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国民革命军中有多少湖南将领?

a15288


国民党湖南将领:

1、岳森。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雀塘铺乡花园村人。民国15年(1926)岳森当选为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是年,建国湘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团改为特别党部,岳森任第二军幕僚长兼执委会主任委员。年底蒋介石命岳森率领第二军从蒋,因未服从而被扣留36小时。

2、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

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3、戴岳。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将领,湖南新邵人,生于1888年9月2日。1930年冬在江西参加围剿中央红军,1931年1月代理南昌警备司令,5月任独立第36旅旅长,1932年2月兼任浙江省第1警备区司令,6月改兼任衢州、江山、开化警备区司令。

4、尹立言。

湖南武冈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曾任国民革命军华中剿总新编第八军军长。1949年6月底,其所谓“西南民主联军”3000余人的主力在凤凰仑被湖南人民解放总队(司令员姜亚勋)湘中第一支队全歼。

5、萧作霖(1908.11.15—1987.5.23)。

中将。号克念,湖南邵阳(涟源)人。毕业于湖南宝庆县立师范。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因不满国民党右派“清党”,于1927年离校到汉口,入张发奎部教导团,任连指导员。逾年入南京中央军校黄埔系军官研究班。


小孩er你别走


国军中有多少湖南将领?

最让委员长闹心的就是这件事了!

委员长用人,原则就三条:第一黄埔毕业,第二浙江出生,第三对党国忠心。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浙江的黄埔学员太少了,不得不违心重用大量湖南人。

黄埔一期的学员中,浙江籍贯的人只有12个,其中8个是委员长从奉化带来的。反观湖南,程潜解散湖南讲武堂,一下子就给黄埔送来了120个学员,即使不带原来就报考黄埔的,也是浙江籍学员的10倍!

后来黄埔二期449人,黄埔三期1233人,黄埔四期2654人,黄埔前四期的学员总共加起来,人数超过了4000人,这是后来国共两党中高层军官的主干,他们在上世纪波澜壮阔的战史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这4000多人中,有2000人是湖南和广东两省的。当时湖南是程潜和唐生智地盘,广东是胡汉民和许崇智张发奎的老巢。老蒋不敢用这两省人,但实在没有别人可用!这2000多人中,又有1301人是湖南人!

据史料记载,在黄埔军校前五期学生中,湖南 学生占了总数的 30%,居各省之首。黄埔一期的黄埔三杰的陈赓、蒋先云、贺衷寒都是湖南人。当时黄埔学生中有着“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 赓的腿”。 除此之外,其他如王尔琢、左权、黄公 略、许光达、蔡申熙、曾中生、李默庵、宋希濂、郑洞国、陈明仁等都是湖南籍的将领。

根据《黄埔同学名录》,黄埔军校一期共招生635人,二期共招生449人,三期共招

生1225人,三期合计共2309。其中,来自湖南的黄埔一期生有184人,二期生69人,三

期生218人。

湖南黄埔人这么多,在国军中受重用的名将也是在不少,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

1,唐生明。

唐生明是唐生智的弟弟,因为有着一层关系,早早就在湘军担任要职,也是黄埔学员中最早当上将军的。唐生明主要做秘密工作,抗日战争中在汪伪政权中的表现,实在是精彩。

另外,和唐生明相似的,还有湖南醴陵人邓文仪,长期担任国民党党部要职,是cc系骨干。

2,陈明仁。

陈明仁是纯粹的军人,因为性子太直,经常得罪上司,结果到了解放战争初期只是当了一个军长。而同期的学员杜聿明等人,则直接成了战区司令级别的大人物。

陈明仁在四平战役中的陈明仁防线重创我军,这才逐渐受到重用。解放战争后期,陈明仁审时度势,与程潜等人发动湖南起义,成了共和国的功臣。而陈明仁自己,也成了国共双料上将。

3,李默庵。

黄埔三杰的另一种说法是,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李默庵在解放战争初期担任了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结果被粟裕带领的苏中军区部队消灭了5万多人,史称七战七捷。

李默庵在湖南起义中,也位列其中。

4,廖耀湘。

廖耀湘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军的首任军长,后来带着新一军和新六军两大主力为主干打造的廖耀湘兵团被我军围歼于黑山地区,廖耀湘本人也被俘虏。

5,郑洞国。

郑洞国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的首任军长。解放战争中,郑洞国担任了东北司令长官等重要职务,后来在长春围困战中被部下挟持起义。

6,宋希廉。

宋希廉是国民党抗战初期三个德械师之一的36师师长,在解放战争中担任了第十四兵团司令官,还拒绝出任徐州缴总副司令,避免了在淮海战役被俘虏。不过,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中,宋希廉最终还是被俘虏了。

7,余程万。

余程万在抗日战争中任74军57师中将师长,固守常德孤城,是难得的孤胆英雄。卢汉组织云南起义时,余程万摇摆不定,干脆坐着飞机跑台湾。后来有略施小计到香港与妻儿团聚。

你还知道那些湖南名将?快来说说吧!


