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中国老人不去做慈善公益或者再就业,而去广场舞、暴走团?

暗夜突围


我们不能够简单笼统全面否定中国老年人都不去做慈善公益或再就业。而去参与广场舞或爆走团。这不是老人的过错,而是做普及慈善公益事业的时机还没有成熟。慈善公益事业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普世价值。目前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慈善事业才刚刚起步,市民对慈善公益事业认知度不高,市民参与度偏底,老年人参与更是罕见。如果我们从全球化的眼光来看,为啥西方国家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参与度高,参与人数比较多,主要是慈善事业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老人有钱出钱,没有钱出力现象比比皆是。社会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文明度高。

但在发展中国家这种事情就很少,也看不到,甚至根本没有形成社会的良好氛围,几乎没有人去想过,也就几乎没有人去从事这种高尚的事业。 事实上,这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法律法规完善,社会公平公正,信息公开,老百姓富裕程度,价值观取向,个人受教育程度都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和一个国家的文明化程度高低有直接关系。为何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做慈善捐赠的都是一些老板群体,有人一出手就是几个亿,很少有普通百姓做慈善捐赠,但是也不是绝对没有,曾经听说一位 80多岁的上海老人在遗嘱中写到,百年后把房产变卖所得款项无偿捐赠给贫困地区建设小学。当然前提是孤寡老人。在捐赠规模和数量质量上和老板群体相比较普通百姓参与人数更少,规模小,金额少,贡献度低。换句话说,慈善捐赠基本都是富人的事情。

近邻日本属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国民普遍富裕,受教育程度较高,法律法规完善,慈善事业比较发达,社会认可度高,老人做慈善公益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慈善事业已经形成体系化,规模化,制度化。参与公益事业做义工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基本底线,做的越多越受社会尊重,当然你不做绝对不会有人骂你,完全是个人的自觉行为。老人每天或每周做点公益性的事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如在旅游景点,交通要道指挥行人车辆进出,服务社区等。为何在美国、英国的几所重点大学在入取新生时要评估该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做志愿者的次数和时间长短。说明在发达国家做慈善公益,做志愿者服务已经是一种时尚,一种体面,一种光荣,一种自豪,受人尊重。社会认可度高。

由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的这一批老年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普遍百姓刚刚进入小康社会,富裕程度还不够高。慈善公益事业对于我们来说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化,规模化,制度化,社会还没有形成普遍的高度共识, 离社会高度文明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进步,再过10至20年情况会逐渐改观,会沿着高度文明化方向发展,慈善事业会更上一个层次。当然现在的老人和过去相比较,收入提高了,生活安稳,空余时间参与跳跳广场舞,爆走等运动,也是为了锻炼身体,健康向上也是应该的。也符合健康中国的理念。


上海BlairChe


这个问题有些复杂,笔者要将其拆解为三个问题:

首先,为什么中国的老人在退休之后可以有条件安享晚年?

其次,为什么老人在退休之后不选择公益事业或再就业,而是无所事事?

最后,为什么很多退休老人会选择广场舞和暴走团作为休闲娱乐活动?


为什么中国的老人在退休之后可以有条件安享晚年?

其实很少有人会质疑这个问题,或许笔者可以这样说,产生这样质疑的人,都是还没有社会经验的年轻人。

我们不妨拿几个数字出来参照一下,首先,目前的退休年龄是男65,女60,特殊行业除外。今年是2018年,也就是说刚回退休人群的出生年龄应该是男1953年和女1958年。

这两个年限正好赶上三年大灾,能活下来就很不容易。然后有经历了团队作战上的种种,在一个国家一穷二白的时候,真正用血与汗创造了价值。

有人可能觉得,又不是战争年代,怎么会牵扯到血与汗呢?

