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民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事件?

愛吃草的熊本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知道我軍歷史上,有一次可怕的江難事故,淹死了800多人嗎?

我軍歷史上最大的海難慘案--淹死800多新四軍的中安輪事件

我薩沙可不是浪得虛名,冷門歷史也難不倒我。嘎嘎嘎!


1945年重慶談判開始。根據《雙十協定》,我軍必須將江南的新四軍全部撤退到長江以北。

這包括蘇南、江浙、皖南等地的新四軍。

9月19日,撤退命令下達。

當時蘇南新四軍數量並不多,分為三批次撤退。

其中最後一批也就是第三批,在10月15日由政委韋一平率領下渡江。

當時的撤退有一定特殊性。

皖南事變的教訓在前,大家都怕撤退途中被國軍襲擊。

所以,撤退都是偷偷摸摸,迅速渡江。

第三批渡江時,共有1000多名官兵要全部撤走。

按照前兩批的慣例,要用漁船在夜晚一次性渡完。

漁船不會很大,一次最多乘坐10到20人。

那麼,這1000多名官兵,就需要70多艘漁船。

其實,當時蒐羅70多艘漁船還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時間,而且很容易被敵人發現。

經過再三考慮,政委韋一平等人決定,臨時徵用中華輪船公司鎮江分公司“鎮江——泰興口岸”線的“中安”號渡輪。中安輪是一艘大輪船,可以搭載500到600人,只需要1到2次來回就可以全部運完。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草率的。

中安輪是一艘陳舊的輪船,已經使用30多年。由於保養不利,船隻嚴重老化,連傳遞鋼板都已經腐朽穿孔。

當時只要在江中行駛,中安輪就會進水,必須同時用抽水機排水。

中安輪的老闆認為船太老了,與其去返修,還不如報廢。

所以,當時中安輪已經是報廢狀態,等待拆卸。

如果不是這樣,中安輪也不可能被新四軍輕易搞到。

對於中安輪的情況,新四軍並沒有太多瞭解。只是之前中安輪也曾來往於長江兩岸,並沒有發生險情,新四軍就認為沒有問題。

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是錯誤的。

15日當晚,政委韋一平率領四縱隊1000多人趕到偷渡點,中安輪就在不遠的江上。

此時,渡江部隊又犯了一個大錯誤。

本來中安輪最多可以搭載600人,1000多人就要分為兩次運輸。

長江來往一次需要好幾個小時,還要將官兵先用漁船運到中安輪後才能夠行駛,這也要幾個小時。

那麼,如果分為兩次運輸,就得將運輸分為兩天進行。

這樣有一定的危險!

因為國軍不是傻子,他們不可能發現不了中安輪這麼大的輪船在運輸軍人。

於是,當時有人拍腦子決定,乾脆一次性運過去算了。

雖然船隻超載,但還是能夠承受的,不會有危險。


這樣一來,本來只能容納600人的中安輪,前後搭載了新四軍第四縱隊一個全副武裝的特務營和江南被服廠的職工幹部及地方幹部大隊,總數有1000人之多(被服廠女工約200—300人),超載近一倍。


