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线教育流量爆发,教育金融的春天到了?


在线教育流量爆发,教育金融的春天到了?


文 | 木子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诸多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去年就已经出现了诸多机构资金流断裂、跑路、关店的教育培训行业,在“天灾”的笼罩下,2020开年迎来更为艰难的一年,但危中有机,在线教育突然流量暴涨成为风口。在此背景下,看准教育培训消费场景的教育分期,也正经历一场困境与机遇交织的大变局。


在线教育成风口


在全国上下齐力抗疫的背景下,各地大中小学也纷纷延期开学,应监管部门要求,为避免人员聚集,整个线下教育培训行业基本处于停业状态,这使得很多线下培训机构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2月6日夜,作为经营13年的IT培训机构兄弟连的创始人,李超发布了《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正式宣告品牌破产。


李超在信上说,“节前咱们勒紧腰带,缓发工资,全体动员,压缩成本,就是为了节后招生旺季打个翻身仗。哪知这次疫情来得如此凶猛、猝不及防,把我们的计划全部打乱。”


疫情会大大加重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的现金流压力,对那些倒闭的公司而言,此次疫情是催化剂,本身存在各种问题,也有苗头。”教育培训行业资深人士王芳对消金社表示。


线下业务受到冲击,不得已自救的线下培训机构开始转向线上授课,而迫切需要增长的在线教育企业更是盯紧了这次机会,由此推动线上流量暴涨,在线教育再次站在风口,不少在线培训机构第一次见证了“春运”般的体量。


据作业帮披露的数据,免费直播课在2月3日正式开课后,短短两天时间报名人数就突破了一千万。猿辅导免费直播课程开课第一天,超过500万人同日在线上课,挤瘫服务器。在此之前,这个行业同时在线人数高峰只是停留在数十万量级。


IT培训机构源码时代产品负责人郝沛羽告诉消金社,他们机构目前已将授课方式由线下改成了线上,“虽然是线上授课,但老师们的授课激情不减反增,我们的老师会一对一直接连接到学员电脑上答疑解惑,全天候在线为学员服务。”


在线教育流量爆发,教育金融的春天到了?

IT培训机构源码时代老师进行线上授课


“现在是倒逼教育行业从线下往线上走,对很多机构来说,很痛苦,却是一次蜕变。但如果线上教育增长起来了,对线下是很重要的补充,相当于大家的拼抢战场在变。”王芳对消金社说道。


据了解,目前包括新东方、学而思、VIPKID在内的等头部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免费直播课程,给企业带来留存转化的巨大机会,但如何让“流量”变“留量”?


有培训机构向消金社表示,他们也开通了免费的公开课来引流,并通过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但总体来看是看热闹的多,实际付费的少,转化效果还有待评估。


“从定价来看,线上教育一般也都低于线下。同样是一对一培训,用户可接受线下200元一小时,却不愿意接受线上100元一小时,相对而言后者的培训效果不可控。因此,线上一般是通过小课进行引流,再用大课转化,如果还学不懂,有的机构可以抵扣线下学费。”王芳对消金社说道。


新东方发布的数据表明,线下机构的付费用户获客成本在500-1000元,线上机构的成本在3000元以上,线上一对一机构更高达5000-15000元。


有业内专家解释,教育行业目前普遍获客难,很多学员上完试听课到引导付费时,往往因课程贵而放弃,从销售线索转化成订单的转化率并不高,而有了教育分期的助力,转化率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教育分期的生意经


从初衷讲,教育分期本应是一个“三赢”的生意,学员办理分期后降低了培训门槛和经济负担,教育培训机构获得了更多学员和收入。对消费金融机构来说,通过教育培训的消费场景把钱放出去,小额分散,资金流向可控。


据了解,教育分期已几乎成为了培训机构、尤其是在线教育公司的标配。以美联国际教育为例,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底,使用分期贷款形式付费的学生占比为43.5%,分期贷款占该公司总账单金额的比重也超过四成。


海尔消费金融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海尔消费金融就主要选择在线教育行业的头部机构进行合作,“我们发现在线教育分期这部分资产质量也明显优于其它场景的资产表现”。该负责人还透露,目前海尔消费金融的线教育分期资产逾期率不足1%。


由于教育分期依托于教育培训机构参与的消费场景,因此机构的质量便成了影响整个业务链条的关键。


借助教育分期,教育机构在一次性收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费后,除去按月支付的如房租、教师工资等成本,手上有了一个变相的资金池,这成为教育机构持续扩张的资本。此外,不少培训机构主要将分期作为获客工具,让一部分没有偿还能力的学员获得贷款。


如此操作之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扩展太快影响教育培训质量,而且一旦出现经营危机或者卷钱跑路,对于分期放贷机构和学员来说都是灾难。


2020年1月22日,聚投诉发布的《聚投诉2019教育培训行业年度报告》显示,聚投诉收到上百名消费者相关投诉,集中反映培训机构跑路、停业后没课上仍须继续还贷的问题,平均涉诉金额34216元。


在线教育流量爆发,教育金融的春天到了?