这可能就是社会经验的差异,如果你认真去翻阅资料,就能够发现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到底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少在这个时代,不会有人挨饿,不会有人饿到全身浮肿,却还要上车间干活。

可能还有很多人不明白,所谓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其实是“只有一人吃饱饭,全家才能有不饿的希望。”

不饿,不饿,在那时候也只是一个愿望罢了。

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所享有的一切,都是应该、应份、应得的。

或许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回报,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补偿,更是一种永远不够的补偿。

可以这样说,老人退休之后发挥余热,做点小生意,或是做做公益,这似乎是比较好的选择。但,绝不容许任何人认为老人不应当安享晚年,因为这是他们的权利。

为什么老人在退休之后不选择公益事业或再就业,而是无所事事?

这其实是一个很残忍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一个画家永远不会退休,只要活着,就会画下去。

一个作家更没有退休的概念,反而年龄越大,社会阅历更丰富,更能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可这些老人都是特例,更多的普罗大众并没有这样的一技之长。

其实这点和上面表述的内容差不多,因为时代,导致他们一辈子都在出苦大力。也是因为时代,那些曾经靠技术吃饭的人,如今技术也用不上了。

难道大家想让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起早贪黑的卖菜、卖鱼、卖煎饼果子不成?

从老人层面来说,他们难道真的愿意每天无所事事吗?

其实很多人退休之后都受不了忽然闲下来,甚至一些老人因此生病。可是他们能做些什么呢?

喝茶、下棋、广场舞,除此之外,可能连一个现代人看似高雅的业余爱好都没有。

有人说,很多运动都适合老人啊。

这话没错,笔者从事养老行业的时候,也曾经为了给老年人丰富生活,而找了大量的资料。

可是,太多运动都受限了,似乎只有对于老爷子只有下棋合适,太剧烈的运动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对于老太太而言,广场舞、太极等等都合适,除此之外她们也就只能坐在墙根聊八卦。

当然还有一些运动,可是要知道,凡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大部分需要场地才行。

我们作为商业养老机构,已经能够较大程度在这些设备和场地上进行投资,对于那些非营利机构,以及那些社区养老中心来说,所提供的东西根本不够用。

也就是说,就算有一些运动方式和设备又怎样?更多老年人根本没机会体验到。

为什么很多退休老人会选择广场舞和暴走团作为休闲娱乐活动?

老人选择广场舞,是因为没得选。

同样的道理,很多年轻人宅在家里,也是因为没得选。

好在一些小区还有广场,对于那些没有广场的小区,老年人甚至要在路边跳舞娱乐,这样不仅影响交通,还有安全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广场舞吵,而笔者认为:广场舞的吵,并不是老年人的错,也不是广场舞本身的问题,这只是资源没有得到协调的一种表现。

如果在稍微远离社区的地方有一个开放性的场地,这样大家都不会受影响了。

可是当存在矛盾的时候,作为应该出面调节的一方,反而默不作声,最终竟然造成了无法化解的矛盾。

暴走团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资源得不到协调,导致了很多人占用了行车路段,然后导致车祸连连。

可是大家凭心想想,这是老年人的错吗?他们错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还是错在根本没有一种真正适合他们的方式?

而年轻人的批评有错吗?无论是噪音、球场遛弯、占用运动设施,甚至是占用设施,这些本就是不对的行为。

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争论对错的价值在哪儿?

如果舆论站在老年人那边,那么请问能解决老年人缺乏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局面吗?

如果舆论站在年轻人这边,那么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真的就能制止噪音和约束老人吗?

显然真正实现解决的途径,其实并不在于谁对谁错。

真正的问题,只是在于应该进行调节的层面,反而在这种情况下可耻的匿了。


有人希望老年人不应该把退休生活浪费掉,应该做一些公益活动。那么,笔者也希望这些人能够起到带头作用,通过民政部门申请公益组织的运营许可,并号召老年人一次参与进来。


其实,仅从过往60年的社会环境来看,我们不应该对老年人有太苛刻的要求,也没有资格去高谈阔论老年人应该如何。人不能忘本。

如果产生了矛盾,就去直接解决矛盾,而不是为了占据舆论的上峰,不断将矛盾放大。


小言詹詹


中国老人的后顾之忧甚忧,现在七老八十的老人都是三四十年代的老人,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动乱、抗美援朝、民不聊生的年代,这代老人多数是没文化、没工作、生活拮据、思想保守、没有信仰,解放后,虽然生活稳定了,每家多则七八个孩子,只有一个劳动力养活全家,他们饱受磨难,吃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现如今能在晚年享受子孙满堂膝下缠绕的安逸生活,确实来之不易,年纪大了,也走不出去门了,也没钱没能力,他们还能做什么公益慈善?自己能吃上饭,不给儿女添麻烦就不错了。