當然,超載本身不致命,中安輪過於老舊本身也不致命。但兩者結合起來,就是致命了。


由於嚴重超載,船隻吃水比平時深得多。加上長江上當晚起大風,船隻就吃不住了。

當中安輪新式到長江中時,船員發現船底進水速度遠比平時要快,抽水機全部開動仍然趕不上進水的速度。

當時已經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前進。

沒想到,當船行至泰興縣天星橋西南約兩公里的江面時,老朽的船底鋼板突然大面積破裂。

一瞬間,江水大量湧入底層。船員們為了自救,拼死排水。

這邊一部分新四軍官兵,也趕來排水。

然而,進水速度太快,實則輪船底部已經破裂。

不到15分鐘,船隻開始大面積傾斜,就要沉沒。

當時此時中安輪剛剛過江心,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非常危險。

長江不是普通的小江小河,非常寬闊,水流湍急。

在夜晚遊長江,即便水性極佳的人也要帶漂浮物,不然很容易送命。

船上的1000多新四軍官兵,絕大部分不會水或者僅有在小池塘游水的經歷,甚至還有幾百名女同志,根本不可能遊過長江,倖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倖存的老兵葉春榮回憶:江浪啪啪地拍打著船體,大家都屏著氣,誰也不講一句話。有人說船艙底下漏水了,大家的情緒頓時慌亂起來。一位領導(韋一平)帶著警衛,上下走動交待坐船行軍的紀律,他還對大家說:“同志們,現在輪船已航行到長江中間了,船底艙有點漏水,不要緊,再堅持一下就可以越過江中心了。如果有誰不服從命令,不聽指揮,堅決按軍紀處置!”大家的情緒這才暫時平定了下來。但很快,船艙下的漏水愈加嚴重,船體失去了控制,船艙內的人向船上湧,站立著的人也跟著船體失去了重心,一會兒向左傾,一會兒向右斜。悲劇頃刻間就發生了,氣笛拉響了呼救信號,船上頓時一片譁然,輪船急速沉向江底,近900名新四軍指戰員掉入滔滔江水中,其餘都被困在船內。


前後只有10多分鐘,輪船沉沒。


蘇浙軍區第四縱隊政委韋一平、蘇浙公學政治部副主任王紹傑、蘇南行政公署財經處長李建模、溧陽縣縣長徐公魯、蘇浙軍區第四縱隊司令部偵察科長彭安、蘇浙軍區第四縱隊政治部組織科長吳志斌、宣教科長王一、宣教科副科長司徒陽等800多人人,全部犧牲。

船隻沉沒時,會水性的官兵紛紛跳水逃生。長江水流湍急,人一下水立即被江水沖走,不見蹤影,絕大部分被淹死。

大部分官兵根本不會水,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抱著暫時沒有沉沒的輪船部分,拼命呼救。

數百人的慘烈呼救聲,竟然越過寬闊的長江,驚動了天星橋附近的漁民。

漁民們急忙駕駛七八艘小船,根據呼救聲來救人。

但漁船都很小,最多可以乘坐20人。

當時大家性命都危在旦夕,見到漁船都拼死往上爬。

最先的一艘漁船一瞬間就被幾十人抓住,翻覆沉沒。船老大靠抱著船槳跳水,才僥倖生還。

這樣一來,其他漁船不敢靠的太近,只能撈起一些零散落水的人。

這也前後一共救了100多人。

沉船的一瞬間,景象無比悽慘。

漁民丁廣田回憶:中安輪沉下去之後,只有一段煙囪露出水面,沉船時間很快,最初煙囪還是滾燙的,足以將人的皮肉燒焦。但就是這段燙得入肉的煙囪上,10來個人一直抱著不肯撒手。


薩沙


1934年7月初,營口蛟龍遭災,漁民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有角,四足粗如青年手臂,龍鱗片似鯉魚鱗片,背部鱗片青黑,腹部鱗片泛白,跟背上的比較為嫩,頭若牛,有須,赤眼,好像是因為造災的原因,身體很臭,全身約有20多米長,當時人們用葦蓆給它搭涼棚、挑水澆,道士僧侶每天趕著為它作法超度,數日後暴雨,龍吼,隨之消失。

1934年8月初,《盛京時報》“龍降釀災”文章報道7月28日一條龍在營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三隻小船,卷壞工廠房子,導致9人死亡,掀翻火車。

8月8日,在營口(河灣的鴨舌島)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骨骼,而且在這個神秘生物未死之前,當地的居民曾經兩次見到它,並有很多人搶救過它,與其有過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寺廟還為它辦過法事以搶救。

當時的營口為日軍佔領地,龍屍被日軍佔有,據說龍鱗足足裝了兩大筐還有餘!

央視還拍了一集專題片,最後認為龍骨是座頭鯨擱淺,鯨骨被故意拼成龍的樣子。

但很快就被打臉,當時經歷過這件事的多位老人!親眼見到過蛟龍!

