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在品类多达千万计的宜兴紫砂壶阵营之中,有一些器型是被奉为传世经典、虽历经百年仍倍受推崇、为后世紫砂匠人所不断演绎传承的。这些器型在紫砂行家眼中,被喻为『跌不破的形』,譬如:掇球、仿古以及石瓢……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这其中的石瓢壶,便以其质朴无华兼而典雅端庄的外形与气质,在紫砂壶的大千世界中享有着令人敬慕的一席之地,明耀今古,长盛不衰。

如同其它传世名器一般,石瓢之所以为嗜壶之人所爱不释手,除去它臻于完美的外形表象,也离不开围绕着它那些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传奇履历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关于坊间流传其名的最早出处,便堪称十足的高大上,因为这则传闻来自北宋大文豪兼著名茶界达人——「苏东坡」。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相传苏子曾因官场失意而谪居宜兴蜀山支边任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苏子发现用当地的紫砂陶罐来煮茶味道较之铜器、铁器更有口感。于是就地取材,依当时金属吊子的形制模仿了一把既有「流」又有「梁」的砂陶质地的壶来煮茶,命名其曰『石铫』,并在《试院煎茶》中云:「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这在后人看来,此『石铫』便无可厚非的成为『石瓢』的前世老祖宗了。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七百年后,一款被命名为『瓢壶』的壶型惊艳亮相于紫砂壶界,并一举成名,成为了无可取代的壶之骄子,而这一切皆要拜清朝一代文人制壶宗师「陈曼生」所赐。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身为著名「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以书画、诗文、篆刻造诣之深而名赫于世,而其在制作紫砂壶领域所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更是堪称紫砂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不朽丰碑,这其中即包括由他亲手设计的经典紫砂壶款式『曼生十八式』,而『石瓢』便赫然在列。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这则故事也有着戏剧般的一幕。相传陈公在宜兴做官之时,一日微服简从,漫游于旧城街道,忽于转角之处见一乞丐,面前摆放着一件石器,其形甚异,做为制壶大家的他竟也一时辨识不出。

陈公观其许久,但见其形状独特,似瓜似瓢,虽显陈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的面貌。陈公持器倒置,观其底部,见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不禁大喜过望,立即取纹银二两买下。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如获至宝的陈公回到家中,慌忙用水清洗干净,仔细一看果不其然为弥足珍贵的元代石瓢,捡漏成功令陈公惊喜之状溢于言表,而作为资深顶级的紫砂玩家,陈曼生与这把元代石瓢瞬间便情不自禁心心相印起来。于是以这把石器为原型加以完善与设计,配上壶盖与壶嘴,在经过百余次的易稿之后,终成壶式,命其名曰『瓢壶』。并在壶身上刻以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壶铭」,随后正式入列『曼生十八式』。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而至近代,另一位制壶宗师顾景舟在此壶的基础上继续加以改良,并引古语「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之句,终成「石瓢」。

自此,轮回数百年,历尽沧桑,洗净铅华过后,石瓢终于修得正果,紫砂壶家族中也多了一位血统高贵、苗红根正的传世器型。如今,紫砂匠工们无论闻道于先后,皆以制作石瓢为殊荣、为己任。把制作一把近乎完美的石瓢作为立足于紫砂界、彰显制壶水准的资质证明。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如今,经过数辈紫砂人的不懈努力与有益尝试,石瓢已经衍生出了数十种品类,包括高石瓢、矮石瓢(汉棠石瓢)、瘦瓢(子冶石瓢)和满瓢(景舟石瓢)等等,皆各具特色,自成一家,成为一颗颗石瓢家族中的耀眼明星。

紫砂名壶|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