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比较就有选择,和田玉成为现在的“万玉之王”,正是源于比较,您赞同吗?

玩古赏今


同意您的观点,

过去古人称美石者为“玉”,把所有漂亮的石头都称之为“玉”,这当中漂亮的石头有很多,包括我们现在都熟知的琉璃,玛瑙,水晶,松石,碧玺,天河石等等。

能把玉的概念从美石中提出来,并且,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应该感谢孔子,论语中有记载,子路问孔子,为何“贵玉而贱珉”,孔子说玉是有品德的,仁义智勇洁就是玉石的标准,这里没有办法展开叙述,有兴趣可以观看我的文章,用拟人化的标准将玉石的物理特征与君子理论结合在一起,孔子的标准延续至今,这就是对比的结果,也是玉文化知识传播的必要性。


玉见沈华


别忘了后起之秀,东北籽玉河磨玉。

外有玉皮内蕴美玉。摩氏硬度6.0-6.5,密度2.95-3.1。

其中纯净油润细腻完整者为上品。

喜欢玉石的朋友请关注交流。











中玉世纪商贸


感谢平台提供作答机会。个人认同这个看法,正因为有所比较,和田玉才更能凸显其优势,也更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才更值得中国人去喜欢。

一、在汉代以前,大多数玉材,皆为就地取材,那时候并没有和田玉的概念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此以后,才开通了一条“玉石之路”。这条道路,将新疆和田地区的美玉,源源不断输送到了中原地区,于是自西汉始,新疆和田玉籽料开始被少量使用,而大多数玉器,仍旧使用甘肃、青海的透闪石玉进行加工制作。

这一时期的玉器,主要包括甘肃境内的马鬃山、马衔山及三危山玉,青海境内的老坑青海玉。在当时,这些玉也被称为“昆山之玉”,那时候的新疆,还属于异域他乡,远离中原。

二、在儒家思想的大一统下,和田玉一出,谁与争锋?

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点一经上线,和田玉立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儒家思想讲究五德“仁义礼智信”,而和田玉的物理特征,恰恰符合了儒家的这一标准。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许慎《说文解字》

正因如此,和田玉便成了王侯将相等级的象征之物,玉出和田,逐渐成了中国人心中最美的国宝。

三、和田玉确具备无与伦比的特性,打铁还需自身硬

本文说的和田玉,指狭义,也就是新疆境内产出的山料、山流水与籽料,不包括广义的青海玉、俄罗斯玉、韩国玉等。新疆和田玉不论玉质结构、纤维交织密度、糯性、脂份等各个方面,都是透闪石家族中最优秀的。如果加上蛇纹石、大理石等材质,比如岫岩玉、独山玉、阿富汗玉等,拿来比较的话,跟新疆和田玉,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四、“和”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信仰,一经东出,无玉能敌

笔者接触和田玉十多年,一直被和田玉的深厚内涵所吸引,无法自拔。新疆和田玉,绿不如翡翠,白不及俄料,单从外表来看,确实不够艳丽。但是所有指标集中到一起,厚重感、温润感、油性、白度、硬度等,却又是稳居第一的,这便是“和”,君子和而不同。“和”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也就是中庸之道。

笔者近日一气看完了《大秦帝国》,秦国东出函谷关,成就一统天下之霸业,在这里我想说,和田玉东出祁连山,开创了中国玉文化的巅峰时代!

有了比较,就有了选择。不论从文化内涵,还是自身属性,和田玉都称得上是“万玉之王”,值得我们去深爱之。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再次感谢平台给了我这次作答机会。


养玉


和田玉自古就是珍稀之物,只不过长期的封闭环境,使当地老百姓没有体会到和田玉的价值。

和田玉由于颜色和质地优良,且数量稀少,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石”。自秦朝建立到清政府被推翻,和田玉就一直是“帝王玉”。皇宫内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

和田玉珍贵,不仅因为它的温润品质无以伦比,更因为他的开采难度。

古代上等和田籽玉年产量只有几十公斤,采玉人进入昆仑山,十进九亡,可见开采的艰辛程度,也因此,在当时只有皇家和王公贵族才有权把玩和田玉,被称作“帝王玉”便一点都不稀奇了。

和田玉——8000年文化集大成

远在8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利用和田玉做装饰品(辽宁阜新县查海聚落遗址出土的4块玉块等都是和田玉琢磨成的)。新疆楼兰地区出土的几个和田玉斧也是远在6000多年前打制成的。

西王母曾三到中原献玉块、玉瑭,周穆王西巡昆仑山,玉三乘,载玉万只而归。春秋战国时代和田玉籽料大量进入中原,对中华玉文化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和田玉学院


玩玉。定要玩和田,油、润养人











西安石雕玩主


上手一件真正和田玉,以后再也不看玉了。



手机用户20848956507


几千年来,没有任何其它宝石能像玉石一样在中国备受尊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古代被制成玉玺象征最高王权,当代又被嵌在北京奥运金牌中代表冠军荣耀的“玉中之王”——和田玉。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和田玉在中国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玉文化就是围绕和田玉发展起来的,底蕴深厚。

若是追求颜色和细腻度的话,则和田玉更符合标准。和田玉柔润细腻,温润儒雅,更注重内在的美感,与文人墨客的中庸之风更加搭配。





美玉寻缘


和田仔料三色玉!清代?