其中孫正仁的老人,將自己收藏了六十多年的“龍骨”捐獻,用來做科學研究。

很快就發現人家捐的龍骨只有28骨節,而鬚鯨的骨節則是56[捂臉]



坐忘柳蔭心觀意仙


在民國時期,其實不僅僅發生了很多人盡皆知的大件事,還發生過很多小事,但是因為這些事情對於歷史的發展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一般不被人們所知,下面就盤點一下在民國時期發生的不為人知的歷史事件。

一、 蔣介石和宋美齡打情罵俏

在人們眼中蔣介石在當時一手遮天,人人都怕他,可是蔣介石卻對一個人比較心虛,這個人就是宋美齡。當年就有人直接撞見蔣介石和宋美齡打情罵俏,這個人就是張治中,張治中當時進門後就看到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吵架,隨後宋美齡脫下了自己的高跟鞋砸向了蔣介石,這一幕被張治中撞見後,蔣介石一臉尷尬,好在張治中這個人比較聰明,他馬上就撿起了高跟鞋,然後將它遞給宋美齡,算是幫蔣介石解了圍,雖然看似是打架,其實只是他們二人在打情罵俏。宋美齡其實經常和蔣介石鬧彆扭,也許這還是蔣介石喜歡她的理由,有一年宋美齡因為和蔣介石吵架,所以她就提出自己要去香港養病,不再回重慶,當時正值除夕,蔣介石只能在孤獨中跨年。後來蔣介石還在日記中寫出了他當天的心情,還感慨,自己身為元帥,卻要在孤獨中迎接新的一年,也許落得這樣慘境的,歷史上只有他一人了。

二、 張學良不喜歡被叫少帥

張學良平時很不喜歡別人叫他少帥,雖然他本來就是貨真價實的少帥,也許在張學良看來,這個名稱更多的是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張學良希望用自己的能力爭得榮譽。有一次姜化南打電話給張學良,接電話的是傅德,傅德馬上就對張學良說,請少帥接電話。沒想到張學良明明聽到了卻沒有做出任何反應,這件事情發生後,姜化南就對傅德解釋了原因,因為姜化南很清楚張學良不喜歡這個稱呼,所以就叮囑傅德,以後千萬不要再這樣叫張學良,以免得罪他。

三、 溥儀被英國人騙錢

作為末代皇帝,溥儀在宣佈退位後自然也需要尋找其他出路,當時就有一個英國人出面要和溥儀合作開報館,當時溥儀很欣然接受了,就連報紙的名字都定好了,溥儀當時拿出三千元和英國人合資,但是英國人拿到錢之後就消失了,溥儀得知後被氣的不行,但是也已經追不回來了。


歷史小地主


不為人知的亞洲第一城:民國時期的長春

1932年3月9日,日本宣佈在中國東北成立滿洲帝國,定都長春,改名為新京。這一天,是中國之不幸,卻是長春之大幸,因為長春由此崛起為全亞洲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城。


以下這些歷史事實你可能聞所未聞:

1.長春是當時中國第一個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一個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

2. 1934年,長春建成新京無線電臺,它是亞洲最大無線電臺。

3.長春是亞洲第一個規劃地鐵線路、輕軌線路和環城高速公路的城市。


4.長春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其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均採用地下管線。

5.長春是亞洲第一個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

6.長春是亞洲第一個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

7.至1942年,長春人均佔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2倍,是東京的15倍,被稱為“森林之都”。


8.1945年,長春人口高達120萬,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回族人、蒙古族人以及許多外國僑民聚居於此,被稱為“東方瑞士”。

9.1945年日本投降,蘇軍從長春的偽中央銀行中提走了庫存滿洲幣7億元、有價證券75億元、黃金36公斤、白金31公斤、白銀66公斤、鑽石3705克拉,大量的電力供應設備、礦山設備、工廠設備被成車成車地拉走,連老百姓家裡的傢俱、座鐘、收音機都不放過。蘇軍離開後的長春,基本只剩下了一座空城。

我們痛恨侵略,我們銘記國恥,但我們拒絕真相被掩蓋!