至于说中国老人为什么不去做公益慈善或者再就业,而去跳广场舞、暴走团,说的是五十年代后的老人,他们目前还走的动。他们这批老人经历了58年的大炼钢铁、60年的自然灾害、66年的文化大革命、69年的上山下乡,7几年的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好,78年的恢复高考等等至今,又有几天生活过得是舒坦的?自己就一个孩,把所有的爱奉献给这个孩子,生怕发生点意外,其实还真有不少失独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何等的凄惨与无助。



现在生活好点了,他们还是担心老了看不起病,病了没儿女在眼前孝敬,所以他们要去跳广场舞、参加暴走团,为的是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老了没病没灾,少花钱,不给国家添麻烦。



因此,他们也没能力去做什么慈善公益。辛苦一辈子了,也不想再出去再就业了。

归其原因,我国还没达到发达国家给国民的优惠福利,他们得攥钱,用来防老。他们想的是:还没慈善机构来帮我呢,我哪有这闲钱去帮助别人呢?这就是我国现有的国情,这批老人的晚年生活堪忧啊~


做喜欢的事


这个问题有点胡说了。中国老人数以亿计,你都普查过,他们没有做公益或者再就业,都去跳广场舞或者暴走团了吗?肯定没有。为啥?你根本做不到。

在城市里有一部分老人是去跳广场舞或者参加暴走团。说到这里哟必要普及一个尝试。暴走族,上世纪八十年代 日本东京警视厅对那些驾驶摩托车抢劫老弱或者猥亵妇女的犯罪群体定义为暴走族。所以要慎用这个词。中国老人参加的是徒步团。

参加这些活动的原因就是追求健康长寿。因为现在很多退休在家的城市老人,生活无忧,家庭也没有什么负担,也不需要再就业贴补家用。所以他们就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抽出一部分用于体育健身,这中间就有一些老人选择了简便易行的广场舞或者徒步团。这两项运动都是门槛很低的运动项目,不需要复杂的培训学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另外这两项运动的话费都不打,很容易被老人们接受。而且一群老年人聚到一起可用共同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激情似火的青年时期,使他们在精神和心灵上得到慰藉,找到归宿。

这是人类的本性,不仅年轻人扎堆,老人也喜欢扎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群可以是职业可以是财富可以是学历也可以是年龄,没有共同经历过峥嵘岁月的人,是难有共同语言的。

至于不从事公益,我就说一个名字白方礼。


江南不缺水


我老妈六十多岁了,一个月拿1000块钱。她不爱跳舞💃,跟一帮老头老太太去种地,她去打工也没人要啊!这块地离家里走路半个小时,干了几年,身体有病了,还病的不轻,身体一下子装了三个支架,这下只有遛弯的份了,每个月上千的药费,基本都是我和哥哥承担,有医保卡可以刷。爸爸从55岁退休也干过一些活,但身体逐渐不好了,肺气肿,肺心病,以前医生话不听,现在需要呼吸机吸氧机,今年元月份流感差点要了命了。说做慈善,自己家都管不过来,那是吃饱了撑的。退休就该去锻炼身体,自己舒服,也不拖累子女。说六十岁七十岁退休的人那是没吃过苦的人。人一上五十岁各种病就来了。跟外国比,人家退休那么晚,也不看看我们一天到晚吃多少农药添加剂。


菁菁学英语


老有所养,老有所好,老有所乐,这个话谁都会讲,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中国老人是不太可能去做慈善公益,因为慈善公益还不够规范;中国老人不太可能再就业,要么是没有经济负担,要么是没有就业技能;选择广场舞和暴走团,那是因为有这些活动,独有的好处与亮点!