历史知事


湘军是近代军阀的鼻祖,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湖南在近代产生了不少的名人,将军更是不在少数,而国民革命军中湖南将领最多的当然要数湘军了。

为了和曾国藩的湘军相区别,我们将民国时期的湘军称为“湘系军”。湘系军是辛亥革命后由湖南新军演变而成的一支军队,在1937年之前,湘系军先后有谭延闿、程潜、赵恒惕、唐生智、贺耀祖、叶开鑫、何健等系湘军。1926年唐生智、贺耀祖、叶开鑫所属湘军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并参加了北伐战争。到了1929年,何健掌握了湖南的军政大权,成为了湘军的首领。到了1937年,何健被蒋介石免职,所属湘军被蒋介石吞并,成为了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中的湖南将领有:程潜、唐生智、贺耀祖、叶开鑫、何健、叶琪、刘建绪、陶广许克祥、周希武、张其雄、王东原、周斓、陈光中、李觉、彭位仁、岳森、罗霖……


除了湘军之外,国民革命军军还有不少湖南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如陈明仁、李默庵、黄杰、宋希濂、廖耀湘、彭士量、彭壁生、唐守治、潘裕昆等等


历史军魂


湖南别称潇湘,自近代以来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尤其在晚清时期,湖南就走出了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这两位人物不但是晚清重臣,而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便是曾国藩和左宗棠。

想必这两位人物的事迹不用和大家去多说,大家都应该知道一二,曾国藩最大的贡献便是帮助清朝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而左宗棠则帮助大清平定了回族叛乱,稳定了西北局势。但是在问题里面,提到的却是国民革命军里面的湖南将领,那么湖南籍将领在国民革命军里面到底有多少呢?



其实在湖南,别说国民革命军里面的将领,就是原来革命军的元老都有一个,这便是蔡松坡,当然蔡松坡和小凤仙的事迹大家应该略知一二,要是蔡松坡不早逝的话,估计湖南在民国时期的历史都要改写。

回到正题,如果按国民革命军的标准来说,其实湖南籍的还真不少,因为在北伐的时候,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就是湘军,所以在下还是总结两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去给大家说。



第一位人物便是唐生智,大家千万别小看此人,他在北伐之前,实力不亚于蒋某人,甚至多次和蒋某人作对,尤其北伐时期湖北和河南的战斗,都是由唐生智指挥的。而当时唐生智是第八军军长,后来成为湘系将领主要人物,并且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在解放战争后,唐生智弃暗投明,来到了我军阵营,我军也给了唐生智极高的机遇,并且邀请他出任湖南副省长。

而在唐生智的一生中,在下认为有一个最大的污点,这便是在南京保卫战之中,他担任南京卫戍司令。当时他主动请战守卫南京,并且号称自己死战不退,要牺牲自己一方大员的身份,来祭奠孙文先生在天之灵,震慑日寇。结果日军打来的时候,唐还是跑了。



第二位要说的人物叫做廖耀湘,此人黄埔六期毕业,还上过外国军校,是留洋派。而廖耀湘在在滇缅大反攻之中,和史迪威关系非常好,深受史迪威赏识,并且廖耀湘在滇缅大反攻中表现可圈可点,配合孙立人将军,立下了不少功劳。而廖耀湘最高官至第九兵团司令,陆军中将,和唐生智是没法比的。

说了这么多,在下真的想说一句,近代以来湖南人才真的是太多了,尤其在我军里面,从元帅到将军应有尽有,可谓是真正的人才辈出之地。


西北老张看世界


国民革命军中的湖南籍将领比重非常之大,除去“无湘不成军”的善战民风之外,有三个历史因素直接造成了这个结果,第一是北伐前夕,湖南大部已经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你会发现北伐初期的硬仗其实都是在湖北打的,比如贺胜桥、武昌战役等等;第二是当时的湘军已经占北伐军的半数左右,自然部队中湘籍军官的成才率较高。



(李默庵)

在北伐军最初的八个军中,谭延闿的第2军、程潜的第6军和唐生智的第8军都是湘军的部队,谭延闿是蒋介石的重要支持者(陈诚的岳父),而第2军和第6军虽然逐渐被吞并,但是基层军官却大批保留下来,军阀混战的性质决定着只要被收编后归顺,并不影响前程。

黄埔嫡系第1军虽然初始兵力不多,大约15000人的样子,但是势力扩张最快,到二次北伐时已经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的番号。其基层军官的骨干是黄埔前五期的学员,这当中湖南籍也占了相当比例,尤其是晋升最快、影响最大的黄埔一期,更有一个特殊的情况。



(程潜)

这就是第三个原因,即时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总长的程潜,曾经在广州开设了一个“湘军讲武堂”。黄埔军校成立后,讲武堂的160多名三湘子弟全部并入了第一期,因此在640多名毕业生当中,湖南籍学员比例最高。