達摩說


1.康有為  

康有為可以說是近代史最能忽悠的人了,拿著假衣帶詔招搖撞騙,還倡導中日合邦,所謂的中日和邦就是由康有為、李提摩太、伊藤博文等人挑選百名外國顧問,全面接管中國的政治、軍事、財政、外交等一切事務。而且更有趣的是,康有為落魄上海時,天天狎妓,卻無錢償嫖資。久而久之,讓妓家知道了,群到康有為所住的客棧索取,康有為覺得很不好意思,就往廣東逃。上船之日,各妓家都到船上來找他,搜了半天找不到。開船後,有水手看見船板內有人,大驚,呼眾人來看,正是康有為先生。後來,有人寫詩諷之:“避債無臺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   

2.杜月笙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後由章太炎建議,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人(今上海浦東新區),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賣水果出身,1902年,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於香港病逝,終年63歲。   

然而這樣一個黑幫大佬,曾辣手殺人,也曾組建萬人游擊隊與日寇血戰,他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身份,奔走各地開醫 院,救護抗日軍民無數。他是當年中國首善,捐款最多,僅他在北平的一個粥廠就救助百萬難民。他晚年將別人的欠條全部燒燬,令後人不得討債。   

3.蔡倫   

這個東漢的大太監叫蔡倫,憑藉為皇后誣陷其他嬪妃上位,皇后死後,他立即又傍上了另一個皇后,簡直就是個皇后控。這個人政治上的作為不堪入目。然而卻在中國歷史中留名千古,就因為他改良了造紙術。名曰蔡侯紙。   4.段祺瑞   

段祺瑞民國時期大軍閥,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討伐對象。   

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1926年3月18日發生了段祺瑞政府鎮壓北京學生運動的三·一八慘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嚴詞拒絕。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於上海宏恩醫院。號稱“六不總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三一八”慘案中,他的衛隊擅自開槍,致死傷多人,後因魯迅紀念劉和珍君,此案婦孺皆知。他在悼念大會上當眾長跪不起,並立誓終身食素以贖罪。這個誓言一直堅持到他病危,雖然醫生一再勸他改變飲食,增加營養,他都“不動搖”,直到去世。





風太大了


民國的一些值得記住的往事。

西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可謂家喻戶曉,東方也有一個“敦刻爾克”撤退,你知道嗎?

1937年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這個西南重鎮成為全國抗戰的中樞,政府機關、大專院校、重要工廠紛紛內遷。西南地區不比其他地方,山高路險,道路狹窄且漫長,巨量的人員和物資遷徙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1938年10月武漢淪陷,華中、華東、華南無數的機構、物資以及數以萬計的難民湧向四川。宜昌以西的川江航道成為最重要的通道,也是人流物流的瓶頸。人們焦急的等待登船溯江而上,可是人多船少,一票難求。即使有票的,往往也是一等就是十天半月。敵軍在後面緊追,前面又嚴重擁堵,一場大災難似乎就在眼前!

這個時候,一個民族實業家站了出來,我有辦法。他就是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由於戰事需要,當時的政府輪船和大量民間船舶被鑿沉以阻止日軍西進。所剩不多的船隻裡,當時能走峽江的只有民生輪船公司的22艘輪船和2艘外輪。事情的經過這裡不詳述,在以民生公司為主的川江航運的共同努力下,在日軍的空襲威脅下,大量的民眾、器械、設備都在短時間內搶運到盆地內,成為支撐抗戰的希望。在大撤退運輸中,民生公司損失輪船16 艘,116名公司員工犧牲,61 人受傷致殘。

盧作孚先生的愛國思想是由來已久的。早年他目睹外輪在我國內河橫衝直撞,曾憤然說:“揚子江上游觸目可見英、美、日、德、意,挪威等國的國旗,倒不容易見到本國國旗,寧非怪事!”於是民生公司的章程上特別規定“本公司股東以中國人為限”,不讓外資染指。 實際上當時掛外國旗的,並非全是外國人的船隻,由於我國喪失了海關自主權,被海關的“巡江司”篡奪了航務管理權,他們對外商輪船多方包庇,對華商船隻卻百般刁難。於是好些華商小輪船公司,不惜每年白送外商若干銀兩,掛上外國旗子,藉以求得“巡江司”的庇護。 民生公司成立後,盧先生不吃海關那一套,如當時沿用的提貨單和航程簿都是外文,他下令一律譯成中文,在民生公司率先使用。又如當時各輪船公司都遵循外商的規定“甲級船員只能由外國人擔任”,民生公司卻倡議並實行了“甲級船員不任用外國人,均由中國人擔任”,獲得海員和各界人士的支持。盧作孚先生任川江航務管理處處長後,在愛國群眾和地方政府支持下,收回了部份由海關“巡江司”竊取的航務管理權。他首先下令海外船隻進出港口,除向海關結關外,還要向航管處結關,航管處可派兵到船上檢查。開初,外商輪船堅決反對。盧先生表示,不來結關就要命令碼頭

