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文化中老年人的“善終”,是什麼含義?

老左心理工作室


所謂善終,就是說人到老年,無災無病,安然逝去。這就是善終,老人最怕老了得病,不能自理拖累年輕人,被人討厭,所以老人最盼望善終,年老了無病無痛走完人生。這就是所有老人都盼望的歸宿


款款深情93661566


中國文化,講究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善終”一詞的基本釋義是指好的結果,美滿的結局。放到人的生命層面,其含義是指能安享天年,無疾而終衰老而亡,不死於意外的病患災禍。

善是一個會意字,從羊從言。本義是指像羊一樣說話,因為羊性格溫順,不會爭吵打架,是個平安的吉祥物。

終是形聲字,從糸冬聲,本義是指終結,右邊的“冬”,乃四季之盡頭,引申出終身等義。

“善終”散見於古今文人的許多文章中。

如《戰國策·燕策二》雲:“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如《左傳·文公十五年》雲:“喪,親之終也。雖不能始,善終可也。”

如歐陽山的《柳暗花明》雲:“要是有半個字假話,叫我不得善終。”

以上出現的善終一詞,都是指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終,人的死亡也要善終。“不得善終”幾乎是對人最惡毒的一種詛咒。

有個金句: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腥風血雨。

所謂腥風血雨的晚年,就是指人的生命很難“善終”,生活和工作鴨梨山大,人生命運多舛,病患災禍在所難免。

新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也給人類帶來了難以治癒的病患,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危害人的生命,現在人的猝死已然常見,令人猝不及防。

比如原央視著名播音員趙忠祥先生,一個月前發覺身患癌症,經搶救無效,今早突然去世,享年78歲。

趙忠祥18歲進入央視,一路順風順水,只是近年因為賣字賣畫引發輿論場非議,不料江湖傳說還沒有停息,他卻倏然病逝,未能善終,令人嘆息。

死亡,歷來是吾國民眾忌諱的話題,但人生就是一個向死而生的旅程,無論你怕和不怕,死亡如影隨形,誰都難免,善終就是人們最好的歸宿了。

在此願趙先生一路走好,祝網友健康長壽,一生善終。


白話石說


中國文化中老年人的善終,是什麼含義?

基本解釋:就是指人因衰老而死亡,不是死於意外的災禍,屬於正常病故。



青松5698


“善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福”之一,經典中稱做“考終命”,這裡的“考”就是老的意思,隨著歲月流逝,生命自然消耗殆盡,最後留下遺言向親友告別,壽終正寢,安祥辭世,這就是“考終命”,也就是問題中提到的“善終”,這裡的“善”有圓滿之意,指沒有缺憾,圓滿的走完一生,這是最難擁有的一福,所以被排在了“五福”之末。

善終是世間最大的福報

《詩經·大雅·蕩》中有句名言,叫“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裡講的就是善終之難,一件事情想有一個好的開端並不難,難的是既能善始又能善終,這樣的事情,遍觀二十四史,也找不出幾件來,反倒是那些虎頭蛇尾,或者是有頭無尾的,卻比比皆是。

就拿這個“考終命”來講,我們所熟悉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赫赫有名的古代帝王,秦始皇雄才大略,最後客死途中,漢武帝晚年因巫蠱之禍而父子相殘,最後心灰意冷悔恨而死,唐太宗因為求長生,誤食丹藥而英年早逝,宋太祖則為後人留下了“燭光斧影”的疑案,這些帝王雖然生前文治武功聲名顯赫,卻都沒能得到“考終命”這一福。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有的胎死腹中,有的因天災人禍而中途夭折,至於年老體衰以後,長年百病纏身,最後在病床上悲慘的死去的,更是十分常見,所以但凡哪個老人最後能無災無病而壽終正寢,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會對之羨慕不已,由此可知,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如果單從生命的角度看,“善終”可以說是世間最大的福報。

每個人臨終前面臨的考驗

一個人有可能躲得過全世界,但卻無法躲過自己的內心,隨著一個人年紀的增長,他不再期待未來,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不再有未來,即使是當下的事情,他也經常會轉眼就忘,這幾乎是所有老年人的特徵。

但是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一個人年紀越大,對以前發生過的事情就會記得越清楚,甚至是很多年前的事情,許多年輕時忽略掉的細節,都會清楚的浮現在眼前,象是剛發生的一樣,這真的是生命中一個極其獨特的功能。

這種功能與年紀的增長成正比,年紀越大功能越強,所以很多人變老以後,統統都在自己內心的世界裡重新經歷著自己的一生,這時候年輕時所做的一切,就直接決定了他的晚景,是幸福安祥還是悔恨交加,據說人在彌留之際,內心的這種狀態會達到巔峰。

按這個思路推下去,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刨去那些飛來橫禍不談,一個人能否“善終”,他年輕時的所做所為幾乎有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很難想象一個整天活在懺悔與恐懼之中的老人臨終前的模樣,我們都做過惡夢,我想那時的情景,比這個要嚴重的多。

總結

總之一句話,有因必有果,“善終”是一種結果,既然結果是“善”,那就一定有“善”因,經典裡面講“因地不真,果招迂迴。”真是至理名言,只是多數人愚於此理,在造因的過程中無所顧忌,造下了諸多的罪惡,有了這些惡因為前提,怎麼可能會有善終呢?

