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秋瑾行刑前提3个请求,监斩官含泪自尽,她的子女后来过得怎样?

“身不得,男儿烈。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首诗出自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巾帼女英雄秋瑾之手,她虽为女子,却“不思红装思绿装”,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代豪杰,一腔热血只为国。只可惜,这样一位巾帼女英雄,这样一位为推翻满清统治而献身的先驱,在1907年7月被捕就义。她临刑前提了3个要求,监斩官因未完成,在百日后羞愧自尽,那英雄后人今何在呢?

秋瑾行刑前提3个请求,监斩官含泪自尽,她的子女后来过得怎样?

秋瑾原名闺瑾,字璇卿,小名是玉姑,后自称“鉴湖女侠”。秋瑾虽是一介女流,但毫无女子的柔弱和娇嫩,她是一位自幼习武、身带豪气的传奇女子,也是一位性情奔放、有着远大志向的新社会女子。因为个人性格,秋瑾从小就非常崇拜花木兰、秦良玉、岳飞、文天祥等女中豪杰和民族英雄,渴望能像他们一般,为国献身、振兴民族。

出生于清朝末年的秋瑾,因为接受了西方女权思想的影响和其他思想的洗礼,具有鲜明的反抗性和变更性思维,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重视自由。这些都为她日后积极投身于推翻满清统治埋下伏笔。

秋瑾行刑前提3个请求,监斩官含泪自尽,她的子女后来过得怎样?

在1904年,秋瑾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相关的革命活动;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1906年,她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呼吁广大女性为争取解放而斗争。在她参与相关革命活动时,为了不牵连家人,她一度公开宣称与家人脱离关系。

1907年,应局势所需,秋瑾与徐锡麟商量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为了能够有效组织武装起义力量,为此次起义做充足准备,秋瑾不仅全力整顿光复会组织,还联络了会党势力,组织了“光复军”。她与徐锡麟联合制定的皖浙起义计划,“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她接手督办的大通学堂,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当时浙江革命的大本营。

秋瑾行刑前提3个请求,监斩官含泪自尽,她的子女后来过得怎样?

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大量清兵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也不幸被捕。五天后,这位巾帼英雄,英勇的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临刑前,秋瑾向监斩官李钟岳提出三个要求:

1,准许写一封诀别信。

2,不要枭首。

3,不要剥去衣衫。

负责监斩的李钟岳,原是一位重义之人,再加上他对秋瑾的事迹颇为了解,十分倾佩这位女中豪杰。当时秋瑾提出三点临终要求,李钟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她,然而,权职所限,他的申请没有得到应允,只能满足秋瑾后两个要求的他,为表示谢意,在秋瑾就义100天后,因为内疚不已,便上吊自缢,以死祭奠秋瑾。

秋瑾行刑前提3个请求,监斩官含泪自尽,她的子女后来过得怎样?

秋瑾死后,她的丈夫将一双儿女养大,因为孩子们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他始终悉心呵护、真切关爱他们。在他的教导和引领下,儿子王沅德继承了母亲的优良品质,14岁时,王沅德受人邀请,加入了同盟会,长大后他还积极参与实业兴国。他在长沙、武汉等地经商,不断地积累家业,成了湘潭首富。变身富豪后,开明善良、仗义疏财的他,经常帮助需要救助的人,每逢灾难,他都会赈灾济贫,在40年代,他因为出钱创办新群中学,成为湘潭有名的善人。

秋瑾行刑前提3个请求,监斩官含泪自尽,她的子女后来过得怎样?

秋瑾的女儿王灿芝,同样继承了母亲的优良品质——侠义、豪爽,极其讨人喜欢。她早年在大夏大学求学,为了进一步深造,她还在20年代赴美留学,学习飞机制造技术和驾驶技术,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这样的民族英雄,这样的爱国女子,在如今这个新时代,仍然可以做众人追捧的“偶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