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讲述“全国最牛博导和最年轻院士”的传奇经历和人生转折点

讲述“全国最牛博导和最年轻院士”的传奇经历和人生转折点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曹雪涛

他,26岁时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

他,28岁时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

他,指导了12位博士获得全国优博,从2001年2011年更是连续11年入选全国优博指导教师,遥遥领先其他博士生指导教师,被网友称为“最牛博士研究生导师”。

那年,顶刊NCS的编辑人员列表里有三百人,只有5个是中国人,曹雪涛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从“最年轻的医学教授”到“最年轻的院士”;

从“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再到“南开大学校长”;

从“让专家评委拍案称奇毕业论文”再到如今“三个月连发2篇Cell和1篇Nature”。

曹雪涛的人生里充满了太多的传奇色彩,然而这样一位顶尖的科学家却没有国外的学习经历,是个纯正中国本土培养的顶尖科学家。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曹雪涛的传奇经历和人生转折点。


1.走进叶天星的实验室

讲述“全国最牛博导和最年轻院士”的传奇经历和人生转折点

1986年,22岁的曹雪涛还是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那时唯一的梦想就是能做著名免疫学教授叶天星的硕士研究生。

那时的曹雪涛成绩优异,完全有免试读研究生的资格。然而一向严谨的叶老甚至连见都没有见他,就甩过来一句话“我不要免试的,考上来算。30∶1的录取率,两个月的复习时间,一旦不取,免试莫谈。”

曹雪涛也是有一股子韧劲,既然叶老这么说了,那就非要考上不可。终于,经过了两个月的奋战,曹雪涛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走进了叶老的实验室。

叶老对曹雪涛的勤奋努力十分欣赏,尤其看中他身上的那一股韧劲,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对曹雪涛的教导也是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这也使曹雪涛写出了《白细胞介素Ⅱ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这样让专家评委拍案称奇的毕业论文。专家们一致认为论文在四个方面有独到的创新见解,已达到博士生的毕业水平,建议他马上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以补修博士生第二外语等课程。

直到4年后曹雪涛博士毕业时,全校一共12名博士,都准备选择到国外留学,其中也包括曹雪涛。但是当年近80岁的导师叶天星到医院看望正因胃出血住院的曹雪涛,并且挽留这位才华横溢的学生时,曹雪涛被打动了。

后来一篇描写曹雪涛的文章说,叶天星老先生当时对曹雪涛说:“我一生有两大遗憾:一是没能把二医大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二是没把教研室建成全军重点实验室。你年轻,有才华,希望你留下来,完成我的夙愿。”

山东人的豪气顿时在他胸中激荡,让这位年轻人一口答应这位他待之如父的导师,要留在国内,“干一干”。

在2008年经济观察报采访曹雪涛时,他说:

我的导师叶教授,我读到硕士第二年他就退休了,后期身体不好一直卧床。跟叶教授我更多同他谈一些理想,我对他非常敬佩,因为他对科学有一种 真正的好奇心。他四个孩子去世了三个,他的夫人去世,包括他去世,葬礼都是我操办的。他夫人去世那天我去看他,他晚上还在灯下看免疫学的杂志,他已经对生与死悟透了。你想他晚年白发人送走了三个黑发人,这种打击太大。所以叶老是很淡漠功名的一个人,在生物界他的交往很少。

曹雪涛走进叶天星的实验室,成为叶老的学生,可以说是改变他人生方向的一个转折点。


2.全军重点实验室的日日夜夜

讲述“全国最牛博导和最年轻院士”的传奇经历和人生转折点

受到叶老的影响,曹雪涛决心做一位本土科学家,一定要建一个全军重点实验室。

开始的时候,缺钱缺实验器材。1991年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三万块钱。曹雪涛跑到北京去答辩,住十几块钱的小旅馆,六个人一个房间。第二天答辩完很兴奋,要省钱又连夜坐车回上海。就是这样舍不得花钱,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这个实验室。

免疫学那时只是一个小学科,要想取得大的成果,就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那几年中,曹雪涛所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几乎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候,他和同事们为了求得一个实验结果,一连几个昼夜奋战在实验室。时常是干一个通宵,回家打个盹,又硬撑着爬起来。

终于,经过不懈努力的曹雪涛迎来了梦想成真的时刻:

几年下来,他们竟“杀”开一条血路,一路斩关夺隘,捷报频传: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两项;三种基因药物通过国家药审进入临床试用;申报国家专利16项……

人民日报在2000年发表了一篇《祖国的骄子——曹雪涛》,文中这样写道:

他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科技事业。他曾几次累得胃出血,昏倒在实验室 ———他永远忘不了导师的那句话:“中国的科技上不去,永远被人看不起

曹雪涛在全军重点实验室的那些日日夜夜,那份坚持和不懈,为他走向成功的道路垫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他带领免疫学走向世界的转折点。


3.对待科研的境界

讲述“全国最牛博导和最年轻院士”的传奇经历和人生转折点

曹雪涛实验室一直持续产出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与导师的境界息息相关。

根据统计,历年曹雪涛院士共指导12位博士获得全国优博,从2001年2011年更是连续11年入选全国优博指导教师,遥遥领先其他博士生指导教师,被网友称为“最牛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人才培养方面,曹雪涛一直认为:三流导师传知识,二流导师教方法,一流导师授理念。

“作为导师,要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把自己当成瞭望塔甚至发射架,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匠人,而希望是一个启发学生悟道的明师。有时一句朴素的话,就能让学生茅塞顿开。”

就如同他和叶天星教授一样,更多是传承了一种对科学的追求。曹雪涛说:

“从他身上学到一种科学家对很多事情的淡漠。要说科学研究体系上面,当然这种话我说出来不是很恰当,我觉得叶教授更多的是科学方法上的指点,研究体系更多的还是我建这个实验室之后自己慢慢找到的。”

曹雪涛一直珍藏着一张从泰山上俯视泰安城的照片。这是2004年,研究生钱程在登泰山时拍下后,作为圣诞节礼物寄给了曹雪涛。“从事科研就要站在高起点上,站在泰山顶上才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曹雪涛说,“这是一种境界。”

曹雪涛对待科研的态度和境界,是他能持续培养出色团队,持续产出高效研究成果的重要因素,这样的态度和境界不仅仅是研究事业上的,也深深的融入了他的人生。


曹雪涛的成就和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多到两天两夜也讲不完。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功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点:机遇、努力、境界

这也是每一个人人生转折的因素,是每个人通向成功的转折点!

希望每个人都能把握好自己人生的机遇,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

关注转折点直聘,找到属于自己的转折点!


文章内容参考:青塔、新华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