放心。

第四個人是耿炳文。他是繼承了他父親的官職,他以擅長防禦出名。他最有名的一戰就是抵擋張士誠,在他駐守期間,張士誠多次來攻打都沒有成功,反而還損兵折將,他爹也在這一仗中丟了命。為朱元璋打敗張士誠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深受朱元璋的喜愛,明朝建立後他也被封了大官成為開國功臣。被封了大官之後的耿炳文沒有驕傲,對朱元璋非常忠心,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

總結這四個人沒有被殺的原因基本相同,第一當然是他們的功勞了,第二點才是保命的重要原因,他們知道收斂,知道皇帝最討厭的就是功臣自大,所以他們儘可能的讓自己不那麼顯眼,低調的活著。


無筆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是從底層一點點打拼起來的。

朱元璋從小家貧,8歲時四處乞討,16歲時到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25歲時參加了紅巾軍起義,經過15年的南征北戰,40歲時在南京稱帝,史稱明太祖,建立了國胙276年的明朝。

當初跟隨朱元璋起義的有34位兄弟,老朱稱帝后的第三年,把他們封為開國功臣,分別是:



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韓國公——李善長、

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鄭愈、

信國公——湯和、穎國公——傅友德、涼國公——藍玉、

延安侯——唐勝宗、吉安侯——陸仲亨、江夏侯——周德興、

淮安侯——華雲龍、濟寧侯——顧時、長興侯——耿炳文、

臨江侯——陳德、武定侯——郭英、六安侯——王志、

滎陽侯——鄭遇春、西平侯——沐英、江陰侯——吳良、

靖海侯——吳禎、南雄侯——趙庸、德慶侯——廖永忠、

南安侯——俞通源、廣德侯——華高、營陽侯——楊璟、

永嘉侯——朱亮祖、臨川侯——胡美、東平侯——韓政、

宜春侯——黃彬、宣寧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陸聚。



以上34名開國元勳,朱元璋殺了30人,僅有4人得以倖免。這4人分別是:

信國公——湯和、武定侯——郭英、長興侯——耿炳文和西平侯——沐英。

一、信國公湯和(1326~1395)不僅和朱元璋是同鄉,而且兩家離的很近,兩人是光屁股長大的發小。

湯和比朱元璋參加紅巾軍要早,當時湯和給皇覺寺當和尚的朱元璋寫了封信,邀請他參加紅巾起義軍。

湯和在以後的日子裡,始終以老朱馬首是瞻,戰功卓著但從不居功自傲。朱元璋稱帝后,他因功封為信國公,領右丞相。



在他62歲時主動提出辭職,這正中朱元璋下懷,老朱爽快答應了,並在中都鳳陽給他修建了府第。

湯和之所以能逃過朱元璋的黑手,完成得益於他激流勇退和恭敬謹慎的性格。再就是他不貪不佔廉潔奉公,不結黨營私。

據說湯和每次把得到的賞賜,大部分分給了他家鄉的鄉親們和手下。這也是當時許多開國元勳被害後,唯獨湯和位高權重而得以倖免的原因,最後湯和以70歲的高齡壽終正寢。

二、武定侯郭英(1335~1403)最初是朱元璋的貼身衛兵,長得高高大大,擅長騎射,有勇有謀。

郭英追隨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是朱元璋的小舅子。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寧妃。郭英是為數不多幾個歷三朝的元老。



他是朱元璋為孫子朱允文留下的重臣之一,建文年間,他和耿炳文,李景隆帶兵討伐燕王朱棣,最後無功而返。

朱棣稱帝后,郭英被罷官回家。永樂元年(1403年),郭英病死家中,享年67歲。

三、長興侯耿炳文(1334~1403)安徽鳳陽人,和老朱是同鄉。

耿炳文在朱元璋領導下戰功卓著,其功勞甚至和徐達不相上下。然而朱元璋死後,這位留下來輔佐朱允文的老臣,在平定靖難之亂時,和燕王朱棣一交手,其戰術大失水準,最後被朱允文撤職,李景隆代替他統率三軍,其實勝敗乃兵家常事。李景隆統帥全軍,最終導致了無法挽回的失敗。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稱帝后,刑部尚書彈劾耿炳文逾越祖制,亂用龍鳳圖案,有大逆不道的行為,耿炳文害怕,於是畏罪自殺,卒年69歲。

