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孩子3歲時表現越“乖巧”,長大越沒出息,快看看你家孩子是嗎?

當媽的都有一種心態,別人家的娃怎麼那麼乖,別人家的娃怎麼那麼好,而自己的孩子卻天天調皮搗蛋,上躥下跳,說什麼都不聽,頭疼得很!為此,自己總結了一套育兒方式,用來“對付”自己的娃,將自己的娃變成理想中的樣子,在家長的努力下,孩子變了,可是這樣的變化真的好嗎,小編告訴你,孩子如果變成這樣“乖巧”的孩子,長大是不會有出息的。

孩子3歲時表現越“乖巧”,長大越沒出息,快看看你家孩子是嗎?

當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搶玩具鬧矛盾的時候,家長們先想的是要懂事,懂得分享自己的玩具,殊不知這些玩具在孩子眼裡有多麼的重要,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玩具其實孩子們是特別不情願的,但為了家長口中的乖孩子的稱號,卻忍痛割愛,時間長了,孩子會慢慢的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和喜好,變成一個沒有特色,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卻不敢爭取的孩子!

孩子3歲時表現越“乖巧”,長大越沒出息,快看看你家孩子是嗎?

還有很多的父母特別喜歡干涉孩子的選擇,比如我們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明明讓孩子自己選擇,孩子選擇了飛機,你卻要告訴孩子應該選擇汽車,孩子這才放下了飛機,拿上了汽車,家長還誇讚著真聰明,比如我們給孩子買蛋糕,孩子選擇了草莓口味的,家長卻告訴孩子應該選擇巧克力味道的,孩子這才不情願的放下草莓口味,選擇了巧克力口味的,有些家長更甚,孩子每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不能讓孩子自己選擇,其實,在選擇方面,家長真的不應該多加干涉,如果孩子喜歡吃草莓口味的,你為什麼非要讓他吃巧克力口味呢,如果孩子是喜歡吃巧克力口味,可面對草莓口味,孩子想要嘗試一下,家長又為什麼非要阻止呢,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往往性格會比較懦弱,缺乏主見,不會選擇!

孩子3歲時表現越“乖巧”,長大越沒出息,快看看你家孩子是嗎?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用一句話來終止孩子的哭鬧,比如: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或者不理你了,很多孩子就不敢哭了,立馬變得很乖,孩子哭泣是一種表達方式,他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用哭泣來抗議,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表現,我們成年人有時候面對失敗和挫折也會流淚,會沮喪,為什麼就不能讓孩子哭呢?孩子長大以後,且不敢面對自己的情緒,如果有不好的情緒,只會壓抑而不會發洩,這樣的孩子將來會健康嗎?

孩子3歲時表現越“乖巧”,長大越沒出息,快看看你家孩子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