慈善公益,如果从出发点来讲,是很高大上的。但是现在一些生意人生意不好做了,就转向了以慈善公益为掩护,然后去提交个人影响和搭建新的做生意的平台,然后收了钱要么不做公益,要么就是没有真正将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作为很多老年人原本就是比较省的,加上对公益慈善要么陌生不理解,要么怀疑不信任,所以是很少能见到中国老年人去做公益慈善活动的。


老年人再就业,在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是很多的,但是并不是他们心甘情愿,而是被逼无奈,因为日本已经进入了低欲望或无欲望社会,很多日本年轻人宅在家里啃老也不愿意出去找工作,那么年迈的父母即使很累,也不得不重新到社会上找工作,美国也差不多,现在国内经济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中国发展比较快,老年人普遍衣食无忧,就不需要再担心生活上的问题。即使少数想找工作再就业,也因为没有技能,不可能很受欢迎,工作也不好找。

至于说到中国老年人为什么喜欢跳广场舞和暴走团?那是因为这两类活动,易学,易召集人,而且往往不需要过多受空间的限制,比如说跳广场舞,规模可大可小,即使下雨天,在小区里面负一楼的地方也能跳,完全自由得很。还有就是暴走团,按照中医的说法,生命在于运动,走一走,出出汗,还是蛮好的。

当然,现在老年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除了可以帮忙带小孩,还可以练书法,下象棋,打篮球,打羽毛球,游泳,户外休闲,特别是手头宽裕的老人家生活更加丰富,特别是文化生活的质量和层次更高,可别以为老人家只是跳广场舞和暴走,那您就太小看中国老年人了。



亚北农产品


也有做慈善的,毕竟老人也都普通人,没钱做慈善

做公益,需要官方支持,一般也不是个人随意发起的事。


作为普通人来说,自然多数人为了健身,为了快乐,为了晚年能有一个好心情

其实能去跳舞的老人,身心一般真的很健康

至少不乱想了,也不焦虑,不疑心病了

跳一跳,唱一唱,心情好啊。


我经常鼓励人们去散步啊,运动啊,多娱乐啊

在不影响他人休息的情况下

中老年人去跳广场舞还真的很好

对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各种胡思乱想特别有帮助。


唱起来,跳起来,什么烦恼都忘记了。


心岸姐姐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做慈善公益的亊需要有钱,80%中国老人退休金都在3千元以下,做得起吗?无力!

二,再就业需要好身身体,身体不好的没人要,身体好一点的大都去当倒贴钱的保姆了。再说啦,年青人就业都困难,老头老婆谁还要哇!无门

三,现在跳广场舞,暴走团的你去看看还有几个大妈,大爷?都变成大哥,大嫂,大叔,大婶了,年青化了。就是有几个,也是穷开心,怕死吧?想多活几年,少给儿孫添罪。无奈!

中国的爹娘,恐怕在世界上难找,养了儿女,还得发挥余热看孫子,外孫女,真是老不歇心呀!无法!

退休了的老人的难处,有口难言,儿子,孫子,房子,车子,看病,养老的的负担不只压在年青人的身上啊!谁都想过无忧,无虙,悠闲自得的生活,那是得有条件的!


大亨永德


做慈善与跳广场舞应当是不矛盾的事吧?应当是,是没有任何可怀疑与异议的事。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呢?为什么要问中国老人不去做慈善而去跳广场舞,甚至爆走呢?难道中国老人真的都如此地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只想别人对其做慈善、而从不为社会做慈善吗?