四、西平侯沐英(1344~1392)是朱元璋的養子,朱元璋在行軍打仗時收留了一個小乞丐,這個人就是沐英。

沐英之所以能躲過朱元璋的黑手,很大的原因是遠離了朱元璋。

沐英37歲時,和傅友德、藍玉一起征伐雲南元軍殘部,經過兩年的戡亂,雲南景象煥然一新,傅友德和藍玉奉命班師回朝。沐英留下來做了雲南王。


經過6年的治理改善,沐英為雲南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農曆六月,沐英驚悉皇太子朱標去世,哥倆兄弟情深,沐英哭得嘔血而死,死時年僅48歲。


秉燭讀春秋


死於戰爭的不算,陪朱元璋打天下的人,一大批人是被朱元璋殺掉的。

朱元璋大肆屠戮文臣武將的有3件大事,就是胡惟庸案、藍玉案、火燒慶功樓。

火燒慶功樓是一個民間傳說,這個故事意在反映朱元璋對功臣心狠手辣,一把大火將他們葬身火海。火燒慶功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擔心一些開國功臣依仗權勢圖謀造反,尤其是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決定把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的時候,特別害怕孫子駕馭不了一些老臣,從而失去朱家江山。

於是,朱元璋專門建造了一座全木結構的樓房,命名為慶功樓。

慶功樓建好了,朱元璋下旨要求文臣武將第二天到慶功樓參加宴會。

宴席全部擺在慶功樓二樓。

專門負責接待的年輕官員將赴宴的功臣們,引到二樓大廳就坐。

在皇帝安排的豪華宴席上,這些功臣老將大吃大喝,開懷暢飲。酒席場上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

眼看大家都喝了七八成酒量,有的甚至已經酩酊大醉了,朱元璋站起身來,悄沒聲息離開座位,向門外走去。

快下樓梯時,朱元璋回頭向宴席看了一眼,發現劉伯溫跟在身邊。

朱元璋問劉伯溫:為什麼不去喝酒啊?

劉伯溫湊到朱元璋耳邊,小聲嘀咕一句:皇上難道一臣不留嗎?

朱元璋沒有說話,走到樓下,劉伯溫跟隨朱元璋走了出來。禁軍將二樓大門關閉。

隨著朱元璋一個從上向下猛劈的手勢,早已經等在樓下的禁軍士兵,將擺放在一樓的乾柴與火藥、全部點燃。

頃刻之間,熊熊大火直竄天空,整個慶功樓被火焰完全吞沒。

赴宴喝酒的功臣以及在二樓從事服務的宮廷傭人,全部活活燒死,沒有一人逃出火海。

歷經火燒慶功樓、胡惟庸案、藍玉案,朱元璋殺死了大部分功臣。

當年陪著朱元璋打天下人的人中,只有4位不是朱元璋殺死的。他們是:劉伯溫、耿炳文、郭英、湯和。

劉伯溫、湯和、耿炳文、郭英分別有什麼結局呢?