工人和駁船不予裝卸,迫使外輪就範。這樣,開了中國士兵可以到外國船上去檢查的先例,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在內憂外侮的年代裡,盧作孚這樣的愛國實業家實在難能可貴。歡迎關注一下!





週週說古今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大家知道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的事嗎?

1932年和1936年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德國柏林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在這兩次世界性的盛事中受盡了各種白眼。

第十屆洛奧運會在洛杉磯舉行,國民黨政府以時間倉促,準備不足為由拒絕派代表團參加。消息傳開,舉國憤怒,最後張學良出錢自助派劉長春,教練員宋君復參加。幾人乘坐貨輪前往,路上遭遇風浪,延誤行程,到達當天就參加開幕式,劉長春執旗,身後跟著三個臨時拉來湊數的人,一行四人便組成了中國代表團。泱泱大國,人數眾多,卻在當時連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都湊不出來,成為洋人嘲笑的對象,如今想來不勝感慨。

1936年的德國柏林奧運會,國民黨政府派出了139人的代表團,其中運動員69人,在各項比賽中,全軍覆沒……

期間發生三件事尤為氣憤。

運動員符保盧本以取得撐杆跳決賽資格,卻因買不起比賽用的杆遭到淘汰。

二,當時我們是唯一住不起奧運村的代表團,慘遭恥笑。

三,運動員回國,沒有路費,靠當地華僑學生捐款資助才得以回國。

回想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取得的輝煌成績,往事唏噓……





黑白青蛙


圌山關之戰:一發炮彈打翻日軍驅逐艦,救下南京10萬人

圌山關炮臺位於鎮江市東北約30公里的地方,與鎮江焦山炮臺、象山炮臺、江北都天廟炮臺同屬鎮江要塞司令部。

1937年12月,日軍進逼鎮江,臺長盧佐周和要塞司令林顯揚撤往蘇北,臨行前命令炮臺班長駱熺標炸燬炮臺、撤走大炮。駱熺標和手下11名弟兄,對長官的逃跑行為深感失望。出於民族義憤,他們主動留下來與炮臺共存亡。

圌山

此時, 圌山關炮臺的9尊大炮已經有8尊被拆除帶走或者沉入江底,僅有1尊在龜山頭還沒來得及撤走和銷燬。駱熺標立刻派人將龜山上的大炮修復好,再把散落在江邊的炮彈蒐集搬運到山頂的炮座邊,並組織人員在江邊瞭望,準備痛擊來犯之敵。

自江陰失守後,日艦一路暢通無阻,沿江西上。於12月8日進抵圌山前面的寬闊江面,鬼子的計劃是拿下圌山關,攻克鎮江,最後與南京的陸軍會師,圍攻南京。

要塞鎖江

這支鬼子艦隊有大小艦隻15艘,先鋒艦是一艘朝潮級驅逐艦。日軍魚貫而來,如長蛇般在江面展開。駱熺標沉著指揮,命令炮手彭永義開炮、劉福貴、謝翔貴等人裝填。

當敵艦進入有效射程後,鬼子竟然沒有發炮試探,估計是看到要塞已無人跡,故而志得意滿,不屑發炮試探的緣故。此時,日軍驅逐艦已經盡在眼底,駱隊長一聲令下,一發炮彈直向敵艦飛去,落在敵軍驅逐艦的船頭旁邊,激起的水柱高達兩三丈,敵艦船頭滿是淋漓水沫。

大炮

駱隊長見一炮未中,立刻調整好發射角度,迅速又發出第二炮,可惜第二炮稍有偏差,又未中目標。駱隊長再次瞄準,發出了第三炮,這一炮不偏不倚,正中敵艦的尾部,敵艦舵機被打中失靈,在水面上失去控制。