所以到最後結果出來了,該受報應了,才知道恐懼,就去有病亂投醫,又是燒香許願,又是請大師畫符唸咒,這就是“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但此時木已成舟,做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澡雪堂主談國學


我認為,我國文化中老年人的善終,應該是在蓋棺論定的時候,追憶他(她)的一生,在道德上,從來沒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事情發生;在肉體上,沒有受過長期疾病的折磨,死得平靜,有尊嚴;在社交上,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在家庭裡,恪守本分,家庭和睦;在工作上勤勤懇懇……總之,所謂善終,絕不單單是一個老年人的無疾而終,而是一個好人,一個各方面都更完美的人一生的總結。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路上有心人


中國文代中老年人的善終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能夠老有所"養;。我這所說的這個養,一方面是指經濟方面,另一個是指生活照顧方面。經濟上不為錢發愁,子女都能事業有成。生活上子女距離不遠,能夠時常看望老人,生病時能有子女關愛,跑腿,照顧。走到生命盡頭時,儘量的沒有遺憾,能夠含笑而終就是我理解的善終了。



丁丁姐姐媽媽


人的死亡,歷史上分稱二種。善終是指無病而終,沒有痛苦,同出家人的圓寂一樣,經修行成佛離凡胎而去,對佛家,道家來說:人本身是凡胎,軀殼,臭皮囊。

。另一種死法叫暴死或惡死或常期病痛折磨而死,這叫做贖罪。有惡病提倡安死到也可行,因總要死何必多受痛苦,從德行和道義上現在還不成熟。


老龔166916589


善終,又叫考終命,是《尚書·洪範》中“五福”的第五福。即盡享天年,長壽而亡。

“福”字在甲骨文裡的意思是,兩手捧酒罈把酒澆在祭臺上的會意字。意為“一切順利、幸運”。

“五福”之說,原出於《尚書·洪範》,分別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種福氣。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裡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善終不容易實現,人臨命終時,多數是會伴隨著病痛的折磨,身體上會產生臉部筋肉抽動、瞳孔放大、視覺遲鈍痴呆、呼吸急促等現象。

大富大貴的人不一定能善終,長命百歲的人也不一定能死得安詳。人死的原因很多,有的因車禍而死,有的死於疾病,有的死於飢、渴、火、水,有的被殺,有的死於異常事故如地震等,五花八門。

曾國藩(家書)說:“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人生來有多少福是相對一定的,如果其沒有通過正的積累增加,那就會減少,沒有善終的人,多數是由於用盡了自己的福。

古今中外有許多名人大家,不得善終的也多得很。例如:戰國末期楚國詩人屈原,美國小說家歐內斯特·海明威,秦末起義軍領袖、西楚霸王項羽,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臺灣現代女作家三毛(原名陳平)等,他們都自殺而死。

真正善終的人也有,但是不多。譬如唐朝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享年85歲無病而終,還有某些高僧的圓寂,某家老人的無病而壽終正寢。他們死得安詳,沒有痛苦,是好的果報。

對於“五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福。不同的福果也需要不同的正因。

長壽,需要慈悲之心,好生護生,好德;富貴,需要恭敬之心,施財施恩於他人,樂善;康寧,需要清淨之心,施藥戒殺,心慈無害。

好德,需要善心,廣結良緣,多積福德,鍛鍊心智,愛惜大眾。前面長壽、富貴、康寧三福都需要好德。

善終,需要前邊四福的共同作用,有修有養,修行福德。善終是由於行善而不執著善的行為,是心無掛礙所導致的結果,是一種人生機緣,可望而難求。

綜上,善終是人生完美的結局,即一般人所說的“好死”、無疾而終。這種福是很難預料的,只有在人生的最後才知道是否善終。要達到善終的結果,可能需要控制生命全過程,修行整個人生。


山會長


善終與惡死是互為反義詞。

善終就是人在死的時候,很自然、很平靜、無劇痛和難受的劇烈痛苦。如一覺醒來人走了,也沒有因難受掙扎的跡象。再如雖有病而無痛苦,一兩天就平靜地走了。也有的幾分鐘就走了。

惡死就不一樣了,有的亂棍打死,有的車碰死,有的火災燒死,有的從樓上掉下摔死……


霜月飛鴻


善終就是走,說白了就是好死。五福臨門,即福、祿、壽、禧、善終。致於其他四福各有其解,最後一福,得好死者叫壽終正寢,一大福報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