劉伯溫的結局

在朱元璋手下存在兩大幫派:淮西派和浙東派。李善長、胡惟庸是淮西派代表人物;劉伯溫是浙東派核心人物。

兩大派別之間矛盾重重,都想打壓對方,尤其是淮西派更是渴望將浙東派的主要人物置於死地。

1375年正月,劉伯溫受寒發燒。

朱元璋委派胡惟庸帶領御醫,去給劉伯溫治病。御醫對劉伯溫進行一番診斷,開了藥方。

劉伯溫叫自己兒子拿著藥方,到藥店抓藥,煎熬之後服用。

服藥三天後,劉伯溫雖然不發燒了,但是,出現了更嚴重的病情。

劉伯溫感覺一塊大石頭在肚子裡撐著,而且大石頭還很不平整。劉伯溫比原來更加痛苦。

劉伯溫懷疑胡惟庸暗中指使御醫在藥方中配了毒藥,想盡快毒死自己,便拖著病體去覲見朱元璋。

劉伯溫向朱元璋稟報胡惟庸帶領御醫給自己治病的經過,並且一再說明服藥之後、肚子裡面好像撐著一塊大石頭一樣,十分難受。

劉伯溫希望朱元璋能夠重新安排御醫給自己治病,沒想到,朱元璋不疼不癢地安慰他:不要多想,安心養病。

朱元璋的反應,使得劉伯溫非常難過、寒心。

兩個月後,劉伯溫不能自由活動了。在朱元璋特派禁軍護送下,劉伯溫與兒子劉璉一起,從南京回到老家青田縣南田鄉,現在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

幾天後,劉伯溫估計不久於人世,對兩個兒子交代了後事。

劉伯溫要求兒子,在自己死後,立即將一本天文書呈現給朱元璋;

又對二兒子劉璟交代一番從政之道;

劉伯溫預測,胡惟庸失敗後,朱元璋一定會想到他劉伯溫。

1375年5月,劉伯溫在老家逝世,享年65歲。

湯和的結局

湯和跟隨朱元璋很多年,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1388年,湯和向朱元璋懇求:自己歲數大了,不能馳騁沙場,希望迴歸故鄉,找一片容身之處,以作萬年之所。

朱元璋非常高興,收回了湯和的兵權,特地為湯和修建豪宅,地點就在老家鳳陽。

第二年,倭寇侵略沿海地區,朱元璋再次委任湯和解除沿海禍患。

湯和領命後,在東南沿海建築59座城池,用來抵禦倭寇。

59座城池建好了,位於鳳陽的湯和府邸也已經大功告成。

湯和帶領一家老小,與朱元璋告別,打算正式回到鳳陽老家頤養天年。

朱元璋賞賜湯和300兩黃金、2000兩白銀、還有其他一些貴重物品。

皇上賞賜湯和夫人胡氏與湯和一樣多的金銀財寶。

朱元璋特別下詔,褒獎湯和,說其他功臣無人能與湯和相比。

從此以後,湯和每年上京朝見朱元璋一次,君臣之間,沒有猜疑,各得其樂。

每年湯和去給朱元璋拜年的時候,朱元璋都會賞賜大量珍貴物品。

朱元璋想念湯和,可是,湯和已經不能行走。朱元璋安排車輛將湯和接到京城皇宮。

朱元璋用手撫摸湯和的手,敘述著年輕時候的往事。湯和不能言語,只是不停地點頭。

看著湯和的情形,朱元璋淚流滿面,又贈送很多黃金、布帛等珍貴禮品。

1395年8月,湯和在鳳陽老家病逝,終年70歲。

耿炳文的結局

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亂。

建文帝任命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那一年耿炳文已經65歲。

耿炳文率領13萬軍隊到達真定。朱棣多次偷襲成功,消滅了耿炳文3萬士兵。

耿炳文擁有10萬軍隊,堅守城池而不出戰。

朱棣圍城3天,主動撤兵,派人到處傳播耿炳文大敗。

建文帝信以為真,命令李景隆為大將軍,取代耿炳文。

耿炳文只得返回南京,李景隆統率全軍,最終徹底失敗。

1403年,也就是燕王朱棣稱帝第二年,刑部尚書彈劾耿炳文,說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龍鳳的圖案。