駱隊長立刻下令裝填第4發,此時日軍艦上的大炮也開始轟擊炮臺,但鬼子的炮彈大多落在炮臺前面的山壁下,並沒有對炮臺造成殺傷。眾人以為第4炮能夠將敵艦擊沉,沒想到由於炮彈質量不合格,炮彈非但沒有打出,還把炮身炸壞了。

駱隊長知道鬼子定然會來報復,於是連夜帶隊退出圌山,向蘇北方向撤退。

被擊中的敵艦指揮官暈頭轉向,以為在圌山關遇到了勁敵埋伏,於是下令調轉船頭,退到距離龜山頭30裡的北岸三江營江面暫泊。

第二天,日軍派出飛機偵察,由於圌山和五峰山森林密佈,鬼子無法看清,隨後又調來轟炸機對山谷、森林進行狂轟濫炸。

第三天,持續轟炸2天后,鬼子還不放心,又派出攻陷丹陽的久保田大隊攻上圌山炮臺。當鬼子衝上炮臺時,發現僅有廢炮1座,並沒有發現一個守軍。日軍這才發出旗語,讓龜山頭的日軍艦隊通過。當這支艦隊抵達南京時,比原定日期推遲了3天。

而就因為這短短的3天時間,南京城有將近10來萬人得以安全撤到北岸。原來,日軍準備用這支艦隊封鎖長江航道和北岸,因為在圌山炮臺的耽誤,日軍的圍攻計劃被迫推遲。

駱熺標等人用一尊大炮阻擊日軍艦隊,迫使日軍停留3晝夜,並且用一發炮彈打翻日軍驅逐艦,救下南京10萬人。這樣的戰績和壯舉在戰史上是鮮有的,他們的英雄壯舉和精神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

1980年代,當年的炮手彭永義在回憶錄中,詳細記錄了圌山之戰的經過,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參考文獻資料:《南京史志》、《鎮江縣誌》


稗史候說


張作霖

民國年間,軍閥混戰。時事造英雄,同時,也可以生出醜聞。自從袁世凱暴斃而亡以後,北洋軍閥混戰不斷。手下的一干將領紛紛對立,主要分為皖系(首腦段祺瑞是安徽人)和直系(首腦馮國璋是天津人,當時天津屬於直隸)。在馮國璋倒臺後,曹錕、吳佩孚成為代表人物。

馮國璋

段祺瑞

吳佩孚
而今天的主人公,就是曹錕。他生於直隸天津一個小業主之家,憑藉著投機取巧的本領,深得袁世凱歡心。最後,憑藉著自己的一步步努力,走到了袁世凱的核心幕僚之中。

在一系列的爭鬥中,馮國璋下野,曹錕和吳佩孚上位。不過,俗話說的好,不是一家人,就不幹一家事兒,奉系軍閥首腦張作霖便是直係軍閥首腦曹錕的死對頭。在張作霖舉薦親日派梁士詒當了國務總理後,民間怨聲載道。直系的吳佩孚趁機大肆攻擊梁士詒的內閣,這實際上是對張作霖的不滿。

張作霖

面對挑釁,張作霖哪能忍,當即說道若是吳佩孚再這麼幹,我就以“反抗元首”和“軍人干政”的罪名予以討伐。於是,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不過,最後在英國的干預下,戰爭很快結束,最後也以直係軍閥的勝利告終。

從此,直係軍閥全權掌控北京。一心想要當總統的曹錕,想要立馬驅逐時為總統的徐世昌,好讓自己當上總統。不過,吳佩孚建議道,若是直接驅逐徐世昌,恐引起其他軍閥不滿,不如把以前的總統黎元洪(袁世凱死後的總統)挖出來,以示法統。等到過渡一段時間後,總統和國會已經成為了直係軍閥的傀儡,曹錕再上臺,自然就沒人反對了。這個建議得到了曹錕的支持。

