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

我欣赏这诗句的意境:到处都种满芙蓉花的成都城,盛开时处处锦绣,从古至今都称得上十分繁华。

它极具画面感,描述了一个美好而繁华的城市景象。

该诗句也是电影《二十四城记》的点题文案。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诗句是对城市美好景象的还原。而电影还原的是城市的「蜕变」过程,一个衰败的国营老厂是如何「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二十四城记》之于当下这个时代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因为对于当下很多年轻人来说,说不定哪天心情不好,就撂挑子不上班了。

对于换工作如同换衣服一样随意的年轻人来说,永远无法理解国营老厂的职工为何对单位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他们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几十年直至退休,却没有任何倦怠。

他们丢了工作就像丢了魂一样,一群下岗的人吃个散伙饭能抱头痛哭。即使过去十多年了,说起当年的事,还是会忍不住抹眼泪。

这并不是时间的隔阂,其实是时代的变迁。

用句很官方的话来说: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

那个时代就那么过去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想我亦无法理解这所有的变化。


01.曾经繁华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渐渐忘记很多人,很多事。

因为不断会有新的人和事加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而关于之前的一些生活片段,会像经典的电影桥段一样。即使过去好多年,依旧印象深刻。

我生活在一个四线小城。家人在本地一个工厂工作。

每天早上七点,工厂的广播就会通过大喇叭开始播放歌曲。

临近上班的时候,播放的就是固定的一曲《咱们工人有力量》。

歌词是这样的:


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盖成了高楼大厦,

修起了铁路煤矿,

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嘿!

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响,

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造成了犁锄好生产,

造成了枪炮送前方!

哎嘿哎嘿 嘿呀!

咱们的脸上发红光,

咱们的汗珠往下淌!

为什么?为了求解放!

为什么?为了求解放!

哎!嘿!哎!嘿!

为了咱全中国彻底解放!

伴随着《咱们工人有力量》铿锵豪迈的音乐,吃过早饭的职工们踏着节拍走在上班的路上。

在音乐的背景声中,我们这帮职工子弟们被家长们送到厂区旁边的幼儿园、学校,之后大人们就去上班。

工厂职工们穿着整齐一致的工作服,有人直接从家属院走路到厂里上班。有人家离得远,骑着样式相差无几的凤凰牌自行车上班。


如同歌词中描绘得一样,大家就这么「干劲十足」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职工们傍晚下班时,我已经放学,所以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站在大门的侧边等家人下班。

厂门口是颇为壮观的画面:身穿一模一样工作服的人们鱼贯而出,好像一片巨大的海浪从我面前拂过。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说有笑,在厂门口互道再见。

一样的服装,相差无几的身材和笑容,一时间我和小伙伴根本认不出哪个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常常是他们先看到我,然后笑着走到我面前,抱起我,给我一袋食堂刚出炉的肉包子。


02.我爱我厂


是的,从小我就是个吃货,而且我最爱吃厂里食堂做的肉包子。

当时上小学的我,一次能吃一笼10个包子,为此家人常常担心我消化不良。

现在想来,厂里食堂的肉包子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

不仅仅是因为它存在于我记忆中而变得美好,而是它真的很好吃。


犹记得食堂卖包子的师傅离开食堂后,自己在厂门口推车卖包子,老主顾都排队去买,他的包子常常很早就销售一空。

吃货们对其包子的认可,足见其品质。

电影《二十四城记》里有个办公室主任说过,

420厂里应有尽有,厂里的职工完全可以一直生活在厂里,而不与外界产生任何联系。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这样的说法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但真是这样。

我住在厂里的家属院,那里有我的小伙伴们。我们有着一样的家庭背景,父母都在厂里上班。

对于我们这帮小孩子来说,厂里就像一个「小世界」一样,可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要。

我们在厂里的广场踢足球,玩各种游戏。

厂里的食堂不仅仅有我最爱的包子,还有各种好吃的面食和小炒。

厂里有图书馆,我爸给我借的第一套书就是《福尔摩斯全集》,那也是我百看不厌的小说。

厂里有理发店,还有娱乐室,可以唱卡拉OK,也可以看电影《小鬼当家》。

某个夏天的傍晚,我在厂里的灯光球场学会了骑自行车。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放暑假的时候,我常常去家属院一个要好的小哥们儿家里,一起打「魂斗罗」游戏。

我们两人合作,从30个人闯到第五关,练到3个人即可轻松通关。


厂里有大片的花园,种满了月季和一些我叫不上来名字的花儿。

夏天的午后,我们一起在花园里捉蜻蜓,捉蝴蝶。

厂里还有个大澡堂,我常常和小伙伴们玩到很晚,被父亲拖进澡堂,再湿淋淋地跑回家睡觉。

现在想来,我和我厂有关的记忆,都是十分美好的。

对于当时像我这样的很多职工子弟来说,一样的环境,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喜怒哀乐,造就了我们相差无几的性格与生活方式。

我们享受小时候的每一刻,我们甚至天真的以为这一切永远都不会改变。

那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不曾想到,有一天工厂会破产,他们会下岗。

熟悉的厂区会被夷为平地,不久后会拔地而起一栋栋冰冷而陌生的楼盘。

多年后的我,站在小时候最熟悉的地方,居然无所适从地迷失了。

这结局与《二十四城记》中的420厂的命运,倒是神一般的相似。


03.二十四城


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

——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国营420发动机制造厂,1958年从东北南迁至成都。