在皇權至上的年代,大臣身上配有龍鳳圖案,就是大逆不道,罪該萬死。

耿炳文知道有人彈劾自己,非常害怕,在家中拔劍自刎,終年69歲。

郭英的結局

郭英與哥哥郭興一起跟隨從朱元璋起兵,負責朱元璋的安全保衛工作。

郭英先後跟隨朱元璋,攻打陳友諒、張士誠,平定中原、雲南等很多地方。

雖然身經大小500多場戰鬥,傷痕遍佈全身,但是,郭英從來沒有以生病為藉口,辭去戰鬥,回家休養。

寧妃是郭英的同胞妹妹,所以,朱元璋倍加恩寵郭英。

1397年,郭英跟隨耿炳文,平定沔縣賊寇高福興。回到南京後,御史裴承祖彈劾郭英。

朱元璋雖然命令諸戚里大臣議論郭英的罪名,但是,朱元璋最終沒有給郭英治罪,赦免了郭英。

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登基當上皇帝,郭英被罷免官職,回到老家。

1403年,郭英在家中去世,享年67歲。

雖然以上4位功臣,不是朱元璋殺死的,但是,除了湯和之外,其他三位的死也是十分淒涼的。

湯和順應了朱元璋的心思而行事,才能夠最終獲得朱元璋的關懷,在無法抗拒的疾病中死去。


岳飛的飛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殺害功臣最多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於手下的大臣鐵血無情,剝皮充草等酷刑從不手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這所謂陪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34個開國功臣,應該是指朱元璋論功行賞的6公爵,28侯爵 。

6公爵: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魏國公鄧愈

28侯爵: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顧時、耿炳文、陳德、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郭子興

韓國公李善長,在76歲時,因為胡惟庸案被朱元璋事後問責,除了兩個孫子,全家七十多人,被一併殺害。

魏國公徐達,他的死存在爭議,《明史》記載病死,《翦勝野聞》等野史記載是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

鄭國公常茂,他的父親常遇春死的太早,讓他得了好處,沒什麼能力,後來被朱元璋罷黜,讓他弟弟做了鄭國公,罷黜後四年去世。

曹國公李文忠,1384年,46歲時病死。

宋國公馮勝,功高震主,不知收斂,好幾次因為小事違背朱元璋心意,1395年,被朱元璋賜死 。

魏國公鄧愈,1377年,40歲時病死。

其他的侯爵不一一列舉了。

這34個功臣被殺最多的原因就是1380年胡惟庸案。

唐勝宗、陸仲亨、顧時、鄭遇春、費聚、朱亮祖、趙庸、黃彬,這八個人是胡惟庸案牽扯到的,分別在案發時以及追責時被賜死。

胡美的長女是朱元璋的胡貴妃,胡美依仗國丈的身份擾亂宮禁被朱元璋賜死。

傅友德的兒子傅讓沒有按照規定佩帶劍囊,當時朱元璋很生氣,但是沒有發作。

在大宴文武百官的宴會上,朱元璋忽然提起說對傅友德兒子傅讓有些不滿,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責備傅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級,不久傅友德提著兩兒子的頭顱來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說:“你怎麼忍心?”傅友德說:“不就是要我們父子的人頭嗎”,最後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而死,朱元璋當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發配遼東、雲南。

周德興的兒子周驥在宮中和宮女淫亂,周德興受株連被殺。

廖永忠被朱元璋以“僭用龍鳳”的罪名(就是在傢俱上使用“龍鳳”的圖案)賜死。

耿炳文不是朱元璋殺的,是在明成祖朱棣篡位以後遭到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的彈劾,從而畏罪自殺。

34個功臣卻只有曹良臣一個戰死 所以並不存在朱元璋殺掉30個功臣,加徐達只有16個功臣被殺。

還有著名的劉伯溫、胡惟庸、藍玉等很多遇害的功臣並不在這34個功臣之內。

比如牽連到藍玉案的一公十三候二伯等功臣也被殺。 一公——開國公常升。 十三候——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永平侯謝成、宜寧侯曹泰、會寧侯張溫、懷遠侯曹興、西涼侯濮興、支平侯韓勳、全寧侯孫恪、瀋陽侯察罕。 二伯——徽先伯桑敬、東莞伯何榮。

當然,後期的朱元璋猜疑心比較嚴重,除了英年早逝的功臣,其他功臣也都戰戰兢兢,除了湯和活到1395年,其他的大都在1390年之前去世了。


厚德載物49847


題目本身存在爭議,筆者所瞭解的是最初陪朱元璋打天下只有24人。在這些開國功臣裡,被他殺掉的只有7人,有4人為國捐軀,而善終的達到13人。能夠善終的人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善終者:徐達、湯和、吳良、吳楨、陳德、顧時、華雲龍、郭興、郭英、胡海、李新材、張赫,耿炳文。

若是要找出四個安享晚年的,一定是這四位了:湯和、耿炳文、郭英、沐英。同為開國功臣,憑什麼就他們能夠安度晚年呢?