於是乎,1922年6月1日,150多名舊國會議員在曹錕、吳佩孚的支持下,宣佈“國會”恢復,由皖系軍閥支持上位的徐世昌被迫辭職。

徐世昌

徐世昌下野以後,曹錕、吳佩孚電訊黎元洪進京入職,黎元洪表示同意。於是,曹錕開始了他的籌備總統之路。不過,俗話說的好,一山不容二虎。直係軍閥裡有兩個能人——曹錕、吳佩孚,自然就分為了兩派,一派是保派(曹錕,由於他是保定人),一派是洛派(吳佩孚,由於他是洛陽人)。

兩派在制定憲法以及總統的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而國會此時也偏向於保派,這自然就遭到了洛派的不滿。雙方矛盾激化,愈演愈烈。不過,薑還是老的辣,吳佩孚最終因羅文幹案件屈從了曹錕。

在1923年初,黎元洪的任期將至。不過,曹錕可是個急性子,他希望早日實現他的總統夢。於是,他開始了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

1923年6月8日,馮玉部軍官率數十人,闖進總統府向總統索要欠餉。9日,曹錕的手下又慫恿警察罷工,撤走總統衛隊。10日,曹錕又糾集了一大批人到總統府前示威。接下來的幾日又輪番騷擾黎元洪。最後,曹錕竟然還把黎宅的水電全斷了。黎元洪忍無可忍,決定離開北京,但是走前他把總統印信給藏了起來。不過,這怎麼他怎麼能逃得了曹錕的魔杖呢?在逃跑的路上,黎元洪被抓,總統印信也被他交代了出來。

曹錕的所作所為,激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不過,他自己可不在乎,為了當總統,他什麼事都可以做出來。當時的國會議長吳景濂就被他以40萬的高價收買,接著又威逼利誘國會議員來北京參加選舉。不過,原定於10月5日十點選舉的會議,到了11點40分,都沒來夠人。曹錕急了,於是他派可靠的議員去請同鄉的以及認識的議員來赴會。而其他已經進入會場的議員,則被曹錕限制住了自由,不得外出。

吳景濂

就這樣,曹錕最後以480票“當選”為大總統。這次選舉,曹錕總計花費1350餘萬元。因此,曹錕被稱為“賄賂總統”,國會被稱為“豬仔國會”,議員皆是“豬仔議員”。曹錕當上大總統以後,他所有的親信都被封官進爵,他們的瘋狂斂財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滿。各地軍閥特別是奉系也趁機躍躍欲試,想要扳倒曹錕。直係軍閥內部也不太平,吳佩孚居功自傲,引起直系內部以馮玉祥為代表的將領的不滿。外部則還有孫中山為代表的廣東政權試圖北伐。

1924年9月5日,孫中山下令討伐曹、吳,張作霖也加入戰爭,隨即爆發第二次直奉戰爭。這外頭打得正酣,內部矛盾也在激化。馮玉祥和吳佩孚素有隙,他在這場戰爭中,決定倒戈(最後也被稱為倒戈將軍)。

孫中山

馮玉祥

說幹就幹,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保圍總統府,軟禁了曹錕。曹錕下野後,馮玉祥上位,吳佩孚和張作霖竟結為同盟討伐馮玉祥。馮玉祥被迫通電下野,軍隊則交由張之江、鹿鍾麟率領。鹿鍾麟為了打擊吳佩孚和張作霖,恢復了曹錕的自由。

鹿鍾麟

照理說,遇到這回變故,曹錕應該放棄了自己的總統夢才對,可曹錕痴心不改。於是,他告知吳佩孚,表示自己還想當總統。吳佩孚一聽,你當我是鬧著玩嗎?斷然拒絕了曹錕。曹錕無奈,只好於1926年5月1日通電辭職。

不過,一股腦想當總統的曹錕還是不肯放棄,醞釀了刺殺吳佩孚接管直系的計劃,但終因力不從心而不得不放棄。

曹錕就此沉寂,不過,他雖然作惡多端,但終究還是一個有著民族氣節的人。他的老部下紛紛跳下水投靠日本人,而他本人卻言辭拒絕不管是老友或是部下的邀請,甚至大喊道,“你們都給我滾,以後不許進曹家的門。”當聽到臺兒莊大捷的消息,他激動萬分,“我就不信,還打不過小日本了。”不過後來,隨著戰事吃緊,曹錕鬱郁而病。1938年5月17日,一代“大總統”的人生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歡迎大家關注小豪說歷史,我會持續帶來精彩的歷史故事,謝謝!