显然不是。

出现这种疑问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发问者并不了解老人做慈善的现象,而是只看到跳广场舞的老人,而看不到做慈善的老人。事实上,原来笔者也不是很清楚。但自从母亲因为脑梗住进了养老中心才发现,我们的很多老人,包括跳广场舞的老人,都在积极地做慈善,如给养老中心的老人们跳舞、唱歌、写书法,有的老人还去当义工。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老人在做慈善方面,确实不比别人差。

二是有些老人的行为,让人容易产生中国不去做慈善的想法。特别是近年来,有些老人在乘座公交中对没让座的年轻人恶语相向、摔倒后反而诬告救助人等,让社会对老人有了一些不太好的看法。所以,也连累了做慈善的老人。

三是在宣传上更多的宣传年轻人做慈善,而不宣传老人做慈善。至少,宣传的力度不大,继而影响了做慈善的社会知名度。因此,如何宣传,对老人是否做慈善的观点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四是老人们做的慈善,有时候很难象年轻人做的慈善那样容易被人发现。老人们的慈善,可能是一幅画,一张书法,一次广场舞,一场简单的聊天,几句安慰。但是,这些都是慈善,是社会需要的慈善。不能因为这些慈善不起眼,就认为中国老人只会跳广场舞,而不去做慈善。

从总体上讲,中国老人还是有慈善之心的,是想做慈善,也在做慈善的。老人们做慈善,是需要社会来发现的。


谭浩俊


跳广场舞的主力是4O,50,60岁中老年妇女。占老年人比重很小。男人更是极小数。既使在40岁,50岁,60岁妇女中占比也是少的可怜。因此,说老人跳广场舞是典型以偏概全。别有用心。

受影响的人是极数。居住在广场附近的人在每个城市占比都是少数。

其中因噪声受到影响的人(失眠人,在跳广场舞时,想睡觉的,想安静的,孩子学习的,讨厌广场舞音乐的等等及其想使用广场打球的人等等)在广场附近居住的人又是极少数。这些人是坚决反对别人跳广场舞的。极端者,想杀跳广场舞的人。

有跳广场舞组织者。她们自己喜欢,有舞蹈爱好,基础,热心公益,拉电线,放、收音箱。(也有收会员费,电费。或者跳舞费的’。

跳舞积极分子。她们有服装。参加次数多。积极。五十人队伍中,最多有二十人。

偶尔参与者。

观看者。

大的城市广场中有若干个广场舞队。大喇叭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噪音超标。污染环境。

跳广场舞有好处:组织者担当了公益(做了政府应该做无力做,无意做,来不及做的事),有收入,有成就感。推广了舞蹈,扩大了曲目影响,推动了全民健身,提供了希缺的,合法的社会交往交流平台、机会和方式…甚至创造了有偿教广场舞教练岗位。

积极参与者找回了自信,展示了风姿(风骚),锻炼了身体,花钱不多,身心愉悦。减少了病痛,忘记了孤独寂寞和不快。为自己孩子和社会减轻了负担。避免了和公婆,老公,孩子,媳妇吵架。

偶尔参加者来去自由。

傍观者满足了看热闹心理。获得了免费看表演的机会。

跳广场舞也有坏处:客观上触犯了广场周边住户的利益。噪声污染环境。

贵州省人大立法,对噪音污染进行处罚,规范广场舞开始结束的时间等。

总体上说,现有养老方式中,还没有哪种方式比跳广场舞更好的优点:它不花钱或者花钱很少;它来去自由;它没有门槛,几乎全凭自愿:它几乎没有约束,可全身心放飞;它排除孤独,排除寂寞;它忘掉痛苦,麻醉神经;它自由自在,丰俭由人;它不看脸色,丰俭由人;它运动适量,掌握由己;它满足了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和表现欲,它没有迟到早退之说,给人以解放束缚,当家作主之感…种种好处。广场舞既没党的号召,又无政府组织,更未有什么经费支持,无规划,无计划,无推广,当然多数地方也无禁止,无打击,无规范,无引导。完全来自民间自发出现,自由成长,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国外。它的出现,存在,发展有其合理的地方。它符合自然规律,满足了一部分中老年妇女及相关人员的需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至于以后它是转行,变种,变化还是消亡。我们倒不必太再意。

个人希望广场舞健康发展。更多人参加。参加者也自律以不触犯他人权利自由为限。不搞噪声污染。

政府也要适时介入。公平分配跳舞人与住户权利义责任。及时解决两类人的矛盾冲突。当然,政府能多迠广场,把噪音隔断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