湯和:湯和可以說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一生戰績顯赫,卻能夠欣然接受朱元璋的封爵。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他不爭不搶隨遇而安。待到年事已高他請求就告老還鄉,交出兵權。

告老還鄉以後再也沒有參加任何政治上有關的事情,安享晚年。對聖上的地位而言,沒有任何的威脅。對於這樣的人,朱元璋自然沒有必要趕盡殺絕,在他死後還給予封賞。

耿炳文:耿炳文與湯和一般,在軍事上身經百戰,戰功顯赫。這樣一個戰功顯赫的人,卻把所有的功勞都歸功於朱元璋身上,自己為人非常低調。會拍馬屁,哪一個聖上不喜歡這樣的人?(朱棣時期被迫自殺)


再者耿炳文在軍事上的才能確實可圈可點。朱元璋還需要他,想把他留著為明朝繼續效力。

郭英:郭英平時對待朱元璋就非常的小心翼翼,生怕哪裡惹得龍顏不悅。朱元璋在平時相處能夠感受到這一點,覺得郭英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因此也就對他放鬆警惕了。

其次郭英也是寧妃的弟弟,沾了姐姐的榮幸,也得到了不少恩寵。而他也沒有侍寵而嬌,為人還是十分的低調。一來二去,朱元璋也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

沐英: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是和他一起從苦日子熬過來的,有著相似的經歷,和他的親生兒子並無二樣。甚至比親生兒子還多一種親切感。

沐英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處理事務面面俱到,幾乎沒有什麼錯漏的時候,因此他也多次得到馬皇后的讚賞。這馬皇后可是朱元璋的枕邊人,讓朱元璋就更加的器重沐英了。

後來沐英被朱元璋指派坐定雲南,在小說《鹿鼎記》當中,沐王府說的就是沐英的府邸。也就是說到了清朝的時候,沐英也都還一直為明朝守著江山。



這一番分析下來,讀者應該也發現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皇位沒有威脅,等到什麼時候進退。歷朝歷代,開國功臣都是君王最後忌憚的人。

譬如,漢代的劉邦先後斬殺了韓信、彭越、英布,均被冠以謀反之罪。建朝之初,開國功臣都被他各種藉口斬殺,最後只剩下同姓的諸侯王。

胡惟庸案:而筆者今天所分析的是明朝的朱元璋。 朱元璋誅殺功臣的能力絲毫不弱於劉邦,甚至更甚。朱元璋殺功臣可是創下記錄的,這些還需從幾件驚天的案件說起。

這其中不得不說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而說起胡惟庸就不得不說起淮西集團的領袖人物李善長。

朱元璋大封功臣時表示李善長並無汗馬功勞,只是多年供給軍糧,苦勞很大,故而封大國。當時還有一起和他一起被封的人有徐達,常遇春的兒子常茂,李文忠,鄧玉,馮勝。

但是李善長位居首位,詔書中更是將他比作蕭何,可見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但是李善長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他非常喜歡嫉妒別人。


以至於後來的李飲冰、楊希聖,他們只是稍微的冒犯了他的權威。就被他稟告給皇上。從而罷免了這兩個人。後來李善長權力膨脹到了極點。

他與中丞劉伯溫,在一次爭論法令的過程中,意見不合,到最後竟然直接謾罵劉伯溫。劉伯溫顧及到李善長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越發感到不安,告老還鄉,可還是沒有逃過一劫。

最終被胡惟庸派人給毒死。在封建社會,胡惟庸這樣的人一般是活不久的。他行事習慣先斬後奏,擅自做主,風聲傳到了皇帝耳朵裡,又怎麼會留他?

