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在神話小說《西遊記》中,有一章節是地府使者奉命捉拿孫悟空,按照生死簿上的名單,孫悟空的三百四十二歲陽壽已盡。孫悟空說了一句話:“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得長生不老之道法,已然壽與天齊,至於為何還會被寫入生死簿,暫且不表,本期主要跟大家聊一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中的“三界”是什麼。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道教認為在“三界”和“五行”範圍之外可以超脫生死,達到逍遙自在、長生不老的境界。“五行”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們指的是道家代表著自然界萬物形成的一種物質觀和相互關係,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構成。道教認為這五種元素的盛衰使得自然界的萬物產生循環變化,“不在五行中”意味著不再受到五行變化的制約。


“三界”在道教有三種不同的說法,分別是:天、地、人三界;天、地、水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下面就對這三種說法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道教的道祖老子在《道德經》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一句也是道教思想的精華所在,更是揭示了道教順應自然,天人合一之道。道教是一個神仙崇拜的宗教,道教的天、地、人三界,簡單來說,天界就是先天尊神和後天仙真所生活的世界;地界則是鬼怪所居的幽冥界,像酆都大帝治下的酆都,東嶽大帝統治的泰山,都屬於地界;人界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是自然界萬物的生存空間。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按照道教《三官經》的記載“……天地水官。三界四府眾聖曹官。考較司同諸仙眾講說經法。救拔眾生……”,道教最早關於三界的定義則是天、地、水。早在道教誕生之前,人們就認為生活離不開天、地、水,在此期間更是出現了比道教三清尊神還早的三位神仙,即天、地、水三官,分別為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俗稱三官大帝。道教認為三官能為人賜福、赫罪、解厄,即天官賜福、地官赫罪、水官解厄。


最後來說的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道教典籍《度人經》較為形象地解說了“三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無色界,並指出“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欲界,是指舉心動念都是貪慾,完全以自己的私利為本位的眾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比欲界高一界,《度人經集註》說:“六慾總淨,超出欲界,上進一天,即登色界”;無色界,就是從有形有質上升到無形無質的境界。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道教將宇宙空間劃分為三十六重天,粗略分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羅天,其中的二十八重天是屬於三界的。四梵天是修道有成就的修士所居住之地,三清天是道教最高神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所居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