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奶癬和嬰兒溼疹有區別?那是謠傳

寶寶剛滿月,最近臉上有一些小米粒大小的小紅點,寶寶好像很不舒服,總是蹭來蹭去的,有的人說是奶癬,有的人說是溼疹,奶癬和溼疹有什麼不同呢?奶癬真的是因為吃奶引起的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奶癬的相關知識點。

什麼是奶癬?什麼是溼疹?

奶癬和嬰兒溼疹有區別?那是謠傳

奶癬是指寶寶皮膚上有小米粒大小的紅色皮疹,有的表面會有小白點,常發於嬰兒期,一般情況下是在寶寶1-3個月的時候開始出現,寶寶發癢、煩躁、哭鬧不安等不適症狀,奶癬又稱之為溼疹、胎癬、胎瘡等。

奶癬和溼疹是一樣的,只是叫法不同。奶癬一般發於寶寶面部,比如:前額、下頜、臉頰等,比較嚴重的會延伸到寶寶的頸部、手腳、頭部等部位。

奶癬特點:皮損為紅斑、丘疹、丘皰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爛、滲液或黃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乾燥淺紅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許糠秕樣鱗屑。

ps:為避免抓破皮膚髮生感染,更好的辦法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皮膚塗抹天然無刺激的皮膚抗菌護理液(芬母皮膚抗菌液),可以有效抗菌抑菌,防止刺激性物質刺激寶寶皮膚的防禦系統,有效預防溼疹還能用來保溼止癢,緩解溼疹症狀,能有效防止皮膚皸裂,大人小孩都可以使用。可是媽媽們還是會擔心,於是選擇沒有激素的中藥,卻殊不知,很多所謂的中藥中卻含有強效的激素,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寶寶奶癬的誘因?

奶癬和嬰兒溼疹有區別?那是謠傳

1、嬰兒皮膚特性

嬰兒時期的寶寶皮膚比較嬌嫩,對外界的各種刺激較為敏感,容易發生奶癬,比如:環境寒冷、溼熱,日光照射,穿衣不當、清潔不當等等。

2、寶寶過敏體質

寶寶由於先天的或者後天的過敏體質,對高蛋白過敏,比如:雞蛋、魚蝦蟹等等,哺乳期媽媽食用是要多加註意。

3、先天因素

孕婦食用很多的發物,即營養豐富或有刺激性的,容易使某些病狀發生變化的食物,如辛辣食物、魚腥海味等,或者孕婦情緒波動大,肝火內動,有未清除的熱毒於留在胎兒中。

嬰兒奶癬的日常護理

奶癬和嬰兒溼疹有區別?那是謠傳

1、保持寶寶患處乾爽,每天一次或隔一天用溫水清洗,注意水溫不要過熱,不要用鹼性較大的洗浴品清洗。比較嚴重的患處最好不要接觸水。

2、不要用刺激性藥物,用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3、寶寶穿衣儘量寬鬆,經常換洗,且穿衣不要過厚,避免機械摩擦和汗液刺激,寶寶衣物最好是棉織品。

4、媽媽要勤給寶寶剪指甲,適當的約束寶寶的雙手,防止寶寶抓撓感染擴散。

5、溼疹已經結痂的寶寶,可以用植物油(橄欖油)檫拭,使痂皮逐漸軟化。

生物引領生活 芬母成就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