而朱元璋本來他的權力慾望就極強,這讓朱元璋感到了危機。1380年,胡惟庸被人告發勾結日本,企圖謀反。朱元璋終於有了藉口讓胡惟庸領了盒飯,還乘機株連懲治,以絕後患。

這件事並沒有因為胡惟庸之死而結束,還有同黨。其實讀者也都知道這是朱元璋內心猜忌,想要殺人的而找出的藉口。

這一次的搜捕更加可怕,最後就連朱元璋自己最敬重的人,也就是包括李善長,共處決了2萬多人,數據十分觸目驚心。


藍玉案:還有一案便是藍玉案件,當事人藍玉驕橫跋扈。皇帝都是多疑的,而朱元璋又是草根皇帝,他更加不容許人們對他的權威有半點威脅。可是藍玉功高蓋主還不自知,偏偏仗著功勞向皇帝叫板,後果會怎樣可想而知。

他還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這絕對是對皇權的挑戰。藍玉正是一路囂張,一路鋪好自己通向死亡的道路,然而此時的他不以為然。

藍玉入朝上奏,朱元璋控制慾極強,有意不採納他的意見,他更加不高興。終於在1393年,朱元璋的第二次屠殺,有人告發藍玉謀反,隨即被逮捕入獄,在獄中藍玉承認準備謀反。

於是藍玉也領了盒飯,遭到滅族。野史上說藍玉死相很慘,遭到扒皮,聽來不寒而慄。當時被滅族的有一萬五千人,這兩場屠殺讓這些開國功臣們幾乎死傷殆盡,都是他當初起兵時稱兄道弟的患難兄弟。

可以共患難,難得同富貴。本以為贏得了天下,就能安居樂業,不料更大的謀殺案卻悄然降臨。其實朱元璋每天都在屠殺,不單單這兩場。

比如太子的老師宋濂因他的孫子牽涉到胡惟庸案件當中被處死,大將傅友德父子同時被處死,朱亮祖父子被鞭打致死等。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我們無法否認朱元璋的功勞。但是它一定在某種程度上,給歷史帶來了無盡的傷痛。


史之策


首先,對於題主的問題比較有爭議性,我就只回答一下倖存的4人。

第一位:湯和。湯和和朱元璋從小一起長大,是發小,朱元璋的參軍也是跟著湯和去的,後來也是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對湯和也是進行了很多賞賜,湯和也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直到後來朱元璋流露出對於一些掌兵的將軍的不滿,湯和聽了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最後得以安享晚年。


第二位:郭英。朱元璋的近衛保鏢,他的妹妹是朱元璋比較受寵愛的寧妃,又因為當初跟隨朱元璋征戰沙場的時候救過朱元璋的命,後來被封為武定侯,再加上對朱元璋比較瞭解,儘管戰功卓著,一直活的小心翼翼,不好大喜功,盡心侍奉朱元璋,所以得以明哲保身。

第三位: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朱元璋一直把他當親兒子看待。從很小就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最後鎮守雲南,多次平定雲南叛亂,使大明最不安穩的地方得以安寧,一直對明王朝忠心耿耿,不爭權奪利,深得朱元璋信任。所以也沒有被朱元璋殺害。



第四位:耿炳文。耿炳文是承襲的父親的爵位,率領他父親的軍隊。征戰中也是屢立戰功,平定天下後,一直勤勤懇懇為大明守城,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繼位後,遭到其他大臣彈劾,畏罪自殺。


三弟美文


朱元璋確實是一個非常冷酷的人,對於手下的大臣,特別是貪官汙吏,剝皮充草等酷刑從不手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但是要說朱元璋殺害殺掉30個功臣,只留下4個,純屬清朝故意妖魔化的。

朱元璋真的曾“炮轟功臣樓”嗎?