2008年老厂房拆除,工厂迁至郊外,市中心的工厂旧址被房地产商买断,将开发成为住宅「二十四城」,因此也有了电影片名《二十四城记》。

导演贾樟柯采用了访谈的方式,用素人与专业演员穿插出现,完成了一部「纪录片」。

通过几代420厂的职工及家属的人生经历,以及情感历程,让观众共同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叫侯丽君的大姐。

她是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接受采访的。

当年单位裁员的时候,她是第一批十多个人中的一个。

厂里请大家吃了一顿散伙饭,可是现场根本没人吃,就已经哭成一片。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他们哭着问主任,「这么多年,我有没有过迟到,有没有过工作不认真的时候?」

得到的答复当然是否定的。

你看,那时的工人就是这么「老实」

他们以为工作了十多年,未来的日子也会是这样的,可以一直到退休。

就算出现了「变化」,他们也会先反思是不是自己「犯了错」

那些吃不下的饭,抹不完的泪。

包含着多少说不尽的委屈、辛酸、无奈。

其实谁也没有错。

可是对于在厂子里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来说,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

那顿饭很多人都没吃,候大姐带头让大家吃饭,其实她心里也很难受。

她说自己真的是「掩泪装欢」,说的时候,又湿了眼眶。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当年41岁的候大姐,孩子上小学6年级,自己却只有200块钱的生活费。

她必须出去找工作,她在墙上面贴了一个座右铭,

「无论是顺境还是困境,我都要勇往直前。」

每当她出去找工作的时候,都会默念一遍这个座右铭。

可能你会觉得,大姐靠着毅力,一定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因为我们看过了太多励志鸡汤,「人被逼到绝境,潜能就会出现」,「越努力,越幸运」。

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候大姐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样的结果未免有些残酷。

但这就是生活,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二十四城记》中最后出现的娜娜(赵涛 饰)是八零后的代表。

她与我这一代的家庭背景更为相似,父母是厂里的职工,自己从小就在厂里长大。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420厂的拆除,她同样非常不舍。

所以她要在这即将崛起的房地产项目上,买一套房子,给父母住。


她做的是代购工作,每天衣着光鲜亮丽,与老厂的破旧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导演贾樟柯对于八零一代职工子弟的某种理想式幻想

现实生活中,四线城市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不伸手问父母要钱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好不容易攒下的钱,还要留着结婚成家用。

基本不大可能在厂房的原地再买一套体面的住宅。

消失的厂房,散去的职工,就像在工厂里做了一辈子的父母一样。

他们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像在不断回放一首走调的老歌。

就连空气中都充满了失落与哀伤。


04.时代尾声


《四十二城记》中420厂房被拆除的画面让我掉了眼泪。

轰然倒塌,尘土弥漫。

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屏幕缓缓浮现几行字:


我们曾经做过和想过的,必然漫开,渐渐淡了。

象泼在石头上的牛奶。


来自诗人叶芝的诗。

它与这画面的结合非常微妙。

一个时代就这么过去了,即使人们再怀念,再依依不舍,终究无法改变现实。

一如这应声倒下的厂房。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熟悉的城市在一瞬间变了模样。

我们眼睁睁看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我的父母对待工厂的感情,究竟该用哪个词来形容。

有天,我忽然想到了——「精神支柱」

那年工厂破产,家人包括厂里的我认识的所有人都难受了好一阵子。

因为「精神支柱」的轰然倒塌,他们内心里完全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你知道中国人的情绪总是内敛的,我与父母之间很少提起有关厂里的事情。

所以那段时间,我就很老实,不想惹他们生气,让他们担心。

然后时间就不停地走。

很多事情不管你接不接受,都已成事实。

这个时代依旧在快速发展,我的厂区生活就这么戛然而止。

致我们终将消失的城市


多年以后,我见过各种上班的场面,却再没有见过那种听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般充满干劲儿的上班状态。

我喜欢吃的面从两块涨到了十块,我所在的城市房价从每平米两千涨到了一万,可是我还是怀念当年和小伙伴们在厂里一起玩耍的日子。

那时候关于玩耍的记忆,好像都在夏天。

有天我看到一句话:城市愈大,就愈感到孤独。

这些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会去往不同的城市出差。

有时候,站在繁华的十字路口,我常常会有些迷茫。这种迷茫并非来自我个人,而是因为城市本身。

似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发展中长成了一个样子,高楼林立,五光十色。永远都有神色匆忙的人与你擦肩而过。

我有些分不清楚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的区别,就像我总是分不清楚一个网红和另一个网红的区别。

犹记得有天住在某二线城市,晚上想买点小吃当宵夜,可是在酒店附近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一个还在营业的小店。

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这是现实。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却感到非常寒冷。

站在空旷的大街上,我想,脚下的这片土地,或许也曾是某个工厂的旧址。

然后我又想起儿时和小哥们儿一起在职工食堂吃包子的欢乐时光。

我知道有些事情再也回不去了,

那些个没完没了的夏天啊,就在我们的嬉笑声中悄悄溜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