去年十月,成立21年的老牌培训机构韦博英语卷款跑路一事,则进一步将教育分期贷款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度小满金融等多家机构均牵涉其中。


有法律人士如此表示,教育金融相对于一般的分期支付,有更大概率出现退费情形,主要原因在于培训费用较高、培训周期较长,接受培训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成整个学习周期。一旦涉及退费,由于有第三方金融公司的介入,法律关系会变得复杂。


据了解,很多消费金融公司拓展教育市场的初期,为了大范围铺设合作业务端,他们需要的是学生数量,所以会降低贷款门槛,对于合作教育机构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对借贷平台来说,最简单的办法是提高合作门槛,只与头部教培机构合作,不过头部机构竞争激烈、业务空间有限,要想把规模做大,还是需要与二三线教培机构打交道。


值得注意的是,培训机构并非借款人,没有义务向借贷平台提供详细的财务数据,金融机构只能从规模、口碑等一些外部指标进行粗略判断,难以实时追踪培训机构的经营状况。


为营造教育培训行业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监管也一直在行动。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对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进行进一步规范。


此外,针对预付费相关乱象,北京等地专门出台了《预付费管理办法》规定,“因培训机构单方面原因,导致无法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按原渠道一次性退还剩余部分的费用;消费者进行1万元以上的大额预付式消费时,培训机构须引导消费者购买‘退费险’等商业保险,降低消费风险。”


从危机中突围


就在监管打击教育培训各种乱象,净化市场环境的同时,有参与者也在努力摸索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有从业者提出,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合作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核、优化合作方式,如要求培训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等,以降低因培训机构跑路或资金链断裂给学员和金融机构自身造成的资金损失。但在教育分期这个买方市场,这对于头部教培机构很难,因为希望跟他们合作的放贷机构太多了。


而不断完善风控能力便是分期机构努力的另一个方向。


目前部分放款平台为保证用户借款意愿真实,确保本人操作,会要求用户实名认证、人脸识别、风险提示,针对部分用户还会增加人工电话审核的环节。同时,严禁机构销售代用户操作贷款申请,一旦发现,就将对教育机构采取警告、整改、下线、停止合作等惩罚措施。


此外,在分期产品的设计上面也在不断创新。据悉,目前有行业头部分期服务机构将推出按服务进度给培训机构打款的分期产品,通过该产品,可及时获知用户消课和结业进度,通过冻结资金、缓释解冻等手段实现机构风险可控,若机构倒闭跑路,可退还机构未提供服务部分的费用,有效保障用户权益。


此外,目前还有培训机构通过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用“先上课,后收费”的模式替代目前的“预付费”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金融科技平台将对办理分期支付学费的学员进行风控审核、付费提醒和逾期催收。关于此种模式的更多信息和实际效果,消金社在《韦博英语们,不要培训贷,可以吗?》一文中已详细记叙。


而面对教育培训市场近年来的风波不断,已有分期机构开始对教育分期提高警惕,甚至收缩战线。


据媒体透露,目前大多数教育分期机构处于观望状态;包括中银消金、招联消金在内的机构,都逐渐缩减了业务量。


此外,已累计发放贷款超250亿元,服务用户200万人的教育分期大玩家度小满金融也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对合作教育机构的审核更为严格,仅留下规模大、质量优的机构,且要求在合作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下线。


在部分分期机构忙着收缩战线的同时,也有部分消金平台在加紧招兵买马进行布局。


据自媒体消金界报道,曾经的线下贷款巨头恒昌集团,近期正在发力在教育分期领域,并以最高36万的年薪招聘教育分期信审方面的人才,将教育分期作为今年业务的一个发展方向。


此外,小牛普惠也正大力发展教育分期,目标客户包括那些追求个人发展,准备通过培训来提升就业质量的蓝领和白领。


在一些玩家看来,教育培训虽荆棘遍地,但这里依然是一片潜力巨大、大有可为的希望田野,尤其是在线教育领域。


艾媒咨询《2019-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政策利好、消费升级和技术浪潮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2020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有望增至4538亿元,用户规模将增至3.09亿人。


困境之下,既是危机,也暗藏转机。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回忆,2003年非典时期,当年4月大量学员要求退费,新东方却把预付款花到了夏天,面临着2000多万元流动资金的赤字。危机之下,新东方靠着借来的钱艰难支撑,而在非典结束后,无数中小培训机构倒闭,熬过来的新东方迎来了飞跃发展阶段。


疫情当下,更是考验教育机构全面实力的时候,在对小型教培机构的现金流带来挤压的同时,也将加剧行业的优胜劣汰与行业整合。如何转为危机?教育培训机构最重要的还是需保证教学培训质量,这也是未来用户得以留存和转化的关键。


例如,在此次疫情推动的在线教育热潮中,那些课程质量突出、师资水平和在线运营服务过硬的教育培训机构,能给学员提供更好的学习效果和用户体验,势必也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一家线下IT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消金社,以此次疫情为契机,线上业务也将成为他们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公司接下来会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在面临各种困难,那些经受住考验活下来的培训机构都是经过了市场验证和受认可的。”


“互联网+教育+金融”是一个已被市场证明可行的模式,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随着中小平台的出局,这块市场得以重新洗牌,谁能剩者为王?那些知悉教育本质,对运营精细化程度要求更高的玩家无疑胜算更大。


注: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