朱元璋打天下時有很多的開國功臣,但是最後得到封賞的大致有34個,其中有六個人封為國公,其他大將封為侯爵。

後世記載,甚至是小說裡,這些功臣被朱元璋殺掉了足足有30個,甚至還出現了“炮轟功臣樓”這樣的說法,荒唐可笑。

因為明朝的開國功臣沒有一個是被燒死的,大多數都是因為常年征戰,傷勢過重而死。

朱元璋殺掉的開國功臣都是怎麼死的?

明朝牽連開國功臣的兩起最大的案件,是“藍玉案”和“胡惟庸案”。

雖然明朝的很多開國功臣都受到了朱元璋的賞賜,家裡面有免死金牌、丹書鐵券,但是因為這兩起案件是謀反案,不在免死之列,很多開國功臣受到牽連而死。

但是要說只剩下四個開國功臣,實在是太誇張了,徐達、劉伯溫、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等人都是在明朝建立以後病死的。

朱元璋貧困時在鳳陽老家,遭到吝嗇對待的地主劉德,都能夠得到朱元璋得賞賜,對於沒有威脅的、聽話的開國功臣,朱元璋實在沒有必要一心剷除。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在公元1354年的一天,朱元璋和紅巾軍的頭目郭子興和平分手,朱元璋在郭子興身邊並不愉快,在一開始,郭子興很欣賞朱元璋,也極力拉攏他,並且把自己的義女嫁給朱元璋。但時間長了,朱元璋的本領展現出來,這些才能讓朱元璋在義軍中聲名鵲起,反而讓郭子興有些不爽。

絕非池中之物的朱元璋,決定和郭子興分道揚鑣。這次分手,是和平友善的分手,郭子興很高興,也象徵性的挽留了一下。更讓郭子興高興的是,朱元璋在離開時,沒有帶走大隊人馬,只帶了二十四個心腹,這讓郭子興大為放心。

這二十四個人,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班底。像後世比較熟知的徐達、湯和就是這個班底,到了明朝建立後,這群人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明朝初期最大的政治集團。

這二十四個人,有必要盤點一下,並且說明一下他們的結局。魏國公徐達(善終),信國公湯和(善終),江國公吳良(善終),海國公吳楨(善終),花雲(太平之戰被陳友諒俘獲,不屈殉國,年三十九歲,追封東丘郡侯),杞國公陳德(善終),滕國公顧時(善終),平涼侯費聚(胡惟庸案受牽連,被殺),泗國公耿再成(死於叛軍之手),耿君用(和張士誠交手,戰死宜興),唐勝宗(胡惟庸案受牽連,被殺),陸仲亨(胡惟庸案受牽連,被殺),華雲龍(善終),鄭遇春(胡惟庸案受牽連,被殺),周銓(戰死於蕪湖),陝國公郭興(善終),郭英(善終),胡海(善終),張龍(善終),陳桓(藍玉案受牽連,被殺),謝成(藍玉案受牽連,被殺),李新材(善終),張赫(善終),周德興(被兒子周驥牽連,被殺)。

最初朱元璋打天下只有24人,其中,善終的13人,被殺的7人,為國捐軀的4人,並非問題中所說的,朱元璋殺了三十個,只剩下四個人。

我再次回到原來的問題,覺得提問問題的人可能表達的有些不清楚,提問題的人應該想問的是,朱元璋殺功臣,導致明王朝功臣凋零。

朱元璋殺功臣,的確是存在的,而且屠殺數量之多,手段之殘忍,創下了歷史紀錄。但這些屠殺的背景,都是重要的案件引起的,因此,我需要從洪武年間的重要案子說起。

第一案,胡惟庸案

淮西二十四將中,被朱元璋殺害的七人中,有四個人都是受到胡惟庸案子的牽連,可見,胡惟庸案件的牽扯之廣,影響之大。發生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件,其根源是淮西集團實力越來越強大,幾乎到了可以隻手遮天的地步,而這個淮西集團的首要人物,就是李善長。

