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龍擡頭的來歷是什麼?

四川共青團


在我國,每年農曆的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

其又叫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等。

從名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節日於農業相關。



根據傳說,此節日源於伏羲。這一天,伏羲大帝會親自下地務農,從事稼穡活動,為全國人民做示範。而皇后在這一天會裝成農婦的模樣,給他送飯。

後自堯舜以來就繼承了這一傳統。



據說,二月二這天還是堯帝的誕辰。

到了周朝,二月二這天,活動結束就尤其隆重了,周天子不僅要下地耕耘,文武百官同樣如此,體驗一把當農民伯伯的感覺。

與節日相伴的習俗。比如剃頭髮,為了討個吉利又叫剃龍頭。而在山東等地區還要抄黃豆。

最後,二月二,你們當地的習俗又是什麼呢?


美家手記


“龍抬頭”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發生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抬頭的“龍”並非生物學意義上的真龍,這條“龍”由天空中星宿所構成的形象。古人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又可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龍抬頭”之“龍”就是其中的東方蒼龍,東方蒼龍是一個由七宿構成的龍形星象,七宿分別為:角、亢、氐、房、心、尾、箕。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因此“龍抬頭”就是指角宿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而其他六宿即龍的身體都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另外,在冬季時東方蒼龍七宿全部都隱藏在地平線下,“龍抬頭”意味著龍結束了潛伏的狀態,意味著從此陽氣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龍抬頭”這一天有好多傳統習俗:比如剃龍頭,就是理髮的意思,在這一天理髮象徵著會像龍一樣從冬眠中醒來;吃龍食,就是指很多食物都被賦予了與龍相關的象徵和寓意,比如吃豬頭肉被稱之為“挑龍頭”,寓意全家抬頭,步步高昇。炸油糕是“吃龍膽”,吃餃子又稱“吃龍耳”,肉餡兒餃子象徵有福,菜餡兒餃子諧音“有財”,吃麵條是“扶龍鬚”,吃春餅又稱“龍鱗餅”。在“龍抬頭”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


東方國學


題主你,好百花雜壇希望與你交流。農曆二月初二,簡稱二月二,民間傳說二月二龍抬頭。至於其來歷,大概如此:龍,是中華民族圖騰崇拜的一種動物,與麒麟,鳳、龜並稱為四靈,是中國人的四大吉祥物。古代帝王,號稱真龍天子,我們是龍的傳人。四海各有龍王鎮守,龍會耕雲播雨,農業收成的好壞,與龍 的工作態度有極大關係。但是,到底龍是什麼樣子,大概誰也沒有看見過,神龍見首不見尾。人們塑造的龍是形象是這樣:頭似駝、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龍的形象中,蛇的元素多一些,人們也把蛇,尊稱為小龍。無論大小,都是屬於龍的家族,又把對龍 的崇拜,延伸到蛇的身上,我們本地習俗,大人教育孩子不能對蛇進行傷害,也是愛屋及烏了吧。但是,蛇畢竟是真是的動物,又不是恆溫而是變溫動物,也叫冷血動物。變溫動物的體溫是隨著環境溫度的改變而改變,蛇為了適應冬季低溫環境,都 在地下冬眠,也就是下蟄。蟄伏的的時間一般是從立冬開始到驚蟄結束。而24節氣的驚蟄,大約在農曆 的二月二前後,在這個季節,冬眠的蛇就甦醒了。蛇,有個特點,爬行開始之前,總要抬起頭來。於是,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神化傳說。任何傳說,不一定科學依據,但是,一定有現實的依據的,至於合理不合理,也不能細究。


百花雜壇


龍抬頭是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表示敬龍祈雨,讓老天爺表示豐收的意思二月二在南方地區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土地公公慶壽,有的地方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髮也就是剪龍頭的習俗。


三旗百匯王海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