帅比柒


和田玉在中国的历史比较悠久,到今天有近8000多年的历史了!但从慈禧太后之后缅甸翡翠就受到国人的大力追捧,原因是翡翠无论从密度,硬度,光泽,质感,色泽,润泽度,通透度,都更胜一筹是国际公认的宝石级的翡翠。是玉中之王!客观解释,如有冒犯,请谅解!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ae42734f29d4d9e800b4b555791b2d8\

淘翠达人小路


和田玉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笃,除了其自身具备其他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这就是附加于和田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和田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

在殷商时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和田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需要借助一些物质作为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田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田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德、“十一德”、“五德”之说。《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田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

因此,有关玉德的儒家学说,均以和田玉为依据,并始终以和田玉为尊,为正宗。和田玉因此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君子比德于玉”、“ 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物。在政治方面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礼》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壁。”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响到民间的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的参照物,这可从成语中窥见一斑,如,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琼楼玉宇、亭亭玉立、玉洁冰清等。

在中国文明及历史的进程中,长期以来儒、释、道三教并立。除儒教以外,其它两种宗教中的文化因素也加入了玉文化的建设和营造过程中。道教以玉为灵物,视为神药,葛洪《抱朴子·仙药篇》中,“玉亦仙药,但难求耳”,《玉经》曰:“服玉者,寿如玉也”,期望“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佛教对玉文化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华经》更将玉列为“七宝”之一。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挂件、如意等手把件到数量众多的博物馆馆藏珍品,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成为玉器产品系列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中国佛教文化不但在玉器作品上与和田玉发生着物质联系,更从历史沿革上与和田玉的产地和田地区发生着一定的精神联系。因为在历史上,于田一度曾是大乘佛教的中心,在中国中原地区传播的佛教,并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的,而是通过西域主要是于阗为中介传入的。汉语中“和尚”一词借自于田语,“沙门 ”一词则借自龟兹语。由此可见中国佛教文化与和田玉通过物质产品和精神渊源的结缘,达成了一种冥冥中天赐的文化姻缘。

玉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有着与中华民族文明共起始的优良传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载有重要的篇章。关注玉文化,决不应仅仅从经济价值出发,而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去研究探讨。承载7000年辉煌玉文化历史的和田玉,理所当然的被称为“国玉”。

一、和田玉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7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利用和田玉做装饰品(辽宁阜新县查海聚落遗址出土的4块玉块等都是和田玉琢磨成的)。新疆楼兰地区出土的几把和田玉斧也远在6000多年前打制成的。西王母曾三到中原献玉块、玉瑭,周穆王西巡昆仑山,玉三乘,载玉万只而归。春秋战国时代和田玉籽料大量进人中原,对中华玉文化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二、和田玉是玉石之精,玉石之王,玉石之冠。晶莹细腻、滋润光洁的和田玉是其他任何玉石无法比拟的,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玉的“九德”、“五德”是以玉作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世界没有任何一种石头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成为千古之训条,“君子比德于玉”就是要求人们像和田玉那样正直、纯洁、温润、和谐、坚韧、不厉不挠,和田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崇拜之物。

三、和田玉也是尊严、权力的象征,有人称和田玉为帝王玉,从古至今,中国的帝王将相没有不爱主、喜玉、尊玉的。玉是帝王们最器重之物,玉圭、玉磬、玉带、玉冠、玉玺,有了才是真正的皇帝,“和田玉是中国帝王心目中的真玉”。和田玉是宫廷内的重要宝物,可以说无玉不成“国”了。

四、和田玉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于一身,中国历史文化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文化历史贯穿古今,在中国从古至今的社会、文化、军事、宗教、政治无不打上和田玉文化的烙印,几乎成了中华文化的品牌。

五、和田玉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纽带。在丝绸之路之前,“玉石之路”早已开通,和田玉远在石器时代向东流入中原,向西输送到中亚、南亚一带,从那时开始玉石就已作为珍品流通或馈赠品。为和田玉东来西往的商贾、达官、使者、采玉者、售玉者频繁,友谊在加深。“玉石之路”、“丝绸之路”有人称之谓“玉帛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友谊之路、团结之路、和谐幸福之路和田玉在这条辉煌之路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说,和田玉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无可争辩的真玉、国玉、国石。和田玉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几千年来为中华大众所接受,和田玉就是中国国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