這個人雖然不是最初跟隨朱元璋的人,卻是朱元璋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在後來的論功行賞中,李善長功勞被列為第一,這和劉邦對待蕭何極為相似,可見李善長的能力和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李善長因為這樣的功績,權力達到頂峰,他推薦了胡惟庸,淮西集團,成為朝堂之上第一大政治集團。

但有一個人,卻不喜歡李善長,這個人也是鼎鼎大名,人稱諸葛亮轉世的劉伯溫。劉伯溫和李善長有矛盾,更主要的是,他不是淮西集團的人。

這個人在民間的名氣,遠高於李善長,他很聰明,而且很會看人,他的眼光極為狠辣。因為這樣的聰明人,而且還不是李善長自己人。這引起李善長的不滿,劉基受到淮西集團的排擠,告老還鄉,後來,因為吃了胡惟庸送的藥,就死了。

除掉劉基之後,安插在朱元璋身邊的最後一顆釘子被拔掉,從此,朱元璋身邊,全是淮西集團的人。這時候的淮西集團,完全可以和皇權分庭抗禮。

走到這一步,李善長其實是很滿意的,這已經位極人臣,可他的手下胡惟庸不滿意,他們開始向著一些不可觸及的地方探尋,終於觸動了朱元璋的底線。

早在洪武八年的時候,朱元璋已經對淮西集團產生反感,但因為朱元璋是一個很戀舊的人,所以,一直保持克制。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舉報謀反,徹底激怒朱元璋,他的怒火如同火山爆發一樣,於是,胡惟庸案爆發。

這一案,胡惟庸和他的黨羽被處死,但這還沒有結束這個案子,直到洪武二十三年,再次爆發,這次牽扯更廣,而且更為血腥,李善長全家七十餘口被殺,被牽扯的功臣足有幾十家。

這是朱元璋第一次屠殺功臣。

第二案,藍玉案

這個案子,和胡惟庸案子極為相似,而這些相似點,都在於,他們都觸及到了朱元璋的底線,也觸及到了明朝的最高權力。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容忍的,於是,藍玉案爆發了。

藍玉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在捕魚兒之戰,藍玉率領十五萬明軍,北上四千餘里,直搗北元的大本營,黃金家族全軍覆沒,蒙古人北俘虜七萬餘人,這場戰役,可以說是蒙古版的靖康之恥。藍玉也因為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揚名史冊,成了大明王朝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要說藍玉謀反,我感覺,有些牽強,因為藍玉沒有謀反理由。他已經權傾朝野,而且,朱元璋對他極為信任。更主要的是,他是太子朱標的死黨,而朱標是大明王朝的法定繼承人。他只要低調一點,等到朱標當了皇帝,如何不能榮華富貴?可偏偏,他太高傲。

朱元璋是個好父親,因此,他愛屋及烏,對藍玉也相當寬容。天真的藍玉並不知道,朱元璋的寬容,只是因為他背後是朱標,而想當然的以為,他很厲害,朱元璋離不開他。在1392年,朱標死了,悲痛萬分的朱元璋,沒有想到傳位其他兒子,而是想到了傳位他的孫子,朱允炆。

這個決定,引起了連鎖反應,首先是朱標的死黨瞬間失去依靠,而朱允文,又沒有靠山,更主要的是,沒有人敢跪舔朱允炆,畢竟,這種時候,還是靜觀其變的好。

這個時候,藍玉缺乏政治觸覺的短板終於顯露出來,他依然很高傲,但他只高傲了不到一年,就被人舉報,是謀反大罪。藍玉或許只是驕傲,卻並不一定是謀反,但朱元璋卻認為,藍玉必須死,而且,很多人必須死。

於是,比胡惟庸案更血腥的藍玉案爆發,受到牽連而死的人,超過1.5萬,這次案件之後,整個功臣團體,武將團體,幾乎全軍覆沒。

其實,洪武年間有四大案,另外兩個是空印案和郭恆案,但這兩個案子,屬於整頓吏治的案子,並不是涉及到權力巔峰的案子,而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卻真真實實的影響到了整個政治格局,大量開國功臣都在這兩個案件中凋零。而這根本原因,只是因為,皇權不容動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