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來談談電視劇《父母愛情》

在新冠疫情肆意橫行的日子裡,沒有一個行業不受到波及,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我的工作、生活無不受到影響,宅家的時間逐漸增多,手機、電視受累遭罪了,一些不曾被發現的好劇開始佔據我的閒暇,浸潤我的思想,《父母愛情》便是其中之一。

喜歡《父母愛情》,緣於今日頭條上幾段精彩的視頻,一路追隨,一口氣一集不落地看了這44集的電視長劇,細讀了兩遍原著,瀏覽了數篇劇評。每一次接觸,都是溫馨相伴,接近真實的表演總能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動,這種思緒從身體裡的每個細胞開始萌芽,隨著劇情層層遞進,最後聚成熱浪,一層趕著一層,直至充盈全身,熱血沸騰,淚流滿面。

初看劇集,從幽默詼諧面又富含哲理的臺詞開始,一路跟著聽覺感觀上的愉悅引人入勝。“一個文盲大老粗能當上一團之長,就足以說明他很有本事很有才華。”“俺的老天爺呀,你們還讓不讓人活了,累死俺算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變成了我,我變成了你;上乘的姻緣,夫妻的楷模!”劇中無數類似的精彩對白,讓你愛不釋手,“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又笑了”。為持續享受這份精神大餐,我看完一遍又一遍,見人就推薦。怎麼愛你都不嫌多,說的就是這種感受吧。

感動劇中男主角的責任擔當。男主人翁江德福,出身農村,文化少,離過婚,上過戰場,立過戰功,生活陋習不少。但就是這個人,“一見安傑誤終身”,從次所有的溫柔只為你。大事上,為了安傑,頂住特殊歷史時期的政治高壓,多次放棄升職、憤懟紅衛兵;為顧及二哥及江家臉面,一生忍辱負重。小事上,安傑落淚,安撫關心,問到“誰惹你啦,我找他去”,安傑遇事心情不好,不管是從言語上,還是做事上,都在用高情商讓安傑心情舒暢,諸如此類,在油、鹽、柴、米的生活中不勝枚舉。他說得少,做得多,建廁所、倒痰盂、照顧安傑的孃家人等等,看起來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尋常人家的日常生活,不正是由這些小事構成的嗎?這些點點滴滴的感動,足以溫暖女人一輩子,所以安傑年老了,眼睛依舊清澈。其實大多數的女人,嫁個丈夫,不是非要求大富大貴,錦衣玉食,她們心中愛情的樣子,不過是那怕吃糠咽菜,只求苦難面前,有人扶一把,受傷受累了,有人替你出出頭,告訴你“別怕,有我呢”。劇中的江德福做到了,他沒有三頭六臂,卻用自己的真性情,為安傑撐起了一片天,所以安傑是幸福的,這種幸福,也是廣大女性朋友嚮往的、需求的。

點贊劇中人物的結局。江德福與安傑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相濡以沫,在彼此“改造”中,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幸福。德華無怨無悔帶大八個孩子,收穫孩子們的感恩,守得雲開見日月,最終嫁給心中的愛情,與老丁攜手相伴。安泰一生小心謹慎,審時度勢,護得一家平安。歐陽懿經歷了政治風波下的大風大浪、嚐盡人生冷暖後,終迎來曙光。葛老師放下過去,與王政委結夕陽之好,成功逆襲。孩子們各有各的事業,一馬平川便揚鞭奮蹄,遇上溝溝坎坎,也都迎刃而解。就連叢校長的老年痴呆、老丁意外去逝、安傑暈倒昏迷等等遺憾傷心之舉,均旨在彰顯人生的無常,9.4的豆瓣評分,此劇值得擁有。

劇中描寫農村人物特點深刻有度,劇中寫老丁媳婦粗俗大大咧咧、卻熱情、樂於助人;寫德華無知識、沒文化,卻透著無私、任勞任怨;就連觀眾最恨的江昌義,我個人是恨不起來的,無論是原著還是電視劇。我自小在農村長大,深知農村的娃,都不容易,特別是學點知識、技能,更是倍受環境、資金的制約。看到不少人在劇評中批評江昌義不擇手段,扮豬吃虎。其實,農村人不知道什麼叫手段,只知道自己認為對的就去做,也就是無知者無畏,至於裝不裝,多少是受自卑、膽小的桎梏。如果一個農村人懂得“手段”、懂得“裝象”,我想,大多數人,特別是自認為學富五車的知識分子,是不會、也不敢撇著嘴、翻著白眼、斜著眼角,愛理不理地說“那個農村人”,因為在智商領域,是沒有“城市人”與“農村人”之分的。我想,劉老師就是想到這些,才讓江昌義無論是在劇中還是在原著裡,都有美滿的結局。

看完這部劇已經好幾天了,對劇中諸多人物情節作了不少編排,最終還是無限信仰“劇情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宗旨,至於應不應該,要不要這樣,均是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所有的感動,只因它太真實,所有的不捨,只因它是我們內心追求的所在,也許,這就是一部影片優秀的所在吧。

這部電視劇的原著、編劇——劉靜老師已因病去逝,天妒英才,《父母愛情》已是絕響,但劇中人物的品質過往,對待生活的態度,無不在激勵引導著每一個用心經營婚姻、用愛演繹夫妻真情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