小豪說歷史


我來介紹下軍閥劉鎮華統率的土著武裝--“鎮嵩軍”!鎮嵩軍是15軍整編前的名字。鎮取自第一任軍長劉鎮華,嵩指的是駐守的嵩洛地區。

鎮嵩軍組建基礎是王天縱為首的河南綠林義軍。1925年,劉鎮華在豫西招集散在各地的鎮嵩軍舊部、土匪、紅槍會、大刀會,並以閻錫山供給的槍支炸彈,又重新以烏合之眾重新組建鎮嵩軍。1926年劉鎮華的部隊發展到10萬人,於是他就率領鎮嵩軍圍困西安。最終,失敗而回。

《白鹿原》也有這段戲,在白鹿原徵糧食的流氓部隊,就屬於鎮嵩軍。可見,其組成基本上都是土匪流氓。而且,炸了慈禧墓的孫殿英也在鎮嵩軍混過。

可是,就是這樣的烏合之眾,流氓部隊。八年抗戰有七年上了前線,和日軍從山西打到河南,最終在洛陽保衛戰中,幾乎全軍殉國。

到1944年,15軍軍長為武庭麟(洛陽伊川人),副軍長姚北辰。兩人都是跟隨劉鎮華一路殺過來的老人手,從團長旅長一步步升上來的。十五軍下轄64師,65師,其中64師師長劉獻捷是劉鎮華的兒子。(大家再看下這幾個人的名字吧,課本上沒有的。)

1944 年3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以打通從中國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5月11日,日軍從東西南三面包圍了洛陽城,洛陽保衛戰全面展開。

蔣介石命令司令長官蔣鼎文死守,但是蔣鼎文怕死,5月7號跑了;湯恩伯說"反正我是守不了,誰能守誰來守。"他媽的也跑了。只留下命令:

一、著15軍軍長武庭麟統一指揮94師擔任洛陽之守備;
二、著94師死守洛陽城,15軍即佔領洛陽外圍既設陣地,協同94師固守洛陽10至15日。

5月10日下午,蔣介石又下令:

"若15軍固守洛陽十至十五天,即督促外圍大軍增援洛陽。"

此時,有三支隊伍被留下來保衛洛陽:15軍的64師、65師和14軍的94師(川軍)。94師共計8000餘人,15軍參戰官兵共計15980人。當時,洛陽陣地需要12個團守衛,而這三個師才7個團,兵力嚴重不足。

但是,15軍(原鎮嵩軍)大多數是豫西人,為了保衛家園,大家群情激昂,鬥志旺盛。日軍已經擊潰幾十萬國民黨正規軍,所以沒把15軍和94師放在眼裡。5月13日,日本讓大部隊追擊潰散的國民黨正規軍,只讓日軍戰車第三師團進攻洛陽。日軍遭到守軍頑強抵抗。5月14日,日軍第63師團在坦克、飛機、大炮配合下,奉命對洛陽實施第二次攻擊。

5月22日,15軍主力全部撤人城內,與94師一起全力守衛城廂。23 日拂曉,日軍12軍司令司令官內山英太郎開始勸降:

“皇軍自入中國以來,所向無敵,攻城沒有超過一週而不下者,今將軍及其將士堅守洛陽,十日有餘,盡到了守土之責,......而今洛陽外圍百里內已無中國軍隊,援軍無望,坐以待斃,實屬不智......為防止洛陽古蹟毀於戰火,切望守軍停止作無益之抵抗......"

15軍全體官兵拒絕日本勸降。

5月24日日暮後,洛陽全城進入混戰狀態。經過激烈戰鬥,共斃傷敵人8000餘名,15軍官兵也傷亡3000餘人。

由於無力再堅持戰鬥,守軍指揮官15軍軍長武廷麟召集各師長決定突圍。5月24日22時許,三個師各自分路突圍,共突圍2406人左右。在突圍的時候,還打垮了不少日軍後勤兵站。

以血肉之軀,堅守洛陽14天。八年抗戰,鎮嵩軍展現了自己的民族英雄的本色,值得後人敬仰。

(文|勇戰王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