因此,国民革命军中湖南籍将领的数量非常之大,总数应该超过广东和浙江而名列前矛,估计应有千人以上(问题的截止时间无法确定,因为将军是需要时间晋升的)。最后当上兵团司令职务以上的,除去我们比较熟悉的黄埔一期宋希濂、郑洞国、陈明仁之外,还有几个兵团司令也是湖南籍贯。



(陈明仁)

李默庵,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说的就是他,历任第10师师长、第14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33军团长、第32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方面军司令官,解放战争期间第一绥靖区司令官,“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陆军中将,1950年在香港起义。

黄杰,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原大战期间在柳河车站救蒋而被重用,历任第2师师长、第8军军长兼税警总团长,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接宋希濂)、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出任重建的第一兵团司令,1953年晋陆军二级上将。



(唐生智)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南京保卫战之后,廖耀湘就开始在第五军系统带兵,历任第200师少将参谋长、新编第22师师长等职务,参加昆仑关战役和首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退至印度后成为“驻印军”骨干部队,1944年所部扩编为新六军任军长,1946年初晋升第九兵团司令官,辽沈战役兵败被俘,陆军中将。

李文,湖南邵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历任第78师师长、第90军军长等职务,属于胡宗南军事集团的骨干将领,抗日战争中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中担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北平警备总司令兼第四兵团司令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胡宗南)兼第五兵团司令官等职务,陆军中将,《北平无战事》里中央军第四兵团就是他的部队。

(黄杰)

霍揆彰,湖南衡阳人,黄埔一期毕业,是陈诚土木系军事集团的骨干将领。历任第11师旅长、第14师师长、第54军军长等职务,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任第十六绥靖区司令官、第十一兵团司令官等职务,陆军中将。

恐怕还有遗漏的,落笔匆匆不及细想,欢迎补充。

(霍揆彰)


度度狼gg


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于湖湘大地上的湘军,有着不容忽视的独特气质。虽然这里地域闭塞,山林层峦叠嶂,可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爱国之心,却丝毫没有受到高山地形的阻碍。在近代历史上,更是流传着“无湘不成军”的佳话。

历史上,湖南将领的实力,他们冲天的豪气,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那么,在近代诞生了国民革命军中,又有多少著名的湖南将领,影响着中国近代的军事进程呢?


出生于湖南茶陵的谭延闿,出身官宦世家,辛亥革命时担任湖南都督一职,同时兼湘军总司令。1922年的2月投靠孙中山,在国民革命军建立之初,就担任了湘军总司令。
此后,在督湘过程中,谭延闿与他的弟子赵恒惕共同进退,是近代湘军中的著名人物。赵恒惕也是湖南人,赵恒惕出生于湖南衡阳,在谭延闿的帮助下崛起,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他与谭延闿渐生嫌隙,最终逼走了自己的师傅,但是没有得意多久,他战败于唐生智之手,黯然下台。
唐生智
唐生智也是湘军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出生于湖南永州,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的时候,就担任着湖南省的临时政府主席,后来还来领着湘军,参加过反蒋战争。抗战后,他返回家乡,开始专注培养人才。解放后,曾担任湖南省的副省长等职。
鲁涤平
湖南将领可谓是人才辈出,比如湖南和平起义的发动者程潜;不甘平庸,为了情意费尽心思的唐生明;推翻满清统治立下大功,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反遭出卖,最后对国民军心灰意冷的谭道源。还有曾经担任过蒋介石手下五大王牌军军长的廖耀湘,抗日的战场上屡败日军的李默庵。还有刘斐、郑洞国、宋希濂、何键、黄杰、鲁涤平等人,他们都是国民军中的出色将领。
谭道源
至于国民革命军中,到底诞生了多少出色的湖南将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出色的英雄豪杰很难做一个具体统计,但是文章出现过的这14位著名湘军将领绝对是榜上有名之人。
他们都在中国乱世中崛起,比平常人更加具有危机意识,无论是参与北伐,又或者是正面对抗日军,他们都竭尽自己的权力,自己的智慧与谋略,赢得了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廖耀湘
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为挽救民族危亡,三湘子弟抛头颅、洒热血,尤其是在战争中英勇作战的湘军,凭借卓越的表现,逐步进入国民军高级将领行列。
在抗日胜利之后,国内爆发了二次内战,不少的国民将领都已经开始对腐败无能的国民政府感到失望。这些湘军将领也渴望着能通过更加和平的方式解决当时的内战,湖南和平起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战争结束以后,也有不少的人致力于新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

鸢飞九天2018


刘伯温刘基的《烧饼记》中有:气运南方出将臣……真的有的道理!


黎启明006


民国初期,仅湘乡一地就出了四位上将,他们是何海清、谢国光、宋鹤庚和吴剑学。其中后三位是当时湖南湘军四个军中的三个军军长,民国史称为“湘军三台柱”。


用户1266629268133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中将军长贺龙,和南昌公安局长朱德一起发动南昌起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蒙古大夫最精神


夏楚中,湖南桃江人,集团军司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